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目的评价玻璃体手术治疗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玻璃体手术治疗PDR患者65例80眼的临床资料.随访62眼,随访期3~26个月(平均8.3个月).按Ryan and All标准比较Ⅰ组(玻璃体积血或伴有纤维血管增殖)32眼和Ⅱ组(除玻璃体积血或伴有纤维血管增殖外,合并视网膜脱离)30眼的疗效.结果功能成功工组27眼,Ⅱ组13眼;解剖成功Ⅰ组3眼,Ⅱ组8眼;失败Ⅰ组2眼,Ⅱ组9眼.两组间差异有极显著性(P<0.001).结论玻璃体手术治疗PDR,仅有玻璃体积血或伴有纤维血管增殖组疗效优于合并有视网膜脱离组,术前光定位不良患眼预后差,手术宜慎重考虑.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玻璃体切割术治疗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PDR)的疗效及探讨影响手术效果的相关因素.方法 选取2008年3月至2009年12月由同一术者完成玻璃体切割术治疗PDR患者102例(117只眼)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 PDR Ⅳ期组36只眼(85.71%),PDR Ⅴ期组27只眼(69.23%),PDR Ⅵ期组19只眼(52.78%)术后视力提高.(2)在PDR Ⅳ期组中,玻璃体积血时间小于2个月组术后视力改善率高于2~3个月组(x2=4.621,P=0.032); 2~3个月组和大于3个月组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x2=0,P=1.000).(3)一次术后总的视网膜解剖在(复)位数为112只眼(95.73%),PDR Ⅳ期组41只眼(97.62%),PDR Ⅴ期组38只眼(97.44%),PDR Ⅵ期组33只眼(91.67%).(4)玻璃体再出血情况:术后保留灌注液组9只眼(17.31%)、C3F8填充组4只眼(13.33%)、硅油填充组6只眼(17.14%)发生玻璃体再出血,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x2=0.251,P=0.882).术前行PRP组3只眼(6.52%),未行PRP组16只眼(22.54%)发生玻璃体再出血,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151,P=0.042).结论 玻璃体切割术能有效地改善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的视力;掌握恰当的手术时机对预后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3.
王叶楠  卢海  刘大川 《眼科研究》2014,32(11):1021-1024
背景 玻璃体切割术是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的有效方法,但术后再次出现玻璃体积血是导致患者视力再次下降的主要原因之一.目的 分析2型糖尿病PDR患者行玻璃体切割术后玻璃体再积血的相关因素,探讨其预防及处理方法.方法 采用系列病例回顾性研究的方法,收集2006年2月至2012年12月在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及北京同仁医院接受玻璃体切割术的305例2型糖尿病PDR患者305例305眼的临床资料,对其中14例14眼术后发生玻璃体积血的原因、表现和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 305例糖尿病PDR患者接受玻璃体切割术后发生玻璃体积血者14例,发生率为4.6%,其中3例眼底病变为PDRⅣ期,4例为Ⅴ期,7例为Ⅵ期.14眼均经标准睫状体切口玻璃体切割术,术中均给予眼内激光光凝,1眼行巩膜外冷凝术,8眼行玻璃体腔内硅油填充.首次玻璃体切割术后6眼视力提高,4眼术后视力无改变,4眼视力较术前下降.术后再次出现玻璃体积血的时间为术后1~7d者9眼,术后8d~3个月者1眼,术后3~6个月者2眼,术后6个月以上者2眼.玻璃体再积血的原因主要为新生血管膜残留、激光光凝范围和强度不足、新生血管形成及血糖浓度不稳定.5眼药物治疗后玻璃体积血吸收,9眼再次行玻璃体手术.最终9眼视力提高,2眼视力不变,3眼视力下降;13眼患眼视网膜复位,1眼硅油填充术后视网膜仍未复位.结论 PDR行玻璃体切割术后玻璃体再积血多发生于术后1周内,与视网膜新生血管残留、眼内激光光凝不充分及血糖水平控制欠佳有关.出血量较少的患者玻璃体积血可以自行吸收或可行药物治疗,出血量较大且持续不吸收的患者需要再次行玻璃体切割术.  相似文献   

4.
玻璃体手术治疗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时机选择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陈芳 《眼科》2005,14(4):238-240
目的探讨玻璃体手术治疗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PDR)的时机及疗效。设计回顾性、对照干预研究。研究对象118例(120眼)PDR患者,其中88例(90眼)行玻璃体手术,30例(30眼)行常规全视网膜光凝(panretinal photocoagulation,PRP)。方法患者分为三组,第一组为Ⅳ期PDR合并玻璃体积血50例(52眼),其病程在3个月以内行玻璃体手术者35例(37眼),病程≥6个月行玻璃体手术者15例(15眼);第二组为Ⅴ期PDR无玻璃体积血60例(60眼),其中30例行玻璃体手术,30例行PRP治疗;第三组Ⅵ期PDR8例(8眼)行玻璃体手术。主要指标视力和术中、术后并发症。结果随访3~48个月,第一组中Ⅰ型糖尿病患者病程在3个月以内和6个月以上手术者相比,术后视力〉0.1者分别为10眼(83.3%)和2眼(33.3%),差异有显著性(P〈0.05)。2型糖尿病患者术后视力〉0.1者分别为9眼(36%)和3眼(33%),无显著性差异(P〉0.05);第二组均为2型糖尿病患者,接受手术者术后视力〉0.1的10眼(33.3%),与术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接受PRP者治疗前、后视力比较差异不显著;第三组手术前、后视力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术中首要并发症为视网膜医源性裂孔,术后并发症为玻璃体再出血、视网膜脱离。结论PDR患者尤其是进行性加重者,早期行玻璃体手术联合PRP,视力预后优于保守治疗者。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单纯合并玻璃体积血的手术时机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4年3月至2007年3月因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PDR)Ⅳ-Ⅴ期行玻璃体切割术患者,按玻璃体积血时间≤3个月和>3个月分为2组,第1组36例(36眼),第2组48例(48眼).术后所有PDR患者平均随访22个月,记录随访最佳矫正视力及眼部并发症情况.结果 2组患者术后最佳矫正视力均较术前明显提高,第1组患者术后较术前视力提高33例(91.7%),视力无变化1例(2.8%),视力下降2例(5.6%).术后有4例(11.1%)出现玻璃体积血,2例(5.6%)并发新生血管青光眼,1例(2.8%)并发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第2组患者术后较术前视力提高39例(81.3%),视力无变化5例(10.4%),视力下降4例(8.3%).术后有3例(6.3%)出现玻璃体积血,2例(4.2%)并发新生血管性青光眼.2组患者的术后视力改善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玻璃体切割术对PDR Ⅳ-Ⅴ期患者的视力预后有明确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 评估玻璃体切割手术治疗1型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所致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PDR)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6年1月于我院确诊为PDR并行玻璃体切割手术治疗的18例(28眼)小于30岁的1型DM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术后视力改善程度及术中、术后并发症.结果 术后随访6 ~ 72(平均43.0)个月,23眼(82.1%)术后视力维持或改善,5眼(17.9%)视力下降,其中无光感2眼(7.1%);1次手术复位视网膜脱离12眼(92.3%);术中并发症为医源性视网膜裂孔3眼;术后并发症:前房炎症反应9眼,前房积血5眼,复发性玻璃体积血2眼,复发性视网膜脱离3眼,虹膜红变5眼,新生血管性青光眼4眼.结论 玻璃体切割手术可以很好地恢复年轻1型DM所致PDR患者的视网膜解剖结构及功能,术后新生血管相关性并发症重,需行充足全视网膜光凝及术前抗VEGF注药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行玻璃体切除术后并发玻璃体再积血的原因进行研究,并探讨其相应的处理方法。方法选择2016年4月至2017年4月经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第二医院眼科诊断为PDR的患者30例(30只眼)的临床资料。全部患者均行玻璃体切除术,且术后均并发玻璃体再积血。对全部行玻璃体切除术治疗PDR后并发玻璃体再积血症状的患者进行分析,实施针对性治疗,并观察预后效果。针对眼压正常且未合并视网膜脱离的患者23例(23只眼),均采用保守治疗,给予患者口服或肌注止血类药物及活血化瘀类中药等。针对视网膜脱离的患者7例(7只眼),采用玻璃体视网膜手术进行治疗。结果 PDR患者行玻璃体切除术后并发玻璃体再积血症状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三通道玻璃体切除术巩膜切口的内口出现新生血管10例(10只眼),占总眼数的33.33%;残留血管膜残端出血5例(5只眼),占总眼数的16.67%;视网膜或视盘新生血管出血8例(8只眼),占总眼数的26.67%;视网膜静脉阻塞3例(3只眼),占总眼数的10.00%;另有原因不明的患者4例(4只眼),占总眼数的13.33%。不同患者行玻璃体切除术后并发玻璃体再积血的时间不同,术后一周并发14例(14只眼),占总眼数的46.67%;硅油取出后直接并发6例(6只眼),占总眼数的20.00%;硅油取出后1个月时并发5例(5只眼),占总眼数的16.67%;硅油取出后3个月时并发5例(5只眼),占总眼数的16.67%。对全部患者进行随访,治疗后6个月,在采用保守治疗的患者23例(23只眼)中,20例(20只眼)患者积血全部消失;对于经保守治疗无效的患者3例(3只眼),需再次行玻璃体视网膜手术治疗;7例(7只眼)视网膜脱离的患者,行玻璃体视网膜手术后,积血均全部消失。结论 PDR患者行玻璃体切除术后并发玻璃体再积血的主要原因为三通道玻璃体切除术巩膜切口的内口出现新生血管、残留血管膜残端出血、视网膜或视盘新生血管出血及视网膜静脉阻塞等四类。临床上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针对性治疗,以提高患者的预后效果。  相似文献   

8.
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玻璃体切除后玻璃体再积血原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玻璃体切除手术后再积血原因及防治.方法 98例(128眼)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行玻璃体手术治疗,对术后玻璃体积血的发生率及发生原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在98例(128眼)PDR玻璃体切除手术并发症中,发生玻璃体积血46眼(36.0%).结论 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玻璃体切除手术后玻璃体积血发生因素主要与病变程度、手术时机、玻璃体腔填充物的选择有关.对术后玻璃体积血应重视并积极预防治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非外伤性严重玻璃体积血患者的病因构成及变化趋势。方法 2005年1月至2011年12月行玻璃体切割手术治疗的非外伤性严重玻璃体积血患者1107例1202只眼纳入研究。按收治时间对患者进行分组,2005年1月至2008年12月为A组,2009年1月到2011年12月为B组。A组患者415例444只眼;B组患者692例758只眼。回顾分析引起玻璃体积血的病因构成及变化趋势。结果 A组444只眼中,视网膜静脉阻塞(RVO)156只眼、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117只眼、视网膜裂孔或脱离(RH/RD)61只眼、视网膜静脉周围炎(Eales 病)42只眼、渗出型老年性黄斑变性(EAMD)20只眼,占同期玻璃体积血患眼的89.19%;RVO患者比例最多。B 组758只眼中,PDR 347只眼、RH/RD 135只眼、RVO 133只眼、Eales病 29只眼、EAMD 22只眼,占同期玻璃体积血患眼的87.87%;PDR患者比例最多,RVO次之。PDR引起的玻璃体积血构成比逐年增加。结论 PDR、RVO、RH/RD、Eales 病、EAMD是非外伤性严重玻璃体积血的常见原因;PDR引起的玻璃体积血呈增加趋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玻璃体切除术前不同剂量雷珠单抗玻璃体内注射治疗增生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PDR)的效果。方法前瞻性研究。选取郑州市第二人民医院2018年1月至2019年4月就诊的PDR患者80例(80眼)。随机分为3组:单纯玻璃体切除组,30例;标准剂量组,30例;术前应用0.25 mg/0.025 ml雷珠单抗半剂量组,20例,术前3~5天应用0.5 mg/0.5 ml雷珠单抗。术后随访6个月,观察视力、手术耗时及并发症情况。结果单纯手术组、标准剂量组和半剂量组平均手术耗时依次为(60.2±7.8)min、(43.5±10.1)min和(43.0±6.4)min;三组术后视力(logMAR)依次为1.13±0.48、1.08±0.65和1.07±0.72;术中三组依次有6例、1例和0例使用玻璃体填充物;依次有11例、3例和2例再次玻璃体积血;单纯手术组中7例再次手术,1例出现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结论玻璃体切除术前应用0.25 mg与0.5 mg雷珠单抗均可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手术并发症。  相似文献   

11.
当前,角膜塑形镜控制近视进展的有效性已得到初步认可,是近视治疗的常见临床手段之一。角膜塑形镜主要应用于儿童和青少年人群,其安全性须长期关注。文章回顾了有关角膜塑形镜安全性研究的文献,最严重的不良反应为微生物角膜炎,其他常见不良反应包括角膜基质浸润、角膜上皮损伤、结膜炎、角膜色素环,此外,泪膜、内皮细胞、角膜厚度、角膜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Pentacam综合眼前段三维分析系统在闭角型青光眼的早期筛查和青光眼白内障联合手术疗效量化评价方面的意义.方法 60岁以上志愿者25人(25眼),为正常对照组,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25例(25眼)和原发性慢性闭角型青光眼25例(25眼),应用Pentacam综合眼前段三维分析系统测量前房形态参数(前房深度、前房容积、前房角),并分别与青光眼白内障联合手术前与术后1d、7d、30 d测量的前房形态参数:前房深度、前房容积、前房角进行比较.结果 正常对照组前房形态参数的测量值均大于原发性急、慢性闭角型青光眼两个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青光眼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个青光眼组在青光眼白内障联合手术后各时间点前房深度较术前均加深,前房容积较术前均变大,前房角较术前均增宽,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Pentacam综合眼前段三维分析系统可以用来量化评价青光眼白内障联合手术后的眼前段形态的变化,为预后的评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医用乙醇灌洗治疗非游离型虹膜囊肿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应用医用乙醇灌洗治疗的非游离型虹膜囊肿15例的临床资料。其中包括2005年至2016年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13例(13眼)及2017年至2019年河南省人民医院的2例(2眼)。评价应用医用乙醇灌洗治疗的效果。术后随访1个月至3年。结果:术后1 d视力与术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540,P=0.590)。术后1 d眼压高于术前(t=-4.380,P=0.002)。末次随访视力(Z=-0.36,P=0.722)、眼压(t=-2.09,P=0.081)与术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囊肿退化后未复发,术后未出现角膜内皮失代偿、眼内炎或脉络膜脱离等并发症。结论:医用乙醇灌洗治疗非游离型虹膜囊肿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糖尿病性肾病性黄斑水肿行玻璃体内注射雷珠单抗联合后部眼球筋膜下注射曲安奈德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2016年6月至2020年6月糖尿病性肾病性黄斑水肿60例(60眼)的临床资料。所有病例分为雷珠单抗组及雷珠单抗联合曲安奈德组,各30例(30眼)。分别行0.05 ml雷珠单抗玻璃体内注射及...  相似文献   

15.
焦永红  满凤媛  王振常  鲜军舫 《眼科》2015,24(3):212-213
眼科影像学作为医学影像学的一个分支,是近年来临床医学领域中发展极为迅速、实践性很强的一门学科。其内容抽象复杂,讲授和学习难度较大。眼科影像学数字化与网络化课件将现代影像技术和计算机手段相结合,具有良好的开放性、人机交互性、资源共享性和自主性,能运用多种学习策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和广泛的适应能力, 体现了新时期教学模式的重大改革。我们根据医学本科生及临床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培养目标和方案,按照医学本科生及临床住院医师所需眼科影像学的知识结构要求,研制了眼科影像学数字化与网络化课件,并在教学中实施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新型泪道扩张引流管在泪道阻塞性疾病中的临床应用和疗效。方法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33例(37眼)中男7例(7眼),女26例(30眼)。年龄20~63岁。其中单纯鼻泪管狭窄和阻塞11例(11眼),鼻泪管阻塞合并慢性泪囊炎22例(26眼)。病程:3个月-12年。使用新型泪道扩张引流管逆行置入,术后即刻泪道冲洗,并予抗生素滴眼液滴眼,次日生理盐水冲洗泪道一次,以后每周1~2次冲洗,连续4周,有黏液脓性分泌物者加用庆大霉素冲洗,术后2—4个月后拔管。结果全部患者均置管成功,除5眼有少量出血外,其余都无明显不适或其他并发症。术后随访11—16个月,治愈26眼,有效6眼,总有效率86.49%。结论新型泪道扩张引流管置管术治疗泪道阻塞手术时间短,操作简便,并发症少,安全性高,效果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特发性黄斑孔术后孔未闭的OCT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6月至2018年12月甘肃省人民医院眼科特发性黄斑孔施行玻璃体切除联合内界膜剥除及消毒空气填充而术后孔未闭的10例(10眼)的临床资料。比较术前、术后4 d、10 d、3周的OCT图像特征。结果10例中,黄斑孔直径200~400μm者1例,410~600μm者4例,600μm以上者5例。术前、术后4 d、10 d及3周黄斑孔最小径依次为(587.90±147.46)μm、(165.60±36.24)μm、(339.40±129.92)μm及(906.90±78.83)μm;基底径依次为(748.30±167.22)μm、(174.00±36.08)μm、(387.50±116.14)μm及(1094.80±84.84)μm;孔高度依次为(641.00±28.99)μm、(233.80±82.61)μm、(325.30±27.92)μm及(674.70±32.04)μm。术后4 d、10 d及3周各参数与术前相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OCT表现为接近愈合的黄斑孔的最小径和基底径重新拉长,边缘高度增高,视网膜内核层和(或)外核层的低反射空腔重新出现。结论特发性黄斑孔术后未闭合孔有逐渐增大增高的趋势,OCT有特征性表现。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利用活体共聚焦显微镜(IVCM)观察配戴角膜接触镜对前弹力层下激光角膜磨镶术(SBK)后角膜基底下神经纤维(CSNFs)修复的影响,探讨IVCM在评价屈光手术神经损伤修复中的价值。方法前瞻性队列研究。选择2010年5月至2011年6月在北京同仁眼科中心行SBK术患者43例(86眼),年龄18~35岁,屈光度-2.75~-10.00 D,部分患者术前均配戴过软性角膜接触镜。将患者分为4组:组I,戴镜时间≤5年,共10例;组II,戴镜时间>5~10年,共6例;组III,戴镜时间大于>10年,共4例;组IV(对照组),无角膜接触镜配戴史,共23例。分别于术前,术后1、3、6个月采用IVCM观察CSNFs的密度、数量级弯曲度,并通过评分评价CSNFs再生速度。数据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和χ2检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术前不同戴镜时间患者角膜中央CSNFs密度、数量及弯曲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042、1.947、0.821,P>0.05),但配戴时间大于10年的患者神经密度和数量较低,弯曲度较高。术后6个月角膜中央再生CSNFs密度、数量明显低于术前,弯曲度高于术前(t=6.150、-4.141、9.709,P<0.01)。术后6个月不同戴镜时间组角膜中央再生CSNFs密度、数量及弯曲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472、0.318、0.353,P>0.05),但随戴镜时间延长,数量和密度下降,弯曲度增高;不同戴镜时间对SBK术后CSNFs再生速度的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4.273、8.806、5.364,P>0.05),但配戴角膜接触镜大于10年患者术后3和6个月再生CSNFs进入角膜中央3 mm区域的比例低于其他各组。结论配戴角膜接触镜时间对SBK术前后CSNFs无显著影响,但长时间配戴可延缓术后CSNFs的修复。IVCM可客观、定量评价SBK术后角膜神经的损伤与修复。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利用共聚焦显微镜观察超高度近视眼角膜的超微结构改变。方法 前瞻性病例对照研究。选择拟行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的超高度近视患者54例(54眼)作为超高度近视组,屈光度-10.00~-17.00 D,平均(-13.27±3.24)D;同时选择中低度近视患者65例(65眼),屈光度-1.00~-6.00 D,平均(-3.12±2.32)D作为对照组。于术前行共聚焦显微镜检查角膜上皮、前弹力层、前后基质、内皮细胞及角膜厚度。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在共聚焦显微镜下超高度近视组6眼(11%)可以看到角膜前弹力层及后基质少量中等反光的点状沉积物,5眼(9%)可见异常基质内神经。角膜前基质细胞、后基质细胞、内皮细胞数及角膜厚度均较中低度近视组低,内皮细胞六角形细胞百分比较中低度近视组低,内皮细胞面积变异系数较中低度近视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41、5.25、2.39、2.67、3.90、4.62,P<0.05),上皮下神经丛神经纤维与中低度近视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88,P>0.05)。结论 超高度近视眼角膜与中低度近视眼相比,在超微结构上角膜细胞数减少,内皮细胞形态大小亦有不同,对于角膜功能的影响尚不清楚。  相似文献   

20.
飞秒激光小切口角膜基质透镜技术在远视矫正领域尚处于探索阶段。目前可以通过飞秒激光取出凹型基质透镜,或者将近视术中取出的凸型基质透镜植入远视者角膜的方法矫正远视。本文综述了飞秒激光小切口角膜基质透镜技术矫正远视的临床效果及最新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