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目的 :了解二氧化氯消毒剂对水消毒的效果。方法 :使用抽滤法 ,观察二氧化氯对脱氯自来水中人工污染大肠杆菌的杀灭效果。结果 :水中二氧化氯含量为 9mg/L和 6mg/L时 ,分别对大肠杆菌作用 3min和 5min ,使大肠杆菌降至 0cfu/10 0ml。在脱氯自来水中加入腐殖酸 ,使水色度为 10和 15度时 ,二氧化氯含量为 6mg/L ,作用5min ,亦能使大肠杆菌降至 0cfu/10 0ml,表明有机物对该消毒剂无影响。结论 :二氧化氯是目前国内外水消毒中较理想的消毒剂。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强力杀菌消毒剂杀灭微生物的效果。方法 用含不同浓度二氧化氯的强力杀菌消毒剂对悬液中的微生物作用不同时间。结果  5 0mg L二氧化氯的强力杀菌消毒剂对金黄色葡萄球菌作用 10min ,4 0mg L的二氧化氯消毒剂对大肠杆菌作用 10min ,5 0mg L二氧化氯的消毒剂对白色念珠菌作用 15min ,含 30 0mg L二氧化氯的消毒剂对枯草杆菌黑色变种芽孢作用 2 0min ,杀菌率均为10 0 % ;含 2 0 0mg L二氧化氯的强力杀菌消毒剂作用 2 0min ,可将HBsAg抗原性完全破坏。结论 强力杀菌消毒剂具有较强杀灭微生物的作用 ,其杀菌效果随二氧化氯浓度的增加与时间的延长而增强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二氧化氯对饮水中微生物杀灭效果及影响因素,应用微孔滤膜抽滤法检测了CPF—100型二氧化氯发生器发生的二氧化氯对脱氯自来水和天然井水中人工污染的大肠杆菌的杀灭效果。结果,以0.2mg/L二氧化氯作用3分钟和0.5mg/L作用5分钟均可使脱氯自来水和天然井水中大肠杆菌数降至0cfu/100ml。同时观察了水温、有机物、pH值对杀菌效果的影响,结果均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稳定性二氧化氯消毒剂杀菌效果。方法 应用悬液定量杀灭微生物试验。结果 以含二氧化氯15mg/L溶液对大肠杆菌作用5分钟、50mg/L对白色念珠菌作用3分钟、200mg/L对枯草杆菌黑色变种芽孢作用10分钟的杀灭率均达100%。结论 该消毒剂对实验菌有杀灭效果,杀菌效果随二氧化氯浓度增加、作用时间延长而增强。  相似文献   

5.
菌毒绝杀为一种二氧化氯消毒剂,为了解其杀菌效果及稳定性与腐蚀性,在实验室对其进行了杀菌效果及稳定性与腐蚀性的检测。结果:以含二氧化氯2 0mg/L溶液对悬液中大肠杆菌作用10min ,对悬液中的金黄色葡萄球菌以含二氧化氯30mg/L溶液作用10min ,杀灭率均为10 0 %。该消毒剂对金属有中度至重度腐蚀。其二元型包装存放于5 4℃下14d ,二氧化氯含量下降率为5 .76 %。该消毒剂为杀菌效果、稳定性较好的消毒剂。  相似文献   

6.
十二烷基二甲基苄基氯化铵性能的试验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十二烷基二甲基苄基氯化铵为无色透明液体 ,原液 p H6 .6 5。为了解其杀灭微生物效果及影响因素、稳定性与腐蚀性 ,进行了载体定量杀菌试验、热稳定性试验及金属腐蚀性试验。结果 :在 19~ 2 1℃ ,以含十二烷基二甲基苄基氯化铵 2 0 0 0 m g/L 稀释液对布片上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分别作用 4min,以含十二烷基二甲基苄基氯化铵 5 0 0 0 mg/L 稀释液对布片上白色念珠菌作用 8m in,杀灭率均达 99.90 %以上。杀菌效果因作用温度降低而下降 ,在溶液 p H为 4.11~ 8.10时无明显变化。该样品于 5 4℃恒温箱中放置 14d,下降率为 1.12 4%。含十二烷基二甲基苄基氯化铵 10 0 0 0 mg/L 的稀释液对不锈钢、铜和铝基本无腐蚀 ,对碳钢有轻度腐蚀。结论 :该消毒剂为杀菌效果较好、性质稳定、对金属腐蚀性较小的消毒剂。  相似文献   

7.
以悬液定量杀菌试验法对一种二氧化氯消毒剂的杀菌效果进行了试验观察。以含300mg/L二氧化氯溶液对枯草杆菌黑色变种芽胞作用15min或400mg/L作用10min杀灭率为100%;50%小牛血清对其杀菌作用有明显的影响;该消毒剂(原液)置 54~57℃下14d,二氧化氯含量下降率为2.59%;对金属腐蚀性试验以含400mg/L二氧化氯浸泡72h,除对不锈钢无腐蚀作用外,对碳钢有重度腐蚀作用,对铜、铝有中度腐蚀作用。  相似文献   

8.
氧力宝为一种二氧化氯消毒剂 ,为了解其杀菌效果及稳定性与腐蚀性 ,在实验室内对其进行了杀菌效果及稳定性与金属腐蚀性检测。结果 ,以含二氧化氯 15 mg/L溶液对悬液中大肠杆菌作用 8min,对悬液中的金黄色葡萄球菌以含 2 0 mg/L溶液作用 8min,杀灭率均为 10 0 %。未加酸活化的该剂于 5 4℃放置 14 d,二氧化氯含量下降率为 6 .3%。该剂含二氧化氯 15 0 mg/L 溶液对不锈钢、铜、碳钢、铝的腐蚀速率分别为 0 .0 12 3,0 .0 2 2 7,0 .0 2 97,0 .0 15 3mm/a。该消毒剂为杀菌效果、稳定性较好 ,对金属有轻度腐蚀作用的消毒剂  相似文献   

9.
目的:用模拟现场和现场试验观察了次氯酸钠和二氧化氯消毒液对城市污水中微生物的杀灭效果。结果:模拟现场试验中以含有效氯10mg/L的次氯酸钠或含8mg/L二氧化氯消毒液对污水中大肠杆菌作用20min,杀灭率达到100%;以含有效氯300mg/L的次氯酸钠溶液,作用20min,污水中脊髓灰质炎病毒杀灭对树值可达4。现场消毒试验以含有效氯10mg/L的次氯酸钠或8mg/L二氧化氯,作用20min,污水中粪大肠菌群和总大肠菌群<90个/L,沙门氏菌、志贺氏菌和脊髓灰质炎病毒未检出。结论:次氯酸钠和二氧化氯消毒液对污水微生物均有较好的杀灭作用,污水中脊髓灰质炎病毒对消毒剂氯的抵抗力大于大肠杆菌。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强力杀菌消毒剂对空气的消毒效果。方法 在 4 0m3 实验室中 ,室温 18~2 2℃的条件下 ,用 6ml m3 喷洒浓度为 2 5 0 0mg L二氧化氯的强力杀菌消毒剂 ,分别在 5min ,15min ,30min取样 ,经 72h培养后 ,计数细菌菌落数。结果 用强力杀菌消毒剂的实验室的空气自然菌数量比对照实验室分别降低 86 .79% ,94 .4 1%和 93.2 3% .结论 强力杀菌消毒剂对空气具有较好的消毒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建立卡氏肺孢子虫小鼠动物模型。方法:昆明小鼠16只,每次皮下注射醋酸可的松1~2mg,每周2次,诱发小鼠卡氏肺孢子虫肺炎模型。结果:用药5周肺印片即可检出卡氏肺孢子虫包囊,8周后大部分小鼠可检出,总检出率为68.75%。姬氏染色肺印片可查见成熟包囊、未成熟包囊,形态典型,是显示肺印片中包囊的可靠方法。GMS染色是显示肺组织石蜡切片中包囊的可靠方法。结论:提示小鼠可能是建立卡氏肺孢子虫动物模型的理想动物  相似文献   

12.
小鼠卡氏肺孢子虫肺炎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开展卡氏肺孢子虫的病原学、病理学、免疫学、分子生物学以及药物治疗的研究。方法 :给昆明小鼠腹股沟皮下注射醋酸可的松 1~ 2 mg/只 ,每周 2次 ,诱发小鼠卡氏肺孢子虫肺炎模型。结果 :用药 5周肺印片即可检出卡氏肺孢子虫包囊 ,8周后大部分小鼠可检出 ,总检出率为 68.75 %。姬氏染色肺印片可查见成熟包囊、未成熟包囊 ,形态典型 ,是显示肺印片中包囊的可靠方法。GMS染色是显示肺组织石蜡切片中包囊的可靠方法。结论 :小鼠是建立卡氏肺孢子虫动物模型的理想动物 ,并具有简便、经济等优点  相似文献   

13.
卡氏肺孢子虫在小鼠肺内的发育及引起的病理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小鼠卡氏肺孢子虫肺炎病原和病理学改变。方法 :昆明小鼠皮下注射醋酸可的松诱发小鼠卡氏肺孢子虫肺炎。肺印片 Giem sa染色检查卡氏肺孢子虫包囊 ;常规石蜡切片 ,HE染色、PAS染色及 GMS染色观察病理学改变。结果 :自用药第 5周肺印片即可检出卡氏肺孢子虫包囊 ,第 8周包囊检出率达 81.82 % ;HE染色切片早期以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渗出为主的间质性肺炎 ;晚期间质性肺炎加重 ,肺泡腔内出现泡沫样渗出物 ;PAS染色切片泡沫样渗出物呈桃红色阳性反应 ;GMS染色切片可见染成黑色的包囊。结论 :本研究为建立卡氏肺孢子虫肺炎动物模型提供了病原形态学和病理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小鼠卡氏肺孢子虫性肺炎(PCP)病原和病理学改变。方法:昆明小鼠皮下注射醋酸考的松诱发PCP。肺印片Giemsa染色检查卡氏肺孢子虫包囊;常规石蜡切片,HE梁色、PAS染色及GMS染色观察病理学改变。结果:自用药第5周肺印片即可检出卡氏肺孢子虫包囊,第8周包囊检出率达81.82%;HE染色切片早期呈以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渗出为主的间质性肺炎;晚期间质性肺炎加重,肺泡腔内出现泡沫样渗出物;PAS染色切片泡沫样渗出物呈桃红色阳性反应;GMS染色切片可见染成黑色的包囊。结论:本研究为建立PCP动物模型提供了病原形态学和病理学依据;同时所显示的PCP病理变化对临床病理工作者有较好的诊断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卡氏肺孢子虫透射电镜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卡氏肺孢子虫的超微结构、发育增殖过程及其在肺组织内的寄生情况,探讨其致病机制。方法用地塞米松诱导大鼠卡氏肺孢子虫肺炎,取肺组织制成透射电镜标本,观察虫体的超微结构及其在肺组织内的寄生与发育状况。结果 可见滋养体的生殖方式有二分裂、外出芽、内出芽及接合生殖以及囊前期和包囊内的囊内小体的分裂增殖过程。虫体内有丰富的线粒体,且随虫体的发育和分裂,线粒体的数量、大小和形状也发生明显的变化。虫体主要分布在肺泡腔内,并可见有多个滋养体紧密吸附于Ⅰ型肺泡上皮细胞表面。偶见滋养体吸附于Ⅱ型肺泡上皮细胞表面。另外还发现滋养体寄生于Ⅰ型肺泡上皮细胞内、间质内,还可以在血管内皮细胞内、血管腔内、及巨噬细胞内见到。结论 卡氏肺孢子虫的生活史由滋养体、囊前期和包囊3个发育阶段构成,生殖方式包括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两种类型。虫体主要寄生于肺泡腔内,也见于Ⅰ型肺上皮细胞内、巨噬细胞和间质内。并表明虫体的吸附可能会对肺泡气体交换起到机械阻隔作用而影响肺换气。  相似文献   

16.
肾移植术后卡氏肺孢子虫肺炎的诊治及预防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贾维胜  张艮甫  黄赤兵  范明齐 《重庆医学》2006,35(16):1458-1459
目的 探讨肾移植术后发生卡氏肺孢子虫肺炎的诊断、治疗及预防.方法 综合分析我院2002~2004年13例肾移植术后发生卡氏肺孢子虫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提出治疗方案以及预防措施.结果 本组患者发病时间在肾移植术后88~142d,平均106d.病程为12~30d,平均22d.本病的临床特点为临床症状重、肺部体征轻,胸片及胸部CT有特异性表现,纤支镜肺泡灌洗可以确诊.经调整免疫抑制药物剂量,给予口服复方新诺明,吸氧、支持治疗,13例患者均康复出院.结论 卡氏肺孢子虫肺炎是一种严重威胁肾移植术后患者生命安全的肺部感染性疾病,常见于过度免疫抑制患者,如不及时治疗可发生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威胁患者生命.采用复方新诺明治疗本病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肾移植合并卡氏肺囊虫肺炎的 X线征象与鉴别诊断。方法 :对 2 85例曾接受肾移植术后患者 ,其中 5例合并卡氏肺囊虫肺炎的回顾性分析。结果 :卡氏肺囊虫其 X线改变 1早期两肺野呈弥漫性磨玻璃样密度增高 ;2本组 5例胸片上两肺肺纹理增多、模糊 ,可见散在性多发的线状网状影 ;3病情发展快 (3~ 7d)可见肺内小叶范围内片状实变影。结论 :肾移植术后患者并发卡氏肺囊虫肺炎的 X线表现呈多样化 ,但 X线平片和 MR对卡氏肺囊肺炎的诊断有主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建立卡氏肺孢子虫感染大鼠模型并对卡氏肺孢子虫表面糖蛋白基因进行克隆,为进一步对该基因进行表面作前期准备,方法:以地塞米松对大鼠进行免疫抑制,2周后喂予感染卡氏肺孢子虫的大鼠肺组织匀浆,再免疫抑制4周,诱导鼠模产生,经光镜及PCR检测证实阳性后,用PCR法扩增出卡氏肺孢子虫的表面糖蛋白基因并亚克隆入T载体,转化JM109大肠杆菌,结果:经光镜和PCR检测证实实验组大鼠均感染了卡氏肺孢子虫;PCR产物经琼脂糖电泳后,扩增片段的长度为319bp,结论:通过地塞米松免疫抑制和一次性喂予病原体可以建立卡氏肺孢子虫感染大鼠模型。  相似文献   

19.
军团菌肺炎1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10例嗜肺军团菌肺炎患者的临床特点进行了分析,其中1例为院内感染,9例为院外机会感染。讨论了本病的肺外表现和合并症,1例合并卡氏肺孢子虫性肺炎;1例同时发生嗜肺军团菌和米克达德军团菌2种感染。讨论了本病的诊断及治疗,认为早期诊断及早期治疗是至关重要的。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在地塞米松磷酸钠诱导下建立大鼠卡氏肺孢子虫肺炎的动物模型。方法 将40只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前者皮下注射地塞米松磷酸钠,1mg/次,2次/w;后者不做任何处理。观察两组大鼠的发病情况,并每隔3周两组各取5只动物进行病原学检查。结果 实验组大鼠第6周开始发病,肺印片、支气管肺泡灌洗液沉渣中查到卡氏肺孢子虫包囊及滋养体;对照组大鼠无异常表现,病原学检查阴性。结论 在地塞米松磷酸钠诱导下可成功建立大鼠卡氏肺孢子虫肺炎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