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胃脘痛肝郁脾虚证胃粘膜T细胞亚群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研究采用单克隆抗体(McAb)标记免疫组织学技术,对61例胃脘痛肝郁脾虚证患者胃粘膜T淋巴细胞亚群浸润状况进行观察,以冀深入探讨该病证的免疫病理学基础,为胃病证候辨证提供客观依据,提高其诊治水平。结果表明,该病证Ⅰ、Ⅱ型CDD_3~+、CD_4~+、CD_8~+T淋巴细胞浸润值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其中,慢性浅表性胃炎肝郁脾虚证Ⅱ型CD2+T淋巴细胞浸润程度非常明显较Ⅰ型为重(P<0.01);病证组Ⅰ、Ⅱ型胃粘膜CD8+T淋巴细胞浸润数有所增加,因此CD_4~+>CD_8~+比值病例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而CD_4~+≤CD_8~+者与之相反(P<0.01)。提示该病证存在着免疫功能的改变,其病理机制之一为免疫抑制细胞活跃,从而可能使细胞免疫或体液免疫反应降低。  相似文献   

2.
不同证型胃脘痛患者经穴电阻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赵雪梅 《中国针灸》2005,25(3):194-196
目的:探讨不同证型胃脘痛患者经穴电阻相关性.方法:用TZ-01型腧穴电阻测定仪观测60例不同证型胃脘痛患者经穴电阻的变化,分析其相关性.结果:60例胃脘痛患者均在脾、胃经特定穴出现电阻失衡,足三里电阻失衡最显著.不同证型间经穴电阻失衡反应亦不同.结论:不同证型胃脘痛患者经穴电阻变化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测量并评价慢性乙型肝炎湿热蕴脾证和肝郁脾虚证患者的生存质量(QOL)。方法采用SF-36量表,对40例慢性乙型肝炎湿热蕴脾证患者,40例慢性乙型肝炎肝郁脾虚证患者和40例正常对照进行QOL测量与评价。结果湿热蕴脾证组与肝郁脾虚证组和正常组比较QOL总分明显下降,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郁脾虚证组得分最低,与湿热蕴脾证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湿热蕴脾证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QOL各项得分均下降,以BP,GH,VT,SF,MH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郁脾虚证组与湿热蕴脾证组比较,QOL各项得分均下降,除VT下降不甚明显外,其余得分均明显低于湿热蕴脾证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郁脾虚证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QOL各项得分均明显下降,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湿热蕴脾证组、肝郁脾虚证组和正常对照组比较,患者的生活质量下降,生理、心理、社会机能受到很大影响;湿热蕴脾证组患者由于情感问题所造成的职能限制较轻微;肝郁脾虚证组虽然其与湿热蕴脾证组相比肝损害较轻,病情相对稳定但生活质量却明显低于湿热蕴脾证组。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中药温阳活血法对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胃经穴位电阻的影响。方法:收集70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判定临床证型,应用体表电阻测量法测定双侧胃经厉兑、内庭、陷谷、冲阳、解溪、丰隆、足三里、梁丘诸穴电阻,之后以温阳活血为法给予中药汤剂口服,2周后再次测定患者上述穴位的电阻,并对治疗前后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脾胃虚寒型、胃阴亏虚型患者诸穴电阻呈上升趋势,肝脾失调型、胃络瘀血型患者诸穴电阻呈下降趋势,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用温阳活血法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可调节胃经诸穴气血的虚实,从而促进疾病痊愈。  相似文献   

5.
《山东中医杂志》2017,(12):1022-1025
目的:探讨神经症患者不同证型间脑内神经递质的差异。方法:将符合诊断的130名患者根据中医证型分组,另设31名健康人作为对照组,采用脑电超慢涨落分析仪,对各组患者及对照组进行检测,分析不同证型间γ-氨基丁酸(GABA)、谷氨酸(Glu)、乙酰胆碱受体(AchR)、5-羟色胺(5-HT)、乙酰胆碱(Ach)、强兴奋介质(EXC)、去甲肾上腺素(NE)、多巴胺(DA)、深抑制介质(INH)9种神经递质及相关递质比值的差异。结果:肝郁化火、肝郁脾虚GABA值显著低于正常组(P0.05);肝郁脾虚、脾肾阳虚、其他组Glu值显著低于正常组(P0.05);肝肾阴虚AchR值显著低于正常组(P0.05);心脾两虚5-HT值显著高于肝肾阴虚(P0.05);脾肾阳虚NE值显著高于肝郁化火、肝郁脾虚、心脾两虚、其他、正常组(P0.05);肝郁化火DA值显著高于心脾两虚(P0.05);心脾两虚、肝肾阴虚、脾肾阳虚、其他组DA值显著低于正常组(均P0.05);肝郁化火INH值显著低于肝郁脾虚及正常组(均P0.05)。相关神经递质的比值中,脾肾阳虚组GABA/Glu值显著高于肝郁化火、肝郁脾虚、心脾两虚、肝肾阴虚及正常组(均P0.05);肝郁脾虚5-HT/DA值、NE/DA值显著高于正常组(均P0.05)。结论:脑内神经递质及其相关比值的差异可为神经症中医辨证分型提供客观依据,有助于临床进一步辨证施治。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西医亚型与中医证型之间的关系,为中西医结合治疗PCOS提供依据。方法由临床科研信息一体化平台共纳入PCOS患者506例,根据西医诊断标准分为Ⅰ型(稀发/无排卵+高雄激素临床和/或生化特征+卵巢多囊样改变)、Ⅱ型(稀发/无排卵+卵巢多囊样改变)、Ⅲ型(稀发/无排卵+高雄激素临床和/或生化特征)3个亚型,根据中医证候特点分为脾虚痰湿证、肾虚肝郁证、痰瘀互结证、肾虚血瘀证4个中医证型,比较分析不同亚型及证型患者性激素水平的差异。结果 506例PCOS患者中,西医亚型Ⅰ型258例、Ⅱ型123例、Ⅲ型125例,中医证型脾虚痰湿证203例、肾虚肝郁证146例、痰瘀互结证55例、肾虚血瘀证102例;各西医亚型中中医证型所占比,Ⅰ型中肾虚肝郁证脾虚痰湿证肾虚血瘀证痰瘀互结证(P均0.05),Ⅱ型中脾虚痰湿证痰瘀互结证肾虚肝郁证/肾虚血瘀证(P均0.05),Ⅲ型中肾虚血瘀证脾虚痰湿证痰瘀互结证/肾虚肝郁证(P均0.05)。促黄体生成素(LH)/促卵泡生成素(FSH)2的发生率,Ⅰ型和肾虚肝郁证接近,Ⅱ型与痰瘀互结证接近;睾酮(T)60 ng/dL的发生率,Ⅰ型和肾虚血瘀证相近;高雄烯二酮(AND)发生率,Ⅲ型和肾虚血瘀证相近;低性激素结合球蛋白(SHBG)发生率,Ⅱ型与痰瘀互结证接近。Ⅰ型和Ⅲ型LH、T、硫酸脱氢表雄酮(DHEAS)、AND水平和LH/FSH比值均明显高于Ⅱ型(P均0.05);Ⅰ型T水平明显高于Ⅲ型(P0.05),Ⅰ型和Ⅱ型雌二醇(E_2)水平明显低于Ⅲ型(P均0.05)。肾虚肝郁证LH水平和LH/FSH比值升高,T水平最高,SHBG水平降低;肾虚血瘀证LH水平和LH/FSH比值升高,SHBG水平较高;脾虚痰湿证LH水平和LH/FSH比值最低,SHBG水平较高;痰瘀互结证LH、SHBG水平和LH/FSH比值低。结论肾虚肝郁证可能为Ⅰ型的主要中医证型,痰瘀互结证和脾虚痰湿证可能为Ⅱ型的主要中医证型,肾虚血瘀证可能为Ⅲ型的主要中医证型。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抑郁症肝郁脾虚证患者舌象客观参数特征并探索舌诊参数在该病证诊断中的应用价值,为该病证临床诊断提供客观依据。方法:运用道生DS01-B舌面诊仪采集抑郁症患者的舌图,提取并分析肝郁脾虚证与非肝郁脾虚证舌色、苔色客观参数的差异;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挖掘舌诊参数在病证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结果:共采集329例抑郁症患者,其中肝郁脾虚证75例,非肝郁脾虚证254例。舌色参数比较结果显示,肝郁脾虚证组的全舌Lab-L值、舌中Lab-L值、舌根Lab-L值、舌边-左Lab-L值和舌尖Lab-L值显著高于非肝郁脾虚证组(P<0.05,P<0.01);肝郁脾虚证组的全舌Lab-a值、舌中Lab-a值、舌边-左Lab-a值、舌边-右Lab-a值、舌尖Lab-a值和舌尖Lab-b值显著低于非肝郁脾虚证组(P<0.05,P<0.01)。苔色参数比较结果显示,肝郁脾虚证组的苔全舌Lab-L值、苔舌中Lab-L值和苔舌边-右Lab-L值显著高于非肝郁脾虚证组(P<0.05)。最终所得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预测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健康人足三里穴对体感音乐低频声波的选择性吸收情况,验证体感音乐疗法的经络微循环机制。方法在23例健康人的足三里穴附近,播放不同频率的低频正弦声波,应用激光多普勒血流仪监测足三里穴的微循环变化,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不同频率的低频声波对足三里穴有不同影响,对该穴位微循环的影响有非常显著性差异,其中以58.27Hz极其倍频的声波影响最为显著。蛄论足三里穴对不同频率的低频声波有选择性吸收。并引起穴位附近微循环的改变。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抑郁症肝郁脾虚证患者面诊客观参数特征,为该病证分类识别模型研究提供数据支持。方法:运用道生DS01-B舌面诊测信息采集系统采集抑郁症患者及健康对照者的面诊图像,提取并分析抑郁症肝郁脾虚证与非肝郁脾虚证面诊客观参数的差异。结果:与健康对照组比较,抑郁症组的总体Lab-L值、Lab-a值和Lab-b值显著降低(P<0.01);与抑郁症非肝郁脾虚证组比较,肝郁脾虚证组的总体、额头、眼眶、鼻Lab-a值及总体、额头、脸颊-左、脸颊-右和鼻Lab-b值显著降低(P<0.05,P<0.01)。结论:抑郁症肝郁脾虚证患者面诊特征参数具有差异性,可为该病证的中医诊断和进一步开展基于面诊客观参数的抑郁症肝郁脾虚证诊断模型研究提供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检测Thl型细胞因子IL-12和Th2型细胞因子IL-10的含量,来评价慢性束缚(S)联合番泻叶(F)灌胃法复制的D-IBS肝郁脾虚型病证结合模型。方法:将40只SPF级Wistar大鼠(雌雄各半),随机平均分为空白组及D-IBS"肝郁脾虚证"模型Ⅰ(造模7 d)组、Ⅱ(造模14d)组、Ⅲ(造模21 d)组。除空白组灌服等体积的纯净水外,其余各模型组采用S+F复制D-IBS肝郁脾虚型病证结合大鼠,分别于造模第7、14、21天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血清1L-12、1L-10含量。结果:与空白组比较,D-IBS肝郁脾虚证模模型Ⅰ、Ⅱ、Ⅲ组Th1促炎因子IL-12的含量显著升高(P0.05,P0.01),模型Ⅰ、Ⅱ、Ⅲ组Th2抑炎因子IL-10的含量显著降低(P0.01)。结论:S+F灌胃法复建的D-IBS"肝郁脾虚证"模型可能存在Th1/Th2平衡漂移,是一种较好的研究中医药治疗D-IBS疗效机制的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数据挖掘技术探析针刺督脉腧穴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的取穴特点以及配伍规律。方法:系统收集2009年8月至2019年8月所有针刺督脉腧穴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的临床研究文献,建立规范化数据库,利用SPSS Statistics 23软件对数据库中的腧穴处方进行数据挖掘分析。结果:研究最终纳入107篇合格文献,总涉及120个腧穴。频数分析得百会、人中使用频次较高,关联和聚类分析得百会常与神庭、人中、大椎、风府等配伍使用,督脉常与阳明经和足太阴脾经配伍。结论:临床上针刺督脉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常取百会、人中,腧穴配伍常用神庭-百会、大椎-人中-百会、风府-百会,督脉取穴时常配伍阳明经和足太阴脾经同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2型糖尿病患者的肠道菌群与阳明胃热、太阴脾虚体质相关性。方法选择符合纳入标准的新发2型糖尿病患者30例和健康者13例,结合《三阴三阳体质辨识量表》体质测评及计算机自动判读,将入组者分为阳明体质2型糖尿组、太阴体质2型糖尿病组、阳明体质健康组、太阴体质健康组,并收集粪便样本。将样本进行16s rDNA V3-4区测序,对四组患者肠道菌群进行Alpha多样性、可操作分类单元(OTUs)聚类、群落结构组成及物种差异分析。采用SPSS 20.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进一步对Alpha多样性中的查奥指数(Chao)、艾斯指数(Ace)、多样性香农指数(Shannon)、辛普森指数(Simpson)进行秩和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运用发现高维生物标识和揭示基因组特征的软件LEfSe进行LDA分析,筛选出对样本划分产生显著性差异影响的群落。结果(1)阳明体质2型糖尿病患者、太阴体质2型糖尿病患者与阳明体质健康者、太阴体质健康者各组间菌群丰度Chao、Ace、Shannon、Simpson,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2)四组的OTU相似性较高,但各组均有其特异的OTUs,其中糖尿病组阳明体质组为4个,糖尿病太阴体质组为11个;(3)四组的菌群结构组成是厚壁菌门、放线菌门、拟杆菌门、变形菌门;(4)太阴体质2型糖尿病组有11种显著升高的肠道菌群组分,阳明体质糖尿病组有2种显著升高的肠道菌群组分。阳明体质2型糖尿病患者的主要差异物种以厚壁菌门等为主,太阴体质2型糖尿病患者的主要差异物种以拟杆菌门等为主。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肠道菌群与阳明、太阴体质具有相关性。阳明、太阴不同体质2型糖尿病患者的肠道菌群存在差异,糖尿病患者肠道菌群变化可能是形成阳明、太阴体质差异的内在因素。  相似文献   

13.
针刺三阳经穴对缺血性中风患者颅内动脉相关性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探讨足三阳经对颅内主要动脉影响的相关性。方法 将缺血性中风患者和所造新西兰兔模型随机分为足阳明经组、足少阳经组和足太阳经组,作针刺前后经颅多普勒效应观察,并选择Vp(收缩期血流速度)为指标,作组间对比。结果和结论 足阳明经对颈内动脉系统影响较大;足少阳经对大脑前动脉影响较大;足太阳经对椎-基底动脉系统影响较大;且同侧经络与颅内动脉系统关系密切。本研究为针刺治疗缺血性中风病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常言"病下利者多发于阴",然阳证亦多见下利:(1)病在太阳经表,当以葛根汤疏表止利。若兼阳明经表、入里化热,则以葛根芩连汤解表清里;若兼太阴脾虚,则用桂枝人参汤解表温里。太阳变证、邪气内陷,在中焦者,以泻心汤辛开苦降;在下焦,滑脱不止者,以赤石脂禹余粮汤涩肠固脱,水湿偏渗者以五苓散分利水湿。(2)病入阳明成里热腑实,燥屎当结,当用承气汤急下存阴、通因通用。(3)病在少阳半表半里,胆腑郁热所致下利,应用黄芩汤和胆止利。若兼阳明里实,重者用大柴胡汤、轻者以柴胡加芒硝汤和解通下;若兼太阴不足者,则用柴胡桂枝干姜汤和解温阳。  相似文献   

15.
《伤寒论》六经辨治之法,与脾胃病息息相关,脾胃为气血化生之源,脾为五脏之本,行气于三阴; 胃为六腑之本,行气于三阳; 人体的营卫、体内阴阳,均靠脾胃后天的生化来补充。在气机生化理论中,少阳为三阳之枢,少阴为三阴之枢,故经络病变可导致脏腑功能失调,影响五脏六腑生理功能,导致胃脘痛的发生。本文从六经理论出发,可得出胃脘痛六经辨证规律,胃脘痛病在太阳,可从水饮内停证、上热下寒证、痰热互结证、寒热错杂证论治; 病在阳明,可从阳明热盛证、阳明腑实证论治; 病在少阳,可从胆热犯胃证、阳明里实证、胃气不和证论治; 病在太阴,可从邪陷太阴,中焦气机不和证论治; 病在少阴,可从胃热壅滞证、肝胃气滞证论治; 病在厥阴,可从寒热错杂证、血虚寒厥证论治,临床上应注意分经论治,因人而异,辨证论治,从而达到治疗胃脘痛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索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腧穴痛点分布规律.方法:纳入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30例作为患者组,健康师生3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在各腧穴痛点频数、各经络痛点数量、各区域痛点数量方面的差异,以及患者组各肌群在不同分期的痛点数量差异.结果:①患者组府舍穴、冲门穴痛点频数最高,对照组腰椎夹脊穴痛点频数最高.②患者组分布在足...  相似文献   

17.
《伤寒论》论述头痛,以六经作为分证纲领,将头痛分为太阳经头痛、阳明经头痛、少阳经头痛、太阴经头痛、少阴经头痛、厥阴经头痛六种,治疗上太阳经头痛多以解表法为主,代表方剂为麻黄汤、桂枝汤;阳明经头痛多以通腑泄热法为主,代表方剂为承气汤;少阳经头痛多以和解法为主,代表方剂为小柴胡汤;太阴经头痛多以温中散寒为主,代表方剂为理中丸;少阴经头痛多以回阳救逆法为主,代表方剂为四逆汤;厥阴经头痛多以温散寒邪为主,代表方剂为吴莱萸汤。以上辨治方法为后世医家治疗头痛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8.
蔡亚仙  魏丹 《河南中医》2020,40(1):47-50
针灸治疗偏头痛以经络辨证为核心,在十二经脉中根据经脉循行部位的不同将头痛分为阳明头痛、少阳头痛、太阳头痛、厥阴头痛等,经络辨证选穴依据主要有本经配穴、同名经配穴、表里经配穴、辨证配穴以及根据病变部位上下左右配穴,而偏头痛的发病部位有明显经脉循行的特点。从经脉论,偏头痛属少阳头痛,与足少阳胆经及手少阳三焦经关系更为密切,循经取穴是治疗偏头痛的核心。从络病论,偏头痛符合脑络易滞易瘀、易入难出、易积成形的病变特点,治疗上宜通络止痛、气血同治,以尽快促进脑络功能恢复,防治脑络器质性病变。  相似文献   

19.
张仲景论治厌食经验散见于《伤寒论》和《金匮要略》各篇中,部分以厌食为主症,部分则以厌食为兼症,还将厌食按六经分为太阳厌食、阳明厌食、少阳厌食、太阴厌食、少阴厌食、厥阴厌食,治疗以和调脏腑阴阳、顺理气机升降为立方大旨,理法方药严谨详实,虚实详略安排得当。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体外冲击波针灸(extracorporeal shock wave acupuncture,ESWA)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KOA)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冲击波针灸(经络穴位+痛点)治疗组40例,冲击波(痛点)对照组40例,治疗组采用冲击波针灸治疗方法刺激足阳明胃经、足太阴脾经、足少阳胆经,肾俞、委中、环跳、关元、血海、梁丘、膝阳关、膝眼、阳陵泉及阿是穴;对照组采用冲击波刺激痛点阿是穴;均隔2日治疗1次,共治疗5次。根据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ore,VAS)观察两组治疗前后患膝关节的疼痛症状改善情况,通过Lysholm评分标准对治疗前后的膝关节功能进行综合评价。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膝的疼痛和活动功能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2周治疗后及治疗后4周、12周随访,治疗组的VAS评分指数低于对照组(P0.05),Lysholm膝关节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体外冲击波针灸治疗能够有效的减轻KOA患者的疼痛,明显改善关节功能,是一种疗效显著、安全、临床应用易于推广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