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正> 人类的生殖过程十分复杂,概括地说,包括配子的发生,卵子受精,受精卵着床以及着床后的生长发育等阶段。此外,胚胎在发育的过程中,不断产生一些大分子物质,其中某些是维持正常妊娠不可缺少的。如果将参与生殖过程的细胞和分子制备成疫苗,接种于人体,使之产生特异性抗体,就可能抑制生殖细胞和分子的生理功能,达到避孕的目的。这种疫苗统称为抗生育疫苗。有实用价值的抗生育疫苗应具备以下条件:1.是正常生殖过程所必需的;2.是生殖系统特有的抗原,与非生殖系统无交叉反应;3.注入体  相似文献   

2.
石文艳  李静 《医学综述》2008,14(22):3397-3400
胚胎着床是哺乳动物特有的生殖生理现象,涉及到胚胎和母体卵巢、子宫之间复杂的相互作用和分子信号联系。各种动物在胚胎着床的方式及分子调控机制上各有不同,目前已发现包括由胚胎和子宫内膜分泌合成的多种生殖激素、生长因子、细胞黏附分子和细胞外基质等物质参与了胚胎着床的分子调控过程。本文综述近年来在人类及相关动物胚胎着床的研究进展,并重点阐述在胚胎着床中存在于胚胎滋养层表面与母体子宫内膜上皮表面作用的相关信号联系及分子调控机制,以期对提高妊娠率、防止胎儿早期流产以及开发简便高效的临床避孕措施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和借鉴。  相似文献   

3.
观察了大鼠妊娠第1 d 或第1、2 d 应用不同剂量米非司酮对着床的影响和用药后不同时间子宫内膜和卵巢黄体的形态学变化。结果表明: (1) 大鼠妊娠第1 d 皮下注射米非司酮10 m g/kg 可完全抗着床; (2) 妊娠第1 d 或第1、2 d 给予米非司酮致妊娠第8 d 子宫内膜、黄体呈现不同程度空泡变性; (3) 完全抗着床剂量用药后36 h 子宫内膜超微结构出现不同程度的改变。提示:米非司酮对大鼠具有较强的抗着床作用,用药后子宫内膜细胞变性及大量炎性细胞浸润可能是米非司酮抗鼠孕卵着床作用发生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子宫内膜容受性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胚胎着床是处于活化状态的胚胎泡与处于接受状态的子宫内膜相互作用,胚胎滋养层与子宫内膜建立紧密联系的过程。着床窗口的出现和消失依赖于子宫内膜中一套特定基因时空特异性表达,使胚泡和内膜间建立分子对话。在胚胎着床过程中,子  相似文献   

5.
抗孕-53(双炔失碳酯)对家兔有明显的抗生育效果,在家兔交配后24小时口服抗孕-53 10.5mg/kg,抗着床效果显著,但口服抗孕-53抗着床阈下不同剂量(1.9、2.5和4.4mg/kg)对家兔胚泡着床无明显影响,而能降低胚泡液孕酮和子宫球蛋白量,对胚泡液中雌激素量无影响。对血浆孕酮和雌激素均无影响。  相似文献   

6.
观察了大鼠妊娠第1d或第1,2d应用不同剂量米司酮对着床的影响和用药后不同时间子宫内膜和卵巢黄体的形态学变化,结果表明:(1)大鼠妊娠第1d皮下注射米非司酮10mg/kg可完全抗着床。(2)妊娠第1d或第1,2d给予米非司酮致妊娠第8d子宫内膜,黄体呈现不同程度空泡变性;(3)完全抗着床剂量用药后36h子宫内膜超微结构再现不同程度的改变,提示,米非司酮对大鼠具有较强的抗着床作用,用药后子宫内膜细胞  相似文献   

7.
胚胎着床是从受精卵植入子宫内膜开始的一系列细胞分子信号传递的过程。成功的植入取决于胚泡的浸入能力和子宫内膜的容受性,该过程受到多种因素的调节,如激素、细胞因子、免疫因子以及黏附分子等。一般认为,排卵后的5—7d是子宫内膜容许胚胎种植的一个短暂时期,  相似文献   

8.
本文比较了炔诺酮肟与炔诺酮对大鼠,金地鼠及家兔3种动物的抗着床作用,用放射免疫法测定了两药引起大鼠卵巢静脉血中孕酮含量的变化。结果显示:随动物种属不同,炔诺酮肟的抗着床作用比母体炔诺酮强2~10倍。最小100%抗着床剂量的炔诺酮肟能抑制大鼠卵巢分泌孕酮,其作用比同等剂量的炔诺酮明显增强。提示炔诺酮A环三位酮基肟化能提高炔诺酮的抗着床作用,并增强其对卵巢孕酮生物合成的抑制。  相似文献   

9.
<正> 《内蒙古中蒙医药情报》消息,一种非手术非药物的节育方法——耳穴点压催经抗早孕最近在内蒙古赤峰市通过盟级科技成果鉴定。耳穴点压法具有催经、抗着床、止孕三种功效。在受精卵尚未植入或正在植入过程中使用,可催经下血,促使子宫内膜提前脱落,干扰受精卵植入,起到抗着床作用;若已发育成胚胎,可通过催经下血促其流产;若属经闭,则可通经。其催经抗着床有效率为95.24%。该法无副作用,具有操作简便、易于掌握、便于推广等特点,是一种优于其他节育措施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细胞周期素E(Cyclin-E)在早孕小鼠子宫内膜的的表达及其对小鼠胚胎着床数的影响.方法:应用RT-PCR及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检测早孕小鼠子宫内膜细胞Cyclin-E基因和蛋白的表达规律;观察子宫角注射抗Cyclin-E抗体后对小鼠胚胎着床数的影响.结果:妊娠第1~7d小鼠子宫内膜组织均有Cyclin-E表达,自妊娠2d起表达增强,5d表达量达高峰.小鼠妊娠期Cyclin-E在子宫内膜腔上皮、腺上皮及内膜基质中均有表达.单侧子宫抗Cyclin-E抗体注射后双侧胚胎着床数差值较对照组(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明显增大.结论:在小鼠胚胎着床过程中,Cyclin-E可能参与调节子宫内膜的增殖分化,在子宫内膜蜕膜化及胚胎着床过程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1.
米非司酮是近年批准上市的新型抗早孕药物,具有显著的抗早孕、抗着床、诱发月经、避孕、软化及扩张宫颈作用,是催经止孕、抗生育非常有效的药物。它的推广使用对计划生育具有积极意义。但在使用该药进行药物流产的过程中尚可出现出血、感染等副反应,西医一般进行括宫手术处理。笔者用生化汤加减治疗药物流产引起的出血36例,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2.
胚胎着床包含一系列复杂的过程,包括定位、黏附、侵入,其调控机制复杂而精细,涉及多个基因、生物分子、细胞因子和信号传导通路,其中胚胎质量、子宫内膜容受性、胚胎发育与子宫内膜发育的同步性,以及良好的母胎对话是胚胎着床所必需,另外一些心理、精神因素也起到很大的作用。虽然我们尽可能地选择优质胚胎参与这一过程,但是反复着床失败(repeated implantation failure,RIF)仍然不可避免,这对于患者来说是一个令人痛心的经历,并增加了财务负担。  相似文献   

13.
紫草抗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及抗早孕作用的实验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验中观察到新疆紫草:①对小白鼠有明显的抗生育作用(P<0.01);②对幼年小白鼠有明显的抗外源性hCG所致的子宫增重效应(P<0.001);③对大白鼠有明显的抗着床、抗旱孕作用(P<0.01)。组织学检查可见,胎盘结构呈现不同程度的退行变或吸收。结果提示紫草对大、小白鼠为一有效的抗生育剂,不论着床前或早孕期给药均能终止妊娠。  相似文献   

14.
息隐又称米非司酮片,为受体水平抗孕激素,具有终止早孕、抗着床、诱导月经及促进宫颈成熟等作用.我们妇产科自2008年8月~2009年8月用息隐终止妊娠600例,现将使用过程进行临床观察以及观察结果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5.
文献报道大剂量促黄体素释放激素(LHRH)及其类似物对大鼠有抗着床作用,并有溶黄体作用。本文目的是通过对胚泡、子宫及卵巢的形态观察,以探讨LHRH九肽类似物(LHRH-A)对大鼠的抗着床机理。  相似文献   

16.
本文报道两种不同给药途径的薄荷油对小白鼠终止妊娠作用的初步观察结果:于孕d_6,将4μl薄荷油或橄榄油分别注入右侧宫角,左侧宫角不给药,于孕d_(11)剖检。给薄荷油侧与橄榄油侧宫角妊娠终止率分别为100%与41. 67%,差别显著。于孕d_4~10,各组分别肌注薄荷油一次,于孕d_(11)剖检。薄荷油不同剂量皆有一定抗着床与抗早孕作用,作用强度随剂量增加,0. 035ml/只,抗着床率达100%。终止妊娠的原因可能是子宫收缩加强,也不能排除蜕膜组织等的直接损伤。  相似文献   

17.
棕榈花蕾水提物抗雌性小鼠生育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棕榈花蕾水提物对雌性小鼠的抗着床、抗早孕及避孕作用.方法 给雌性小鼠分别用低剂量(2.5g/kg) 、中剂量(5g/kg)和高剂量(10g/kg)的棕榈花蕾水提物灌胃,研究其抗着床、抗早孕及避孕作用.结果 抗着床实验中低、中、高剂量棕榈花蕾水提物对小鼠的妊娠抑制率为60% 以上,中高剂量棕榈花蕾水提物对早期妊娠小鼠有明显致流产作用.中、高剂量棕榈花蕾水提物能使小鼠的避孕率达100%.结论 棕榈花蕾水提物具有显著的抗着床、抗早孕及避孕作用.  相似文献   

18.
精子是一种隐蔽抗原,可引起机体产生抗精子抗体。抗精子抗体能够影响生殖细胞的结合、胚胎着床等过程,进而导致免疫性不孕不育。近年来,与免疫性不孕不育密切相关的抗精子抗体所结合的精子表面抗原及其抗原表位已成为抗精子抗体检测及避孕疫苗的主要研究对象之一。该文对与免疫性不孕不育相关的精子表面抗原及其抗原表位的筛选和鉴定,以及当前精子抗原表位研究所面临的难点作一简要的综述。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半乳凝素-3(galectin-3,gal-3)在小鼠胚胎着床子宫内膜中的表达及其与子宫内膜容受性标志分子整合素(integrin) β3的共表达定位。方法 分别采用real-time PCR、Western blot和免疫荧光技术检测比较小鼠着床位点及非着床部位gal-3 mRNA和蛋白的表达及其与配体整合素 β3、纤连蛋白(fibronectin,FN)的免疫荧光共定位表达。结果 小鼠着床处gal-3 mRNA和蛋白表达高于非着床部位(P<0.01),其在着床位点主要与整合素β3共定位表达,而与FN的共定位极少。结论 gal-3在着床位点处高表达提示其在胚胎与子宫内膜着床的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且在着床处gal-3主要通过与整合素β3共表达参与胚胎着床。  相似文献   

20.
吉托宁(?)是由三角叶薯蓣的根茎部分离得到的甾体甙类化合物,分子式为C_(45)H_(72)O_(17),mp297℃(丁醇),〔α〕_D-98.7°(Cl,吡啶)。本文报道吉托宁抗孕活性的研究结果。试验动物采用大白鼠或兔子。大白鼠受孕第一天开始,在三天中皮下注射不同剂量的吉托宁油剂,剂量为0.01~5mg/kg。根据着床数和着床位置状态,计算药物的抗孕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