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林洁 《世界中医药》2011,6(5):410-410
血府逐瘀汤出自《医林改错》。《医林改错》中载:“立血府逐瘀汤,治胸中血府血瘀之证”。本方从桃红四物汤化裁而来,不仅可行血分之瘀滞,又可解气分之郁结,活血而不耗血,祛瘀又能生新,使“血府”之瘀逐去而气机畅通,从而诸证悉除,故名血府逐瘀汤。  相似文献   

2.
"血府逐瘀汤"方出《医林改错》,用于胸中瘀血、阻碍气机兼肝郁气滞之瘀血证,本方不仅可行血分之瘀滞,又可解气分之郁结,活血而不耗血,祛瘀又能生新,使"血府"之瘀逐去而气机畅通,从而诸证悉除,故名"血府逐瘀汤"。笔者尝移用此方加减  相似文献   

3.
对于因瘀血阻滞导致的头痛、呃逆、心悸、不寐等症,采用清代医家王清任据"血府"可以产生"血瘀"的理论所创立的血府逐瘀汤治疗,临床疗效显著,本方不仅可行血分之瘀滞,又可解气分之郁结,活血而不耗血,祛瘀又能生新,使瘀去气机畅通,诸症悉除。  相似文献   

4.
血府逐瘀汤临床病案举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志群 《时珍国医国药》2000,11(12):1120-1121
血府逐瘀汤出自清朝王清任之《医林改错》,主要功用为活血祛瘀 ,行气止痛 ;其配伍特点是寓行气于活血之中 ,寓扶正于逐瘀之内 ,注意到气与血的关系 ,又注意到升与降 ,攻与补的关系 ,不仅能行血分之瘀 ,又能解气分之郁结 ,活血而不耗血 ,祛瘀又能生新 ,瘀去气行 ,用于治疗“胸中血府血瘀之证”。但余在临床上用该方治疗尿血、脱发及术后肠粘连 ,均取得了满意的疗效。1 尿血尿血的病因甚为复杂 ,治疗亦常棘手。就病因而言 ,或气虚而不摄血 ,或实火内盛 ,迫血妄行 ;或虚火内炽 ,血液外溢等皆可动血。除此之外 ,瘀血内阻 ,血不循径 ,亦是出血的…  相似文献   

5.
血府逐瘀汤出自清代名医王清任的《医林改错》,该方由桃仁、红花、当归、生地、川芎、赤芍、牛膝、桔梗、柴胡、枳壳、甘草诸药组成。原方主治“胸中血府血瘀之症”,用于胸中瘀血,阻碍气机,兼肝郁气滞之瘀血证。观其方药,系从四逆散、桃红四物汤化裁而来,不仅可解气分之郁结,还可行血中之瘀滞,  相似文献   

6.
左庆选 《河南中医》2010,30(11):1130-1130
血府逐瘀汤源于王清任《医林改错》,是以气血生化与脏腑经络的机能关系作为立法依据,不仅行血分之瘀滞,又善于解气分之郁结,是治疗气血同病的方剂。笔者用其治疗定时腹痛、顽固性呃逆、不安腿综合征,均取得佳效。  相似文献   

7.
邵国荣 《北京中医》2009,(5):376-377
血府逐瘀汤出自王清任《医林改错》,由桃仁、红花、当归、生地、川芎、赤芍、柴胡、枳壳、桔梗、牛膝、甘草组成。具有活血祛瘀、开胸止痛、疏肝行气之功,主治气血瘀阻、头痛胸痛、内热烦闷、失眠多梦、心悸怔忡、呃逆干呕、急躁善怒等症,是治疗气滞血瘀病症的良方,临床应用甚广。本方不仅能行血分之瘀,又善解气分之滞,不论是由血瘀导致的气滞,或是由气滞导致的血瘀,对于气血同病,均可加减应用本方治疗,因此是治疗气血同病的方剂。笔者抓住“气滞血瘀”这一辨证要点.以本方治疗多种疾病,收到满意疗效。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8.
李大林 《光明中医》2011,(10):2121-2124
血府逐瘀汤,出自《医林改错》,是清代医家王清任先生在继承历代医学成就的基础上,经过数十年的临床实践所创立的名方之一。虽然受时代的影响,限于当时的条件和认识水平,但是,本方和他治疗瘀血的一些方剂,至今仍被广泛运用。特别是他丰富和发展了的"活血祛瘀"(现多称"活血化瘀")法,已成为目前中医研究发展的重大课题之一。本文是通过对"血府"、"瘀血"、"逐瘀"以及血府逐汤临床运用的论述,说明"活血祛瘀"法的临床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崔培秀 《北京中医药》2006,25(2):127-128
血府逐瘀胶囊源自清代医家王清任<医林改错>之血府逐瘀汤,此方既能行血分瘀滞,又能解气分之瘀结,活血而不耗血,祛瘀又能生新,活血祛瘀、行气止痛功效确切.笔者在临床中应用血府逐瘀胶囊治疗证属血瘀气滞的诸多病证,均能获得满意疗效,现介绍临床应用治验2则.  相似文献   

10.
智瑜  张琪  李小龙 《河南中医》2012,32(8):1086-1087
血府逐瘀汤具有行气活血之功效,原为消除胸中痞血所设,故临床但见气滞血瘀等胸中血府瘀滞证,如不寐、胸痹、心悸等皆可应用本方。  相似文献   

11.
血府逐瘀汤是王清任诸方中应用最广泛的一方。本方组织结构唯一特点 ,是以气血生化与脏腑经络的机能关系作为立法依据 ,不仅行血分之瘀滞 ,又善于解气分之郁结。是治疗气血同病的方剂。本方由桃仁四物汤以生地易熟地、赤芍易白芍加柴胡、枳壳、桔梗、牛膝、甘草组成 ,方中当归、川芎、赤芍、桃仁、红花活血祛瘀 ,牛膝通血脉 ,祛瘀血并引瘀下行 ,为方中主要组成部分 ,气行血行还有赖于肺气的敷布 ,肝气的疏泄 ,故配柴胡疏肝郁升达清阳 ,配桔梗、枳壳开胸理气。其配伍特点 :一是气血兼顾 ,活血化瘀配疏肝理 ,以化瘀为主 ,理气为辅。寓行气于活…  相似文献   

12.
血府逐瘀汤是清代名医王清任所著《医林改错》中的一首颇具代表性的活血化瘀方 ,此方不仅行血分之瘀滞 ,又善于解气分之郁结。笔者用该方随证加减治疗多种疾病 ,疗效满意 ,现报道如下。1 外伤性头痛杨某 ,女 ,4 4岁 ,2 0 0 0年 9月 10日就诊。患者于 2年前因与人打架 ,头部受外伤 ,此后常感头痛 ,入夜尤甚 ,疼痛部位固定在左颞侧 ,伴失眠 ,乳房胀痛 ,烦躁 ,劳累及生气后发作频繁。查 :舌质暗 ,边尖有瘀斑 ,苔薄白 ,脉弦细 ,颅脑CT未发现占位性病变。中医证属瘀血阻络 ,治宜行气活血止痛。根据“气为血帅 ,气行血行” ,方选血府逐瘀汤化裁 …  相似文献   

13.
崔培秀 《北京中医》2006,25(2):127-128
血府逐瘀胶囊源自清代医家王清任《医林改错》之血府逐瘀汤,此方既能行血分瘀滞,又能解气分之瘀结,活血而不耗血,祛瘀又能生新,活血祛瘀、行气止痛功效确切。笔者在临床中应用血府逐瘀胶囊治疗证属血瘀气滞的诸多病证,均能获得满意疗效,现介绍临床应用治验2则。  相似文献   

14.
马永才 《光明中医》2013,28(2):302-303
目的观察血府逐瘀汤治疗中医瘀血性水肿36例。方法采用活血袪瘀,生血养血,利水消肿,扶正祛邪法。结果 36例瘀血性水肿患者有效率97.2%。结论血府逐瘀汤治疗中医瘀血性水肿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15.
血府逐瘀汤出自清·王清任的《医林改错》,原方为血瘀胸中证所设。笔者用之治疗痛经、月经不调、崩漏,确有良效。 以血府逐瘀汤调治月经病,笔者临床体会必须抓住有肝气郁结,气滞血瘀见证。临床多有情志诱因,症见经色黯黑或夹瘀块,或少腹胀痛、刺痛,或胸胁乳房作胀作痛。舌质多紫黯或有瘀点,脉多弦涩。盖肝主藏血和疏泄,直接参与月经的形成和经期、经量的调节。肝气郁结,疏泄失常。血海蓄溢失其常度,则致月经或先或后,或多或少,或先后无定,经期延长。血的运行,全赖气的推动鼓舞,是以肝气一郁,血必随之瘀阻而引起痛经、闭经。如若胞宫瘀阻,血不归经则致崩漏。血府逐瘀汤中以四逆散疏肝解郁,以桃红四物汤活血化瘀,且当归、生地尤能养血润噪,使瘀血去而阴血不伤,月之治疗气滞血瘀型月经病,实可谓方证相吻。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中医方法治疗心脏神经官能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用血府逐瘀汤做基础方随症加减进行治疗。结果:总有效率为923%。结论:采用血府逐瘀汤能解气分之郁结,又能行血分之痕滞,可有效治疗心脏神经官能症。  相似文献   

17.
血府逐瘀汤临床应用举隅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顾蘅  朱美云 《河南中医》2011,31(12):1435-1437
血府逐瘀汤主要用来治疗"胸中血府血瘀"所致诸证,临床用来治疗胸闷胸痛、顽固性呃逆、痛经、血管性头痛、胸部挫伤,每获佳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偏头痛疗效。[方法]采用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每日1剂,水煎服。[结果]75例中,治愈30例,显效25例,有效14例,无效6例。[结论]血府逐瘀汤有活血化瘀而不伤血,疏肝解郁而不耗气的特点。升降有序,气通血活,瘀化热消而止偏头痛。  相似文献   

19.
陆中岳 《新中医》1991,23(12):35-36
血府逐瘀汤在疑难杂症中运用较广泛,兹谈谈粗浅体会。一、怪病从瘀治浅识(一)久病必兼瘀疑难杂症病程一般较长,病情由浅入深,病机常兼夹血瘀。导致血瘀的原因大致有:气滞日久不能行血,阳虚寒侵血液凝滞,阴虚血少或邪热灼熬血稠不流利,  相似文献   

20.
黄丽娟教授认为瘀热指火、热、毒邪或夹痰湿壅于血分,搏血为瘀,以致血热、血瘀两种病理因素相互搏结,致脏腑功能受损,病位在营血、脉络。瘀热所致病症多端,普遍存在于多种外感热病和内伤杂病病变过程中,是心血管疾病的重要病因病机。多种致病因素均可导致血脉运行不畅,瘀血阻滞于心脉,瘀郁化热,致心经瘀热。血热与血瘀二者互为因果、相互影响,无形之热毒以有形之瘀血为依附,并相互搏结,使邪热稽留不退,瘀血久踞不散,从而加重血瘀;血瘀日久又可化热,致邪热更加炽盛,促使病势不断恶化。这种因果关系的相互转化,是疾病发展过程中瘀热的病机演变过程,可导致病情的进一步复杂、多变、难治。黄教授主张治热不仅在于清与解,而且在于顺与降;消瘀不仅要散血分之瘀,而且要兼清血分之热,此为治疗心系疾病瘀热阻络证的重要原则;此外还要根据瘀热的轻重、因果关系,在治疗上有所侧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