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药与食疗     
食疗既是营养丰富的美味菜肴,又有药物滋补疗疾的作用。食疗是由药物、食物和调料搭配而成,是一种特殊食品。它是取药物之味,食借药力,药助食威,二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相似文献   

2.
荠菜是一种药食俱佳的食疗佳品,不但可单食,也可配以其他食物或药物做成药膳,既有食物美味,又有药物疗效,二者相辅相成,共奏防治疾病,保健养生之功效。  相似文献   

3.
佤族食疗     
食疗是以食物治疗疾病、保养身体,达到健康的目的。“医食同源,药食同源”,饮食一方面为口腹饱餐美味享受之资,一方面又为医药文化的源头之一。食疗文化的最大特点,是于日常人生必需的饮食之时,在不知不觉、有意无意之间,治疗疾病,强身益寿。云南佤族的食疗也具有同样的功效。佤族同胞在生活的长期实践中,认识、体验和积累了丰富的食疗经验,下面是佤族常用的部分食疗方。  相似文献   

4.
中医食疗在胃痛治疗中的作用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古至今,中医都提倡医食同源,医食结合,特别在人们崇尚自然的今天,食疗越来越多的被人们利用,胃与食物的特殊关系,决定了食疗在脾胃病证治疗中的积极作用,对43例胃痛病人进行药物治疗与食物治疗相结合的治疗方法,根据辨证论治在药物治疗的同时,给予相应的食物治疗,使食助药力,同时也保证了人体对水谷精微的摄取,使病程缩短,复发率明显降低,收到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5.
祖同医学认为,“医食同源,药食同用”。药膳是食品与药物的结晶,又称食疗,是指在中医理论指导下,药物和食物相配合,以食为主,具有防病保健的作用。它是几千年来祖国医学与饮食文化的一朵奇葩。  相似文献   

6.
略论古代饮食疗法的特点姜秀云饮食疗法,简称“食疗”,是指应用具有药理作用的食物防治疾病的一种方法。食疗历史悠久,民间流传很广,在古代原始社会中,人们在找寻食物的过程中发现了各种食物和药物的性味和功效,认识到许多食物可以药用。这就是“医食同源”理论的基...  相似文献   

7.
历代医家对“食疗”极为重视,认为“医食同源”,食物即药物。如唐代医家孙思邈在他所著的《千金要方》中专列“食疗”一门,认为“夫为医者,尚须先晓病源,知其所犯,以食治之,食后不愈,然后用药”。下面仅就  相似文献   

8.
药膳是以药物和食物为原料,经过烹饪加工制成的一种具有食疗作用的膳食。它是中国传统的医药知识与烹调经验相结合的产物。它“寓医于食”,既将药物作为食物,又将食物赋以药用;既具有营养价值,更具有防病治病、保健强身、延年益寿的功效。  相似文献   

9.
唐代大医学家孙思邈曾言:“安身之本必资于食”,高度概括了食物对人体生命和健康的重要性。他指出“食物排邪而安脏腑,悦神爽志以资气血,若能用食平疴,释情遣疾者,可谓良工。”在他长期的医疗生涯中,积极推行饮食疗法,每获良效。他说:“医者当须晓病源,知其所犯,以食治之,食疗不愈,然后命药。”他主张人在无病时就要注意饮食摄养,有病宜先以食疗疾,尽量避免药物对人体造成的药源性危害。他研究出159种蔬菜、五谷、果类、畜类的性味功用,以指导人们的食疗、食治。他认为“不知食疗者,不足以存生”,并提倡老年人宜“淡食”,  相似文献   

10.
梁木 《家庭中医药》2011,(12):32-34
中医认为,消渴病(即糖尿病)分为脾瘅、消渴、消瘅三期。对于消渴病的治疗,除了药物疗法、运动疗法外,饮食治疗同样功效显著,历来为中医医家所重视。中医理论认为,食疗、药膳最宜扶正固本。饮食疗法所用之物多品性温和,其"形为食品,性为药品,取药物之性,用食物之味,相辅相成,食借药力,食助药威",从而达到药物治疗和食物调养的双重功效。  相似文献   

11.
药膳食疗浅述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健康长寿,自古为人们所神往。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民对食品和保健的观念在不断变化和更新。吃不再仅仅是为了活命,而且需要吃得更有益于人体健康、祛病延年、更富有生命力。医药以祛病,饮食以强身,是保健的两个方面。中国药膳含医、食为一体,是根据我国源远流长的中医药理论和中医营养理论,用中药和食物相配伍,加入适当调料经炮制、烹调加工而成。它取药物之性,用食物之味,食借药力,药助食功,相得益彰,故药膳食疗独擅养生防病之功。  相似文献   

12.
祖国中医学认为,“医食同源,药食同用”。药膳又称食疗,是指在中医理论指导下,用药物和食物相配合,通过烹调加工做成具有防治疾病,保健强身作用的美味食品。经细探究其作用原理,与以下几方面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13.
食膳美容,又称药膳美容、食疗美容,它是以中医药学基本理论为指导,采用食物或在食物中加入药食两用的中药,以治疗和预防损美性疾病以及强身驻颜的一种中医美容方法。由于该方法治病无药物偏胜之弊,无毒副作用,又能保护胃气,因此被广泛应用于中医美容治疗与保健中,笔者就此探讨如下。  相似文献   

14.
心脏疾病的药膳食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雪梅 《家庭中医药》2004,11(11):51-52
利用药膳食疗保护心脏是祖国传统医学中的一大特色。根据药食同源的原则,采用药物与食物相结合,制作出许多有助于保护心脏功能的药膳食疗方剂,这些方剂有别  相似文献   

15.
金河谷 《养生月刊》2020,(3):230-232
健脾养胃食疗方是根据中医学对脾胃生理功能和脾胃病常见临床表现,在中医辨证论治指导下,采用某些药食两用的材料做成药膳。这样既有食养功效,又有食物美味,食借药力、药助食成,二者相辅相成,共奏养脾健胃、补血益气之功效。下面本文介绍几种常见的健脾养胃食疗药膳及其家庭制作方法,请在有经验的中医师指导下选用。  相似文献   

16.
益气健脾药膳食疗方配方规律和烹饪特点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为了研究益气健脾类药膳食疗方的配伍规律和烹饪加工特点。方法:用Visual FoxPro6.0关系型数据库语言对《中国药膳大辞典》中记载的682条益气健脾类药膳食疗方的出处,配方中中药、食药及食物使用种数和重量情况,在配方中的比重,以及配方中使用中药、食药、食物种类及其出现频率。中药、食药与食物的配伍情况,药膳食疗方成形的类型及其出现频率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本研究所采用的益气健脾类药膳食疗方出自古今125部各类文献;本类药膳食疗方配方中中药与食药所占的比例要小于食物所占的比例;中药黄芪、人参、党参、白术、生地、升麻、积壳、当归等在本类药膳食疗方中使用频率很高,食药山药、大枣、莲子、茯苓、橘皮、苡仁、芡实等使用率较高.食物粳米、白糖、鸡蛋、面粉、羊肉、鲫鱼、糯米、猪油等使用率较高;中药黄芪、人参、党参、白术等与食物白糖、粳米、鸡蛋等配伍使用较多,食药山药、莲子、大枣、橘皮、苡仁等与食物粳米、粳米粉、白糖等配伍使用较多。粳米药膳食疗方是本类药膳食疗方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粥、汤的应用是本类药膳食疗方的一个重要特点。结论:本研究基本找出了益气健脾类药膳食疗方配伍规律及烹饪制作的特点,可为开发新的益气健脾药膳食疗方及研究益气健脾药膳食疗方标准化制作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食疗中的“有效量”,应该是食疗是否有效的关键。因为某种食物在防治疾病的实验中看来很“神奇”的疗效,往往由于实践中那些不可企及的“量”而化为泡影。因此,在食疗过程的始终,对“有效量”不能一无所知,否则,将是有意义的无效之食。[第一段]  相似文献   

18.
食疗管窥     
一、食疗的内容范围食疗历来是祖国医学的一个组成部分;前贤曾有专著(如《食疗本草》等),亦有在方书中作专门论述者(如《千金要方.食治》等),内容相当丰富。近日又有一些新作出版,如《食物疗法》、《常见药用食物》等,也还有若干介绍或探讨性文章已经发表。但食疗作为一个总称,其内容范围似较驳杂,大致包括了这样一些情形:(1)原是食物,今作防治之药用,仍然内服,但在数量上可能较  相似文献   

19.
食养疗法起源很早,在中国医学发展形成的同时,就有了食疗经验,周代专设有"食医".即专职管理食物补养和饮食卫生的医生,至春秋战国时代,在<内经>中明确指出,治疗疾病应"药以祛之,食以随之".疾病症状缓解后应该"谷肉果菜,食养尽之".以助身体康复.后代医家通过临床实践逐步充实内容,并著有食症专书,如唐朝孟诜的<食疗本草>,宋朝陈直的<养老奉亲书>,元朝忽思楚所著的<饮膳正要>,明朝姚可成的<食物本草>,清代医家王孟英的<随息居饮食谱>,沈李龙的<食物本草会篆>等,都是具有代表性的饮食调养专书.近代陈毅楠的<康疗食谱>,翁维健的<食补与食疗>,叶桔泉的<食物中药与便方>又为饮食疗法提供了具体而丰富的内容.  相似文献   

20.
“医食同源”,食物亦是药物,只要辨明食物寒热润燥之性,即可用作药物。清代王孟英氏对“食疗”甚为重视,认为“药极简易,性最平和,味不恶劣,易办易服”。唐代孙思邈在《素问·藏气法时论》“毒药攻邪,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精益气”的基础上,所著《千金要方》中专列“食疗”一门,认为“夫为医者,尚须先晓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