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肝博士》2005,(5):F0002-F0002
刘克洲,1937年8月出生。1960年3月浙江大学医学院(原浙江医科大学)毕业,留校任教。曾作为访问学者赴德国吕贝克大学进行病毒性肝炎研究。曾任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传染病研究所所长、卫生部病毒性传染病重点实验室主任,卫生部全国卫生标准技术委员会传染病分委会第三、四届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肝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现为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常务委员,肝炎学组组长。卫生部药物评审专家成员,国际传染病协会会员,国际肝病研究协作交流中心学术委员。  相似文献   

2.
肝脏是人体内进行解毒及药物转化的主要器官,最容易遭受药物或毒物的损害而致病,特别是肝脏有病时,功能减低,药物转化较慢,药物作用延长或加强,因此对可能损害肝脏的各种药物应予足够的注意.药物性肝病是指在药物治疗过程中,肝脏由于药物的毒性损害或对药物发生过敏反应所致的疾病,药物性肝病的临床表现不一,与导致肝脏受损药物的种类及引起肝病的机理不同有关.在临床上按用药后发病的急缓程度分为急性和慢性两大类.大多数药物性肝损害如能早期发现,即使停药,损害多是可逆的.因此,急性药物性肝损害应在早期与其他原因引起的肝病相鉴别以便及早停药.  相似文献   

3.
董向前  段丽平  马岚青  梁兵  缪应雷 《医学综述》2009,15(17):2651-2653
肝纤维化是肝硬化的早期阶段,是慢性肝病向肝硬化发展的必经途径,也是各种慢性肝病的共同病理过程,因此阻断肝纤维化的发生和发展对于慢性肝病的治疗和预后十分重要。所以人们对抗肝纤维化药物的研究十分重视,本文对近年来抗肝纤维化药物的研究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4.
短程化疗是现代结核病控制策略的核心技术,在实施国家结核病控制规划中被广泛使用,但面临的一个棘手问题是药物性肝病,影响治愈率,了解抗结核药物肝损害,对化疗方案评价和肝损害的预防控制具有参考价值,现对2006-2008年我们观察到的药物性肝损害24例做回顾性分析。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药物引起的肝损害明显增多 ,愈来愈被人们重视。我们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 ,将我院治疗的药物性肝损害 86例进行分析 ,探讨其临床特点及发病规律。材料与方法1 研究对象自 1 998年 1月至 2 0 0 1年 1 0月我院共收治药物性肝损害 86例 ,男 52例 ,女 3 4例 ,年龄 3岁~ 56岁。2 诊断标准诊断按梁扩寰[1 ] 归纳的药物性肝病诊断标准。对原有肝病患者现病情稳定及HBV携带者 ,应用某些药物后又加重肝损害者 ,也考虑与药物有关 ,亦作为药物性肝病的诊断标准[2 ] 。3 研究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 ,对患者服药史、药物种类、临床表现、临…  相似文献   

6.
韩涛 《健康伴侣》2007,(7):46-46
近年来因滥用药物导致的药物性肝损害病人越来越常见.已经占成人肝病患者的10%以上,而危及生命的暴发性肝损害则有1/4是药物所致,还有一些肝病患者是因用药不当导致肝病迅速恶化。  相似文献   

7.
肝纤维化的定量研究现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于忠省 《医学综述》1998,4(9):487-488
<正>肝纤维化是各种慢性肝病向肝硬化发展的必经途径。将病变终止于肝纤维化阶段甚或逆转至正常是治疗慢性肝病的目的。准确的定量对于判断病情、估计预后及评价抗肝纤维化药物治疗效果均非常重要。因此,肝纤维化的定量问题日益受到重视。现将近年来有关肝纤维化定量研究情况简要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8.
《肝博士》2015,(2):56-57
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肝病科,现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培育学科和重点专科、国家临床重点肝病专科(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慢性重型肝炎解毒化瘀"重点研究室的挂靠学科、广西政府首批中西医结合肝病特聘专家岗位挂靠学科(中医类唯一的岗位)、广西高等学校高水平创新团队及卓越学者挂靠学科、广西中医肝病治疗中心、广西医疗卫生重点建设学科、广西重点中医专科、广西中医药大学重点学科。广西中西医结  相似文献   

9.
袁霞 《华夏医学》2007,20(1):139-140
药物性肝病是临床常见的肝病之一,随着药物种类不断增多及临床广泛使用,药物性肝损害的发病率也相应增加。本院于2003年1月至2006年7月,应用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药物性肝损害29例,取得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我院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情况,为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和管理提供依据。方法随机抽查我院2007年4月—2008年4月处方4587张,用卫生部制定的处方评价表进行分析,采用WHO推荐的限定日剂量(DDD)的分析方法,结合药物利用指数(DUI)对其中含抗菌药物的处方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抗菌药物处方数占处方总数的32.1%,用药金额占总用药金额的22.83%;头孢菌素类药物金额居第一;在DDDs排序中口服类药物的总DDDs略高于注射类;大部分抗菌药物DUI接近1。结论我院抗菌药物应用基本合理。有越梯级用药现象。  相似文献   

11.
1药物性肝炎的诊断药物诱发的肝病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因其可使原本健康的肝脏发生严重的损害。在临床诊断中,如能除外常见的肝病病因,并疑为药物所致的肝病时,可根据服药史、临床症状、血像、肝功试验、肝活检以及停药后的效应做出综合判断。(1)服药史:任何一例肝病患者均必须询问发病前3个月内服过的药物,包括剂量、用药途径、持续时间及同时使用的其他药物。更应详细询问非处方药、中草药及保健品应用情况。还应了解病人的职业和工作环境。根据药物在体内代谢过程,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病人发病后的临床表现,从中挑选出最可…  相似文献   

12.
肝纤维化是诸多慢性肝病发展至肝硬化过程所共有的病理改变,是影响慢性肝病预后的重要环节。阻断肝纤维化的发生和发展对防治肝硬化乃至肝癌具有重要意义。多年来国内外许多学者一直在积极探索治疗肝纤维化的有效药物,并取得了一些可喜的成就,但绝大部分治疗药物仍处于实验研究阶段,迄今尚无一种确切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3.
季杜 《肝博士》2011,(2):52-52
保肝护肝并非肝病患者特有,在日常生活中,特别需要注意服用药物不当对肝脏的损伤。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药物性肝损伤已经上升为全球死亡原因的第五位。有资料显示,在美国,药物性肝损伤约占住院肝病患者的5%,占成人肝病患者的10%,还有大约25%的暴发性肝衰竭是由药物引起的。对此,专家提醒,普通人在生病用药时,一定要定期复查肝功能,减少药物性肝损伤出现的几率,及时进行保肝等辅助治疗,把损害降低到最小程度。  相似文献   

14.
陈词 《肝博士》2016,(5):7-9
正人物档案王贵强: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中央保健会诊专家。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感染疾病科主任,兼任肝病中心主任,北京大学国际医院感染和肝病中心共同主任。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候任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感染病医师分会副会长,中国医师协会内科医师培训专家委员会候任主任委员,卫生部合理应用专家委员会抗菌药物专家组成员,卫生部卫生标准委员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理事,北京医  相似文献   

15.
丛萌  平洁  敖英  汪晖 《医学新知杂志》2011,21(4):294-298
肝纤维化是所有慢性肝病(如病毒性肝炎、酒精性肝病、药物性肝炎等)进展成肝硬化的共同病理基础与必经阶段,是影响慢性肝病预后的重要环节。肝纤维化以产生大量的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matrix,  相似文献   

16.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建立和规范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基本药物采购机制的指导意见》,从2011年4月1日起,各省不得采购未入药品电子监管网及未使用基本药物信息条形码统一标识的企业供应的基本药物。卫生部在对指导意见细化工作时,相关领导提出从2011年4月1日起,各省的基本药物采购电子交易平台上线运行。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对药物性肝病临床特点和药物相关性的调查研究,评价可疑药物与疾病的相关性,从而总结药物性肝病的临床特点和易引起药物性肝病的药物种类,为该病的临床诊断、药物治疗、预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调查2005年1月~2010年2月宁夏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住院的第一诊断为药物性肝病的患者病历中,遴选符合药物性肝损害诊断标准的有效病例共172例,记录病人基本信息、用药情况、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其他影响因素、转归等内容。结果:药物性肝病的临床表现主要以黄疸,消化道症状为主,可伴有其他症状。本研究显示易引起药物性肝病的药物种类中,以中药、抗生素、感冒药、抗结核药较常见,占69.7%。结论:药物性肝病临床特点不具特异性,导致药物性肝病的药物种类也发生着变化,中药在药物性肝损伤的病因中占36.7%,处于易引起药物性肝病药物种类第1位。  相似文献   

18.
治疗肝病却导致肝病加重或肝功损害,这真让肝病患者损了肝还伤了心。究其原因,目前肝病治疗过分迷信抗病毒治疗难辞其咎:迷信抗病毒治疗导致许多肝病患者被过度治疗,也使药物性肝损害病人以每年5%的速度增长!另外,由于近年来肿瘤和结核病的发病呈相对增多趋势,放疗化疗及抗结核药物也造成了不同程度的肝损害。  相似文献   

19.
对236例药物性肝病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依据Maria药物性肝损害评分系统重新评价.Maria评分系统对药物性肝损害具有诊断准确性高、符合率好、简便易用等特点.在药物性肝损害中,抗生素仍然是最常见的损肝药物,停用相关药物及保肝治疗后大多数患者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肝复肽对慢性肝病患者凝血酶原活性,血浆白蛋白及丙氨酸转移酶的影响。方法:采用治疗前后对比观察。结果:肝腹肽能升高各种慢性肝病的FⅡ:CA,ALB,降低ALT。结论:肝复肽是改善慢性肝病肝功能较理想的药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