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属祖国医学眼科的“暴盲”范畴,为眼科致盲率较高的疾病.目前对该病尚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我们多年来曾用中医中药治疗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取得了一定的疗效,初步小结报告如下.一般资料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43例(48眼),其中男性21例,女性22例.  相似文献   

2.
邸进  陈丽雅  潘玲彩 《辽宁中医杂志》2006,33(12):1613-1613
视网膜静脉阻塞属中医暴盲范畴,是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视网膜中央或分支静脉阻塞,因血管壁渗漏或破损引起出血而视力骤降,严重影响视功能。本科于2003年1月—2005年12月,以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所选择病例均为诊断明确的首次发生  相似文献   

3.
肖家翔 《中医杂志》1991,32(4):50-51
眼底病包括中心性浆液性视网膜脉络膜病变、视网膜静脉阻塞、视网膜静脉周围炎、视神经炎、视神经萎缩等以及一些全身性疾病引起的视网膜病变,属中医“视瞻昏渺”“云雾移睛”“视惑”“暴盲”“青盲”等范畴。对眼底疾病的治疗,从肝论治取得了较佳疗效。  相似文献   

4.
吴永明 《河北中医》2004,26(4):296-297
视网膜静脉阻塞是临床较常见的眼底血管疾病,也是致盲和低视力的眼病之一。发病突然,病程长,多发于中老年人,属于中医学视瞻昏渺、暴盲、目衄等范畴,运用中医中药治疗本病取得一定疗效^[1-3]。张淑英等^[4]报道在视网膜静脉阻塞患者中气虚血瘀型占75.8%。1992-01-2003-06,笔者用加减补阳还伍汤治疗证属气虚血瘀型视网膜静脉阻塞56例(60只患眼),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眼底血证属祖国医学“暴盲”范畴,它包括了现代医学所指的视网膜静脉阻塞、糖尿病视网膜脉络膜病变、视网膜静脉周围炎、高度近视视网膜脉络膜病变等一切眼底出血疾患.这些疾患严重危害患者的视力,甚至可导致失明.  相似文献   

6.
白岩  张伟霞 《陕西中医》2008,29(7):830-831
目的:探讨传统名方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视网膜静脉阻塞的门疹患者83例,应用血府逐瘀汤加减进行分期治疗。结果:中央静脉阻塞的总有效率为72%,分支静脉的总有效率为92%。结论:活血化瘀法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临床分期辨治则可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7.
朱霞  毕爱美 《中医杂志》2002,43(1):32-32
视网膜静脉阻塞是较常见的眼底血管性疾病,属中医的“暴盲”范畴。我们在临床中用针药结合的方法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收到了满意的疗效,今将1990年以来治疗的42例70只眼视网膜静脉阻塞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全部病例共42例70只眼。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针药结合组)32例中男19例,女13例;年龄32~78岁;  相似文献   

8.
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是一种常见的视网膜的血管疾病,表现为视力明显下降,受累视网膜静脉扩张、迂曲,视网膜内沿阻塞静脉有出血、渗出和水肿.  相似文献   

9.
凉血通脉方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26例谭清,王丽英视网膜静脉阻塞是中老年人常见的视网膜血管性疾病,多损害视功能,如属完全性阻塞或治疗不当,则预后较差。我科门诊1989~1990年用纯中药制剂内服的方法治疗此病26例(26只眼),随访1~3年,现将结果报告...  相似文献   

10.
徐艳 《中医研究》2008,21(7):39-40
视网膜静脉阻塞是最常见的视网膜血管病之一,病程冗长,缠绵难愈,且严重影响视力,部分患者甚至失明。2004-09—2006-11,笔者采用自拟丹参地黄饮治疗该病56例(56只眼),取得较好疗效,总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视网膜静脉阻塞为常见的眼底血管病,可由多种因素导致,对视力带来极大的危害。视网膜静脉阻塞属于中医“络损暴盲”“血证”等范畴,多由情志不畅、气机郁滞,或肝肾亏虚、阳亢于上,或饮食偏嗜、积湿积热的原因所致。当代中医医家多认为视网膜静脉阻塞的基本病机是脉络瘀阻、血溢脉外,“血瘀”是其最突出的病机。中国中医科学院眼科医院谢立科导师团队在多年的研究基础上提出“络损积阻”为视网膜静脉阻塞的基本病机,“祛积通络”为其治疗原则,并自拟“祛积通络方”,以期为临床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视网膜静脉阻塞是临床常见的视网膜血循环障碍性疾病,属中医眼科络损暴盲、视瞻昏渺范畴。在临床上是仅次于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DR)的常见致盲性眼底病,其致盲率为15.9%。笔者采用活血化瘀法治疗本病30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银杏达莫注射液治疗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伟光 《河北中医》2010,32(3):411-412
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branch retinal vein occlusion,BRVO)是眼科常见视网膜血管性疾病,其发病率在眼底疾病中仅次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常因黄斑损害和玻璃体积血严重影响患者视力。2005—01—2009-01,笔者应用银杏达莫注射液治疗视网膜静脉分支阻塞48例,并与香丹注射液治疗48例对照观察,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14.
视网膜静脉阻塞是最常见的视网膜血管病,也是致盲眼病之一,属中医眼科“暴盲”或“视瞻昏渺”的范畴。主要因肝气郁结,肝火上炎、气虚血瘀、肝肾阴虚,玄府闭塞,目系血供失常所致。根据辨证论治,辨证与辨病相结合,将中药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的经验报告如下:1资料和方法1.1临床资料:本组病例为我院1999年1月~2005年6月确诊的视网膜静脉阻塞患者42例,42只眼,其中住院患者28例,门诊患者14例;男26例,女16例;年龄36~72岁,平均年龄52,56±8.72;病程3~58天,平均15.62±5.7;阻塞部位:总干阻塞18只眼,分支阻塞24只眼;伴有高血压25例,糖尿病12例,高血脂2…  相似文献   

15.
方德喜 《中国中医急症》2013,22(10):1730-1731
视网膜静脉阻塞(RVO)是视网膜静脉的主干或其分支,因某种原因而发生阻塞,静脉血液回流受阻,阻塞处远端的静脉扩张迂曲,出血、水肿和渗出的一类眼底疾病.本病是一种常见的视网膜血管病,多发于中老年人,也是眼科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属中医学"络损暴盲"范畴.笔者运用目达明方加减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其效甚捷.浅谈体会如下.  相似文献   

16.
柴键 《实用中医药杂志》2007,23(10):671-671
眼底出血为多种眼底病的共症。如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视网膜静脉周围炎、高血压性视网膜病变、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中心性渗出性视网膜脉络膜病变、老年性黄斑变性(湿性)等,属于中医“视瞻昏渺”、“暴盲”等范畴,可采用分期治疗。  相似文献   

17.
辨证分期为主治疗眼底出血46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齐翠英 《河北中医》2004,26(9):704-705
视网膜静脉阻塞、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高血压视网膜病变、视网膜静脉周围炎均可引起眼底出血,临床表现为视力下降以及黑影、眼底可见片状、点状或条纹状出血,属中医学云雾移睛、暴盲、视瞻昏渺等范畴。2001—2003年。笔者以辨证分期为主治疗眼底出血46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视网膜静脉阻塞(Retinal vein occlusion简称RVO)较常见的视网膜血管性疾病之一,是以静脉纡曲扩张,视网膜出血、水肿、渗出等为主要眼底表现,发病急、病程长、视力损害严重。本病多与中医“暴盲”“视瞻昏渺”类似。属“血证”范畴。大量的临床和实验研究显示,中医药在促进本病出血的吸收、视力的恢复以及减少并发症等方面有一定临床意义。因此回顾性总结近年来中医药在本领域内的研究进展,对进一步突出中医药优势及提高治疗效果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正>眼底血证属中医“血证”范畴,是眼底出血性疾病的统称,本病具有“外不见症,从内而蔽之”的特点,其病因复杂、病程缠绵、严重影响患者视力[1]。现代眼科学中的眼底血证包括老年性黄斑变性、视网膜静脉阻塞、视网膜静脉周围炎、眼外伤等多种原因导致的视网膜及脉络膜出血[2]。《温热论》为清代叶天士所著,该书用卫分、气分、营分、血分四个层次作为辨证论治的依据,  相似文献   

20.
扶正助脉方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117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缓慢性心律失常是临床常见的心血管病症,以心率缓慢、心室率低于60次/min为特征,包括窦性心动过缓、心脏传导阻滞、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室上性和室性逸搏等,属中医学“心悸”、“迟脉证”、“胸痹”、“昏厥”范畴。2007—06—2010—06,笔者采用扶正助脉方治疗阳虚瘀阻型缓慢性心律失常117例,取得显著疗效,总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