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6篇
基础医学   15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40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27篇
肿瘤学   4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27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李文桂  朱佑明 《免疫学杂志》2007,23(4):383-385,389
目的 探讨细粒棘球绦虫重组BCG-Eg95疫苗免疫鼠后对Eg原头节攻击感染的保护性作用.方法 '将细粒棘球绦虫重组BCG-Eg95疫苗采用皮下注射、鼻腔内接种、口服灌胃和肌肉注射4种途径分别免疫Balb/C鼠,免疫后8W用Eg 原头节进行攻击感染,感染后18周剖杀小鼠,计算减蚴率,测定血清中IgG及其亚类和IgE水平,同时设有BCG和PBS对照.结果 疫苗接种组的减蚴率为18.20%~92.46%,血清IgG、IgG2a、IgG2b水平明显升高,IgG1、IgG3和IgE显著降低.结论 细粒棘球绦虫重组BCG-Eg95疫苗口服灌胃和肌肉注射是两种较好的接种途径,IgG、IgG2a和IgG2b在疫苗诱导的保护力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细粒棘球绦虫(Eg)重组BCG-Eg95疫苗免疫后对受攻击小鼠的包囊减重率及脾细胞淋巴因子的影响。方法 细粒棘球绦虫重组BCG-Eg95疫苗分别采用皮下注射、鼻腔内接种、口服灌胃和肌肉注射4种途径免疫BALB/C小鼠,免疫后8周用Eg原头节攻击感染,50个Eg原头节/每只小鼠,感染后18周剖杀小鼠,分离并称重细粒棘球蚴,计算包囊减重率;取脾,分离脾细胞,用Eg粗抗原(EgAg)或伴刀豆球蛋白A(ConA)刺激培养,收集脾细胞培养上清液,检测脾细胞培养上清液的白介素-2(IL-2)、γ干扰素(IFN-γ)、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介素-4(IL-4)水平。同时设卡介苗(BCG)和磷酸盐缓冲液(PBS)对照。 结果 以上4种疫苗接种组的包囊减重率分别为45.77%、18.20%、88.05%和92.46%;疫苗肌肉接种组的IL-2、IFN-γ和TNF-α均较PBS对照为高,分别为(30.0±0)pg/ml、(65.0±0)pg/ml和(425.0±10.7) pg/ml, IL-4低于PBS对照组, 为(10.0±0) pg/ml。 结论 细粒棘球绦虫重组BCG-Eg95疫苗诱导小鼠产生辅助性T细胞1型(Th1)反应,从而对抗Eg原头节攻击感染。  相似文献   
3.
目的动态观察多房棘球绦虫重组BCG-Em14-3-3疫苗免疫小鼠后脾T细胞亚群的变化。方法将疫苗采用鼻腔内接种方法免疫BALB/c鼠,在免疫后0、2、4、6、8、10、12、14、16和18周各剖杀4只小鼠,取脾,分离脾细胞,流式细胞仪检测脾CD4+和CD8+T淋巴细胞亚群的百分比,同时设PBS对照。结果疫苗接种组小鼠脾CD4+和CD8+T细胞亚群分别在免疫后2~12周和2~18周开始升高,分别在免疫后6和10周达最高水平,百分比分别为32.0%±1.6%和8.4%±0.8%。结论CD4+和CD8+T细胞亚群在多房棘球绦虫重组BCG-Em14-3-3疫苗诱导的小鼠抗Em原头节攻击感染的保护性免疫机制中起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动态观察细粒棘球绦虫重组BCG-Eg95疫苗免疫小鼠后IgG及其亚类和IgG的变化.方法:将疫苗分别采用鼻腔内接种和口服灌胃免疫BALB/C鼠,在免疫后0、2、4、6、8、10、12、14、16和18周各剖杀4只小鼠,眼球取血,常规ELISA测定血清中IgG及其亚类和IgG水平,同时设有PBS对照.结果:鼻腔内接种组的血清IgG、IgG2a和IgG2b水平均在免疫后2~18周升高,分别在免疫后10、4和6周达最高水平;血清IgG1、IgG3和IgE水平均在免疫后2~18周降低,分别在免疫后8、12和10~12周达最低水平.口服免疫组的血清IgG、IgG2a和IgG2b水平均在免疫后2~18周增加,分别在免疫后14、8和8周达峰值;血清IgG1、IgG3和IgE水平均在免疫后2~18周下降,分别在免疫后8、6和16~18周达最低水平.结论:细粒棘球绦虫重组BCG-Eg95疫苗在免疫早期即可诱导小鼠产生一个TH1型保护性免疫反应.  相似文献   
5.
用单纯疤疹病毒(HSV)的缺陷株作为载体,感染肿瘤细胞治疗脑瘤的研究已取得了不少进展.本文报道将HSV—tk基因转移联合抗瘤药物GCV可使荷脑瘤大鼠长期存活.9L神经纤维肉瘤细胞用HSV载体hrR3转染,hrR3缺乏RNA还原酶,只能在肿瘤细胞中复制而不能在神经细胞中复制存活,同时还携带病毒胸苷激酶(tk)基因,RH105无tk基因,转染hrR3的9L细胞体外培养,加入GCV1μg/ml共孵育,结果发现9L细胞被杀死的数目比单纯感染hrR3的细胞死亡数目增加23%.GCV加到不表达tk基因的RH105载体转染的9L细胞体系中没有杀伤作用.将神经纤维肉瘤9L细胞4×10~4接种到Fischer 344CD大鼠脑前叶,5天后将hrR3载体2×10~7PFU/10μl直接定位注射至脑瘤部位.结果发现hrR3载体治疗可使20%的大鼠存活时间超过5个月,而生理盐水组全部死亡.接种病毒后同时用GCV7.5mg/kg治疗7天,可使48%的荷9T肿瘤细胞的大鼠存活时间超过5个月PH105感染的治疗组大鼠全部死亡,组织化学检查证明外源性的tk基因在肿瘤细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荧光染色药敏法在急性白血病中的应用。材料和方法:用新建立的荧光染色法及甲基噻唑基四唑染色(MTT)法检测15例初治及复发的急性白血病病例对7种常用化疗药物的体外敏感性。结果:荧光染色及MTT法与体内疗效的阳性符合率分别为:100%,86%,阴性符合率分别为:67%,60%;特异性分别为100%,75%;敏感性分别为:78%,75%;准确率分别为85%,69%。结论:荧光染色法简便,快速,经济,敏感,较MTT法具一定优越性,对指导急性白血病的个体化治疗有较高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恶性肿瘤发生转移不是随机性事件,而是一个复杂、多步骤肿瘤细胞与宿主相互作用的过程.器官特异性转移主要由肿瘤细胞和靶器官微环境两方面因素所决定,肿瘤细胞转移的实现与靶器官中存在生长因子密切相关,肿瘤细胞表达相应生长因子受体,对肿瘤细胞转移起一定调控作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受体(insulin-like growthfactor-I receptor,IGF-IR)是酪氨酸蛋白激酶类受体家族的主要成员之一,广泛分布于间质来源的组织,主要与来自血浆或肿瘤间质或肿瘤细胞自身分泌的IGF-l结合,促进肿瘤细胞增殖生长.实验发现,IGF-lR参与调节肿瘤细胞转移.本文报道以IGF-lR为靶位,应用抗IGF-lR单克隆抗体,观察实验动物体内肺癌转移情况.  相似文献   
8.
人胃癌浸润淋巴细胞分泌细胞因子的研究顾琴龙,林言箴,尹浩然,朱佑明,胡宝瑜我们对胃癌浸润淋巴细胞(G-TIL)分泌细胞因子的活性及不同组织来源的TIL分泌功能作了初步研究,以探讨TIL抗肿瘤作用的机理。一、材料与方法1.选本院收治的胃癌患者6例,其中...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多房棘球绦虫(Em)重组BCG-EmⅡ/3疫苗免疫和Em原头节攻击后小鼠脾细胞因子的变化.方法 将Balb/c小鼠按体质量随机分为3组:疫苗皮下注射组、疫苗鼻腔内接种组、对照组.免疫后8周用Em原头节进行攻击感染,感染后18周杀鼠取脾,分离脾细胞,分别用原液、Em抗原(EmAg)、刀豆蛋白A(ConA)或植物血凝素(PHA)培养,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脾细胞培养上清液中白细胞介素2(IL-2)、γ干扰素(IFN-γ)、肿瘤坏死因子α(TNF-β)、白细胞介素4(IL-4)水平.结果 疫苗皮下注射组原液培养条件下IL-2、IFN-γ、TNF-α和IL-4水平分别为(34.6±2.7)、(34.5±2.8)、(265.0±0.0)、(9.8±2.6)ng/L,与对照组[(25.0±1.9)、(30.0±0.0)、(10.0±0.0)、(12.5±2.7)ng/L]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0.05);疫苗鼻腔内接种组原液培养条件下上述4种指标分别为(32.5±2.2)、(33.6±2.7)、(130.0±0.0)、(10.4±2.7)ng/L.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0.05);疫苗皮下注射组原液培养条件下TNF-α水平明显高于疫苗鼻腔内接种组(P<0.01).EmAg、ConA(或PHA)刺激培养条件下,上述4种指标明显高于相同组别的原液培养(P<0.01),且ConA(或PHA)刺激培养条件下,上述4种指标明显高于相同组别的EmAg刺激培养条件(P<0.01).结论 多房棘球绦虫重组BCG-EmⅡ/3疫苗诱导小鼠产生辅助T淋巴细胞(Th)1型免疫反应,从而对抗Em原头节攻击感染.  相似文献   
10.
目的动态观察多房棘球绦虫混合重组BCG-EmⅡ/3和BCG-Em14-3-3疫苗免疫小鼠后脾细胞因子的变化。方法将混合疫苗采用鼻腔内接种免疫BALB/c鼠,在免疫后0、2、4、6、8和10周各剖杀4只小鼠,取脾,分离脾细胞,用EmAg或ConA刺激培养,收集脾细胞培养上清液,测定IL-2、IFN-7、TNF-α和IL-4水平。试验设有PBS对照。结果疫苗接种组小鼠脾细胞IL-2、IFN-γ、TNF-α和IL-4分别在免疫后2~10周、4~8周、6~10周和4~6周升高,分别在免疫后6、6、8和4周达最高水平,含量分别为10.0pg/ml、(75.0±6.6)pg/ml、(245.0±83.0)pg/ml和(187.5±16.5)pg/ml。结论多房棘球绦虫混合重组BCG-EmII/3和BCG-Em14—3—3疫苗在免疫早期(2~8周)即可诱导小鼠产生TH1和TH2混合型免疫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