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0 毫秒
1.
鼻腔鼻窦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MRI表现1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患者男,62岁,主因"右侧鼻塞流脓涕1个月伴头昏、头痛10余天"入院.体检:右颌下及右侧胸锁乳突肌前分别可触及2. 0 cm×2.0 cm×1.5 cm、2.0 cm×1.5 cm×1.0 cm大小的结节.  相似文献   

2.
患儿,男,2岁6个月.左侧阴囊可复性包块2年入院.体格检查:阴茎无异常,右侧阴囊未扪及睾丸,左侧阴囊可扪及6cm×7cm×7cm大小包块,可还纳腹腔.表皮无红肿、无压痛、透光试验阳性、左侧睾丸可扪及,大小约1.5cm×1.5cm.患者一年前在外院诊断右侧隐睾,并作右侧腹股沟手术探查未找到睾丸.  相似文献   

3.
腭部涎腺肌上皮癌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病历摘要 男,31岁。主因腭部无痛性肿物2a余于我科就诊,患者2a前无意中发现腭部右侧长一花生米大小的肿物,无任何不适,曾在多家医院诊治,多考虑为血管瘤,未进行进一步检查和治疗。2个月前肿物表面破溃出血,未治疗出血自行停止。检查:腭部正中偏右可见一2.5cm×2.5cm大小的肿物,无压痛,表面光滑,质地中等硬度,表面黏膜呈蓝色,肿物邻近牙齿无松动及叩痛,区域淋巴结未触及肿大。CT检查见鼻底部骨质明显破坏,肿物向鼻腔突出。人院后行肿物切取活检术,病理诊断涎腺肌上皮癌。全麻下行双侧上颌骨次全切除术,术中见:右侧硬腭部及右上颌窦前壁肿物突出。大小约3cm×4cm。肿物破坏骨质,侵及范围为双侧鼻腔底部及右侧上颌窦及右侧硬腭骨质。手术完全切除肿物送病理检查。病理报告诊断涎腺肌上皮癌,骨质侵犯明显。  相似文献   

4.
病例女,11岁,左面部渐进性弥漫性隆起3年,无面部麻木.CT检查:左侧上颌骨局部骨质膨大,正常骨结构消失,呈磨玻璃样稍高密度影,大小约2.7cm×3.5cm,周围骨皮质变薄,向下包绕上颌骨牙齿,向前面部突出,向后上颌窦窦腔变窄.余骨质形态密度未见异常.软组织未见明显肿胀(图1,2).  相似文献   

5.
<正>患者男性,54岁。右侧耳前肿块2个月。查体:右侧耳前约1. 2 cm×1 cm大小的肿块,质地中等偏韧,表面光滑,活动度好,无压痛,表面皮肤无红肿,口内腮腺导管无异常,咽侧壁无隆起,无面瘫症。MRI检查示右侧腮腺浅叶小结节状异常信号,大小1. 2 cm×1 cm,病灶境界清楚(图1)。常规血液和生化检查均正常。既往无病史。在全麻下行右腮腺肿块及腮腺组织区域切除术。病理检查巨检:右腮腺送检组织,大小2. 5 cm×2 cm×  相似文献   

6.
患者男,15岁,5d前因无明显诱因右腰部疼痛伴发热,外院超声提示“右肾萎缩,右侧输尿管增宽”,服用抗炎药后症状无改善,来我院就诊。体格检查:体温38.7℃,双肾区无包块,右肾区轻压痛,无叩击痛,右侧输尿管走行区压痛。左肾区及左侧输尿管走行区无压痛。超声行肾、输尿管、膀胱检查。超声显示:左肾大小约12.7cm×5.7cm×6.5cm,形态规则,边界清,肾实质回声暗淡均匀,肾盂肾盏区未见异常;左侧输尿管区未见异常。右肾大小约5.6cm×2.2cm×2.4cm,肾实质回声增强,皮髓质分界不清(图1),肾盂肾盏区分离,  相似文献   

7.
患者女,32岁,发现右颈部包块3个月,约2 cm× 1.5 cm大小,表面光滑,质硬,无压痛,无波动,活动度小,不随吞咽上下移动.近期感头痛、胸闷、咳嗽、颈部包块逐渐长大.B超:右侧颈部实质性肿块伴周围淋巴结肿大,右侧颈动脉受压弯曲.  相似文献   

8.
李春光  杨丽媛 《实用医学杂志》2007,23(10):1476-1476
患者,女,32岁,因右下肢疼痛6个月,加重10d,于2006年3月15日入院。半年前无诱因出现右下肢疼痛,活动后加剧,休息后缓解。体检:右下肢皮肤无红肿、破溃,无跛行等运动障碍。下腹正中皮肤有一8cm长的手术切口愈合瘢痕,右腹股沟有一长5cm的切口愈合瘢痕。右下腹可触及一个大小14cm×10cm的肿块,质硬,边界尚清,固定不能移动。按压肿物引起右下肢疼痛,其他无阳性体征的发现。既往1998年做右侧腹股沟神经鞘瘤切除术。B超发现右下腹腔内有实性回声团,大小8.6cm×1.7cm。CT显示右下腹腔内有8.5cm×1.5cm大小的肿物,质地不均匀,下界与血管分界不清,压迫右髂动脉。左下腹腔内可见3.5  相似文献   

9.
<正>1 临床资料患者男,49岁,因右颈部无痛性肿物前来就诊。入院查体:右侧下颌可触及大小约为1.5 cm×2.0 cm的类圆形肿物,质韧,边界尚清楚,活动度欠佳,无触痛及压痛,未触及波动性及搏动性;视诊局部皮温皮色正常。常规超声提示(图1):右侧舌下腺区可见一大小约2.83 cm×2.41 cm×3.10 cm的低回声,形态不规则,边界尚清,  相似文献   

10.
1病例资料女,55岁。因发现右侧乳房肿物3 d入院。X线钼靶摄片示:右侧乳房外上象限见分叶状毛刺肿块,1.2 cm×1.5 cm大小,考虑乳腺癌可能性大。入院诊断:乳腺癌?拟行乳腺肿物切除术,术前腹部增强CT扫描示:右肝肾间隙有一9.5 cm×6.9 cm大小脂肪密度团块状软组织影。影像诊断:肝肾间隙占位病变,  相似文献   

11.
正患者女,52岁,偶然发现拇指无压痛性包块3年,因包块逐渐长大来我院治疗。专科体格检查:右拇指指背侧扪及大小约2 cm×2 cm包块,边界清楚,质硬,无活动度,包块表面无色素沉着,叩击包块右拇指远端有麻木感,周围皮肤无红肿、压痛,未闻及血管杂音,右拇指指间关节活动受限,伸约0°,曲约5°。超声检查:右侧拇指指背皮下可见大小约2.0 cm×1.5 cm的弱回声团块,紧贴指骨及指间关节,团块边界清楚,形态不规则,内未见明  相似文献   

12.
1 病历简介病人 ,女 ,5 3岁。因右乳房肿块 18个月入院。查体 :双侧乳房对称 ,乳头无内陷 ,皮肤无橘皮样改变 ,无酒窝征 ,右乳内上象限可扪及 4cm× 6cm× 7cm大小肿块 ,质硬 ,表面不光滑 ,边界不清 ,局部轻压痛 ,与皮肤、胸壁无粘连 ,左侧乳房未触及肿块 ,右侧腋窝可扪及 1.5cm× 2 .0cm大小淋巴结 ,质硬 ,左腋窝未扪及淋巴结肿大。行右乳房肿块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查到癌细胞。行右乳腺癌根治术 ,术后病理示 :乳腺鳞状细胞癌 ,高 中分化 ,乳头皮肤未查见癌 ,右锁骨下淋巴结查见癌转移 ( 2 /4 ) ,腋窝淋巴结查见癌转移 ( 3 /13 )。免疫组…  相似文献   

13.
<正>患者女性,45岁。无明显诱因出现经期延长、经量增多、周期不规律1年。行诊刮术。病理诊断:子宫内膜简单性增生。专科检查:子宫正常大小,右附件区增厚,左附件区未触及异常。B超示子宫内膜增厚,右侧附件区实性占位,3.8 cm×3.8 cm×3.4 cm大小低回声团块,内见较丰富血流信号,宫颈囊肿。腹腔镜下行右侧附件切除术。术中见右侧卵巢肿物4 cm×4 cm×3 cm大小,表面光滑,无粘连,血流较  相似文献   

14.
患者男,15岁.因右侧鼻根部隆起,内眦及右眼球向外移位半年余,于1992年11月27日入院.检查全身无明显异常发现.实验室检查未见异常.专科检查:外鼻右侧根部隆起,可触及肿物约2cm×3cm×2cm大小,质硬,不活动,表面肤色正常,右眼球及内眦向外侧移位.鼻腔粘膜无充血,各鼻岬无肥大,鼻中隔无偏曲,诸鼻道未见脓性分泌物,副鼻窦区无明显压痛.鼻窦X线摄片报告:右筛窦前组膨胀环影,考虑良性病变,粘液囊肿及气囊肿之可能.CT检查报告:右侧筛窦囊肿.治疗经过:入院时印象(1)筛窦囊肿;(2)怀疑筛窦肿瘤.于12月7日在全麻下做筛窦探查术,行右侧鼻根部切口,术中见筛窦前骨壁已瘤体破坏,扩大窦腔见内有豆渣样物质,恶臭,整个瘤体压迫腐蚀内侧壁骨质使之破坏,下壁与鼻腔相通.刮除窦腔内豆渣样物质连同瘤体包膜一同清除.约3.0cm×2.0cm×2.5cm大小,自窦腔置一引流管于鼻腔.术后1周取出引流管.摘除物送病理检查,病理诊断为筛窦胆脂瘤,于12月16日痊愈出院.  相似文献   

15.
病人,女,32岁;因孕26+2周,下腹痛4d入院。查体:病人有男性化体征。专科检查:右侧子宫旁可扪及一直径约10cm包块,质较硬,活动,无压痛。产科B超检查示:中期妊娠,单活胎,子宫右侧低回声团,腹水(少量)。入院后在硬膜外麻醉下行右卵巢剥除术,术中见:右卵巢内囊实性包块,约11cm×10cm×10cm大小,粘连于侧腹膜,范围约5cm×5cm大小,蒂部无扭转,  相似文献   

16.
患者女性,33岁.发现右侧乳腺肿物l周.查体:右侧乳腺内上象限距乳头1.5 cm处可触及大小约3 cm × 3 cm肿块,质地中等,活动可,无粘连,无压痛,表面皮肤无红肿、破溃及橘皮征.  相似文献   

17.
术中探查所见:盆腔内淡黄色液体约200ml,部分呈胶冻样.子宫、左附件及右侧输卵管外观无异常.右卵巢约4 cm×2.5 cm×2.5 cm,于卵巢外侧见一约12 cm×12 cm×10 cm肿瘤,灰黄色,质硬(图5A,B),表面与大网膜粘连.肿瘤根部约1.5 cm×1.5 cm,瘤蒂长约3 cm,与卵巢表面相连.病理诊断:(右卵巢)卵泡膜细胞瘤.  相似文献   

18.
患者,女性,33岁。因右面部肿物3年,肿痛5天而入院。专科检查右腮腺前缘,下颌升支外侧可触及大小约1.5cm×1.5cm肿物,质地稍韧,活动度小,压痛明显,颌下淋巴结未触及,血常规正常,临床诊断右腮腺肿物。 B超检查:右侧颌下腺上方,面颊肌层内可探及  相似文献   

19.
1 病例报告男 ,74岁。 5 0 a前因右侧面部有一黑痣 ,经药物腐蚀去掉后遗留一绿豆大小的硬结样的疤痕 ,偶有痒痛。 5 a前症状加重 ,在外院诊断为良性肿瘤 ,并手术切除 ,植皮。其后症状仍存 ,并扩散到鼻翼及上唇 ,鼻翼旁出现肿块并迫使鼻翼向上。门诊以右面部纤维瘤样增生于 1998- 11- 0 9收入院 ,入院后专科检查见 :右眼眶下 1.5 cm× 2 cm大小疤痕 ,颜色较周围深 ,其中央凹陷质地较硬边界不清 ,不能推移。周围皮肤褶皱呈放射状。右鼻翼被牵拉斜向上 ,疤痕区无压痛。 1998- 11- 11在局麻下切除疤痕样组织及上颌骨浅面瘤样组织及骨膜。术中见…  相似文献   

20.
患者男,27岁.3个月前因右下腹疼痛行超声检查,发现右肾集合系统分离1.4 cm,右输尿管中上段内径0.9 cm,末端测及一强回声伴声影,大小0.5 cm×0.4 cm×0.4 cm,左肾及输尿管未见明显异常,诊断为右输尿管末端结石.排石治疗1个月,仍右下腹痛,盆腔CT未见明显结石及其他异常.5 d前突然出现腹痛、腹胀伴少尿入院,超声检查示:双肾大小形态正常,实质回声增强,左肾集合系统分离1.9 cm,右肾集合系统分离3.1 cm,左输尿管中上段内径0.7 cm,右侧输尿管中上段内径1.5 cm,跨越髂血管处下方变细,狭窄处均测及低回声团块,左侧大小为2.6 cm×1.9 cm,右侧大小为4.8 cm×3.4cm,与输尿管及周围组织分界不清,形态不规则,内部回声强弱不均匀.膀胱未见明显异常.腹腔内测及腹水,最大径2.8c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