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目的探讨下肢静脉腔内激光治疗(Endovenous Laser Treatment,EVLT)联合大隐静脉(Great Saphenous Vein,GSV)高位结扎治疗原发性下肢静脉曲张术后是否需要抗凝治疗。方法本实验设计为前瞻性的随机对照临床研究,将原发性下肢静脉曲张患者189例,随机分为对照组(A组),患者96例;抗凝组(B组),患者93例。两组患者均进行静脉腔内激光治疗及大隐静脉高位结扎术,B组患者术后给予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A组术后不给予低分子肝素,其它处理相同。观察两组患者术后3d、2周和3个月术肢有无深静脉血栓形成。所有患者随访时间3个月。结果189例原发性下肢静脉曲张患者,在术后随访期间,仅A组有1例发生术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in Thrombosis,DVT);其余无一例发生DVT和肺栓塞。A、B两组间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病率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腔内激光联合高位结扎治疗原发性下肢静脉曲张术后是否应用抗凝药物对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没有显著性影响,术后不需要常规应用抗凝药物。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DSA引导下经导管注入聚桂醇泡沫硬化剂治疗下肢静脉曲张性溃疡的技术方法、可行性、安全性和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36例(48条患肢)下肢静脉曲张伴溃疡的患者,患肢溃疡面平均为(3±1.5)cm2(1 ~7 cm2),均为内踝处溃疡.术中于腹股沟小切口高位结扎大隐静脉主干后,经大隐静脉远侧断端或经皮穿刺患肢内踝处大隐静脉,置入4F造影导管,DSA引导下经导管注入聚桂醇泡沫硬化剂,选择性硬化闭塞大隐静脉及交通静脉,术后患肢加压包扎、应用抗生素、局部换药.结果 在DSA引导下48条患肢均成功注入泡沫硬化剂,每条患肢平均注入6.5 ml(3.5~8.5 ml)泡沫硬化剂,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当日患者能下床活动.两周后,38条患肢(79.1%)下肢溃疡创面愈合,8条患肢(16.7%)溃疡创面明显缩小,2条患肢(4.16%)创面未扩大.6 ~12个月后随访:45条患肢(93.8%)曲张静脉及溃疡消失,3条患肢(6.25%)溃疡复发.结论 DSA引导下经导管注入聚桂醇泡沫硬化剂治疗下肢静脉曲张性溃疡临床疗效满意,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下肢静脉曲张性溃疡的微创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DSA引导下3%聚多卡醇泡沫硬化剂、平阳霉素联合地塞米松治疗儿童唇部低流速型静脉畸形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分析我院全麻下行DSA引导下经皮硬化术治疗的27例儿童唇部低回流型静脉畸形患儿的临床资料。共纳入27例患者35个病灶,将观察对象随机分为两组,A组:13例患儿16个病灶,接受3%聚多卡醇泡沫硬化剂治疗;B组:14例患儿19个病灶,接受平阳霉素+地塞米松混合剂注射治疗。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记录术后不良反应情况,并将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A组与B组间平均治疗次数、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SA引导下3%聚多卡醇泡沫硬化剂、平阳霉素联合地塞米松治疗儿童唇部低流速型静脉畸形均是有效的方法。平阳霉素联合地塞米松较聚多卡醇泡沫硬化剂更为安全、不良反应少,更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透视引导下经浅表静脉注入聚多卡醇泡沫硬化剂治疗C5~C6期下肢静脉性溃疡的疗效。 方法:选取2014年9月—2015年8月在广州市番禺中心医院诊治的下肢静脉曲张达C5~C6期患者51例,共64条患肢,按国际静脉联盟分级(CEAP)标准进行评级,C6期患肢28条;C5期患肢36条。应用不同浓度聚多卡醇进行硬化治疗。于术后2周、3个月、6个月对患者进行门诊随访,评价患者疗效、症状改善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结果:64条患肢均注射成功,平均每条患肢泡沫硬化剂用量(16.35±1.36)ml。术后2周、3个月和6个月随访中,C6期(28条)患肢溃疡逐渐愈合,C5期(36条)患肢溃疡周围皮肤张力下降,所有患者症状有不同程度改善,色素沉着明显减轻。 结论:透视引导下聚多卡醇泡沫硬化剂治疗C5~C6期下肢静脉曲张安全,疗效可靠,无严重并发症。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DSA引导下聚多卡醇泡沫硬化治疗儿童Puig'Ⅰ型和Ⅱ型肛周静脉畸形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3月至2019年6月就诊于我科的38例Puig'sⅠ型和Ⅱ型肛周静脉畸形患儿,采用全麻下DSA引导经皮多点穿刺3%聚多卡醇泡沫硬化治疗,术后观察疗效、不良反应,术后随访14~28个月.结果 38例患儿共治...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DSA引导下泡沫硬化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临床疗效.方法 利用Tessari法制作鱼肝油酸钠泡沫硬化剂,在DSA引导下硬化治疗20例(25条患肢)下肢静脉曲张患者,临床随访6个月,参照CEAP分级及临床症状、体征变化判断其临床疗效.结果 在DSA引导下对25条患肢成功实施曲张静脉的泡沫硬化治疗,技术成功率为100...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DSA引导下注射两种常用泡沫硬化剂聚多卡醇和鱼肝油酸钠对比格犬下肢隐静脉血管璧的组织学损伤。 方法:成年健康比格犬12只,随机分为聚多卡醇组和鱼肝油酸钠组,每组6只。DSA透视下行隐静脉造影,聚多卡醇组于左前、左后、右后肢注射1%聚多卡醇泡沫硬化剂,鱼肝油酸钠组于左前、左后、右后肢注射5%鱼肝油酸钠泡沫硬化剂。注射后30 min、2 d及28 d,采集隐静脉标本进行HE和Massion染色,光镜下对比观察犬隐静脉血管壁内皮及中膜的组织学变化。 结果:两种泡沫硬化剂均可致犬隐静脉血管内皮损伤和中膜增厚;注射后30 min,两组病理上均可见内皮细胞部分丢失,中膜层平滑肌增厚,组织学未见明显差异;注射后2 d,聚多卡醇组的中膜损伤率高于鱼肝油酸钠组[(63.6±9.4)% vs.(49.2±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注射后28 d,两组的内皮细胞完全脱落,中膜层平滑肌增厚,甚至延伸至外膜。聚多卡醇组血管壁内皮脱失率随时间延长无明显变化,中膜厚度随时间延长增大,鱼肝油酸钠组血管壁内皮脱失率随时间延长而加重,中膜厚度随时间延长增大。 结论:聚多卡醇和鱼肝油酸钠均可对血管内皮和中膜造成损伤,长期对血管作用均产生胶原纤维化,聚多卡醇对血管产生纤维化的作用较鱼肝油酸钠大。  相似文献   

8.
【摘要】 目的?评价支架成形术治疗非血栓性髂静脉病变(NIVL)对静脉性溃疡愈合的临床意义。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下肢静脉性溃疡并经影像学检查确诊为NIVL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同时是否应用支架成形术处理髂静脉病变,将患者分为两组,A组(治疗组)接受大隐静脉高位结扎、静脉腔内激光治疗(EVLT),同期支架成形术处理NIVL;B组(对照组)接受单纯大隐静脉高位结扎、EVLT治疗,未处理髂静脉病变。根据随访结果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效果。主要研究终点为溃疡愈合率,次要研究终点包括静脉曲张复发率、静脉疾病临床严重度评分(VCSS)。 结果?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共纳入217例患者,A组114例,B组103例。两组患者术前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随访1~48个月,平均26个月。A组患者髂静脉支架通畅率为100%。A组、B组患者溃疡愈合率分别为91.2% (104/114)、79.6% (82/103),A组显著高于B组(P=0.02);A组患者平均VCSS评分(4.8)显著低于B组(7.5)(P=0.004);A组静脉曲张复发率(7.0%)显著低于B组(17.5%)(P=0.02)。 结论?支架成形术治疗以静脉性溃疡为主要表现的NIVL安全、有效,可显著促进溃疡愈合、缓解临床症状,降低静脉曲张复发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静脉腔内激光术结合高位结扎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疗效。方法下肢静脉曲张患者46例,男性28例,女性18例,共66条患肢接受腔内激光治疗结合高位结扎术。结果随访2~12个月,所有患者均恢复正常生活或工作,无一例复发。结论大隐静脉曲张腔内激光治疗结合高位结扎术相较静脉腔内激光术安全性更高,扩大了手术适应范围,具有微创,美观,安全,操作简单的特点。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聚多卡醇泡沫在肾囊肿硬化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分析我院于2019年1月至2020年6月期间收治的42例肾囊肿患者,均在超声引导下行聚多卡醇泡沫硬化治疗,所有患者在术后1、3、6、12个月定期随访复查超声,根据囊肿的缩小率评价疗效。 结果42例患者的42个肾囊肿,术后1、3、6、12个月随访,治愈率分别为11.9%、35.7%、42.9%、59.5%;总有效率分别为59.5%、83.3%、92.9%、100.0%。Cox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囊肿容积的大小为影响聚多卡醇治疗效果的主要因素。 结论超声引导下聚多卡醇泡沫硬化治疗肾囊肿安全、有效,术后随访时间越长,治疗效果越显著,且囊肿容积越小,疗效越确切,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用国产鱼肝油酸钠自制泡沫硬化剂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河南开封市第一人民医院30例(39 条患肢)下肢静脉曲张患者,对其进行透视引导下曲张隐静脉注射自制鱼肝油酸钠泡沫硬化剂,观察大隐静脉的闭合情况.结果 39 条患肢均成功注射泡沫硬化剂,平均每条患肢使用5.9 ml泡沫硬化剂.35条(90%)大...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一站式杂交手术治疗髂静脉压迫综合征(IVCS)合并下肢静脉曲张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 方法:选取2013年8月至2017年7月我院收治的IVCS合并下肢静脉曲张患者91例,按照治疗方式不同分为两组:49例同期行髂静脉狭窄及曲张静脉手术(一站式杂交手术组),42例先行髂静脉成形术,二期行曲张静脉手术(分期手术组)。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髂静脉一期通畅率、溃疡愈合率及肿胀缓解率)、经济负担(住院天数、总费用)及安全性(并发症)。 结果:两组患者的12个月髂静脉一期通畅率(100% vs. 100%)、溃疡愈合率(100% vs. 100%)及肿胀缓解率(87.50% vs. 88.89%)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一站式杂交手术组患者的住院总费用[(3.77±0.32)万元vs.(4.37±0.20)万元]和住院天数[(13.50±2.30)d vs.(16.61±3.28)d]均低于分期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52、-4.62,P均<0.01);两组的并发症主要为腹股沟区出血及皮下大面积淤血,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12%(3/49)vs. 4.76%(2/42),P>0.05)],予以相应处理后均好转;两组均无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肺栓塞及支架内血栓形成发生。 结论:IVCS合并下肢静脉曲张行一站式杂交手术治疗,近期疗效好,具有微创、住院时间短、总费用低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开展。  相似文献   

13.
【摘要】 目的?分析以下肢深静脉血栓(DVT)为首发症状的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特点,探讨下肢DVT与肿瘤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5月至2018年5月收治的342例特发性(无明显诱因)DVT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住院及随诊期间诊断恶性肿瘤患者28例,占新诊断特发性DVT患者8.2%。结论?特发性DVT患者,尤其是多发血栓、溶栓效果欠佳伴凝血功能异常的患者应高度警惕恶性肿瘤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Objective

To compare the efficacy and adverse effects of endovenous foam sclerotherapy (EFS) and liquid sclerotherapy (ELS) using a microcatheter for the treatment of varicose tributaries.

Materials and Methods

From December 2007 to January 2009, patients with venous reflux in the saphenous vein were enrolled. The foam or liquid sclerosant was injected through a microcatheter just before endovenous laser ablation (EVLA). Patients were evaluated for the technical success, clinical success, and procedure-related complications during the procedure and follow-up visits.

Results

A total of 94 limbs were included: 48 limbs (great saphenous vein [GSV], 35; small saphenous vein [SSV], 13) were managed using EFS and EVLA (foam group; FG), and 46 limbs (GSV, 37; SSV, 9) were treated by ELS and EVLA (liquid group; LG). Varicose tributaries demonstrated complete sclerosis in 92.7% with FG and in 71.8% with LG (p = 0.014). Bruising (78.7% in FG vs. 73.2% in LG, p > 0.05), pain or tenderness (75.6% in FG vs. 51.2% in LG, p = 0.0237) were noted. Hyperpigmentation (51.2% in FG vs. 46.2% in LG, p > 0.05) was found.

Conclusion

Endovenous foam sclerotherapy using a microcatheter is more effective than ELS for eliminating remnant varicose tributaries prior to EVLA. However, EFS is more commonly associated with local complications such as pain or tenderness than ELS. Furthermore, both techniques seem to prolong the duration of hyperpigmentation along with higher costs.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大隐静脉曲张伴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行单纯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剥脱术的疗效,探讨下肢浅静脉曲张伴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的合理治疗方式及二者的关系。方法:分析1996年4月至2003年9月间收治的单纯大隐静脉曲张(简称隐曲组)患者321例及大隐静脉曲张伴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简称隐深组)患者 45例手术前后症状、体征、血流动力学的变化及复发率。结果:两组手术均成功;总随访率89.4%,平均随访6.04年。隐曲组复发率1.16%,隐深组无复发者,两组复发率无显著差异(P>0.05)。隐曲组的绝大部分症状、体征(除水肿外)均于术后得到明显改善,隐深组除疼痛、搔痒、湿疹外其余症状、体征均于术后得到明显改善(P<0.05),隐深组虽然术后仍存在着病理性返流,但较术前亦有明显的减轻(P<0.01),在返流程度方面手术前后亦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对大隐静脉曲张伴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者,单纯行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剥脱术的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6.
大隐静脉曲张膝位结扎分段剥脱术与传统手术的效果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大隐静脉曲张发生在膝以下者行膝位结扎分段剥脱术与传统高位结扎分段剥脱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04年1月—2009年1月收治的大隐静脉曲张发生在膝以下病人146例,162肢体。按照随机对照原则分成两组,分别行膝位结扎分段剥脱术及传统高位结扎分段剥脱术,在单肢手术时间、单肢手术出血量、单肢术后2年复发率三方面进行比较。结果膝位结扎分段剥脱术与传统高位结扎分段剥脱术之间的单肢平均手术时间、单肢平均手术出血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膝位结扎分段剥脱术与传统高位结扎分段剥脱术的单肢术后2年复发率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膝位结扎分段剥脱术治疗大隐静脉曲张发生在膝以下者可行,临床效果确切。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腔内激光治疗下肢浅静脉曲张术后复发的原因及防治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353例(415条肢体)下肢静脉曲张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38例(40条肢体)患者术后复发,复发率为9.64%.复发原因分别为:18条肢体交通支功能不全,14条肢体大隐静脉主干再通,5条肢体小隐静脉主干未处理,2条肢体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1条肢体双大隐静脉畸形.38例患者均经再次手术,分别随访1~4年无复发.结论 根据静脉曲张程度和病因采取针对性手术,重视过度扩张大隐静脉的高位结扎和交通支血管的处理是预防术后复发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提高下肢静脉曲张患者在下肢静脉造影中深静脉的显示率,改善图像质量.方法 对67例(71条患肢)下肢静脉曲张患者,先后使用止血带束扎踝上浅静脉(单纯束扎法)和使用血压计臂带加压压迫曲张静脉(联合压迫法),再进行顺行性下肢深静脉造影.结果 造影结果显示,单纯束扎法进行顺行造影中,深静脉显示率为64.79%;髂静脉图像优质率为36.62%;在联合压迫法顺行造影中,深静脉显示率为88.73%,髂静脉图像优质率为66.20%;两种方法造影结果经统计学分析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在下肢静脉严重曲张患者中,使用血压计臂带加压压迫下肢曲张静脉部位后进行下肢顺行静脉造影,有助于下肢深静脉显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