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随着人口老年化的发展.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逐渐上升成为人类致死致残的主要疾病.其中以脑血管疾病的危害更大.虽然CT和MRI对脑梗死的确诊有决定性意义.但设备昂贵.难于在中小型医院普及和开展.更重要的是CT和MRI不能对脑梗死进行区分,然后指导临床治疗。我们对我院的106例脑梗死患者的空腹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进行测试.发现这些指标对脑梗死区分有一定意义.现在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比在早期临床诊断脑梗死疾病中应用CT与MRI的价值。方法:利用回顾性分析法对我院在2018年9月—2019年5月收治的70例患者进行研究,所有患者均采用CT和MRI两种方法进行脑横死诊断,分析早期临床诊断脑梗死疾病中应用CT与MRI的价值。结果:经MRI检测患者24h内病变检出率以及24~72h病变检出率以及对不同脑梗死位置的检出率均高于CT检测方法,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早期临床诊断脑梗死疾病中应用MRI价值更高,故值得在临床中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MRI和CT在脑血管相关疾病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96例脑血管疾病患者分别给予CT和MRI检查。结果 34例脑出血患者中,有27例患者为基底节区脑出血,3例为小脑出血,4例为脑桥出血。53例脑梗死患者中有33例为基底节区脑梗死,6例为额顶颞枕叶梗死,5例为小脑梗死,9例为桥脑梗死。另9例患者为动脉瘤。CT对脑出血的检出率高于MRI,而MRI对脑梗死、动脉瘤的检出率明显高于CT。结论 CT和MRI诊断脑血管相关疾病各有优势,临床中可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选用适合的检查方法,避免漏诊和误诊,提高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4.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22):4220-4221
探讨MRI与CT检查在评估多发性脑梗死中的临床价值。选取我院多发性脑梗死患者74例,均采取MRI与CT检查,对比两种检查方法检出脑梗死病灶大小、数量、检查时间,统计其对不同梗死时间的脑梗死检出率、总检出率。MRI检查脑梗死的总检出率94.59%(70/74)高于CT 56.76%(42/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RI检查对梗死时间为24~72h、<24h的脑梗死检出率高于C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RI检查的检查时间短于CT,发现病灶数量多于CT,发现梗死平均病灶小于C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多发性脑梗死诊断鉴别中应用MRI检查,可明显提高脑梗死检出率,价值高于CT。  相似文献   

5.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9,(20):3613-3615
目的分析磁共振成像(MRI)与计算机断层扫描(CT)影像检查在老年多发性脑梗死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收治的60例多发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均行MRI与CT影像检查,观察MRI与CT影像检查诊断脑梗死的价值。结果 MRI病灶检出率高于CT,且发生脑梗死<24h和24~72h时,MRI对病灶检出率均显著高于C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RI检出病灶数多于CT,MRI检出病灶小于CT,MRI检查时间稍长于C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RI对老年多发性脑梗死的诊断更加准确,病变检出率更高,尤其在在早期、较小病灶的诊断中具有优势,可有效应用于老年多发性脑梗死的诊断中。  相似文献   

6.
目的:调查分析早期腔隙性脑梗死影像特点,探讨 CT 与 MRI 两种检查方法诊断腔隙性脑梗死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2年12月入住院神经内科的早期腔隙性脑梗死患者82例,回顾性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CT 和 MRI 检查结果,分析两种检查方法的检出情况。结果CT 和 MRI 方法均可以检出早期腔隙性脑梗死病灶,其中 CT 检出145个病灶,MRI 检出742个病灶,MRI 检出的病灶数目是 CT 的5.12倍;病灶直径>5 mm 时,CT检出142个,MRI 检出的病灶486个,检出直径<5 mm 的病灶,CT 检出率为2.07%(3/145),MRI 检出率为34.50%(256/7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腔隙性脑梗死的不同病灶部位两种检查方法检出率有差异(χ2=147.02,P<0.05)。结论CT、MRI 影像学检查可应用于早期腔隙性脑梗死的诊断,MRI 方法较 CT 更清晰准确发现腔隙性脑梗死患者的早期、微小病灶,是临床诊断早期腔隙性脑梗死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CT诊断和贺词共振诊断在腔隙性脑梗死疾病临床诊断中的作用进行研究。方法:在本次研究中,随机选取我院收治的68例腔隙性脑梗死疾病患者,对这些患者进行随机编码,单数号码患者为CT组,采用CT诊断对患者的临床疾病进行诊断;双数号码患者为MRI组,采用的是MRI诊断方法对患者的临床疾病进行诊断,然后对两组患者诊断时间以及检查所需要费用等数据进行记录和统计。结果:通过对两组患者的临床诊断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可以得知,MRI组患者诊断所花费的时间以及检查费用要少于CT组,且MRI组患者的诊断病灶平均直径大小也要优于CT组患者,两组患者之间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即P0.05。结论:对于腔隙性脑梗死疾病的诊断,采用MRI检测方法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临床诊断检出率,且患者的临床诊断时间以及所花费的费用也要低于CT诊断,因此,在对腔隙性脑梗死患者进行临床诊断时,需要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应用CT与常规MRI和常规MRI+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3种方法评估急性脑梗死的发病,并进行成本效果的比较分析。 方法:选择2003-01/2004-11在大庆油田总医院就诊、临床高度怀疑脑梗死患者180例。①对180例病例均行CT、MRI及常规MRI+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检查,三者检查时间间隔〈1h。②根据临床随访和随访CT或常规MRI诊断结果进行评估;脑梗死的诊断标准:出现相应神经症状,持续24h以上,排除其他疾病,经CT和(或)常规MRI随访证实。③应用成本-效果分析进行经济学评价。根据成本核算结果及文献报道推算3种方法对脑梗死患者治疗效果及直接医疗成本的影响。 结果:180例患者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180例中有142例为脑梗死,CT,常规MRI,常规MRI+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诊断正确的例数分别为18,73,142例。②CT,常规MRI、常规MRI+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查出1例真阳性的费用为1200,1800元及976元,增量分析中。常规MRI+弥散加权成像与CT的增量比为943。③根据推算,常规MRI+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诊断脑梗死所产生的效益高于CT及常规MRI,与CT相比,可节约23.78%的医疗费用,与常规MRI相比,可节约14.64%的医疗费用。 结论:常规MRI+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诊断急性脑梗死具有准确、非侵袭定量化的特征。从成本效果比的角度可以节约医疗费用,提高治疗后效果。  相似文献   

9.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12):2276-2277
比较CT与MRI对多发性脑梗死的诊断价值。选取2014年10月~2016年12月就诊于我院的多发性脑梗死患者200例,均行CT和MRI检查,对比两种检查方法对多发性脑梗死不同时间的检出率,梗死病灶位置,病灶检出时间,检查时间和病灶大小。MRI对梗死时间24h和24~72h的多发性脑梗死检出率均显著高于CT检出率(P0.05)。两组对梗死时间72h的多发性脑梗死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RI对多发性脑梗死总检出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CT和MRI对多发性脑梗死基底节、脑干、额叶、颞叶、顶叶和小脑位置的病死灶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T对多发性脑梗死的病灶检出时间显著长于MRI检查(P0.05),检查时间显著短于MRI检查(P0.05),检出病灶显著大于MRI检查(P0.05)。MRI对多发性脑梗死的病灶检出率高于CT,临床上可优先选用。  相似文献   

10.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15):2826-2827
选取2014年3月~2016年6月收治的65例腔隙性脑梗死患者。均给予CT和MRI检查,观察比较两种检查结果及诊断特点。结果 CT检出病灶179个,MRI检出528个,其中,MRI小病灶检出率25.95%较CT15.08%高,大病灶检出率74.05则较CT84.92%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T检测敏感度为67.61%、准确度为75.42%、特异度为71.51%及阳性预测值72.63%均低于MRI的86.36%、96.41%、88.45%及88.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MRI诊断早期腔隙性脑梗死诊断效率较CT检查更佳,能准确和清晰显示出微小病灶情况,为疾病早期治疗提供有效依据。  相似文献   

11.
CT、MRI联合应用对诊断脑梗死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探讨CT和MRI在对诊断脑梗死中的联合运用价值。材料与方法:对临床怀疑脑梗塞的237例病例经CT扫描,其中经CT、MRI联合扫描92例。并将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急性脑梗塞CT诊断21例(N=188)。MRI诊断57例(N=65),发病在24小时后的诊断率分别为61.2%、100%。讨论:CT和MRI联合应用对诊断脑梗死有互补作用。虽然CT扫描可以作为首选,但对早期脑梗死的诊断和确诊梗死血管的位置,应经MRI扫描,这对临床的及时处理和治疗有利。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比研究18F-FDG PET/CT对肾上腺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肾上腺病变共25例32个病灶,9个病灶行18F-FDG PET/CT,CT及MRI检查,余均行CT和18F-FDG PET/CT检查,所有病灶靠术后病理或临床随访确诊。结果:18F-FDG PET/CT的疾病良恶性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92.9%,100%,疾病诊断准确性为90.6%,CT分别为85.7%,94.4%,78.1%。MRI疾病诊断准确性为77.8%。良恶性病变的标准摄取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平扫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强化后平扫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9例原发病灶大小与标准摄取值相关系数为0.351。以3.1作为标准摄取值临界值,其对应的良恶性诊断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100%和94.4%。结论:18F-FDG PET/CT诊断肾上腺疾病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性高于CT和MRI,还可显像全身情况,但髓样脂肪瘤行CT检查是最佳选择。原发病灶大小与标准摄取值无相关性,最佳区分良恶性病变的标准摄取临界值为3.1。  相似文献   

13.
目的:应用CT与常规MRI和常规MRI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3种方法评估急性脑梗死的发病,并进行成本效果的比较分析。方法:选择2003-01/2004-11在大庆油田总医院就诊、临床高度怀疑脑梗死患者180例。①对180例病例均行CT、MRI及常规MRI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检查,三者检查时间间隔<1h。②根据临床随访和随访CT或常规MRI诊断结果进行评估;脑梗死的诊断标准:出现相应神经症状,持续24h以上,排除其他疾病,经CT和(或)常规MRI随访证实。③应用成本-效果分析进行经济学评价。根据成本核算结果及文献报道推算3种方法对脑梗死患者治疗效果及直接医疗成本的影响。结果:180例患者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180例中有142例为脑梗死,CT,常规MRI,常规MRI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诊断正确的例数分别为18,73,142例。②CT,常规MRI、常规MRI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查出1例真阳性的费用为1200,1800元及976元,增量分析中,常规MRI 弥散加权成像与CT的增量比为943。③根据推算,常规MRI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诊断脑梗死所产生的效益高于CT及常规MRI,与CT相比,可节约23.78%的医疗费用,与常规MRI相比,可节约14.64%的医疗费用。结论:常规MRI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诊断急性脑梗死具有准确、非侵袭定量化的特征,从成本效果比的角度可以节约医疗费用,提高治疗后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究MRI与CT检查在评估多发性脑梗死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8月~2015年12月收治的86例多发性脑梗死患者,均行MRI与CT检查,统计两种检查方法发现脑梗死病灶数量、部位、大小、病灶检出时间及发病至检查时间,并对比两种方式检查不同梗死时间检出率、总检出率、不同部位病灶检出率及是否血管性痴呆患者梗死检出率。结果:与CT检查相比,MRI检查检出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RI梗死时间24h、24~72h检出率明显高于CT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CT检查相比,MRI检查时间、发病至检查时间较短,发现脑梗死平均病灶较小,病灶数量较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CT检查相比,MRI检查小脑、基底节区及脑干梗死病灶检出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CT检查相比,MRI检查非血管性痴呆患者梗死检出率明显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较于CT诊断,MRI检查应用于多发性脑梗死诊断中,可进一步提高其诊断准确率,优势较为显著。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MRI以及CT影像检查在老年多发性脑梗死的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做出比较。方法:对2018年10月-2019年10月之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00例疑似老年多发性脑梗死患者选为研究对象,对其分别进行CT或MRI的检查,并比较两组患者在不同时间的脑梗死发生概率以及不同的检查指标水平。结果:CT组检查出有76例脑梗死患者,总检查率为76%(76/100),脑梗死的时间小于24小时的检出率为12%(12/100),在24小时到72小时之间的脑梗死检出率为19%(19/100),大于72小时的检出率为26%(26/100);MRI组检查出有94例脑梗死患者,总检查率为94%(94/100),脑梗死的时间小于24小时的检出率为39%(39/100),在24小时到72小时之间的脑梗死检出率为34%(34/100),大于72小时的检出率为29%(29/100),两组检查脑梗死的时间上的差异明显均具有统计学意义;使用MRI检查的患者查出病灶的数量要高于CT组,可以看出使用MRI检查出微小病灶的能力比强于CT组,并且使用MRI检查出脑梗死的时间也是明显的优于CT组,组间数据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老年多发性脑梗死患者进行影像的方式诊断时,可以明显看出使用MRI检查比CT检查更有优势,所以在对老年多发性脑梗死临床的诊断中要对MRI的诊断方式多加使用,并且值得被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CT与MRI诊断多发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6月至2017年12月间我院收治的多发性脑梗死患者100例,对所有患者均进行CT和MRI诊断,比较和分析两种不同的影像学方式对多发性脑梗死的临床诊断结果的符合率;结果:MRI诊断的病灶数量,大病灶数量和小病灶数量的符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诊断符合率,两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MRI进行诊断的患者在检查时间,病灶检出时间以及病灶大小方面明显优于通过CT进行诊断的患者,两种方式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RI在多发性脑梗死的诊断结果中优势明显高于CT,能够明确的显示病灶的准确位置,对早期采取有效的干预治疗起到了很大的帮助。上述结论得出:在临床实践中MRI是诊断多发性脑梗死的最优选。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CT联合MRI在脑梗死患者中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0月—2017年9月拟诊脑梗死患者63例,均行CT及MRI检查,统计比较CT、MRI及联合检查诊断准确率、灵敏度、特异度及误诊率、漏诊率,并观察联合诊断与CT诊断对不同发病时间(24 h、24~72 h、72 h)脑梗死检出率。结果:CT+MRI诊断准确率为90.48%(57/63)、灵敏度为98.04%(50/51),均高于CT、MRI各单一诊断;漏诊率为1.96%(1/51)低于CT、MRI各单一诊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T+MRI对发病时间不足24 h脑梗死患者检出率为35.29%(18/51),高于CT单一诊断15.69%(8/5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联合MRI应用于脑梗死,诊断准确率高、灵敏度高,漏诊率低,可提高早期脑梗死检出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技术(MRI)诊断腔隙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100例腔隙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头颅MRI、计算机断层扫描(CT)检查,比较MRI、CT检出率以及检出的病灶部位、大小差异。结果①本组患者的腔隙性脑梗死病灶共149个:MRI检出147个,其诊断准确度是98. 6%(147/149),敏感度是98. 6%(147/149),特异度是0; CT检出病灶125个,其诊断准确度是83. 9%(125/149),敏感度是83. 9%(125/149),特异度是0,MRI对本组腔隙性脑梗死病灶的诊断准确度、敏感度高于C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②MRI对直径≤5 mm的病灶检测准确率是100. 0%,高于CT的86. 8%(χ2=12. 847,P 0. 001),对直径 5 mm的病灶检测准确率是96. 6%,高于CT的79. 3%(χ2=8. 123,P=0. 004);③MRI对本组患者腔隙性脑梗死病灶部位的检测准确率均高于CT,但其检测准确率与C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 MRI诊断腔隙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价值显著,检出率较高,特别是对直径不足5 mm小病灶的检出率,远高于CT。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比较MRI、CT在脑梗死早期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10月到2022年9月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80例早期脑梗死患者,对所有患者进行MRI、CT检查,对比两种检查方法于不同发病时间内的病变检出率、不同部位病灶检出率,并对比两种检查方法的检查指标(检查时间、发病到检出时间、病灶检出数、检出病灶面积)。结果MRI对发病时间<24 h、24~72 h的病变检出率高于C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MRI、CT对发病时间>72 h的病变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RI对基底节、丘脑、顶叶、额叶、脑干病灶及总体病灶检出率高于C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MRI、CT对颞叶、脑室旁及小脑病灶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RI的检查时间较CT更长,而发病到检查时间较CT更短,病灶检出数更多,检出病灶面积更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CT检查相比,MRI检查虽存在耗时长的问题,但将其应用于脑梗死早期诊断中的效果明显优于CT,可更有效提高病变及不同部位的病灶检出率,且在...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MRI与CT在脑梗塞诊断的应用和对比。方法:以2018年1月至2018年6月期间我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的98例脑梗塞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MRI与CT在脑梗塞检测和诊断,观察CT与MRI诊断脑梗塞的总体检出率、不同梗塞部位检出率、不同脑梗塞病灶形态。结果:MRI(100%)对脑梗死的检出率明显高于CT (68. 4%)对脑梗死的检出率,具有可比性义(P 0. 05);不同发病时间之间(发病时间分别为〈12h,12 h~24 h〉24 h),不同的检测方式之间进行比较,12~24 h与发病超过24 h的患者,无统计学差异(P 0. 05),检测发病时间小于12h的患者,两者之间有统计学差异(P 0. 05)。相对CT检测,MRI可以检出更多的病灶数量,其检查出微小病灶的能力显著更强,且MRI可以在更短的脑梗死时间就可以根据图像判断出脑梗死,上述项目的对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经过对患者进行CT与MRI检测,观察发生部位,MRI对额叶部、顶叶、基底节区和丘脑部的梗死检出率均显著高于CT组(P 0. 05)。结论:在早期脑梗塞诊断中,MRI较CT有更高敏感性,对脑梗塞的治疗有重要指导意义,有更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