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1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长期以来,手术室器械托盘架多为单个移动落地式,由于有一个落地支架,在手术运用中特别是颈、头、颌面手术时,落地托盘架的固定就有碍于手术操作,并且由于下方有4个小轮子不易固定,升降杆有时固定不牢下滑等。笔者结合在手术室工作的临床经验,经不断研制改进自制了翻转滑动式多功能手术托盘架,该托盘架可直接固定于手术床头部、尾部、借床边横栏为轨道,可滑动翻转,手术时翻转向上来回滑动并可调节高低,手术完毕翻向手术床下方,作为放置物品之方盘。该托盘架自1996年开始使用近2000例,深受欢迎,目前已向外院推广应用。1备料备宽…  相似文献   

2.
现在所用的有底座器械盘架有高度与环形转动两种调节,因转动调节与底座不固定,受力可以改变其位置。为满足特殊手术如颅脑手术、面部手术的需要,我们设计制作了无底座可调式器械盘架。该装置分4部分,即固定板、管形臂、扁形臂和托盘。调节范围:高ocm~60cm,环转360”,臂长度30cm~55cm,托盘环转360”,明显增加了器械盘架的调节范围,并增加了稳定性。其固定板为长6dem,宽4cm,厚0.scm的钢板,上端焊接长scm,直径Zcm的圆柱体,用手术床固有的加压螺丝固定于床缘。管形管内径2.Zcm,分四管与扁管两部分,国管套在圆柱体上,长5…  相似文献   

3.
张春艳  赵学红 《护理研究》2006,20(3):742-742
C臂X光机已广泛应用于骨科临床,由于其视野小,常须反复移动才能找到正确透视位置。我院行骨科脊柱手术时。使用c臂机辅助定位及复位。以往布置手术环境时,将落地式支架托盘摆放在病人的下肢部位。由于手术前、手术中需要使用C臂机对病人手术部位进行正位及侧位等不同方向的透视,需升降手术床。手术前要调节好托盘高度。以免手术床升高后托盘对病人躯体造成压伤。手术床与托盘相对距离的改变,会带动所铺无菌单的移位,造成托盘上器械的移动甚至污染。手术是一种创伤性治疗措施,手术过程中各个环节都存在着不安全的因素。护理管理应该从保障生命安全的高度重视和加强护理安全管理。基于此,我院自行制作了镶嵌式能与手术床固定在一体的可拆装托盘,提高了手术的安全性和效率,给手术配合工作带来便捷。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4.
阴式子宫手术器械台的制作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阴式子宫切除术一般采用膀胱截石位 ,医生常采取坐行手术 ,为方便医生拿取器械 ,2 0 0 3年 6月我们设计了阴式子宫手术用小器械台 ,效果很好 ,现介绍如下。构造 底座以圆盘式固定。底座下面设有可旋转 36 0°的带锁固定轮 ,便于多方位移动和固定 ;在底座上固定安装有支柱套管 ,在支柱套管上部设有可调节固定装置 ,根据手术需要调节高度 ;在支柱上端安装尺寸合适的小托盘。使用方法 术野区无菌敷料铺好后再铺小器械台。首先将小器械台上铺 2块中单 (4层 ) ,之后再铺 1块治疗巾 (4层 )。然后将其置于手术床凹形边下缘 ,术野区下方 ,起到接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单臂外固定支架治疗桡骨远端骨折临床疗效及分析。方法:自2003年12月至2005年12月采用单臂外固定支架治疗桡骨远端骨折23例,患者仰卧,臂丛麻醉生效后,在C型臂透视机帮助下完成骨折初步复位,然后安装外固定支架再复位。其中如骨折粉碎不稳定者,给予加用经皮钢针固定,或开放复位螺丝钢板固定加外固定支架。其中单纯外固定支架固定14例,经皮钢针加外固定支架固定7例,开放复位螺钉或钢板加外固定支架固定2例,一期植骨2例。结果:术后均获得随访.随访6~16个月,平均8个月。术后5~10周去除外固定支架,平均7周。关节功能根据Dienst功能评估标准进行评定:优16例、良5例、可2例,优良率达到91.3%。结论:外固定支架可较好地维持挠桡骨远端骨折的稳定,其操作简单、固定可靠、疗效满意,是治疗桡骨远端骨折较好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6.
术中放射治疗(intraoperative radiation therapy,IORT)是将放射治疗与肿瘤的手术治疗结合在一起,术中将肿瘤切除后对瘤床、淋巴引流区及可能侵犯的部位进行大剂量照射的治疗方法。由于放射治疗仪器和手术配套设备的限制,仅仅限于在放射科开展术中放疗手术。患者从病房到放射科加速器室需来回转运,运输中可能造成的感染、麻醉意外等问题长期困扰着希望开展这一技术的医生,影响了它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桑晶  崔立敏 《护士进修杂志》2007,22(16):1450-1450
在外科临床护理工作中,各种器官及组织手术后,需留置各种引流导管,如切口引流管、造漏管、冲洗管等,为减轻各种引流导管与伤口及盖被间摩擦给患者带来的疼痛,特制引流管保护架,收效良好。深受患者好评,介绍如下:1材料与制作选用8号铁丝线,用钳子编制成长20 cm、宽1.5 cm、高13 cm,上弯弧度制成180°半圆形拱桥型支架,拱圆上方加2个横梁固定框架(图1),制成后用绷带将保护架包裹。防止刮伤皮肤或被罩。2使用方法此架用于腹部皮下术区放置引流管处,患者平卧或侧卧,将保护架置于患者术区上方,将引流导管从保护架底上穿过,用别针将引流袋固定与床…  相似文献   

8.
我院自1988年1月至1993年1月,6年间共收治5岁以下婴幼儿烧伤151例,占同期收治烧伤病人总数的31%。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我们针对型幼儿烧伤护理与成人烧伤护理不全相同的特点,自行设计婴幼儿简易烧伤床与可控烤灯架,通过多年的临床使用,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一、简易烧伤床的制作 1.材料:木材,尼龙纱网,被包带或包装带。 2.制作:烧伤床框架,长约115cm,宽约65cm,床头高度30cm,床尾高度35cm。制成长方形具有斜坡状的框架。框架斜坡度面用尼龙纱网固定(如同安装纱门式)作为床面。在床尾五分之三与五分之四处留置一直径为10cm的圆洞。可控活动性烤灯架长40~50cm,宽约80cm,高60cm呈马鞍状,可套在烧伤床上。烤灯架内安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妇科腹腔镜手术全身麻醉前后摆置体位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20例行妇科腹腔镜手术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6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体位摆置方法,全身麻醉插管后摆置截石位;观察组采用改良的体位摆置方法,在全身麻醉插管前患者清醒时摆置体位,先将截石位支腿架安装固定在手术床上,请患者主动配合摆置舒适的截石位。比较2组患者安置体位时间、医护人员参与人数及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对照组摆置体位所需时间及所需医护人员分别为(8+2)min及2~3人,观察组摆置体位所需时间、所需医护人员分别为(4±1)min及1人,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均P〈O.05)。对照组颈肩部疼痛、下肢肌肉酸痛及腰背部酸痛的发生率分别为21.67%、16.67%及18.33%。观察组分别为3.33%、1.67%及3.33%,观察组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在麻醉前患者意识清醒可以配合的情况下进行体位摆放,患者术后舒适度高,相关并发症也显著降低,且操作简单、省力,可提高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纤维蛋白凝胶、Ⅰ型胶原凝胶、混合凝胶3种不同生物型细胞外基质用于组织工程修复兔关节软骨缺损形态学及性能特征比较。方法:实验于2002-01/2003—12在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二院实验中心进行。6月龄日本大耳白兔48只。①人工软骨制备:传代培养兔骨髓基质干细胞,与纤维蛋白原凝胶、Ⅰ型胶原凝胶、纤维蛋白-Ⅰ型胶原混合凝胶混合制成3种人工软骨。②模型制备与动物分组:兔麻醉后取膝关节外侧切口,显露髌股关节面,作直径4.5mm,深3mm转孔获得关节软骨缺损模型。48只兔分为4组,每组12只。纤维蛋白凝胶组,缺损区充填骨髓基质细胞纤维蛋白凝胶;Ⅰ型胶原凝胶组,充填骨髓基质细胞Ⅰ型胶原凝胶;混合凝胶组,充填骨髓基质细胞纤维蛋白-Ⅰ型胶原混合凝胶;空白对照组。不充填材料。术后各组动物膝关节不予外固定,自由活动。③标本观察:分别于4,8,12周每组取3只(6侧膝关节)麻醉后处死,行膝关节大体观察,选择损伤区股骨干切片作苯胺蓝、苏木精-伊红染色、Ⅱ型胶原免疫组织化学染色采用光学显微镜观察,并按改良的Seller评分(0分为正常关节,分数越高表示关节退行性变越严重)进行量化评分。结果:①各组兔膝关节4周及12周时大体形态学观察:4周时:纤维蛋白凝胶组、混合凝胶组为淡粉色半透明的软骨样结构,Ⅰ型胶原凝胶组、空白对照组多数缺损区仍呈暗红色,表面不规则。12周时:纤维蛋白凝胶组、混合凝胶组修复组织与周围软骨平滑过渡高度一致、光泽度较正常软骨略差;Ⅰ型胶原凝胶组、空白对照组修复区多数不平整,中央凹陷且存在龟裂。②各组兔股骨组织切片观察结果:纤维蛋白原凝胶、混合凝胶组各时间点组织化学染色均显著优于Ⅰ型胶原凝胶组和空白对照组;纤维蛋白原凝胶、混合凝胶组无显著差异。③组织切片的Seller评分结果:纤维蛋白凝胶组、混合凝胶组在8,12周均显著低于Ⅰ型胶原凝胶组与空白对照组[8周:(19.7,20.5)分比(27.0,25.1)分,P〈0.05;12周:(7.4,9.1)分比(18.2,20.0)分,P〈0.05]。结论:纤维蛋白凝胶作为支架材料修复缺损软骨,材料成分接近透明软骨,优于Ⅰ型胶原,与纤维蛋白Ⅰ型胶原混合物无显著差异,可作为理想的细胞外基质用于组织工程修复关节软骨缺损。  相似文献   

11.
血管化组织工程骨修复猕猴的胫骨缺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背景:许多实验结果显示组织工程骨植入体内后,其血管化进程和有效程度对骨成骨愈合的优劣起到关键性作用。 目的:建立组织工程骨修复猕猴胫骨段性缺损的血管化动物模型,观察其影像学和形态学特点,分析血管化程度和成骨的关系。 设计:随机对照动物实验。 单位: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创伤骨科。 材料:支架主要成分为β-磷酸三钙,圆柱状,20mm&;#215;8mm(直径),侧方开纵槽2mm宽,内有轴向全长中空管直径3mm,中空管向两端及纵槽开放。孔隙率60%,孔径100~150μm。四五岁健康猕猴29只,体质量在3.5~5kg,雌雄不限. 方法:实验于2003-10/2005—07在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创伤骨科完成。①将27只猕猴右侧胫骨(共27处)制成中段20mm骨-骨膜缺损,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成3组。②筋膜-血管组在缺损处填塞由骨髓基质干细胞和具有特殊外型(侧槽和中空管)的β-磷酸三钙支架体外构建的复合物,在中空管内移入隐动静脉束的一段,外被带蒂深筋膜;筋膜组、空白组分别填塞组织工程骨并包裹筋膜和单纯组织工程骨。另取2只猕猴的无填充物胫骨缺损作缺损对照。钢板螺钉固定。⑧在术后4,8,12周时间点分别对各组骨-骨膜缺损行放射影像学评分和X射线阻射密度分析,以及血管面积图像分析。 主要观察指标:骨-骨膜缺损放射影像学评分、X射线阻射密度分析、形态学检测以及血管面积图像分析。 结果:29只猕猴均进入结果分析。①猕猴标本大体观察:术后12周:筋膜-血管组植入物各面及中央部完全被骨样组织所包裹或替代,坚硬,折不断,材料2/3被吸收;筋膜组和空白组植入物于内侧及前面仍有部分材料未被骨样组织所包裹或替代,用力可以折断,材料1/3被吸收。②各组支架材料组织学观察:随着时间的延长,3组支架材料均有不同程度的吸收,筋膜-血管组最明显;镜下观察,12周时移植物完全被骨样组织所包裹,材料中的血管样结构多呈“肺泡状”,分支多。筋膜组12周时形成的骨样组织把材料大部分包被,材料中央部少见血管样结构。空白组12周时可见移植物有少部分吸收,新骨及血管样结构的形成量稀少。③各组移植物血管面积图像分析:4,8,12周筋膜-血管组中央部和周围部的血管样结构面积均显著大于筋膜组和空白组(P〈0.05)。而且随时间的推移呈上升趋势.④各组移植物X射线片观察:筋膜-血管组12周显示移植物密度明显降低,个别区域低于正常骨,连续性骨痂明显。筋膜和空白组12周移植物密度稍有降低.断面处有连续性骨痂。⑤各组骨缺损X射线片影像学评分结果:从X射线片骨缺损修复评分中可以看出,筋膜-血管组在4,8,12周均优于筋膜组和空白组(P〈0.05)。 结论:①实验所采用的血管化方法可以加快和提高组织工程骨的成骨作用。②材料的吸收水平与局部血管化程度成正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