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可吸收材料治疗骨折320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可吸收材料治疗骨折的疗效及并发症防治。方法:分析2002-01/2006—12用可吸收材料治疗骨折320例,观察疗效及术后并发症。结果:285例按期骨性愈合,35例术后出现并发症。结论:可吸收材料治疗骨折操作简单,疗效可靠,可避免二次手术。对术后并发症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2.
带锁髓内钉治疗长骨干骨折并发脂肪栓塞治疗11例分析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我院1999-01~2003—10应用带锁髓内钉治疗长骨干骨折744例,术中、术后并发脂肪栓塞11例,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男408例,女336例,平均年龄35(19~71)岁。按骨折部位分:股骨骨折251例,胫骨骨折275例,肱骨骨折218例。其中新鲜骨折686例,陈旧骨折58例。全部用交锁髓内钉治疗。依据对脂肪栓塞的诊断的Gurd标准,术中及术后共并发脂肪栓塞11例(其中单侧股骨骨折3例,双侧股骨骨折3例,双侧股骨骨折合并一侧胫骨骨折2例,双侧胫腓骨骨折1例,单侧股骨合并肱骨骨折2例),其中新鲜骨折10例。陈旧骨折1例,术中4例(1例死亡),术后7例。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胫骨pilon骨折治疗方法和疗效。方法:治疗各种原因所致pilon骨折28例。根据病情及临床分型分别进行牵引或石膏外固定3例,有限切开加外固定支架8例,行切开复位支撑钢板内固定17例。结果:术后随访2~5年零5个月,平均3.8年。采用Mazur评分标准,优9例,良13例,可4例,差2例。术后合并切口皮肤表浅感染1例,1例术后切口周缘皮瓣坏死,2倒继发踝关节创伤性关节炎。结论:pilon骨折并发症多且后果严重,pilon骨折的解剖复位和固定可获得最佳临床结果,以预防创伤性关节炎,关节僵直等并发症,最大限度地恢复踝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4.
单侧多功能外固定架治疗胫骨骨折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科2005-02~2006-02应用单侧多功能外固定架治疗胫骨骨折19例,术后效果较好。护理体会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均为男性,年龄18~65(平均36)岁。其中胫骨粉碎性骨折5例,胫腓骨内畸形愈合10例,胫骨骨不连4例,均采取单侧多功能外固定支架治疗。术后效果满意,患肢功能恢复良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梅花针开放式固定法治疗股骨干骨折术后梅花针弯曲原因,并提出防治措施。方法:对176例股骨干骨折采用梅花针开放式固定法治疗。结果:有14例出现并发症,其中6例出现梅花针术后弯曲,原因分别为梅花针固定指征失误2例,梅花针偏细1例,梅花针针槽开口方位不正确1例,病人负重过早及受伤各1例。结论:正确掌握梅花针固定指征、合理选择针的粗细、注意针槽的开口方位、避免过早负重及受伤,梅花针术后弯曲是能够避免的。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切开复位髂骨植骨踝螺钉及钢针内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采用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1例,采用踝螺钉、钢针内固定治疗22例,男18例,女4例,年龄26~55岁,平均39岁。按Sanders分型:Ⅱ型3例,Ⅲ型8例,Ⅳ型11例,对临床结果进行分析、总结。结果术后随访6~14个月,平均10个月,术中无重要神经、血管、肌腱损伤,术后无切口感染和深部感染。1例于久走后出现距下关节痛,尚能忍受,按张铁良百分评分法进行评定:优15例,良6例,可1例,总优良率95.4%。结论此术式具有操作简单,有效恢复Bohler角和Gissane角,固定坚强,利于早期踝关节功能锻炼的优点,是目前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效果理想,内固定耗材费用较低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7.
选取收治的闭合性GartlandⅢ型肱骨髁上骨折患儿37例,采用有限切开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方法进行治疗。所有患者均为闭合性损伤,均在伤后24h内手术,采用后外侧小切口,在术者食指引导下解除嵌顿并复位,分别在内、外髁穿入克氏针交叉固定,术后屈肘60°-90°位石膏托固定3w,主动功能锻炼,4w去除内固定。34例术后达解剖复位,3例复位后有轻度桡偏,肱骨前倾角略减小。术后随访12-24个月,均在术后4w获骨折临床愈合,术后2个月获骨性愈合,切口一期愈合。37例肘关节功能恢复正常,1例出现较轻度肘内翻,但无需手术矫形。按照Flynn临床评定标准评定疗效:优34例,良3例,优良率为100%。有限切开治疗儿童闭合性GartlandⅢ型肱骨髁上骨折,复位成功率高,愈合快,术中透视次数少,术后功能恢复良好。  相似文献   

8.
选择47例胫腓骨闭合性骨折患者,采用闭合复位、带锁髓内钉内固定术,术后随机分为治疗组25例和对照组22例。治疗组口服骨折挫伤胶囊,对照组不作特殊处理。根据骨折临床愈合时间、X光片骨痂生长情况及患肢周径变化判断骨折愈合情况及疗效。结果表明,治疗组在骨折临床愈合时间、X光片骨痂生长及伤肢周径变化等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提示骨折挫伤胶囊具有较确切地消肿、促骨折愈合作用。  相似文献   

9.
2005年我科对下肢骨折术后20例患者使用动静脉脉冲系统(A—V脉冲系统)治疗,其中12例术后24h即给予使用,8例术后48-72h使用,最长者应用10d,2例应用4d即水肿消除,疼痛减轻,停止使用。平均使用A—V脉冲系统7d,均达到满意效果。护理体会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空心加压螺纹钉治疗股骨颈骨折的疗效。方法 采用闭合复位、三枚空心加压螺纹钉固定治疗股骨颈骨折48例,按Gard。n分型,Ⅰ型2例,Ⅱ型16例,Ⅲ型27例,Ⅳ型3例。结果 术后随访1~5年,优28例,良15例,可3例,差2例,优良率89.6%。结论 在新鲜股骨颈骨折的治疗过程中,术中复位,有效的内固定及晚负重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1.
[摘要] 目的 探讨SKY椎体成型术的常见并发症及其主要发生机制和防治。方法 对过去5年间在我院行SKY椎体成型术所发生的并发症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 SKY椎体成型术治疗67例73个椎体,其中61例67个椎体在术中及术后均未见并发症的发生,3例老年性骨质疏松症所致的压缩性骨折中3个椎体在术中发生少量的PMMA(聚甲基丙烯酸甲脂)渗漏,1例1个椎体在术中发生L4腰动脉损伤,2例2个椎体在术后发生病变的相邻椎体继发性压缩性骨折。发生并发症的比率,按病例计算为8.96%(6/67),按治疗的椎体数计算为8.22%(6/73)。对这6例患者术后进行必要的对症治疗并作了6-12个月的随访,其症状基本解除。 结论 PMMA的渗漏是SKY椎体成型术中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脊髓圆锥以下的少量渗漏是可以不产生特别症状的。  相似文献   

12.
持续性闭式冲洗法治疗骨折术后感染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骨折是常见的创伤性疾病,术后伤口感染不愈合,影响骨折愈合,使肢体功能不能正常恢复,常是骨科医生很棘手的问题:1997年1月-2003年2月我们采用了感染病灶清除术后持续性闭式冲洗治疗骨折术后感染16例,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胫骨平台骨折的手术疗效,探讨影响手术疗效的相关因素及其有效的防治措施。【方法】对2002年3月至2007年4月在本院行手术治疗的76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骨折类型按Schatzker分型,临床疗效依据Rasmussen膝关节功能评分标准,分析影响手术疗效的相关因素并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结果】76例患者均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27.2(9~67)个月,根据Rasmussen评分;优43例,良23例,可6例,差4例,优良率86、84%,术后发生明显并发症11例,其中关节僵硬1例;创伤性关节炎6例,其中包含关节面重新出现塌陷3例;伤口并发症4例。【结论】影响胫骨平台骨折手术疗效的主要因素有骨折类型、关节面复位质量、术后胫骨平台高度的丢失情况等。只有通过提高关节面复位质量、坚强内固定和充分确实的植骨以防止胫骨平台高度丢失、术中尽可能保护和修复附属软组织结构以及术后正确的关节功能康复治疗可获得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14.
2000—03/2007—11我院应用外固定架治疗了42例儿童开放型胫腓骨骨折,术后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护理体会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男27例,女15例,年龄4~15(平均11)岁。右侧骨折28例,左侧骨折15例,双侧骨折2例,其中并发血管损伤3例,伴有广泛性软组织撕脱伤3例。并发休克2例。  相似文献   

15.
探讨外固定支架治疗股骨转子周围骨折的护理。对12例股骨转子周围骨折患施行外固定支架冶疗,其中10例施行闭合复位,2例施行切开复位,经治疗及加强术前、术中、术后护理,指导功能锻炼,所有患术后恢复良好,8~10周下床站立行走。  相似文献   

16.
对本院自 1980年以来 59例长骨骨折内固定器材破坏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着重探讨术后康复不当的原因和预防措施。 1资料与方法 本组 59例,男 36例,女 23例,年龄 8~ 64岁,平均 39.5岁。骨折类型:新鲜骨折 43例,陈旧性骨折 16例;开放骨折 21例,闭合性骨折 38例;粉碎骨折 39例,非粉碎骨折 20例。骨折部位:上肢 13例,下肢 46例。 2结果 内固定器材破坏的时间: 1周~ 26月,平均 8.5个月, 80%以上发生在术后 5~ 15个月。断裂 46例。存在的术后康复不当共 42例,其中康复时再次外伤 24例,过早关节功能锻炼或过早上肢持重练习或…  相似文献   

17.
目的总结分析胫骨Pilon骨折的手术方法、最佳手术时机及其手术效果。方法总结我院1997~2005年接受手术治疗的38例胫骨Pilon骨折,其中单侧36例,双侧2例。骨折类型Ⅰ型5例,Ⅱ型24例,Ⅲ型9例,27例行解剖型钢板(三叶型)内固;11例行有限切开内固定并辅以外固定,其中应用外固定支架者3例;石膏托辅助外固定者8例。术后平均随访20个月。结果采用Mazur评分系统评价手术效果。38例患者,优25例,良7例,可5例,差1例。术后并发症包括创面不愈合2例,感染2例,关节退行性变8例。结论手术时机的正确选择,根据骨折类型和软组织条件,灵活选择固定方式是防治术后并发症、取得良好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PVP)围手术期护理方法。方法:对45例患者行PVP术,术前进行全面的心理疏导、饮食指导及完善的术中、术后护理和康复训练。结果:术后24h内疼痛消失39例,48~72h疼痛缓解3例,1周内疼痛逐渐缓解2例,症状未见明显减轻1例。结论:有效的围手术期护理是手术成功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9.
对76例下肢骨折病人使用多功能外固定支架时,术前29例发生休克病人,术后再次出现休克。12例老年病人术后24h内,螺钉切口处有渗、出血,最多者达100ml。故护理中强调观察病人生命体征,术后螺钉切口渗、出血采用加压包扎法止血。术后第3天即指导病人进行下肢肌肉收缩和舒张运动,并做好出院前的指导宣教工作。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解剖型钢板治疗胫骨Pilon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接受解剖型钢板治疗的23例胫骨Pilon骨折患者进行随访。采用Rucdi-Allgower分类方法对Pilon骨折进行分类,Ⅰ型6例,Ⅱ型11例,Ⅲ型6例。术后平均随访24个月(8.36个月)。结果:疗效评定标准采用Bourne等制定的踝关节症状与功能评分系统,优良18例,可4例,差1例。术后创口感染1例。结论:选择合适的手术治疗时间,应用塑型良好的解剖型钢板治疗胫骨Pilon骨折可以获得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