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补骨脂为豆科植物补骨脂Psoralea corylifolia的干燥成熟果实。性温,味辛、苦,归肾、脾经。主要功效为温肾助阳、纳气平喘、温脾止泻等;外用可消风祛斑。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肾虚阳痿、腰膝酸软冷痛、白癜风等。目前已有的研究表明补骨脂具有抗肿瘤、抗氧化、抗菌、抗炎、促进骨骼生长、保护心血管等多种药理作用。但同时,较多的国内外研究发现,长时间或大剂量服用补骨脂及其复方可导致肝损伤、光损伤、肾损伤等,其中最为常见的则是补骨脂致肝损伤,关于补骨脂致损伤的临床报道大部分均为致药物性肝损伤事件,这使得补骨脂在临床中的使用受到了限制,从而不能很好地发挥其应有的治疗作用。因此,充分了解补骨脂产生肝损伤的机制及减毒方法尤为重要。该文通过查阅近年来国内外报道补骨脂产生肝损伤的相关文献,对补骨脂致肝损伤临床报道、肝损伤成分、毒理机制及减毒方法4个方面进行综述,分别从胆汁酸淤积、氧化应激反应、线粒体损伤、肝脂肪变形等方面对补骨脂的肝损伤进行了论述,并从配伍减毒与炮制减毒等方面对补骨脂致肝损伤的减毒方法进行总结,旨在全面客观地阐明补骨脂致肝损伤的潜在机制和减毒方面的研究进展,以期为补骨脂致肝损伤的进一步研究及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补骨脂的化学成分及主要毒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补骨脂是豆科植物补骨脂的干燥成熟果实,性味辛、苦、温,归肾、脾经。补骨脂具有温肾助阳、纳气平喘、温脾止泻等功效,外用可消风祛斑,主要用于治疗肾阳不足所致阳痿遗精、腰膝冷痛、肾虚作喘、外用也可治疗白瘫风、斑秃。主要化学成分为香豆素类、单萜酚类、黄酮类,具有雌激素样作用以及抗炎、抗菌、抗真菌、抗氧化、抗肿瘤和免疫调节的活性,用于预防和治疗骨质疏松、细菌感染、哮喘和骨关节炎等。然而长期或大量服用补骨脂具有引发肝损伤的潜在危险,并有光毒性、肾毒性和生殖毒性,限制了其在临床中的应用。因此,充分了解补骨脂的化学成分谱,对全面掌握补骨脂致毒机制至关重要。通过对国内外关于补骨脂的文献查阅以及整理,该文对中药补骨脂的化学成分及其毒性研究进行系统综述,主要提供化合物的中英文名称,结构式,分子式,相对分子质量,CAS号以及近年来报道的关于补骨脂的毒性信息,为补骨脂后续的化学成分谱、药代、毒代动力学研究和补骨脂临床用药安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补骨脂是传统的无毒中药,但近年来出现了一些关于其造成药物性肝损伤的报道,使得其用药安全问题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目前,仅根据动物实验和体外实验研究补骨脂肝损伤的毒性机制及相关作用靶点和有毒成分与临床出现的补骨脂药物性肝损伤实际情况存在一定的差距,这说明尚有一些补骨脂的潜在肝损伤成分及毒性靶点未被发现。随着系统生物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利用网络毒理学方法构建药物性肝损伤和肝损伤预测模型,能够大大降低实验成本,有效提高毒性预测效率,为挖掘潜在毒性成分及相关毒性靶点提供新的工具。为了更系统地阐释补骨脂应用过程中出现的肝损伤的特点,挖掘补骨脂潜在肝损伤成分及相关靶点,进而阐释其毒性机制,该文首先对1962—2021年中国知网、万方、维普、PubMed数据库收录的有关补骨脂肝损伤的文献报道进行整理和统计,分析临床上补骨脂肝损伤的特点和影响因素;进而对文献中报道的补骨脂的物质成分和入血成分进行总结;并对临床前体内、体外实验发现的补骨脂肝损伤机制、靶点、相关成分进行梳理,总结目前已知的补骨脂中可能具有肝损伤的化合物;最后对目前采用网络毒理学构建的补骨脂肝损伤预测模型获取的补骨脂肝损伤成分及靶点预测结果进...  相似文献   

4.
该文通过全面系统的国内外文献和信息研究,对补骨脂进行本草溯源及考证、追溯古今文献关于补骨脂的毒性记载、分析与补骨脂用药相关的临床不良事件案例报道以及近年来补骨脂相关的毒性实验研究,从而对补骨脂及相关制剂的安全性进行了系统分析,初步总结了与补骨脂及其制剂的安全性相关病例的临床特点及潜在的风险因素;研究发现,84例补骨脂临床不良事件病例报道的患者,其损伤主要表现为肝损害(55.95%)和光毒性接触性皮炎(38.10%),提示补骨脂可能存在肝损害和光毒性的安全性问题;毒性试验研究发现,补骨脂制剂可能存在生殖毒性和肾损害的安全性问题,但目前尚未发现相关的临床病例报告;补骨脂的成分复杂,目前其毒性成分和机制尚不明确;并提出临床应用补骨脂类制剂时应严格规范使用并合理炮制、配伍,加强医师的指导作用,加强补骨脂及相关制剂的安全性监测、积极开展安全性相关的基础和临床研究,以更好指导临床安全用药,充分发挥疗效规避用药风险。  相似文献   

5.
吴茱萸为芸香科植物吴茱萸的干燥近成熟果实,主要含有的化学成分有生物碱、苦味素、挥发油和黄酮类成分,其中生物碱为其主要活性成分。吴茱萸药理作用较为广泛,临床上主要功效为止痛,止呕。药典记载吴茱萸有小毒,动物试验研究发现,大剂量给予吴茱萸水煎液能造成实验动物明显肝损伤,其机制可能与过氧化损伤、炎性反应因子介导、线粒体损伤、药物-蛋白质加合物的形成等相关。本文通过对近年来国内外与吴茱萸相关的文献进行整理分析,概述了吴茱萸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和肝毒性及其机制的研究进展,为深入研究吴茱萸的药理作用机制、肝毒性物质及致毒机制,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张潇予  王丹妮  柴欣  于卉娟  崔英  王跃飞 《中草药》2024,55(8):2784-2791
补骨脂Psoraleae Fructus为临床常用中药,是补益类中成药或方剂中的重要组成药味。近年来,补骨脂的肝毒性对其临床用药安全构成威胁,阻碍了含补骨脂方剂的中药新药开发,限制了补骨脂及其中成药的临床应用。通过对补骨脂的化学成分及药理活性,果皮和种子中的化学成分分布特征,在生长、贮藏、加工炮制过程中补骨脂香豆素类成分转化特征,香豆素类成分体内代谢转化特征及潜在的肝毒性成分等质量特征及其在补骨脂减毒工艺中的应用分析,为补骨脂及含补骨脂中成药的提取工艺、质量标准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糖尿病已经发展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七大疾病之一,发病率和病死率逐年上升且呈年轻化趋势,尽管目前临床上已经有许多口服和注射用抗糖尿病药物,但由于患者需要长期用药,多数药物的不良反应会对身体产生极大损害,因此寻找具有更好风险收益特征的新型药物显得尤为重要。补骨脂是民间广泛使用的传统药物,具有降血糖、抗骨质疏松、抗肿瘤、抗炎和雌激素样等多重药理作用,有良好的临床应用潜力。中药及其有效成分在治疗糖尿病方面具有多靶点、多途径、多效应的特点,在临床应用上有其独特的优势。但如何将中药安全有效地应用到临床治疗上是目前亟待处理的难题之一,而单味中药及其有效成分的作用机制研究是有效解决该难题的关键点之一。笔者通过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主要对近十年补骨脂及其主要化学成分降糖机制的研究进行系统整理,从调节糖代谢、改善胰岛素抵抗和直接作用于胰岛β细胞3个方面进行归纳和分析,以期为补骨脂及其主要化学成分在降血糖和预防糖尿病的进一步研究和临床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刘亚旻  刘新民  潘瑞乐 《中成药》2012,34(6):1148-1151
通过对近10年有关柴胡毒性研究的国内外文献进行收集、整理与归纳。对柴胡毒性作用的物质基础、影响因素及作用机制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柴胡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柴胡皂苷和柴胡挥发油是柴胡的主要毒性成分;毒性靶器官主要为肝脏,肝损伤机制同多途径的氧化应激损伤有关。不同品种、不同炮制方法、不同提取方式等对柴胡的毒性有影响。柴胡的毒性是在临床使用过程中逐渐发现的,其毒性大小与柴胡皂苷和含挥发油量有关。  相似文献   

9.
补骨脂和淫羊藿是临床常用药对,既往研究显示两药可能引起特异质肝损伤,然而其物质基础以及发生机制尚不清楚。该研究基于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介导的免疫应激小鼠模型,以补骨脂及淫羊藿中2个主要化学成分补骨脂甲素和朝藿定B为研究对象,通过检测细胞上清液中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 LDH)释放量和小鼠血浆中丙氨酸氨基转氨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 ALT)、天冬氨酸氨基转氨酶(aspartate transaminase, AST)含量,苏木精-伊红(hematoxylin-eosin, HE)染色观察肝脏病理学变化情况,分别在细胞及动物水平评估补骨脂甲素联合朝藿定B引起肝损伤的程度。借助拟靶向代谢组学技术和多元统计分析方法,考察给药前后小鼠血浆中内源性代谢物的影响,筛选差异代谢标志物,并进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 KEGG)富集通路分析。结果表明,在细胞水平,使用TNF-α刺激2 h后,相较于正常...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及代谢组学在药源性肝损伤中的应用进行综述,为药源性肝损伤的研究提供思路。方法:对近10 a来国内外用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及代谢组学研究药源性肝损伤的临床和实验文献进行分析、研究。结果:基因组学为药源性肝损伤的研究提供了更加灵敏和全面的机制研究方法;蛋白质组学通过比较特定细胞、组织或器官在药物作用前后的蛋白质表达谱的变化,为阐明药源性肝损伤的作用机制提供新的线索;代谢组学可以较全面地反应生物体的生理及代谢状态,有效地评估药物的肝脏毒性作用。结论: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及代谢组学为阐明药源性肝损伤的分子机制、分子生物标志物和危险度评价等方面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1.
补骨脂是临床常用中药,其性温,味辛、苦,归肾、脾经,具有温肾助阳、纳气平喘、温脾止泻的作用,外用消风祛斑。近些年来,补骨脂的化学及药理作用研究取得长足进展,学者已从中分离出近百种香豆素类、黄酮类、单萜酚类化合物,也发现其中含类脂类、糖苷类、挥发油以及微量元素等多种类型的化合物。该文通过查阅原始文献,总结了主要化合物类型及化学分子式,详细综述了其在抗肿瘤、抗氧化、抗菌、抗炎、抗抑郁、调节雌激素水平、促进骨生长、神经保护及对肝脏的影响等方面的药理作用,并将具有相同或相似药理作用的化合物分类总结,以寻找补骨脂中化学成分与其药理作用之间的关系。补骨脂及以其开发的现代制剂在现代临床中应用较为广泛,该文通过查阅国内外补骨脂中化学成分研究文献及其近些年的药理活性研究文献,系统整理、分析、总结了其化学成分和药理活性的研究进展,更正了个别化合物的化学类型,以期为补骨脂药效物质基础、质量标准及药理活性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何首乌为蓼科植物何首乌Polygonum multiflorum的干燥块根,是一种传统的滋补中药,具有补肝肾、益精血以及乌发等作用,在临床和保健品中得到广泛使用。近年来,临床上有关何首乌及其制剂不良反应的报道日益增加,引起广泛关注。关于何首乌所致肝损伤的实验结果也不断增多,并且有实质性的研究进展。根据近十年有关何首乌肝损伤的临床报道,该文从使用方法、用药剂量以及使用时长等方面进行分析,发现何首乌生制不分,且长期大剂量服用是造成肝损伤的主要原因;此外,何首乌引起的肝损伤为特异质肝损伤,个体因素也是出现不良反应的重要原因。同时根据文献报道,整理了何首乌中的化学成分在不同病理动物模型中的作用,发现何首乌中的二苯乙烯苷是引起肝损伤的主要成分;结合何首乌引起肝损伤的临床表现,对有关机制如一些化学成分对胆红素和胆汁酸代谢的影响进行分析研究。该文就何首乌相关肝损伤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3.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细胞实验分析甘草对补骨脂所致肝损伤的缓解作用及作用机制.首先通过中医百科全书、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毒性与基因比较数据库及文献补充获取补骨脂和甘草活性成分,根据SWissADME平台进一步筛选得到补骨脂潜在毒性成分25个、甘草黄酮类活性成分29个,并经SwissTargetPrediction...  相似文献   

14.
吴育  周浓  梅春梅  石芸  华政颖  李伟东 《中草药》2023,54(9):2802-2811
目的 从法尼醇受体(farnesoid X receptor,FXR)-硫酸基转移酶1E1(sulfotransferase 1E1,SULT1E1)通路探讨盐补骨脂致小鼠胆汁淤积性肝损伤性别差异的潜在机制。方法 ICR雌性和雄性小鼠连续ig不同剂量(5、10、20 g/kg)的盐补骨脂水煎液30 d,采用HPLC仪检测补骨脂炮制后化学成分含量;采用全自动生化仪检测肝损伤相关指标;取肝脏、脾脏、肾脏、肺脏以及卵巢、睾丸,称定质量并计算脏器指数;采用苏木素-伊红(HE)染色法进行肝脏病理组织学检查;采用透射电镜观察盐补骨脂致胆汁淤积性肝损伤的显微结构变化;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中雌二醇(estradiol,E2)、促卵泡激素(follicle-stimulating hormone,FSH)、促黄体生成素(luteinizing hormone,LH)、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对氧磷酶1(paraoxonase 1,PON1)及FXR含量;采用免疫荧光染色法检测肝脏胆盐输出泵(bile salt export pump,Bsep)、多药耐药相关蛋白2(m...  相似文献   

15.
柴胡皂苷对肝脏的药理毒理作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0,自引:10,他引:0  
介绍柴胡皂苷对肝脏功效与肝毒性的最新研究进展,为相关研究提供文献依据和研究思路。对柴胡皂苷近5~10年来国内外相关文献21篇进行整理、分析与归纳。研究认为柴胡皂苷是柴胡发挥疏肝解郁功效的主要物质基础;临床应用和现代研究过程中亦逐渐认识到柴胡皂苷具有肝脏毒性,其肝损伤机制与途径主要与多途径的氧化应激损伤有关。柴胡的毒性研究及毒性物质的安全控制需在其功效表达和功效物质分离与控制过程中进行,才能提出切合柴胡临床使用过程中不良反应的预警方案和早期诊疗措施,保证其临床用药安全,科学应对国内外有关柴胡毒性的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16.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方法筛选固本平喘剂(补骨脂、地龙、防风)中的主要活性成分,探讨其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TCMSP数据库、中药与化学成分数据库,筛选固本平喘剂的活性成分及靶标。利用Genecards、OMIM数据库获得支气管哮喘的潜在靶标基因。将两者靶基因进行映射后通过Cytoscape3.6.1软件构建“成分-靶标”网络、结合String数据库构建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扩充核心靶点。依托功能注释生物信息学分析平台DAVID数据库对固本平喘剂的作用靶点进行基因本体(gene ontology, GO)生物学过程和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 KEGG)通路富集注释分析,通过Autodock vina软件进行分子对接以验证结果。结果:符合筛选条件的共有53个活性成分,补骨脂18个,地龙17个,防风18个,筛选得到固本平喘剂关键成分,包括补骨脂黄酮类、补骨脂查耳酮类、汉黄芩素、补骨脂酚、β-谷甾醇等;通过GenCards、OMIM数据库剔除重复后,共收集支气管哮喘潜在靶点2 358个。将固本...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近年来有关何首乌对肝损伤研究的国内外文献进行收集、整理与归纳,总结分析何首乌导致肝损伤的可能原因及作用机制,为何首乌临床的安全使用提供参考。目前研究认为,何首乌肝损伤的发生与其误服伪品、炮制不当、药不对证及药物服用过量有关,而其发生机制可能为遗传易感性、干扰肝细胞摄取血中胆汁分泌的功能或结构及毒性成分对肝脏的直接损伤。  相似文献   

18.
丹芎方及其组分保肝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丹芎方复方及其主要组成成分对小鼠CCl4肝损伤模型的影响。方法:采用小鼠腹腔注射四氯化碳制作肝脏损伤模型,通过测定小鼠血清中ALT,AST,总蛋白,白球蛋白比和肝脏组织中SOD,MDA等指标,以及肝脏的组织病理学检查,研究丹芎方复方以及主要组成成分对小鼠CCl4肝损伤模型的保护作用。结果:丹芎方和各组分均可抑制CCl4损伤后血浆中ALT和AST的异常增高,提高血清和肝脏中SOD活性,减少MDA形成,升高血浆中总蛋白、白蛋白水平,减轻肝脏疏松化及脂肪变性。其中丹芎方4组剂量小、疗效佳。结论:丹芎方具有明显的保护肝脏的作用,且复方具有一定的药效学优化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肝脏是人体代谢的重要场所,药物及其代谢产物都可对肝脏造成损害,本文总结常用中药引起的药物性肝损伤近十年来的研究进展。方法查阅近十年国内外相关文献,并对其分析、归纳和总结。结果中药可能已成为我国药物性肝损伤发病的首要原因;柴胡、吴茱萸、栀子、薄荷、紫菀、补骨脂、大黄等是常见的可引起药物性肝损伤的中草药;骨康胶囊、荷丹片、腰痛宁胶囊、灵芝益寿胶囊、益肾乌发口服液等是报道较多的可引起药物性肝损伤的中成药制剂。结论中药在临床发挥其优势的同时,由其引起的肝毒性亦应该引起广大医生的关注,以保证用药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20.
急性肝损伤是指患者在无慢性肝病的基础上,由各种病因导致的肝脏细胞损伤。肝损伤是急性肝功能衰竭的基础,严重或持续的肝损伤最终导致肝功能衰竭。通过对1例中医药治疗的急性肝损伤病例进行回顾分析,对该病例的中医药辨证分析、治疗原则、治法、遣方用药进行论述,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