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评价磁敏感成像技术在隐匿性脑微出血(rCMB)中的价值。方法应用3.0TMR全身检查设备(Achieva3.0T TX,Philips),检查序列包括轴面T1WI、T2WI、FLAIR、DWI、SWI。SWI成像采用VEN-BOLD-HR三维梯度回波序列。采用SENSE并行采集技术,SENSE因子2。层厚6mm,层间距0.6mm。结果 rCMB表现为圆形低信号,部分病灶外周可见单层或双层环形低信号,分布不均匀、大小不一、数量不等。结论 SWI在检出rCMB中具有较高的价值,在指导临床治疗、判断疾病预后方面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磁敏感加权成像(SWI)作为常规序列在颅脑磁共振检查中的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对我院2012年10月-2013-年2月1354例初次头颅MRI检查的患者均行常规序列及SWI扫描,并分为低(0—30岁,98例)、中(31—60岁,472例)、高(60岁以上,784例)三个年龄组。计算各序列显示病灶的数目,比较T1WI、T2WI、T2FLAIR与SWI序列对病灶检出率的差异。结果1354例中有287例患者SWI序列出现低信号病灶,阳性率21.2%,95例在常规序列常规显示相应病灶,阳性率7.0%,两者存在统计学差异(X^2=95.6,P〈0.01)。低龄组中SWI检出6例有低信号灶,检出率为6.1%;中龄组69例,检出率为41.6%:高龄组212例,检出率为27.1%;三者检出率间存在显著统计学差异(X^2=84.4,P〈0.01)。T1WI对病灶显示都不明显、T2WI检显示低信号灶367个、T2FLAIR显示低信号病灶721个,SWI序列显示低信号2851个。结论①SWI对于脑内微量出血、血液代谢物及静脉结构等低信号灶的检出有较常规序列明显高的敏感性,在头颅MRI检查中SWI作为常规扫描序列推广应用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②颅内SWI病灶的检出率与年龄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3.0 T磁共振不同成像序列诊断脑发育性静脉异常的临床价值。方法:随机抽取2013年8月~2014年7月本院接诊的60例脑发育性静脉异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经3.0T磁共振SWI证实,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不同序列的检出率。结果:SWI共检出68个病灶,其中28个呈条状低信号,40个呈“海蛇头”状低信号;DWI检出率78.3%明显高于T1WI44.4%、T2WI46.9%、FLAIR45.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3.0T磁共振不同成像序列中,SWI具有较高的敏感性,DWI对DVA的检出率高于其他序列,可作为DVA诊断的补充。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磁敏感加权成像技术(SWI)在诊断颅内海绵状血管瘤和动静脉畸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3~8月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颅内海绵状血管瘤27例和动静脉畸形18例患者的磁敏感加权(SWI)和常规MRI序列(T1WI、T2WI,T1WI增强)图像,分析并比较其影像学特征及不同序列病灶检出率。结果 T1WI、T2WI、T1WI增强、SWI诊断颅内海绵状血管瘤阳性率分别为48.1%、59.3%、70.4%、92.6%,SWI的阳性率明显高于T1WI、T2WI、T1WI增强,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MRI序列和SWI检出病灶最大径分别为(3.12±1.27)cm和(2.27±0.97)cm,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1WI增强和SWI对病灶检出率相仿(P〉0.05),两者对病灶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常规T1WI、T2W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磁敏感加权检查对颅内海绵状血管瘤和动静脉畸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常规MRI序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磁敏感加权成像(SWI)在脑内海绵状血管瘤诊断中的价值。方法19例脑内海绵状血管瘤患者接受MRI检查,比较T2WI—TSE及SWI序列对脑内海绵状血管瘤的诊断情况。结果1.T2WI—TSE序列共显示脑内海绵状血管瘤81处,SWI序列共显示脑内海绵状血管瘤292处,SWI序列显示脑内海绵状血管瘤的比例显著高于T2WI—TSE序列(P〈0.01)。2.在铁环征的显示中,T2WI—TSE序列显著高于SWI序列(P〈0.01)。SWI序列显示脑内海绵状血管瘤平均径线显著高于T2WI—TSE序列(p〈0.01)。结论SWI序列对脑内海绵状血管瘤十分敏感,可以清晰显示其影像学特征,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 评价磁敏感成像对颅内亚急性出血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搜集亚急性(>8天<4周)颅内出血17例,行头CT检查、常规核磁共振成像(MRI)及磁敏感成像(SWI)检查,MRI序列有T1加权成像(T1 WI)、T2加权成像(T2WI)、水抑制成像(FLAIR)、弥散加权成像(DWI)、磁敏感成像(SWI),观察信号变化.结果 17例均为亚急性期小灶出血,临床症状轻微,亚急性期头CT均未见异常,核磁共振成像见短等长混杂T1信号,长短混杂T2信号,FIAIR与T2信号类似,DWI为高低或等低混杂信号,而SWI均为类圆形低信号,偶见中心小等信号区.结论 颅内亚急性期出血的核磁共振表现较为复杂,T1WI与T2WI可以反映脑出血的病理过程,但影像表现较为复杂,有时与占位及特殊感染不易区分,SWI较常规核磁共振信号敏感且特异性强,能发现更多亚临床病灶,因此脑出血亚急性期影像学检查首选SWI成像,SWI成像的应用对脑血管病的诊断治疗提供了有益的补充,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高场磁共振磁敏感加权成像(SWI)联合液体衰减恢复序列(FLAIR)对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0例经磁共振诊断为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患者MR表现,行常规T1WI、T2WI扫描及FLAIR、SWI序列扫描。结果50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FLAIR及SWI均可显示, FLAIR表现为脑沟裂池内高信号,SWI为低信号,6例患者T1WI可见高信号蛛网膜下腔出血,T2WI无1例显示。结论常规MR序列诊断SAH准确率不高,FLAIR联合SWI对SAH敏感性高,诊断准确率高,可作为诊断SAH的常规序列组合。  相似文献   

8.
磁敏感加权成像5WI在脑血管性病变的临床应用价值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磁敏感加权成像SWI在颅内血管性病变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145例经临床或手术病理证实的脑血管性疾病患者,行MRI及CT检查,MRI检查先行常规T1WI、T2wI、FLAIR系列,并与磁敏感加权成像(sWI)检查序列对比。结朵22(22/145)例蛛网膜下腔出血,SWI序列检出2O例,敏感性90.9%(20/22),FLAIR序列检出15例,敏感性68.2%(15/22),二者对比无显著差异(x^2=3.48,P〉0.05);T,wI序列检出6例,敏感性27.3%(6/22),T1WI序列检出5例,敏感性22.7%(5/22),二者与SWI序列对比有显著差异(x^2=9.61,P〈0.01),海绵状血管瘤43例,SWI检出43例,敏感性100%,T、WI序列检出18例,敏感性41.9%(18/43),二者对比有显著差异(X^2=33.8,P〈0.01)。结论SWI序列在显示血液产物及静脉血管结构方面较常规序列敏感。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磁敏感加权成像(SWI)作为常规序列在颅脑磁共振检查中的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对我院2012年10月-2013年2月1354例初次头颅MRI检查的患者均行常规序列及SWI扫描,并分为低(0-30岁,98例)、中(31-60岁,472例)、高(60岁以上,784例)三个年龄组。计算各序列显示病灶的数目,比较T1WI、T2WI、T2FLAIR与SWI序列对病灶检出率的差异。结果 1354例中有287例患者SWI序列出现低信号病灶,阳性率21.2%,95例在常规序列常规显示相应病灶,阳性率7.0%,两者存在统计学差异(X2=95.6,P0.01)。低龄组中SWI检出6例有低信号灶,检出率为6.1%;中龄组69例,检出率为41.6%;高龄组212例,检出率为27.1%;三者检出率间存在显著统计学差异(X2=84.4,P0.01)。T1WI对病灶显示都不明显、T2WI检显示低信号灶367个、T2FLAIR显示低信号病灶721个,SWI序列显示低信号2851个。结论①SWI对于脑内微量出血、血液代谢物及静脉结构等低信号灶的检出有较常规序列明显高的敏感性,在头颅MRI检查中SWI作为常规扫描序列推广应用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②颅内SWI病灶的检出率与年龄相关。  相似文献   

10.
全宏卫   《中国医学工程》2014,(3):162-163
目的研究低场MRI快速成像技术对急诊颅脑相关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4月-2013年4月收治的124例颅脑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全部患者均接受标准SE、FSE序列成像及低场MRI快速成像。比较两种成像方法对疾病的敏感性。结果124例颅脑疾病患者经标准T1WI序列检出97例,经改进后SE序列检出66例,标准SE序列对颅脑疾病检出率更高(P〈0.01)。患者经标准TWI序列检出116例,经改进后FSE序列检出113例,两组检出率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两种方法对出血性疾病及〉10mm的缺血性疾病、脑炎、脑挫伤的检出例数相同,均为58例。病变大小在(5—10)mm的患者,标准T1WI的检出例数为34例,改进后T1WI检出29例,改进后T2WI及标准T2WI的检出例数相同,均为50例,两组检出例数比较(P〉0.05)。病变〈5mm的患者,标准T1WI的检出例数为10例,改进后T1WI检出3例;标准T2WI的检出例数为29例,改进后T2WI检出19例;两组检出例数比较(P〈0.01)。结论低场MRI快速成像技术采集时间短,可显著缩减急诊患者检查时间。低场MRI快速成像对于病变〉5mm的患者诊断率较高,对急诊颅脑相关疾病的诊断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磁敏感加权成像技术(SWI)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合并颅内出血中的诊断价值。方法经临床确诊为HIE的患儿38例,行头颅磁共振成像(MRI)横轴位T1WI(T1加权像)、T2WI(T2加权像)、T2flair(液体衰减反转恢复)、SWI扫描,比较各序列对新生儿出血性病灶的检出率,评价SWI在HIE诊断中的价值。结果 SWI总检出病灶208个,明显高于T1WI和T2WI检出的病灶数(分别为58和32个),与T1WI、T2WI检出率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SWI图像上表现为大小不等的明显低信号,且病灶边界显示更加清晰,可以发现更多、更小的病灶。结论 SWI对新生儿出血性病灶的检出具有极高的敏感性,能够检出更多、更小病灶,且病灶显示更加清晰,有助于更好地评估HIE损害的程度及预后,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可作为新生儿HIE检查的常规序列。  相似文献   

12.
目的:建立可靠、稳定的颅脑爆震伤模型,探讨磁敏感加权成像(susceptibility weighted imaging, SWI)及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 DWI)序列对颅脑爆震伤早期出血灶及非出血灶的诊断价值及预后评估作用,旨在为临床治疗提供合理依据。 方法:对30只兔子执行兔子颅脑爆震,炸后执行常规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核磁共振成像(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SWI及DWI扫描, SWI、DWI图像及数据处理通过SWI、DWI后处理软件自动得到,对病灶进行量化分析;采用functool2的ADC后处理技术对感兴趣区进行量化分析;后解剖兔子颅脑,进行病理组织学检查,与其同一层面SWI及DWI图像对照分析。结果:30只试验兔子中6只兔子CT、T1WI、T2WI序列显示脑内未见任何异常信号影。SWI序列显示点状(315/42.7%)、片状(218/29.5%)及线样(205/27.8%)低信号影,比其他序列检出出血灶多(χ2= 10.00, P<0.01)。DWI显示非出血灶呈点状(54/28.5%)、片状(102/54.0%)、线样(33/17.5%)高信号影,边缘清晰。DWI序列检出非出血灶数目多于常规T1WI、T2WI序列(χ2= 10.01, P<0.01), ADC值降低程度与生存时间呈线性相关(分别为:r=0.53,P=0.05)。结论:SWI能够检出较多隐匿出血灶,DWI明显提高对非出血灶检出率,尤其小片状非出血灶检出率,并且通过测定ADC值降低程度对预后评估具有作用,因此为临床诊治提供指导依据。  相似文献   

13.
探讨磁敏感加权成像(SWI)对颅内海绵状血管瘤的诊断价值。37例患者中,T1WI序列上发现40个病灶,T2WI序列上发现41个,弥散加权成像(DWI)序列上发现42个,SWI序列上发现病灶50个。SWI可以检测出常规MRI无阳性发现或更多微小病灶的颅内海绵状血管瘤。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磁敏感加权成像(SWI)在脑微出血(CMBs)影像诊断中的价值,以及对临床应用溶栓药物治疗脑梗死可能出现的脑出血潜在危险的预见性。方法采用MR扫描仪,对182例临床有症状的患者进行常规磁共振头颅平扫T1WI、T2WI、T2FLAIR、DWI序列及SWI序列扫描,比较各序列对于脑微出血灶数量、部位、分布的显示情况,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82例患者中24例存在脑内微出血,SWI序列共检出CMBs病灶172个;T1WI、T2WI、T2FLAIR以及DWI序列检出CMBs病灶的数目分别为16(9.3%)、30(17.4%)、35(20.3%)、18个(10.5%),各序列中CMBs病灶检出的数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WI序列与T1WI、T2WI、T2FLAIR、DWI序列CMBs检出敏感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7.0%微出血病灶分布于脑干,4.7%分布于小脑,27.3%分布于丘脑,37.8%分布于基底节区,23.3%分布于皮层及皮层下。结论 SWI序列对CMBs的检出敏感性高于常规序列,为目前检出CMBs的最佳序列,对脑卒中的治疗及预后判断具有较为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MRI多参数成像对前列腺癌(PCa)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PCa37例、前列腺增生42例和前列腺炎6例患者的T2WI、弥散加权成像(DWI)及动态增强(DCE)资料.比较PCa与非癌患者的T2WI、DWI、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和DCE表现.组合上述3种技术形成以下4种方案:方案1:T2WI;方案2:T2WI+DWI;方案3:T2WI+DCE;方案4:T2WI+DWI+DCE.绘制ROC曲线,并采用Z检验比较曲线下面积(AUC),计算各方案的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度.结果 PCa在T2WI上多呈斑片状、结节状低信号(25/37),DWI上大多呈斑片状或结节状明显高信号(33/37),动态增强均呈Ⅱ、Ⅲ型曲线(37/37);前列腺增生T2WI上呈结节状高低混杂信号,DWI上大多呈等或稍高信号(33/42),动态增强大多呈Ⅰ、Ⅱ型曲线(39/42);前列腺炎T2WI上多呈不规则稍低信号(4/6),DWI上多呈稍高信号(4/6),动态增强大多呈Ⅱ型曲线(4/6);PCa与非癌患者的ADC值分别约(0.99±0.21)×10^-3mm^2/s、(1.75±0.25)×10^-3mm^2/s,两组间ADC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方案AUC从小到大依次是:方案1:0. 741、方案3:0.905、方案2:0.930、方案4:0.974.方案1与方案2~4间AUC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方案4的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度均最高,分别为94.59%、93.75%、94.12%.结论 MRI多参数成像显著提高前列腺癌的检出及诊断准确度,其中以T2WI+DWI+DCE的诊断效能最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磁共振磁敏感加权( susceptibility weightde imaging,SWI)技术在高血压患者脑微出血( cerebral microbleeds,CMBs)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南方医科大学第五附属医院收治的62例高血压患者的CT和磁共振检查资料,磁共振包括T1WI、T2WI、T2-FLAIR、DWI、SWI序列,比较不同序列对CMBs检出率的差异以及CMBs发生部位的特点;同时按临床危险分级分为低危、中危、高危和极高危四组,分析高血压患者脑内微出血与临床危险分组的关系。结果:CT未发现微出血灶,T2WI及T2FLAIR检出CMBs 10例,SWI共发现CMBs有42例,CMBs总数为149个。在各部位的分布按数目依次为基底节区、皮质及皮质下、脑干、小脑。低危组、中危组、高危组与极高危组微出血的阳性率、出血灶数目均有显著性差异( P值<0.05)。结论:SWI在诊断CMBs的检出例数及病灶数上都显著优于常规序列,基底节区为CMBs的好发部位。高血压患者危险分级越高,脑内微出血的机率越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磁敏感加权成像(SWI)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HIE新生儿60例,采用德国Siemens公司Avanto 1.5T超导型MR扫描仪,检查前30 min给予10%水合氯醛口服或灌肠(0.3~0.5 ml/kg),使患儿在睡眠状态下完成检查。常规行横轴位T1WI、T2WI和DWI扫描,均增加横轴位SWI扫描。比较头颅常规MRI序列与SWI序列检查对病灶的检出率,部位及性质。结果 SWI检出的脑微出血病灶数量最多,与T1WI、T2WI、DWI检出率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0.01),在病灶大小、范围及边界清晰度显示方面,SWI均明显优于T1WI、T2WI和DWI。结论 SWI在HIE微小出血灶的数量及面积的显示上优于常规序列,具有明显优势,有助于更好地评估HIE损害的程度及预后,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脑梗死软脑膜侧支血管的磁敏感加权成像( susceptibility-weighted imaging , SWI )特点及其与临床的相关性。方法选择66例经临床和影像确诊的脑梗死患者进行MR检查。其中急性期26例,亚急性期29例,稳定恢复期11例。所有患者均行常规T1WI、T2WI、FLAIR、DWI及SWI扫描,其中27例行MRA检查,36例行SWI随诊。分析常规MRI及SWI图像特点。观察脑梗死软脑膜侧支血管的显示及显示程度,得出相应临床NIHSS评分,并进行相关统计学分析。结果有45例显示脑梗死软脑膜侧支血管的存在,占68%。其中急性期和亚急性期显示41例,稳定恢复期显示4例,不同时期的软脑膜侧支血管显示特点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0.05)。2级显示20例,显示程度与临床NIHSS评分改变呈正相关(r=0.673,P<0.01)。结论量化分析脑梗死软脑膜侧支血管的SWI特点,有助于判断脑梗死侧支循环建立的情况,对临床治疗及预后评价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