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活菌H37Ra与灭活菌H37Rv感染小鼠腹腔巨噬细胞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小鼠腹腔接种结核分枝杆菌活菌H37Ra、灭活菌H37Rv后,诱导巨噬细胞免疫物质的表达差异,探讨活菌H37Ra及灭活菌H37Rv作为新的结核候选疫苗的可行性。方法:分别培养BALB/c小鼠腹腔巨噬细胞,用活菌H37Ra,灭活菌H37Rv感染10小时后用抗酸染色方法,观察各组巨噬细胞吞噬情况并计算吞噬率。将活菌H37Ra、灭活菌H37Rv、生理盐水分别接种BALB/c小鼠腹腔,免疫30天后取小鼠腹腔巨噬细胞,RT-PCR法检测小鼠腹腔巨噬细胞IL-12P40、TNFα-、IFNγ-的基因转录水平;ELISA法检测细胞因子IL-12P40、TNFα-、IFNγ-的表达;Griess法、化学法检测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分泌NO、H2O2水平;流式细胞仪检测IFNγ-诱导的CD40L的变化情况。结果:巨噬细胞对活菌H37Ra和灭活菌H37Rv的吞噬率分别为(55.71±8.42)%、(14.82±2.12)%。与灭活菌相比,活菌H37Ra有更强的被吞噬能力(P<0.01)。活菌H37Ra免疫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后能显著诱导巨噬细胞的IL-12P40、TNF及IFNγ-基因的转录;细胞因子IL-12P40、TNFα-、IFNγ-、NO及H2O2高水平分泌;同时活菌H37Ra刺激IFNγ-诱导的巨噬细胞表面CD40L的高表达。结论:活的结核分枝杆菌H37Ra能显著诱导小鼠腹腔巨噬细胞产生更多的保护性免疫物质,有利于免疫应答,有可能作为新的结核候选疫苗,而灭活菌H37Rv不能显著激活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分泌保护性免疫物质,不宜作为新的结核候选疫苗。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革兰阴性非致病性成团泛菌脂多糖(LPSp)作为佐剂促进乙型肝炎表面抗原蛋白(HBsAg)诱导小鼠产生抗-HBs抗体的作用机制。方法:在体外用LPSp HBsAg、HBsAg、LPSp、生理盐水分别致敏小鼠腹腔巨噬细胞,观察致敏细胞回输体内后诱导HBs抗体产生水平,检测巨噬细胞培养上清中TNF-α活性和NO浓度;观察4组巨噬细胞吞噬功能变化,并检测致敏巨噬细胞诱导局部淋巴结细胞分泌IL-4和IFN-γ的能力。结果:HBsAg LPSp致敏巨噬细胞促进小鼠HBs抗体产生,LPSp致敏的巨噬细胞的吞噬能力显著增强(P<0.05),释放TNF-α和NO水平增加(P<0.05)。LPSp HBsAg致敏巨噬细胞诱导局部淋巴结细胞释放IL-4水平升高(P<0.05),诱导IFN-γ水平与单纯HBsAg致敏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PSp的佐剂机制为参与活化巨噬细胞,增强巨噬细胞对抗原的吞噬、消化和处理能力;同时促进HBsAg致敏的巨噬细胞诱导淋巴结内淋巴细胞释放IL-4,增强HBsAg致敏的巨噬细胞诱导Th2淋巴细胞活化,促进B细胞产生抗体。  相似文献   

3.
TNF受体封闭肽对大鼠腹腔巨噬细胞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目的:观察TNF受体封闭肽在体外对大鼠腹腔巨噬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用NBT的方法检测呼吸爆发;用RT—PCR检测大鼠腹腔巨噬细胞IL-1β mRNA和TNF-α mRNA水平;用Western blot检测大鼠腹腔巨噬细胞NF-kBp65核转位。结果:TNF受体封闭肪可完全拮抗TNF-α诱导大鼠腹腔巨噬细胞呼吸爆发,明显抑制TNF-α诱导的IL-1βmRNA和TNF-αmRNA的转录,使腹腔巨噬细胞TNF-α诱导的NF-kBp65核转位明显减少。结论:TNF受体封闭肽在体外能有效抑制TNF-α诱导的大鼠腹腔巨噬细胞功能。  相似文献   

4.
玉竹提取物B抗肿瘤机制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6,自引:1,他引:26  
目的:研究玉竹提取物B(the extract B of Polygonsham odoratum,EB-PAOA)对S—180荷瘤鼠细胞因子产生水平的影响及诱导人结肠癌CL-l87细胞调亡的作用,以初步探讨EB-PAOA的抗肿瘤作用机制。方法:采用MTT法,检测EB-PAOA对S—180荷瘤鼠产生IL-2、IFN—γ、IL-1和TNF—α等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体外培养人结肠癌CL-l87细胞株,用MTT法测定EB-PAOA对CL-187细胞的抑制率;用电镜观察并确认有无凋亡细胞;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凋亡率。结果:EB-PAOA处理后的荷瘤鼠产生IL-2、IL-1和TNF—α的能力均有所增强;EB-PAOA能抑制CL-l87细胞的增殖;电镜下可见到大量凋亡细胞;流式细胞仪DNA直方图上出现了凋亡峰,凋亡率呈时间依赖性。结论:EB-PAOA抗肿瘤的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促进荷瘤鼠脾细胞分泌IL-2以及腹腔巨噬细胞分泌IL-1和TNF—α增强细胞免疫功能并具有直接诱导肿瘤细胞调亡作用而实现的。  相似文献   

5.
用干扰素α和内毒素诱导巨噬细胞产生肿瘤坏死因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了用IFNα联合LPS诱导小鼠骨髓及腹腔巨噬细胞产生TNF的动态,通过抗TNF血清对TNF活性免疫吸收试验,证明巨噬细胞诱导培养上清引起L929细胞毒作用的因子为TNFα。结果证明:(1)HrIFNα和LPS在诱导骨髓和腹腔巨噬细胞产生TNF上有协同作用。(2)TNFα产生量以培养4hr为最高。(3)小鼠骨髓巨噬细胞为体外诱导TNF产生的较敏感细胞,适于分析各种诱导物诱导TNF产生的效力。  相似文献   

6.
目的从金黄色葡萄球菌细胞壁中提取脂磷壁酸(LTA),研究其抗肿瘤活性。方法冷酚法提取LTA,经SepharoseCL4B纯化,检测LTA毒性;观察荷瘤小鼠注射LTA后的生命延长率及抑瘤率,NK细胞活性,TNFα、IFNγ分泌。结果LTA未见明显毒性,能提高荷瘤小鼠生命延长率;明显抑制实体瘤生长;提高NK细胞活性;诱导分泌多量TNFα及IFNγ。结论LTA可通过提高NK细胞活性,诱导分泌多量TNFα及IFNγ等细胞因子发挥抗肿瘤活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多房棘球绦虫混合重组BCG—EmII/3和BCG—Eml4—3—3疫苗免疫后再以Em原头节攻击后小鼠脾细胞因子的变化。方法:将疫苗采用皮下注射和鼻腔内接种分别免疫BALB/c小鼠后8周,用多房棘球绦虫原头节进行攻击感染。感染后18周杀鼠取脾,分离脾细胞,用EmAg或ConA刺激培养,并收集脾细胞培养上清液,用试剂盒检测脾细胞培养上清液中IL-2、IFN—γ、TNF—α和IL-4的水平,同时设有空载体、BCG和PBS对照。结果-疫苗接种组的IFN—γ和TNF—α水平升高,IL-4水平降低;皮下注射组的TNF—α水平高于鼻腔内接种组。结论-多房棘球绦虫混合重组BCG—EmⅡ/3和BCG—Eml4—3—3疫苗可诱导小鼠产生Th1型细胞应答,抵抗Em原头节的攻击感染。疫苗皮下注射途径优于鼻腔内接种。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PIKA佐剂在体内外诱导小鼠的免疫应答。方法:体外将小鼠脾淋巴细胞与不同浓度PIKA佐剂培养后,ELISA检测细胞因子IFN-γ、IL-12p40的产生,FACS检测细胞的增殖及活化。体内将PIKA佐剂经小鼠腹腔注射后,检测不同时间点血清中IFN-γ、IL-12pao、IL-6、TNF-α等细胞因子的产生。结果:PIKA佐剂体外呈剂量依赖性诱导小鼠脾细胞产生IFN-γ和IL-12p40。细胞亚群分析的结果表明,PIKA可显著刺激B细胞和NK细胞活化、增殖。体内注射PIKA佐剂后可诱导细胞因子IFN-γ、IL-12pao、IL-6、TNF-α的产生,但产生的时间点不同。结论:PIKA佐剂体内外直接通过诱导细胞因子的产生,B细胞和NK细胞的活化和增殖,而促进免疫应答反应。  相似文献   

9.
sGVHD小鼠结肠IEL细胞CD137 和Th1细胞因子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协同刺激分子CD137和Th1类细胞因子在小鼠同基因型移植物抗宿主疾病(sGVHD)中的作用。方法受体鼠用同基因型骨髓移植后,用环孢菌素A(CsA)诱导3周建立小鼠sGVHD模型;从小鼠结肠中分离上皮内淋巴细胞;用流式细胞术测定细胞亚群,RT-PCR方法检测CD137和Th1类细胞因子的表达,^3H掺入法测定T细胞增殖的抑制。结果sGVHD时,小鼠病变器官结肠上皮内淋巴细胞(IEL)中CD137及Th1类细胞因子(IL-12,IFN—γ,TNF-α)表达较正常,而移植对照组明显增高(P〈0.01);IFN-γ的增高始于环胞霉素A诱导治疗后3周,而CDl37和IL-12、TNF-α表达增高仅在出现GVHD样症状时,Th2类细胞因子(IL-4、IL-10)在GVHD的诱导和发生中均无明显改变。  相似文献   

10.
目的:体外比较白细胞介素10(IL-10)信号转导机制对C57BL/6和MRL/lpr-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功能及活性的影响。方法:分别分离C57BL/6和MRL/lpr-小鼠腹腔巨噬细胞进行培养;用不同浓度IL-10(0.01、0.1、1和10ng/ml)进行刺激,用MTT法测定比较两种品系小鼠腹腔巨噬细胞的增殖反应能力;Real time PCR分别测定其产生前炎性细胞因子IL-1α、M-CSF、TNF-α的量;用100ng/mlIL-10分别刺激两种品系小鼠腹腔巨噬细胞10分钟,免疫印迹法比较两种细胞中JAK1、TYK2、STAT3及磷酸化水平。结果:C57BL/6小鼠巨噬细胞数及其产生的前炎性细胞因子量随IL-10刺激浓度的增加而递减;MRL/lpr-小鼠巨噬细胞数及其前炎性细胞因子IL-1α、M-CSF的量随IL-10刺激浓度的增加而递增,但巨噬细胞产生TNF-α的量随IL-10刺激浓度的增加而递减;MRL/lpr-小鼠细胞内信号转导分子的磷酸化水平低于C57BL/6。结论:MRL/lpr-小鼠的细胞免疫和炎症反应不能被IL-10抑制,可能是由于其信号转导过程中的缺陷所致。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E3泛素连接酶RNF121对脂多糖(LPS)诱导的小鼠腹腔巨噬细胞表达促炎性细胞因子的调控作用。方法 LPS刺激小鼠腹腔巨噬细胞,Western blot检测RNF121的表达。用RNA干扰(si-RNF121)降低RNF121的表达,小鼠腹腔巨噬细胞经LPS刺激后,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TNF-α和IL-6的mRNA水平,ELISA检测细胞培养上清中TNF-α和IL-6的浓度,Western blot检测小鼠腹腔巨噬细胞中P65及磷酸化P65(p-P65)的表达水平,利用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法检测NF-κB的活性。结果 LPS诱导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后,RNF121的蛋白水平显著降低(P0.05),蛋白酶抑制剂MG132能够显著增加RNF121的蛋白水平。si-RNF121降低RNF121的表达后,给予LPS刺激小鼠腹腔巨噬细胞,IL-6和TNF-α的表达水平均显著下降(P0.05),转录因子P65的磷酸化(p-P65)水平及NF-κB的活性均显著降低(P0.05)。结论 E3泛素连接酶RNF121通过调控NF-κB的活性从而影响小鼠巨噬细胞促炎性细胞因子TNF-α及IL-6的表达。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双氢青蒿素对CpG ODN诱导小鼠RAW264.7细胞释放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小鼠RAW264.7细胞.用CpG ODN刺激小鼠RAW264.7细胞分泌TNF-α、IL-6,用不同浓度双氢青蒿素进行拮抗,ELISA法检测培养上清中促炎细胞因子的含量.结果:双氢青蒿素可抑制CpG ODN刺激小鼠RAW264.7细胞释放TNF—α和IL-6,并呈一定的量效关系,其中对IL-6最大抑制率可达到66.5%,而对TNF—α释放的最大抑制率仅为7.2%,其影响细胞因子释放的作用与细胞毒作用无关。结论:双氢青篙素呈浓度依赖性地抑制CpG ODN刺激小鼠RAW264.7细胞释放TNF—α和IL-6,但对TNF—α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小鼠腹腔B细胞杀菌机制中一氧化氮(NO)的作用。方法:免疫磁珠分选C57BL/6小鼠腹腔B细胞,与金黄葡萄球菌共孵育后检测NO的生成量;于不同时间点提取总RNA行实时定量RT-PCR检测诱导性一氧化氮合酶(iNOS)及相关细胞因子TNF-α、IFN-γ、IL-4和IL-10等表达水平。用iNOS特异性抑制剂氨基胍(AG)体外抑制NO的产生,观察金黄葡萄球菌的存活率。结果:小鼠腹腔B细胞在金黄葡萄球菌刺激后其iNOS及NO的生成量明显升高,同时IL-4、IL-10、TNF-α、IFN-γ等细胞因子的表达水平发生明显改变。氨基胍作用后,金黄葡萄球菌存活率明显升高。结论:小鼠腹腔B细胞经金黄葡萄球菌刺激后iNOS表达量及NO合成量明显增加,iNOS特异性抑制剂可以明显抑制其杀菌能力,小鼠腹腔B细胞存在NO依赖的氧化杀菌机制。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α-促黑素细胞激素(α-MSH)对巨噬细胞产生炎症相关的免疫分子的影响。探讨α-MSH的抗炎作用机制。方法 分别用LPS或α-MSH PLS处理体外培养的小鼠巨噬细胞系RAW264.7细胞,以Griess试剂测定NO,采用DADPH-黄递酶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iNOS,采用MTT法检测IL-1和TNF-α,采用ELISA法测定IL-6,细胞膜表面免疫相关分子的表达用FACS进行分析。结果 RAW264.7细胞在LPS刺激下产生NO、IL-1、IL-6和TNF-α显著增多,iNOS活性明显增强,细胞表面MHC Ⅱ、CD14、CD40、CD54、CD80和CD86分子表达水平增高;若在LPS刺激的同时给予α-MSH,能够抑制LPS诱导RAW264.7细胞产生NO,IL-1、IL-6和TNF-α,使iNOS活性及表达MHCⅡ、CD14、CD40、CD54、CD86分子降低,但CD80分子降低不明显。结论 α-MSH抑制巨噬细胞产生NO、iNOS、前炎性细胞因子及表达膜表面免疫相关分子是其抗炎作用的重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白细胞介素-18(IL-18)干预诱导的树突状细胞(DC)的表型和活性。方法:自人外周血单核细胞诱导DC,第5 d起分为IL-18组、TNF-α组和IL-18+TNF-α组,分别加IL-18、TNF-α及IL-18+TNF-α促成熟,用ELISA法测定上清中IL-12含量;用流式细胞仪测定培养8 d DC的CD1a、HLA-DR、CD83及CD86的表达;用MTT法检测3组DC诱导T细胞增殖的作用。用ELISA法测定3组DC刺激T细胞分泌干扰素γ(IFN-γ)的量。结果:IL-18组与TNF-α组CD1a、HLA-DR、CD83及CD86表达无差异,IL-18+TNF-α组CD1a、CD83及HLA-DR阳性率高于IL-18组。IL-18+TNF-α组IL-12量高于IL-18组和TNF-α组(P<0.05)。IL-18组与TNF-α组DC刺激T细胞增殖作用无差异,IL-18+TNF-α组DC的作用强于IL-18组和TNF-α组。IL-18组和TNF-α组IFN-γ量无显著差异,IL-18+TNF-α组IFN-γ的量高于IL-18组和TNF-α组(P<0.05)。结论:IL-18干预诱导的DC高表达表面分子,具有明显的免疫刺激活性,IL-18与 TNF-α合用作用更强。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转移程度不同的小鼠肝癌细胞株对腹腔巨噬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 在两株转移程度不同的小鼠腹水型肝癌模型中,取荷瘤小鼠腹腔巨噬细胞,检测其在干扰素γ(IFN-γ)和脂多糖(LPS)刺激下产生一氧化碳(NO)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水平,并检测其活化后的杀伤能力.进一步采用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方法,研究不同荷瘤小鼠腹水中IFN-γ与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水平,并用相应抗体封闭TGF-β1后,检测活化巨噬细胞产生NO能力及杀伤活性.结果 经IFN-γ和LPS活化后,荷瘤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分泌NO和TNF-α能力明显低于正常巨噬细胞,杀伤能力下降.高转移性肝癌小鼠巨噬细胞分泌NO水平和杀伤能力均低于低转移性小鼠,但其分泌TNF-α量较高.此外,荷瘤小鼠腹水含较高水平IFN-γ与TGF-β1,不同转移程度荷瘤小鼠IFN-γ水平接近,但高转移性肝癌小鼠腹水含更多TGF-β1,而且TGF-β1的封闭可导致与肿瘤细胞共培养的巨噬细胞分泌NO的能力部分恢复.结论 肿瘤细胞可以通过分泌TGF-β1等抑制性因子下调巨噬细胞的活性和免疫功能.肿瘤的转移程度可能与其分泌免疫抑制因子的能力相关.  相似文献   

17.
云芝多糖对小鼠细胞因子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研究云芝多糖(CVPS)对小鼠T、B淋巴细胞及细胞因子IL-1、IL-2、IFN-γ和TNF功能的影响。方法:体外试验将指数生长小鼠淋巴细胞与不同浓度的CVPS共培养,用MTT法观察CVPS对小鼠T、B淋巴细胞的增殖作用;用胸腺细胞增殖法观察CVPS对细胞因子IL-1活性的影响;用脾细胞增殖法观察CVPS对IL-2活性的影响;用中性红染色法观察CVPS对细胞因子TNF活性的影响;体内实验给药组小鼠每天分别腹腔注射CVPS100、50和25mg/kg,连续注射5天,取出小鼠脾脏观察CVPS对小鼠T、B淋巴细胞的增殖作用;用IL-2依赖细胞株CTLL-2法检测IL-2活性,用细胞病变抑制法检测IFN-γ活性。结果:CVPS在体外给药浓度为31.25—500μg/ml时,可明显促进小鼠T、B淋巴细胞的增殖,明显增强TNF吞噬中性红的能力,明显提高细胞因子IL-1的活性。CVPS给药组小鼠IL-2、IFN-γ的活力值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且呈良好剂量依赖关系。结论:云芝多糖对小鼠T、B淋巴细胞及细胞因子IL-1、IL-2、IFN-γ及TNF功能均有增强作用。  相似文献   

18.
病毒诱导肿瘤坏死因子(TNF)的产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道用病毒诱导小鼠腹腔巨噬细胞产生了TNF。经抗病毒抗体和抗TNF单克隆抗体中和实验证实,由病毒激活的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分泌的,对L929细胞具有细胞毒活性物质确实是TNF。实验结果表明鸡新城疫病毒(NDV)和仙台病毒较痘苗病毒诱导效果好。  相似文献   

19.
小檗碱对小鼠DTH及其体内几种细胞因子的影响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8  
目的 :以二硝基氟苯 (DNFB)所致迟发型超敏反应 (DTH)小鼠模型观察小檗碱对小鼠DTH及其体内几种重要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 :采用 1%DNFB腹部致敏、耳廓发敏的方法建立DTH小鼠模型 ,以巨噬细胞NO2 -释放法测定血清IFN γ水平 ,胸腺细胞法检测IL 1水平 ,丝裂原激活的淋巴母细胞法检测IL 2水平 ,L92 9细胞结晶紫染色法测定TNF α水平。结果 :发现小檗碱可抑制DNFB诱导的小鼠DTH ,降低其血清IFN γ水平 ,抑制其腹腔MΦ产生IL 1及TNF α ,抑制其脾细胞产生IL 2。结论 :表明小檗碱有抑制小鼠DTH的作用 ,其机制可能是抑制了IFN γ、IL 1、TNF α、IL 2等细胞因子的产生和分泌 ,从而抑制免疫反应 ,减轻炎症损伤。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阿魏酸钠对β淀粉样肽(Aβ25-35)介导的p38信号转导的影响。方法:培养小鼠腹腔巨噬细胞,采用Western 印迹分析p38 MAPK蛋白激酶水平。用ELISA法、免疫组化法、Griess反应,分别检测TNF-α生成量、iNOS表达和NO含量。结果: Aβ25-35能诱导p38 MAPK的活化,显著增加腹腔巨噬细胞TNF-α、iNOS和NO水平,阿魏酸钠能显著降低Aβ25-35诱导的腹腔巨噬细胞核蛋白p38 MAPK的含量及细胞的TNF-α、iNOS、NO水平。结论: 阿魏酸钠可抑制Aβ25-35介导的p38 MAPK活性,使TNF-α、iNOS、NO水平降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