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2.
  目的  了解鸟苷酸环化酶C(GC-C)信号通路在右旋糖酐硫酸酯钠(DSS)诱导小鼠肠道炎症性损伤发生中的作用。  方法  运用DSS构建GC-C基因敲除(GC-C-/-)小鼠和野生型(WT)小鼠结肠炎模型,将小鼠分为炎症组和对照组,前者给予3%的DSS溶液自由饮用1周,后者给予正常饮食。运用qRT-PCR和Westernblot方法检测结肠组织GC-C mRNA和蛋白的表达,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经HE染色后结肠组织的炎症损伤情况并进行组织病理学评分。运用ELISA方法检测小鼠外周血与肠黏液中炎症因子(IL-8和TNF-α)的水平。  结果  (1)与WT小鼠相比,GC-C-/-小鼠在DSS作用下疾病活动指数(DAI)评分明显升高(P < 0.05), 结肠缩短、肠管增粗、充血水肿更明显;(2)显微镜下观察到GC-C-/-+DSS组小鼠结肠组织炎症损伤更为严重,组织病理学评分较WT+DSS组小鼠明显升高(P < 0.05);(3)GC-C-/-小鼠在DSS诱导下外周血和肠粘液中IL-8和TNF-α水平较WT+DSS组明显升高(P < 0.05)。  结论  GC-C-/-小鼠在化学物质诱导下肠道炎症性损伤加重,GC-C信号通路可能参与了溃疡性结肠炎(UC)的发生与发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黄芩素通过TLR4/NF-κB信号通路对葡聚糖硫酸钠(DSS)诱导的实验性结肠炎的干预作用。方法:将C57BL/6 雄性小鼠随机分为5 组,即对照组、结肠炎组、黄芩素低剂量(Ba-L)治疗组[10 mg/(kg·d)]、黄芩素高剂量(Ba-H)治疗组[25 mg/(kg·d)]和5-氨基水杨酸(5-ASA)治疗组,每组各12只。对照组小鼠饮用清水,其余各组小鼠均连续7 d饮用3.5%的DSS溶液构建实验性结肠炎模型。在DSS造模开始前7 d和造模开始后给予不同剂量黄芩素或5-ASA灌胃治疗,共14 d。比较各组小鼠之间的平均体质量、疾病活动指数(DAI)以及结肠组织学活动程度评分(HAI);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测定各组小鼠的结肠组织中IL-1β、TNF-α、IFN-γ、TLR4、NF-κB p65、MyD88的mRNA水平;采用免疫荧光技术测定肠上皮细胞中NF-κB p65的入核率。结果:结肠炎组小鼠与对照组小鼠相比,出现严重的结肠炎,表现为小鼠体质量降低、全结肠长度缩短、DAI和HAI大幅度升高(均P <0.01)。与结肠炎组小鼠相比,Ba-L治疗组、Ba-H治疗组和5-ASA治疗组小鼠的结肠炎有明显改善(均P <0.05)。结肠炎组小鼠的结肠组织中IFN-γ、TNF-α、IL-1β、MyD88、NF-κB p65、TLR4的mRNA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小鼠(均P <0.01);而Ba-L治疗组、Ba-H治疗组及5-ASA治疗组中上述mRNA表达水平则均明显低于结肠炎组小鼠(均P <0.05)。结肠炎组小鼠的肠上皮细胞中NF-κB p65的入核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小鼠(P <0.001),但Ba-L治疗组、Ba-H治疗组以及5-ASA治疗组的肠上皮细胞中NF-κB p65的入核率则明显低于结肠炎组(均P <0.001)。结论:黄芩素可能通过TLR4/NF-κB信号通路抑制DSS诱导的结肠炎症。  相似文献   

4.
目的 检测小鼠原位肝癌模型中Th17细胞的表达,探讨其在肝癌免疫中的作用. 方法 30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肝癌模型组(10只)、生理盐水对照组(10只)、空白对照组(10只),流式细胞术检测小鼠分离纯化后的各组新鲜脾脏Th17细胞的相对比例;实时RT-PCR检测各组肝组织IL-17基因和RORγT基因表达水平.结果 肝癌模型组脾脏Th17/ CD4+T细胞的比例高于生理盐水对照组脾脏、空白对照组脾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而各对照组之间的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肝癌模型组肿瘤组织IL-17 mRNA和RORγT mRNA的表达水平均高于各自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而IL-17 mRNA和RORγT mRNA在各自对照组之间表达水平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 Th17细胞在小鼠原位肝癌模型中数量增多,IL-17表达升高,增强免疫反应,但在肝癌免疫中的作用及机制复杂,有待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彝药益元化腐汤调控T细胞亚群介导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效应机制,为益元化腐汤临床应用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提供科学基础。方法 32只C57BL/6健康雌性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益元化腐汤中剂量(4.05 g·kg-1)和高剂量组(8.1 g·kg-1),每组8只。除正常组,其余以自由饮水的方式给予3%葡聚糖硫酸钠(sodium dextran sulfate,DSS)诱导建立溃疡性结肠炎小鼠模型,每2 d更换1次饮用水,自饮用DSS第1天起,各组按相应剂量灌胃给药,每日1次,连续8 d;采用疾病活动指数(diseases activity index,DAI)和苏木精-伊红染色法(hematoxylin-eosin staining,HE)分别评价溃疡性结肠炎症状及结肠组织形态学变化;荧光定量PCR(qPCR)检测淋巴细胞T细胞亚群相关因子转录的相对表达水平;流式细胞术(flow cytometry)检测T细胞亚群中辅助性T细胞1(T-helper 1 cell, Th1)、辅助性T细胞17(T-helper 17 cell,Th17)和调节性T细胞(regulatory T cell,Treg)的表达水平。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病理模型组小鼠体质量和结肠质量显著下降、结肠长度显著缩短(P<0.05或P<0.01);与病理模型组比较,益元化腐汤组显著增加小鼠体质量、结肠质量及其长度(P<0.05或P<0.01),改善结肠病理损伤程度;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显示,益元化腐汤药物干预显著下调γδTCR表达(P<0.05),且抑制Th1细胞(CD4+ IFN-γ+ T细胞)、Th17细胞(CD4+ IL-17+ T细胞)绝对数量和比例(P<0.01),然而对Treg细胞(CD4+ Foxp3+ 调节性T细胞)表达无明显影响。qPCR检测结果显示,益元化腐汤显著下调UC小鼠Th17细胞因子IL-17A和转录因子RORγτ mRNA表达(P<0.01)。结论 彝药益元化腐汤可能通过抑制Th17细胞诱导的炎症反应介导治疗溃疡性结肠炎。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Th17、Treg和Th1细胞免疫失衡在慢性乙型肝炎(CHB)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采用荧光定量PCR检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中Th17、Treg和Th1细胞的特异性转录因子RORC、Foxp3和T-bet的mRNA表达,ELISA分析CHB患者PBMCs培养上清液中白细胞介素(IL)-17、IL-21和血清IL-6、IL-1β的水平,PCR检测外周血HBV DNA;生化分析仪检测谷丙转氨酶(ALT)。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CHB患者PBMCs中RORC mRNA、IL-17、IL-21水平明显升高(P〈0.01);RORC mRNA与ALT呈正相关,与T-bet mRNA呈负相关;T-betmRNA与ALT呈负相关,外周血中IL-6、IL-1β水平也明显增高(P〈0.01);Foxp3 mRNA与HBV DNA正相关。结论:Th17和Treg、Th1细胞免疫功能失衡与CHB病情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
8.
目的 研究奇任醇在葡聚糖硫酸钠(DSS)诱导的小鼠溃疡性结肠炎(UC)发生和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将C57BL/6小鼠随 机分为UC+双蒸水灌胃组和UC+奇任醇治疗组。所有小鼠连续7 d在饮水中加入DSS建立UC模型,第0天到第7天双蒸水或 奇任醇灌胃给药。每日观察小鼠体质量、直肠出血和粪便性状等临床指标并进行疾病活动度指数评分(DAI)。7 d后处死小鼠, 观察结肠组织形态和长度,行组织病理学分析。取肠系膜淋巴结制成单细胞悬液并体外用抗CD3和抗CD28刺激活化,分析细 胞培养上清中分泌的细胞因子IFN-γ、IL-17A、IL-6 和TNF-α的含量,流式细胞术检测肠系膜淋巴结细胞的凋亡百分比。结果 奇任醇可以抑制DSS诱导的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生发展,减轻结肠损伤,抑制炎症细胞因子的分泌,诱导淋巴细胞的凋亡。结论 奇任醇可以缓解DSS诱导的溃疡性结肠炎,这种作用可能与抑制炎症细胞因子分泌和诱导炎性淋巴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9.
桂定坤  陈建国  陈宜方  黄建华 《浙江医学》2010,32(2):180-182,300
目的 探讨黄芪甲苷(AS-Ⅳ)对高糖(HG)所致小鼠足细胞凋亡及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 将条件性永生的小鼠足细胞分为正常葡萄糖(NG)组、HG组、甘露醇高渗对照组(MA)及HG+不同剂量(10、50、100 μg/ml)AS-Ⅳ干预组,并采用脱氧核糖核苷酸末端转移酶介导的缺口末端标记法检测足细胞凋亡,同时采用荧光试剂盒和实时定量PCR法分别检测足细胞Caspase 3活性及足细胞凋亡基因Bax/Bcl-2mRNA表达.结果 HG组足细胞凋亡率和Caspase 3活性均较NG组增高(均P〈0.05);各剂量AS-Ⅳ组的足细胞凋亡率和Caspase 3活性均较HG组下降(均P〈0.05),且呈剂量依赖关系.HG组足细胞促凋亡基因Bax mRNA表达水平较NG组增高.而抗凋亡基因Bcl-2 mRNA则较NG组下降(均P〈0.05);各剂量AS-Ⅳ组的足细胞Bax mRNA水平均较HG组下降,而Bcl-2 mRNA水平则均较HG组增高(均P〈0.05),且均呈剂量依赖性.结论 AS-Ⅳ可能通过调节足细胞Bax/Bcl-2 mRNA表达水平,从而抑制HG所致的足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白细胞介素-17 (IL-17)和Th17细胞与子痫前期发病的关系。方法  选取32例重度子痫前期患者为子痫前期组,30例正常晚期妊娠孕妇为对照组。采用实时定量PCR方法检测两组胎盘组织IL-17 mRNA 表达水平;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外周血血清IL-17、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浓度。结果子痫前期组胎盘IL-17 mRNA表达量较对照组升高(P<0.05);子痫前期组外周血血清IL-17、IL-6、TNF-α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1、P<0.05、P<0.01);子痫前期组外周血中IL-17与IL-6的表达水平呈正相关(r=0.402,P<0.05)。结论  IL-17和Th17细胞介导了子痫前期的发生,其过程可能与IL-6和TNF-α的参与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CRF及其受体在实验性DSS结肠炎中的表达,探讨其在肠道炎症形成中的可能作用。方法 将6~8周的雌性BALB/c小鼠分为正常对照组和实验组,建立DSS诱导的实验性结肠炎小鼠模型,小鼠进行DAI和组织病理学评分。免疫荧光检测小鼠肠黏膜组织中CRF1受体和CRF2受体的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小鼠肠黏膜组织中CRF、CRF1和CRF2受体的表达。结果 根据肠黏膜DAI评分和组织学评分提示DSS组肠黏膜组织炎症明显,造模成功。免疫荧光检测显示CRF1受体在DSS组和正常肠黏膜组织中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DSS组小鼠肠黏膜组织中CRF2受体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主要分布在肠上皮细胞和固有层单个核细胞中。Western blot法检测显示CRF1受体在DSS组和正常肠黏膜组织中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DSS组小鼠肠黏膜组织中CRF和CRF2受体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DSS结肠炎模型周围肠黏膜炎症组织中存在着CRF和CRF2受体的表达增高,而这种增高可能与肠道炎症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检测芳香烃受体(aryl hydrocarbon receptor,AhR)在原因不明自然流产患者蜕膜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其表达与蜕膜中调节性T细胞(T regulatory cell,Treg)/Th17细胞因子平衡之间的关系。方法: 选择原因不明复发性流产患者23 例作为观察组,另选择正常早孕妇女3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两组蜕膜组织中AhR、叉头样转录因子p3 (forkhead box p3,Foxp3)、IL-10及维甲酸孤独核受体γ(retinoic acid receptor-related orphan receptors γ,ROR-γ)等 mRNA表达,并对AhR mRNA表达与Foxp3、IL-10、ROR-γ mRNA表达作相关分析。结果:观察组蜕膜中AhR mRNA、ROR-γ mRNA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但Foxp3 mRNA、IL-10 mRNA则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两组蜕膜中AhR mRNA表达与ROR-γ mRNA 表达呈正相关(P均<0.05),与Foxp3 mRNA以及IL 10 mRNA表达则无明显相关性(P均>0.05)。结论:原因不明自然流产患者蜕膜中AhR mRNA及Th17细胞因子表达均升高,而Treg细胞因子表达下降,Treg/Th17细胞比例下降。AhR表达增高与Th17细胞因子上调相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高分子量激肽原(HK)在葡聚糖硫酸钠(DSS)诱导的急性结肠炎中的作用。方法用含2.5%DSS的饮用水饲喂小鼠,构建急性结肠炎模型。通过检测体重百分比,临床评分与结肠长度比较野生型小鼠和HK基因敲除小鼠发病程度。应用ELISA的方法检测结肠组织研磨液中炎症因子的蛋白水平,应用实时定量PCR检测和比较结肠组织炎症因子的mRNA水平。制作末端结肠的石蜡切片,通过HE染色观察结肠组织的病理变化。结果HK基因敲除小鼠体重失去百分比明显低于野生型小鼠,HK基因敲除小鼠的疾病指数评分明显低于野生型小鼠(P0.05),HK基因敲除小鼠的结肠长度的缩短要明显少于野生型小鼠(P0.05)。HK基因敲除小鼠结肠组织中炎症因子的蛋白水平与mRNA水平均明显低于野生型发病小鼠(P0.05)。HK基因敲除发病小鼠结肠组织损伤程度明显低于野生型发病小鼠。结论血浆高分子量激肽原在炎症性肠病中起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14.
张文远  韩盛玺  杨红 《西部医学》2005,17(2):99-101
目的 研究白头翁醇提物对葡聚糖硫酸钠 (DSS)诱导结肠炎肠粘膜肥大细胞 (IMMC)致炎作用的抑制效果。方法 建立 DSS诱导的大鼠结肠炎模型 :SD大鼠 2 8只 ,随机分为三组 :白头翁治疗组 (1 0只 ) 1 - 7天用白头翁醇提物2 g/ kg/ d用蒸馏水配制成 1 ml溶液每天灌肠一次 ,自由饮用 3%DSS溶液 ;模型组 (1 0只 ) 1 - 7天用等同的蒸馏水 1 ml每天灌肠一次 ,自由饮用 3%DSS溶液 ;对照组 (8只 ) 1 - 7天用等同的蒸溜水 1 ml每天灌肠 1次 ,自由饮水。观察大鼠的腹泻、便血症状及结肠组织学改变。分别用莹光法测定结肠组织组胺浓度 ,EL ISA测定结肠组织肿瘤坏死因子 -α(TNF-α)和前列腺素 E2 (PGE2 )水平。组织化学法 IMMC染色并记 IMMC数。结果 白头翁治疗组与模型组比较 ,治疗组大鼠的症状减轻结肠粘膜组织损伤显著改善 (P<0 .0 5 ) ,结肠组织组胺水平升高 ,TNFa和 PGE2显著降低 (P<0 .0 1 )。 IMMC计数减少 (P<0 .0 5 )脱颗粒现象减弱。结论 白头翁醇提物具有明显的抗炎作用 ,其机制是通过抑制 IMMC的活化和组胺的释放 ,终止肥大细胞 -细胞因子级联反应 ,降低 TNFa和 PGE2生成 ,从而减轻结肠炎性损伤和腹泻、便血等症状。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5-羟色胺(5-HT) 对双氧化酶2 (Duox2) 在小鼠结肠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其在炎症中的意义.方法 选取6~8周龄的健康清洁级C57BL/6J(B6)雄性小鼠,随机分为5组(n=8):对照组自由饮用无菌蒸馏水;葡聚糖硫酸钠(DSS)(1.0%、2.5%)组自由饮用相应浓度的DSS溶液;5-HT组采用直肠灌药方式(1.0 mg/kg)给药,每3 d 1次;DSS+5-HT组同时给予1.0% DSS和5-HT.于造模第6天处死小鼠取结肠组织.通过结肠长度、疾病活动指数(DAI)评分和HE染色等方法评估肠道炎症程度,采用实时定量PCR(RT-PCR)检测小鼠结肠组织中白介素(IL)-1β、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 Duox2 mRNA表达水平,应用免疫组化检测结肠组织中Duox2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对照组和5-HT组小鼠无肠炎表现;DSS (1.0%) 组小鼠表现为轻度肠炎;DSS+5-HT组和DSS (2.5%) 组有严重急性肠炎表现.IL-1β、IL-6和TNF-α等表达量随炎症程度加重而增加.Duox2 mRNA在5-HT组和DSS (1.0%) 组表达增高(均P<0.05),在DSS+5-HT和DSS (2.5%) 组表达下调(均P<0.05).免疫组化结果显示Duox2蛋白主要表达于小鼠结肠上皮刷状缘及上皮细胞胞质中,与mRNA表达一致.结论 5-HT可能通过影响Duox2的表达在小鼠结肠炎的发生发展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抗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抗体对葡聚糖硫酸钠(DSS)结肠炎小鼠肠黏膜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制备小鼠DSS结肠炎模型,实验分成正常对照组、DSS模型组、抗TNF-α抗体组,每组6只。抗TNF-α抗体5 mg/kg腹腔注射给药,正常对照组和DSS模型组用等量生理盐水腹腔注射,每周2次,注射时间共7 d。每日进行疾病活动指数(DAI)评分,实验结束后取小鼠结肠进行HE染色评分,结肠黏膜匀浆检测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和TNF-α、干扰素γ(IFN-γ)、白介素13(IL-13)和白介素17(IL-17)水平。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DSS模型组小鼠出现明显体重减轻、便血和腹泻,DAI评分和HI评分增加(P<0.01),结肠匀浆中MPO活性、TNF-α、IFN-γ、IL-13和IL-17水平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P<0.01)。与DSS模型组比较,抗TNF-α抗体组小鼠DAI评分和HI评分明显降低(P<0.01),结肠匀浆中MPO活性、TNF-α、IFN-γ、IL-13和IL-17水平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P<0.01)。结论 DSS结肠炎小鼠结肠局部免疫功能紊乱,抗TNF-α抗体具有调节DSS结肠炎小鼠结肠黏膜局部免疫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肌醇需求酶1(IRE1)α和IRE1β在葡聚糖硫酸钠(DSS) 诱导的小鼠慢性结肠炎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选择8~10周龄的C57BL/6雌性小鼠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10只,正常饮水;慢性炎症组10只,先给予1.0% DSS自由饮用7 d,然后正常饮水14 d如此作为一个周期,循环3个周期建立小鼠慢性结肠炎模型.通过疾病活动指数(DAI)评分、结肠长度测定和HE染色等方法评估肠道炎症程度.采用实时定量PCR技术检测小鼠结肠组织中炎症因子、内质网应激因子IRE1α、IRE1β、非剪接型X-盒结合蛋白1(XBP1u)、剪接型X-盒结合蛋白1(XBP1s)和黏蛋白(MUC)2 mRNA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IRE1α、IRE1β和MUC2表达.结果 对照组小鼠无肠炎表现,而慢性炎症组在3个周期末结肠出现炎症表现.实时定量PCR结果显示白介素(IL)-6、IL-8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 mRNA在慢性炎症组高于对照组(P<0.05);XBP1s 和IRE1α mRNA在两组表达无明显差异;XBP1u mRNA在慢性炎症组表达低于对照组(P<0.05).IRE1β和MUC2 mRNA在慢性炎症组表达均低于对照组(P<0.05).IRE1α蛋白主要表达于结肠上皮的刷状缘、浆细胞等细胞的胞质中,其表达量在炎症组高于对照组,IRE1β蛋白和MUC2蛋白主要表达于结肠上皮细胞胞质中,两者表达量在炎症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IRE1α可能通过对XBP1进行剪接来参与肠道炎症反应,并且IRE1α还有可能通过其他机制来调节自身的表达来参与炎症过程;IRE1β和MUC2可能与结肠上皮的功能维持有关,在肠道炎症过程中IRE1β和MUC2表达功能受到抑制而影响炎症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