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7 毫秒
1.
目的 探讨全科门诊简洁干预联合团队链式管理对血脂异常的干预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4—6月于上海市杨浦区定海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科门诊就诊的血脂异常患者203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n=102)和干预组(n=101),并根据心血管危险分层将两组患者分别分为低危、中危、高危、极高危亚组。对照组进行常规门诊和社区管理,干预组行全科门诊简洁干预联合团队链式管理。干预时间均为6个月。比较干预前后两组患者血脂水平和达标率。结果 干预前,对照组和干预组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干预组TC、TG、LDL-C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HDL-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对照组和干预组LDL-C达标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干预组LDL-C达标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对照组和干预组低危、中危、高危、极高危4个亚组患者LDL-C达标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干预组高危、极高危亚组患者LDL-C达标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危、中危亚组患者LDL-C达标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全科门诊简洁干预联合团队链式管理可改善血脂异常患者的血脂管理效果,提高血脂异常患者的LDL-C达标率。  相似文献   

2.
辛伐他汀联合非诺贝特治疗混合性高脂血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联合应用小剂量辛伐他汀和非诺贝特治疗混合性高脂血症的疗效和安全陛。方法共选择156例混合性高脂血症患者,随机分入辛伐他汀组(10mg qn,n=52)、非诺贝特组(100mg tid,n=50)和联合治疗组(辛伐他汀10mgqn+非诺贝特100mg tid,n=54),疗程6个月,观察治疗前后主要血脂参数的变化率、达标率及不良反应。结果(1)联合治疗组血清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甘油三酯(TG)分别下降32%、35%、58%,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上升22%,其变化率明显优于单药治疗组(P〈0.01)。(2)联合治疗组TC、LDL-C、TG三项均达标者占52%,明显高于单药治疗组(P〈0.01)。(3)联合治疗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和单药治疗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剂量辛伐他汀和非诺贝特联合治疗较单药治疗能更有效地改善混合性高脂血症患者的血脂异常,且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各项血脂指标与心血管疾病发生发展的关系,及其疾病的临床预测价值,为心血管疾病的一、二级预防提供一定的依据.方法 选取某大学附属医院门诊诊治的血脂异常患者100例及进行体检的健康人40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血脂异常组患者根据血脂异常的程度分为极高危、高危、中危及低危组,通过各组比较,探讨各项血脂指标及其相应比值与心血管疾病的相关性.结果 经过统计学分析,血脂异常组患者的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n-HDL-C)、载脂蛋白B(apoB)、TC/HDL-C、apoB/apoA1、LDL-C/HDL-C的值均较健康人群显著升高,且在血脂异常极高危组中apoB/apoA1比值显著高于低中高危组患者;在血脂异常患者中与心血管疾病相关的指标主要有三酰甘油(TG)、TC、LDL-C、n-HDL-C、apoB、TC/HDL-C、LDL-C/HDL-C、apoB/apoA1均呈现正相关关系.结论 血脂异常患者,其单项血脂及相关的血脂比值均明显高于健康人群,在极高危的血脂异常组apoB、TC/HDL-C、LDL-C/HDL-C、apoB/apoA1均高于低中高危组患者,结果表明通过检查血脂比值的大小对预测心血管事件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可以作为预测心血管事件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标准化营养干预对老年代谢综合征(MS)血脂和体重指数(BMI)的影响。方法对年龄≥60岁的MS患者167例分为干预组(n=82)与对照组(n=85),MS采取2004年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推荐的标准进行诊断。干预组由医师开出营养处方,营养师通过互动平台,依据低血糖负载食物选择原则进行为期8周的标准化营养干预,观察两组患者BMI、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试验前后的变化。结果干预组试验后BMI和TG明显下降,与试验前和对照组试验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TC、HDL-C及LDL-C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标准化营养干预能有效降低老年MS患者BMI和血清TG水平,减少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风险。  相似文献   

5.
吴广 《当代医学》2013,(5):112-113
目的观察社区健康教育与干预在老年高脂血症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2010年1~12月在社区健康服务中心接受相关健康教育与干预的42例老年高脂血症患者,对其实施的健康教育以及干预,主要方式包括:社区老年患者的高血脂宣传教育活动、合理的用药指导、健康指导、体检、以及医护人员的随访等;比较患者均、在实施健康教育与干预前后的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以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结果与实施健康教育与干预前相比,实施健康教育与干预后,患者除HDL-C水平略有升高以外,TC、TG以及LDL-C的平均值均明显降低,干预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老年高脂血症患者进行社区健康教育与干预,有助于改善患者的身体状况、降低患者的血脂水平,对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何岳 《右江医学》2013,(6):854-856
目的 比较辛伐他汀与脂必泰胶囊治疗单纯高脂血症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88例高脂血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4例.对照组给予脂必泰胶囊治疗,观察组采用辛伐他汀治疗.两组治疗前和治疗8周后,分别检测患者的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结果 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3.1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0.4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治疗前TC、TG、HDL-C、LDL-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服药8周后,观察组TC、TG和LDL-C水平均低于治疗前,HDL-C水平有所升高,对照组TC、TG和LDL-C水平均低于治疗前,HDL-C水平有所升高,两组治疗后的TC、TG、HDL-C、LDL-C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辛伐他汀片治疗高脂血症疗效明确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 回顾性分析消脂合剂和阿托伐他汀治疗不同中医体质分型高脂血症的疗效差异。方法 选取2020年5月至2023年3月在发现血脂异常并使用消脂合剂或阿托伐他汀治疗的患者206例,每组各103例,消脂合剂治疗组为中药组,阿托伐他汀治疗组为西药组,提取治疗前后血清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三酰甘油(triglyceride,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及肝转氨酶,并计算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non-high-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non-HDL-C)。结果 在痰湿质中,中药组TC、TG、LDL-C及non-HDL-C均有明显下降(P<0.05);西药组TC、TG、non-HDL-C明显下降(P<0.05);其中中药组TC、LDL-C、non-HDL-C下降程度明显高于西药组(P<0.05)。在气虚质中,中药组TC、TG、LDL-C及non-HDL-C均有明显下降(P<0.05);西药组TC、LDL-C、non-HDL-C明显下降(P<0.05);其中中药组non-HDL-C下降程度明显高于西药组(P<0.05);在血瘀质中,中药组各指标下降均不明显(P>0.05);西药组TC、TG、LDL-C及non-HDL-C均有明显下降(P<0.05);其中中药组TC、LDL-C、non-HDL-C下降程度明显低于西药组(P<0.05);平和质中,中药组TC、non-HDL-C明显下降(P<0.05);西药组TC、LDL-C、non-HDL-C明显下降(P<0.05);中药组TC、LDL-C、non-HDL-C下降程度明显低于西药组(P<0.05)。结论 消脂合剂治疗痰湿质及气虚质高脂血症的治疗效果优于阿托伐他汀,而对于血瘀质、平和质体质高脂血症的治疗效果不及阿托伐他汀。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中药茶饮辨证论治高脂血症的疗效。方法2014年3月-2015年3月收治的60例高脂血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30例为治疗组(生活方式干预+中药茶饮辨证论治),30例为对照组(生活方式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治疗1个月后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的差异。结果治疗后两组血脂水平T检验结果TC、TG、LDL-C、HDL-C的P值分别为<0.01、>0.05、<0.01、<0.05;两组总有效率χ2检验结果TC、TG、LDL-C、HDL-C的P值分别为<0.01、>0.05、<0.01、<0.01。结论在改善生活方式的前提下加用中药茶饮辨证论治高脂血症可更好的降低TC、LDL-C及升高HDL-C,对降低TG无显著优势。  相似文献   

9.
叶有强  彭虹  郑芳 《中国医疗前沿》2013,(12):120-120,119
目的探讨运动疗法对高脂血症患者转归的效果。方法通过对130例高脂血症患者进行为期6个月的运动疗法干预,测定干预前后血脂转归变化数据。结果运动疗法干预6个月后TC、TG、LDL-C较干预前均有显著差异(P〈0.001);HDL-C较干预前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低强度有氧运动疗法可有效改善血脂异常,可作为防治高脂血症的安全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洛浦街农村社区中青年居民的血脂水平,分析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对血脂水平的影响,为农村社区血脂异常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09年8~11月间,采用整群抽样法在洛浦街4个自然村中抽取1042位符合条件的20~35岁居民,分析包括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等项目在内的血脂水平和相关影响因素。结果被调查人群的血脂异常发生率分别为高TC21.0%、高TG15.8%、低HDL-C11.1%、高LDL-C17.7%;TC的异常率与年龄增长密切相关;男性的血脂异常率显著高于女性;除TG外,其他项目的大部分异常值处于边缘升高范围;除男性HDL-C和女性TG均值与全国均值相近外,其余各项血脂指标都高于全国的均值。结论广州市番禺区洛浦街农村社区中青年人群的血脂异常率高,男性显著高于女性,以男性混合型高脂血症(高TG合并高TC、低HDL-C)为主;应及早加强对重点人群的宣传教育和行为干预,减少血脂异常及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血脂异常尤其是胆固醇和/或三酰甘油(TG)水平的异常,已经成为促使动脉粥样硬化形成以及冠心病发生、发展的独立危险因素。我国血脂防治指南坚持将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作为预防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发生的首要干预靶点,将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non-HDL-C)作为次要的干预靶点。目前,临床调脂达标的首选药物是他汀类药物,结构特点及代谢机制的不同使得他汀类药物具有差异性。本文将着重从化学结构、剂量、生物利用度、酶结合特性、组织穿透力和t1/2、代谢、消除、效力和调节胆固醇(主要是LDL-C)、TG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机制等多个角度分析比较阿托伐他汀与匹伐他汀的异同点,为临床个体化用药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背景 综合管理对降低2型糖尿病人群糖尿病肾脏疾病的发病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分析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糖尿病肾脏疾病的危险因素,便于社区全科医师更好地管理糖尿病患者。目的 探究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糖尿病肾脏疾病的影响因素,为社区全科医师综合管理糖尿病患者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 收集2018年3-8月在嘉定区江桥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体检的既往病史中明确诊断为2型糖尿病人群(n=1 627)的体检资料。依据《中国糖尿病肾脏疾病防治临床指南》中糖尿病肾脏疾病诊断标准,将患者分为单纯糖尿病组〔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60 ml•min-1•(1.732)-1〕和糖尿病肾脏疾病组〔eGFR<60 ml•min-1•(1.732)-1〕。比较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吸烟史、血压、体质指数(BMI)、腰围、高血压史、高脂血症史、血脂指标〔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三酰甘油(TG)〕、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尿酸(SUA)、尿蛋白定量(UP)。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究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糖尿病肾脏疾病的影响因素。结果 1 627例患者中,糖尿病肾脏疾病104例(糖尿病肾脏疾病组),占6.39%。糖尿病肾脏疾病组患者年龄、腰围大于单纯糖尿病组,收缩压(SBP)、BMI及高血压史发生率、高脂血症史发生率高于单纯糖尿病组,舒张压(DBP)低于单纯糖尿病组(P<0.05)。糖尿病肾脏疾病组患者LDL-C、HDL-C低于单纯糖尿病组,SUA、UP阳性率高于单纯糖尿病组(P<0.05)。年龄〔OR=1.171,95%CI(1.133,1.211)〕、高血压史〔OR=1.892,95%CI(1.070,3.344)〕、高脂血症史〔OR=1.719,95%CI(1.077,2.742)〕、SUA〔OR=8.962,95%CI(5.490,14.629)〕、UP〔OR=8.087,95%CI(4.145,15.779)〕、中心型肥胖〔OR=2.457,95%CI(1.616,3.736)〕是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糖尿病肾脏疾病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高龄、高血压史、高脂血症史、SUA、UP、中心型肥胖是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糖尿病肾脏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提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科医师要加强对高龄2型糖尿病患者的综合管理;同时建议将UP检测纳入2型糖尿病患者管理监测指标体系中,及时发现和治疗糖尿病肾脏疾病。  相似文献   

13.
王爱萍 《中国现代医生》2013,51(3):40-41,43
目的探讨综合干预对肥胖儿童形态指标、血瘦素以及血脂水平的影响。方法将我院62例患儿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31例。A组患儿进行健康教育、家庭护理、合理饮食、适当运动等综合干预措施;B组患儿活动自由,不干预患儿的生活。随访1年,记录分析患儿的各项指标变化情况。结果经过1年的综合干预,A组干预后的形态指标(体重、体质指数、腰围、臀围)明显低于干预前,且明显低于B组干预后(P〈0.05);A组干预后的血瘦素明显低于干预前,且明显低于B组干预后(P〈0.05);A组干预后的血脂水平(TC、TG、HDL—C、LDL—C)明显优于干预前,且明显优于B组干预后(P〈0.05)。结论综合干预能够改善肥胖儿童形态指标和调节患儿的异常内分泌代谢,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李同英 《中外医疗》2014,(18):14-15
目的探讨早期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病情活动期血清脂质代谢紊乱发生率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2011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50例病情活动期未用激素以及免疫调节药物治疗的早期RA患者进行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载脂蛋白Al(apoAI)、载脂蛋白B(aPoB)、脂蛋白(a)=LP(a)检测,观察RA患者活动期血清脂质代谢特点。结果①病情活动期未经治疗RA患者中发生血症代谢异常总例数是45例,占90%,异常的发生率分别是:高LP(a)血症为68%、低apoAI血症为40%、低HDL-C血症为30%、高TG血症为22%、高apoB血症为22%、高TC血症为16%、高LDL-C血症为16%。②早期RA病情活动期42例女性患者与8例男性患者于血脂差异无显著性;③早期RA病情活动期Tc、LDL-C、apoB与年龄、BMI呈正相关;TG与BMI呈正相关;HDL-C与CRP、DAS28呈负相关,apoAI与DAs28呈负相关。结论 RA患者血脂异常影响着AS的发生而发展,年龄、病程、BMI等因素影响着RA的预后,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是减轻RA危害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5.
瑞舒伐他汀钙联合步长脑心通降脂的疗效和安全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瑞舒伐他汀钙和步长脑心通联合降脂的疗效和安全性,以及对低密度脂蛋白与高密度脂蛋白比值(LDL-C/HDL-C)和脂蛋白a[Lp(a)]的干预效果。方法采用随机平行组间对照研究的方法,将筛选合格的136例受试者随机分配为A组68例、B组68例,B组给瑞舒伐他汀钙10 mg,1次/d,A组在B组基础上给步长脑心通4粒,3次/d,连续治疗12周。分别于受试后的第4、8、12周随访。结果两组患者在治疗第4、8、12周后血脂水平均有显著下降(P〈0.05),联合治疗效果均优于单用组。两组治疗4周时血脂水平均有下降,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8周时,联合治疗组血脂明显下降,且效果优于单用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周时,联合治疗组血脂水平下降显著,LDL-C/HDL-C和Lp(a)的水平下降更显著,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瑞舒伐他汀钙联合步长脑心通可显著降低血脂水平,可显著降低LDL-C/HDL-C和Lp(a)的水平,且有良好安全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比较阿托伐他汀钙片和血脂康片治疗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66例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各33例。观察组患者给予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血脂康片治疗。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血脂各项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甘油三酯(TG)均无明显变化( P >0.05);治疗后两组总胆固醇(T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均较治疗前降低( P <0.05),两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均较治疗前升高( P <0.05);治疗后观察组TC、LDL-C和HDL-C指标变化均优于对照组( P <0.05或P <0.01)。结论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的疗效确切,能够使TC和LDL-C下降,HDL-C升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综合干预措施对肥胖症儿童血脂水平的影响。方法将52例单纯性肥胖症儿童作为治疗组,并选取同时期体重正常的同龄儿童52例作为对照组,对两组儿童进行为期1年的综合健康干预。比较两组儿童血脂水平指标及体格指标的变化。结果干预后治疗组儿童的各项体格指标均显著低于干预前(P〈0.05);TC、TG、LDL—C均明显低于干预前,HDL—C则高于干预前(P〈0.05)。结论采取综合健康干预措施治疗单纯性肥胖症儿童,可有效减轻体重,降低BMI值,改善血脂水平,对异常内分泌代谢能起到良好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标准化膳食营养干预对2型糖尿病(T2DM)患者体重控制和糖脂代谢的影响。方法采用配对设计将148例超重或肥胖的T2DM患者分为试验组(n=74)和对照组(n=74),试验组进行连续的标准化膳食营养干预,对照组患者获取体检报告后,由医师进行一次健康教育,予以普通膳食。两组干预4周后,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体重、体重指数(BMI)、空腹血糖(FPG)、餐后2小时血糖(2 h PG)、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等指标的变化。结果营养干预后,试验组患者的体重、BMI、FPG、2 h PG、TG均较对照组患者显著降低,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TC、HDL-C及LDL-C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标准化膳食营养干预能有效地控制T2DM患者的体重,降低FPG、2 h PG和血脂水平,减少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风险。  相似文献   

19.
熊富权 《吉林医学》2011,32(14):2764-2767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阿托他伐汀早期强化治疗冠心病伴高脂血症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将60例冠心病伴高脂血症患者分为两组,A组为阿托伐他汀常规降脂组,30例,20 mg/d;B组为强化降脂组,30例,40 mg/d。两组常规治疗药物有抗血小板聚集制剂、抗凝剂、β受体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硝酸盐类、ACEI类等,均未接受介入治疗。在常规治疗基础上,A组给予阿托伐他汀20 mg/d;B组给予阿托伐他汀40 mg/d,睡前服用1次。治疗期间所有入选患者的饮食习惯及生活方式不变,不用影响血脂代谢的其他药物。分别于用药前及用药6个月后测定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甘油三酯(TG);记录6个月内发生的心血管事件及不良反应、血脂达标率以及肝肾功能的变化。结果:①常规降脂组与强化降脂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的TC、TG、LDL-C、均显著下降(P<0.05)。②常规降脂组与强化降脂组治疗后比较,TC、LDL-C下降程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6个月内主要心血管事件,强化降脂组与常规降脂组比较,心血管事件比例明显降低(P<0.05)。结论:①强化降脂治疗能更有效的发挥其调脂作用,减少心血管危险事件的发生。②应用阿托伐他汀20 mg及40 mg无明显不良反应,安全性是相一致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