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8 毫秒
1.
目的 应用Synapsys人体姿势平衡系统对早期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 PD)患者姿势障碍定量测试评价效果分析.方法 收集我院神经内科2015年7月-2016年7月收治的早期PD患者52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6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措施,试验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康复治疗措施,最后两组均使用Synapsys人体姿势平衡系统和Berg平衡量表对患者进行评估和训练,观察测试结果.结果 干预前动态和静态异常比例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试验组动态和静态异常分别为34.62%、30.77%,低于对照组的69.23%、73.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Berg平衡量表评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试验组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Berg平衡量表评分均升高,其中试验组干预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Synapsys人体姿势平衡系统对早期PD患者姿势障碍准确定量测试,以评价康复效果,并且对于康复治疗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卞企梅  李彬  李震  姜丹  尹世杰 《安徽医学》2013,34(8):1171-1172
目的观察康复治疗对帕金森病(PD)患者的疗效。方法选择52例PD患者,其中研究组30例采用康复训练加西药(美多巴等)治疗,对照组22例仅用西药(美多巴等)控制治疗。疗效采用WEBSTER评分和UPDRS评分。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为62.07%,对照组为30%,两组患者治疗前后UPDRS评分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UPDR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研究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治疗后UPDR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PD患者在药物治疗的同时结合康复治疗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对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患者运动症状的影响,了解清除Hp治疗对PD患者运动症状波动的作用。方法 选取2011年1月-2013年12月在浙江医院神经内科确诊的PD患者89例,据微量14C-尿素呼气试验(14C-UBT)检测Hp感染状况,将研究对象分为Hp组和非Hp组。非Hp组采用口服左旋多巴/苄丝肼片治疗,Hp组在口服左旋多巴/苄丝肼片治疗的基础上予以Hp根除治疗。采用帕金森病症状评分量表(UPDRS) Ⅲ评分、Hoehn-Yahr分级及“开关现象”的“开”、“关”期时间评价患者治疗前后运动症状的严重程度,用UPDRS Ⅳ评分评价患者治疗前后运动并发症的变化。结果 治疗前,两组UPDRS Ⅳ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Hp组治疗前后Hoehn-Yahr分级、UPDRS Ⅲ评分、UPDRS Ⅳ评分及“开”“关”期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p组治疗前后UPDRS Ⅲ评分、UPDRS Ⅳ评分及“开”“关”期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开”“关”期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p感染可以增加PD患者运动并发症的发生。对Hp感染的PD患者行Hp根除治疗可以改善其运动症状,减少运动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强化核心肌力训练对帕金森病的康复疗效。方法原发性帕金森病患者71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 =34)和观察组(n =37)。所有患者均接受以运动训练为主的综合康复治疗,观察组每天在常规康复训练外增加2次核心肌力训练;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3个月后进行 Webster 评分,平衡能力(Berg 平衡量表)、日常生活活动能力(Barthel 指数)及步行能力评定。结果两组治疗后 Webster 评分、Barthel 指数评分、Berg 平衡量表评分、步速均较治疗前改善,观察组卧位到坐位时间、步长及“起立-行走”计时均有所改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P <0.01)。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治疗后 Barthel 指数评分、Berg 平衡量表评分、卧位到坐位时间、步速、步长及“起立-行走”计时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P <0.01)。结论核心肌力训练对帕金森病的康复有着积极的意义,能有效改善患者平衡协调能力、步行能力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补阳还五汤治疗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43例PD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2例)和对照组(21例)。对照组根据患者病情的需要,酌情给予美多芭、盐酸苯海索、金刚烷胺等治疗,治疗组在西药治疗基础上加服补阳还五汤,每日1剂,分2次口服,共治疗6周。每治疗2周,比较两组患者的改良Hoehn-Yahr分级和统一帕金森病评定量表(unified Parkinson''s disease rating scale,UPDRS)评分。结果 治疗2、4、6周末,两组患者改良Hoehn-Yahr分级和UPDRS Ⅲ评分逐渐降低;治疗4、6周末,两组患者改良Hoehn-Yahr分级和UPDRS Ⅲ评分均较入组前显著降低(P<0.05)。各时点两组患者改良Hoehn-Yahr分级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4、6周末,治疗组患者UPDRS Ⅲ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补阳还五汤具有良好的抗PD作用,或能加速美多芭的抗PD作用,但具体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舒血宁添加治疗早期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2例首次诊断为PD或既往曾诊断为PD但无任何相关抗PD药物治疗史的早期患者(Hoehn-Yahr分级在Ⅰ~Ⅲ级)随机分为对照组(n=16)和观察组(n=16)。2组均给予美多巴基础治疗,观察组另加用舒血宁注射液20 ml于0.9%氯化钠溶液250 ml中静脉滴注,1次/d,连用3周。于治疗前后分别对2组PD患者进行帕金森病统一评分量表(Unified Parkinson’s Disease Rating Scale,UPDRS)评分,并计算2组患者治疗有效率。结果与治疗前UPDRS各部分评分比较,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在治疗后日常生活活动评分、运动检查评分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另外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精神、行为、情绪评分较治疗前也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UPDRS各部分评分相比,观察组治疗后精神、行为、情绪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评分、运动检查评分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显著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舒血宁添加治疗能改善早期PD患者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估穴位敷贴治疗帕金森病(PD)平衡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PD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两组均给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穴位敷贴治疗,观察周期为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在试验前及试验6个月时Berg平衡量表评分及每周跌倒次数的变化。结果:试验6个月时,治疗组患者的Berg平衡量表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两组试验前后评分差值比较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6个月时,治疗组患者的每周跌倒次数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穴位敷贴结合西医常规疗法治疗PD患者,能够延缓患者平衡功能障碍的进展。  相似文献   

8.
姜坤 《大家健康》2016,(12):35-36
目的:旨在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帕金森病临床效果及应用体会。方法:抽取2015年4月至2016年4月收治PD患者10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西医组和中西组各50例。西医组患者接受口服美多巴+金刚烷胺治疗,中西组在西医治疗基础上,根据中医辩证分型进行中医治疗。治疗前、后,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症状Hoehn-Yahr评分;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UPDRS II及III部分评分,根据积分情况依照“尼莫地平法”评定疗效,记录和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Hoehn-Yahr评分、HAMD评分和UPDRS评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中西组患者Hoehn-Yahr评分、HAMD评分和UPDRS评分显著低于西医组(P<0.05)。治疗后,中西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西医组(P<0.05)。结论:相比于单纯西医治疗,中西医结合治疗PD患者疗效更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虚拟现实技术联合康复机器人训练对脑梗死偏瘫患者运动功能及事件相关电位(ERP)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2年12月-2013年12月在华北理工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80例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均一侧下肢肢体偏瘫,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40例)和干预组(4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康复训练,同时对照组应用下肢康复机器人训练,干预组应用虚拟现实技术联合康复机器人训练。治疗前及治疗8周后分别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量表(FMA)、Berg平衡量表评价两组疗效;采用肌电诱发电位仪检测ERP N100、N200、P200、P300潜伏期及P300波幅变化。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FMA下肢运动功能评分、Berg平衡量表评分及N100、N200、P200、P300潜伏期及P300波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FMA下肢运动功能评分、Berg平衡量表评分较治疗前增高,N100、N200、P200、P300潜伏期较治疗前缩短,P300波幅较治疗前增高(P<0.05)。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干预组FMA下肢运动功能评分、Berg平衡量表评分增高,N200、P200、P300潜伏期缩短,P300波幅增高(P<0.05)。结论 虚拟现实技术联合康复机器人训练可以改善脑梗死偏瘫患者运动功能,并提高患者认知功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接受左旋多巴治疗的帕金森病(PD)患者血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临床特征的关系及测定的意义。方法测定44例PD患者(PD组)与38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的血同型半胱氨酸、叶酸、维生素B12水平并进行比较,将PD组分为≥14mmol/L与<14mmol/L两个亚组,比较两组统一帕金森量表评分。分析PD患者血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影响因素。结果 PD组患者血同型半胱氨酸水平[(16.1±7.8)μmol/L]高于对照组[(10.9±2.8)μmol/L],高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叶酸、维生素B12水平呈负相关(r=-0.467,P<0.01;r=-0.347,P<0.05),与左旋多巴用量及UPDRSⅢ呈正相关(r=0.464,P<0.01;r=0.378,P<0.05),与年龄、起病年龄、病程、左旋多巴使用时间无关(均P>0.05),≥14mmol/L与<14mmol/L两组UPDRS评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左旋多巴治疗会导致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发生,补充叶酸及维生素B12治疗可能是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超低频与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rTMS)治疗脑卒中后血 管源性帕金森综合征(vascular Parkinson’s syndrome,VPS)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0.1 Hz超低频(n=21)、5 Hz高频 (n=21)rTMS分别治疗VPS患者,设立假刺激组作为对照组(n=18)。采用统一帕金森病评分量表(Unifi ed Parkinson Disease Rating Scale, UPDRS)、帕金森病生活质量评分量表(Parkinson's Disease Questionnaire,PDQ)进行疗效评价。治疗期间 患者继续口服抗帕金森病药物。结果:超低频与高频组治疗后患者的UPDRS总分及I、II和III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降 低(均P<0.05),随访3个月仍低于治疗前(P<0.05),但两组治疗前后同时间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 治疗前后UPDRS各项指标未见明显变化 (P>0.05)。超低频与高频组治疗后第3个月时 PDQ降低 (P<0.05)。结论:超低 频与高频rTMS均可以改善VPS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且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补肾止颤方加减治疗肝肾不足型帕金森病(PD)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肝肾不足型PD患者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患者给予常规西药结合补肾止颤方加减口服治疗,治疗周期为12周,治疗结束后随访12周。治疗前及治疗12周、24周后,评价并比较两组患者的统一PD评定量表(UPDRS)、非运动症状量表(NMSS)、PD患者生活质量问卷(PDQ-39)、疲劳严重度量表(FSS)评分及中医证候积分。结果:治疗过程中,治疗组7例患者脱落或剔除,对照组8例患者脱落或剔除,最终治疗组33例、对照组32例纳入统计分析。治疗12周、24周后,治疗组患者的UPDRS评分较治疗前有所下降,而对照组有所上升,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4周后,治疗组患者的UPDR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NMSS、PDQ-39、FSS评分及中医证候积分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P<0.05,P<0.01),且治疗组患者的NMSS、PDQ-39、FSS评分及中医证候积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补肾止颤方加减可有效改善肝肾不足型PD患者的非运动症状和生活质量,缓解患者运动症状的进展,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转录组学分析探讨咖啡因对帕金森病认知功能(工作记忆)保护作用的可能分子机制。方法:采取脑立体定位注射的方式,在小鼠双侧海马脑区注射α-突触核蛋白(α-Syn)纤维体并给予咖啡因喂养。3个月后取小鼠海马组织进行转录组测序(RNA-seq)分析。结果:α-Syn在海马脑区明显聚集且小鼠表现出工作记忆能力受损(P<0.05);咖啡因可有效改善α-Syn诱导的小鼠认知障碍(P<0.05);α-Syn造模后的转录组变化主要富集在小胶质细胞激活及趋化招募等信号通路;而长期饮用咖啡因可显著增强细胞的增殖能力(P<0.05)。结论:咖啡因可能是通过促进细胞增殖来修复α-Syn引起的神经炎症损伤。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坐姿矫正椅对运动发育迟缓患儿坐位功能的影响。方法:独坐不能的运动发育迟缓患儿47例,随机分为矫正组24例,对照组23例。2组均采用常规康复治疗,矫正组同时配备坐姿矫正椅。治疗前后采用Gesell发育量表对患儿的总运动发育水平(运动发育商,DQ)及粗大动作(GM)和精细动作(FM)能力进行评分,并将治疗前后的评分结果进行对比和分析。结果:治疗2个月后2组DQ、GM、FM得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矫正组得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配备坐姿矫正椅更有利于提高运动发育迟缓患儿的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滋肾益髓方联合西药治疗帕金森氏病患者非运动症状的疗效。[方法]选用证型为髓海不足证的帕金森氏病患为研究对象,进行前瞻性平行对照试验,按治疗组、对照组1∶1共计60例,其中治疗组30例,对照组30例。治疗组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给予滋肾益髓方药联合西药(标准左旋多巴剂量),对照组维持仅口服西药治疗,观察周期为1个月,停药后随访3个月。在治疗过程中通过帕金森病统一评定量表(UPDRS)及30项非运动症状筛查问卷(NMSQ)等国际公认的评价体系评估患者的临床症状,采用对比分析法评定疗效。[结果]与治疗前对比,治疗组病患治疗后不同时间内的UPDRS总评分值、NMSQ评分值均有明显下降,与治疗前相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滋肾益髓方联合西药治疗帕金森氏病患非运动症状的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帕金森综合征对高龄股骨颈骨折初次髋关节置换术后假体生存期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 2009年1月1日至2011年12月31日湘潭市中心医院骨科收治的高龄股骨颈骨折并行初次髋关节置换术患者81例(81髋), 其中男36例,女45例。合并帕金森综合征患者16例(帕金森组),其他65例未合并帕金森综合征患者作为对照组。比 较两组随访至2017年12月31日的假体生存状况(平均随访7.5年)。结果:随访期内帕金森组5例行髋关节翻修,翻修 原因为4例假体周围骨折,1例无菌性松动,无脱位或感染者。对照组翻修7例,1例感染,4例无菌性松动,1例假体 周围骨折,1例脱位。随访期内帕金森组翻修率为31.2%,对照组翻修率为10.8%,两组翻修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帕金森综合征是髋关节翻修的危险因素(OR=3.77,95% CI:1.12~3.15)。帕金森组假体周围骨折发生率明 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之间无菌性松动、感染、脱位所致翻修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结论:在平均7.5年的随访期内,帕金森组行初次髋关节置换术后比对照组有更高的假体失败率,跌倒损伤 所致假体周围骨折为最常见原因。制订个体化术式,施行循序渐进的康复锻炼,采取与之匹配的防护措施,加强帕 金森综合征的药物管理及抗骨质疏松的治疗等,可能对提高此类患者假体生存期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改良强制性运动疗法(modifiedconstraint—inducedmovementtherapy,mCIMT)对帕金森病患者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从2010年8月~2013年4月期间我院收治的帕金森病患者中选取68例,随机分为研究组(34例)和对照组(34例),两组患者均给予临床常规药物治疗、康复知识讲座及常规康复治疗;研究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改良强制性运动疗法,持续8周,每周5d,每天3h。治疗前后对两组患者进行UPDRSⅡ评分和UPDRSⅢ评分。结果经过8周治疗后,两组患者UPDRSII评分和UPDRSm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研究组患者的以上两项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神经内科药物治疗及常规康复治疗基础上给予改良强制性运动能够进一步提高帕金森病患者的运动功能,改善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早期康复训练对急性脑血管病患者肢体运动功能恢复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对128例急性发病,首次住院的急性脑血管病患者随机分为康复组68例和对照组60例,均接受脑血管病常规药物治疗,对康复组同时进行早期康复训练。两组病例于治疗前、治疗后第21d进行神经功能(Eu-ropeanstrokescale,ESS)、巴氏指数(barthelindex,BI)评定。结果:治疗3周后,康复组和对照组ESS均较治疗前下降(均P<0.05),但康复组ESS下降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均P<0.01);康复组BI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均P<0.05)。结论:早期康复训练对防止急性脑血管病的继发性障碍,避免患肢关节挛缩,降低致残率,提高生存质量,具有较高的临床意义和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化痰解郁法治疗帕金森病伴轻中度抑郁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将70例帕金森病伴轻中度抑郁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5例,对照组35例.对照组给予西医治疗,观察组给与化痰解郁法组方汤剂.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帕金森评定量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临床总体印象-疾病严重程度量表评分及两组的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严重程度量表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不良反应较少.结论 化痰解郁法治疗帕金森病伴轻中度抑郁能明显减轻汉密尔顿抑郁量表、严重程度量表评评分,促进康复,且耐受性高.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索有效改善帕金森病认知功能障碍的治疗方法。方法:将2007年5月至2011年10月在温州市中医院康复中心就诊的帕金森病合并认知功能障碍的患者5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n=27)和对照组(n=23),实验组给予认知功能康复训练加盐酸多奈哌齐治疗;对照组给予认知功能康复训练。治疗前后两组各做一次统一的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检测、帕金森病评分量表(UPDRS)、韦氏成人智力量表(WAIS-RC)和韦氏记忆量表(WMS)评定。结果:实验组治疗前后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检测、记忆、总智商、言语智商和操作智商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除潜伏期N2Pz、N2Fz、P3Pz和N2Cz外,其余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治疗前后评分差值结果比较,韦氏智商和UPDRS日常生活活动评分差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检测、P300、记忆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认知功能康复训练或认知功能康复训练配合盐酸多奈哌齐都有助于帕金森病患者认知功能损伤的恢复,两者配合使用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