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研究川崎病(KD)急性期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EDD)功能及快速经静脉输注维生素C的作用。方法应用高分辨力超声分别测定KD急性期患者及对照组反应性充血介导的肱动脉内径百分变化率,并测定快速经静脉输注维生素C后反应性充血介导的肱动脉内径百分变化率。结果KD急性期组反应性充血介导肱动脉内径百分变化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其中并发冠状动脉扩张者与未并发冠状动脉扩张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KD急性期患者快速经静脉输注维生素C后反应性充血介导肱动脉内径百分变化率较前明显增加(P<0.01)。结论KD急性期外周动脉内皮功能减低,经静脉快速输注大剂量维生素C可以改善KD急性期外周动脉内皮功能。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应用高分辨力超声测量肱动脉反应性充血前后内径变化反映血管内皮功能,从超声下血流介导肱动脉舒张功能评价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变化,探讨内皮功能障碍与CHF严重程度的关系,为临床治疗CHF探索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3.
超声评价川崎病后冠状动脉内皮功能改变及静脉输注维生素C的疗效——向慧娟等(湖北 武汉市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超声影像科 430030);《中国超声医学杂志》,2003,19(12):910-913[目的:应用超声技术评价川崎病后冠状动脉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明  相似文献   

4.
超声检测评价血管内皮功能应用前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检测内皮功能对于评价早期动脉粥样硬化具有重要临床价值。以往对冠状动脉内皮功能的研究常用有创的冠状动脉造影观察冠状动脉内注射乙酰胆碱所诱发的冠状动脉内径变化的方法。1 992年 ,Celermajer等首先报道高分辨力超声检测吸烟的成年人和高脂血症的儿童的肱动脉和股动脉内皮功能 ,取得了满意的效果。这为无创性评估血管内皮功能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临床上具有较为广阔的应用前景 ,已越来越多地受到人们的重视。1 高分辨力超声评价肱动脉内皮功能高分辨力超声检测血管内皮功能是通过测量反应性充血前后的血管内径变化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5.
20052268 高分辨力超声评价高胰岛素血症患者内皮功能的研究/胡滨…∥中国超声医学杂志.-2004,20(8).-591~593 高血压(EH)伴高胰岛素血症(HI)组17例,非高胰岛素血症(NHI)组30例,正常对照组20例。用Celermajer方法,通过超声检测反应性充血后及舌下含服0.5mg硝酸甘油后肱动脉内径变化评估血管内皮功能。结果:与对照组相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福辛普利(fosinopril)对原发性高血压肱动脉血液动力学和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的影响.方法8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福辛普利组(n=42)和吲哚帕胺组(indapamide,n=38)分别于治疗前、后4周和8周进行血压测量并采用高分辨超声技术检测肱动脉横断面顺应性(CSC)、容积扩张性(VD)和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作为反映动脉功能的指标.结果分别接受福辛普利和吲哚帕胺治疗的2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8周后血压均得到满意控制,福辛普利组肱动脉内径、CSC和VD均增加,阻力指数降低;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显著改善.结论福辛普利可以改善高血压患者肱动脉的功能.  相似文献   

7.
目的采用高分辨超声技术、外周动脉检测法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管内皮依赖性和非依赖性舒张功能变化。方法采用高分辨率超声测量30例T2DM患者和28例正常人在反应性充血及含服硝酸甘油前后肱动脉内径的变化。结果T2DM组血流介导的肱动脉舒张反应明显小于对照组,分别为(6.68±2.78)%和(16.33±3.33)%,P<0.05;硝酸甘油介导的肱动脉舒张反应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分别为(6.37±3.59)%和(23.31±6.63)%,P<0.05。结论T2DM患者的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和非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均受损,超声法检测T2DM患者的血管内皮功能对于其病情估计及大血管和微血管并发症的防治有很大作用。  相似文献   

8.
川崎病急性期冠状动脉病变的多普勒超声检测及其临床意义——邱宝明等(广东深圳市儿童医院518026);《临床超声医学杂志》,2003,5(5):263—265[目的:探讨川崎病急性期的多普勒超声检测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分析142例川崎病急性期的多普勒超声表现,并与  相似文献   

9.
高血压病患者血管内皮依赖舒张功能的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Celermajer等的方法观察高血压病(EH)患者肱动脉对增加流量的反应性,以评价其内皮依赖舒张功能的变化。用高分辨超声测右肱动脉在静息、反应性充血(增加流量引致内皮依赖血管舒张)、舌下含服硝酸甘油(引致非内皮依赖血管舒张)时舒张未期内径。结果表明:健康对照组增加流量介导血管舒张(FMD)与静息时血管内径(BD)呈负相关。EH患者FMD较正常人显著减低,经协方差分析矫正BD的影响,EH患者FMD仍低于对照组。提示EH患者血管内皮依赖舒张功能削弱,肱动脉内皮衍性舒张因子的贮备功能下降。  相似文献   

10.
超声评价老年人高血压大动脉重塑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检测高血压大动脉结构及功能变化评价老年高血压患者大动脉重塑特点。方法用高分辨超声技术检测52例轻、中度老年高血压患者、52例健康老年人及25例健康非老年人。以颈动脉、肱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动脉内径(r)及IMT/r比值作为大动脉结构变化指标,肱动脉内皮依赖舒张功能及横断面顺应性作为功能变化指标。结果老年高血压组与健康老年组比较,颈动脉IMT及r显著增加,分别为(0.97±0.21)mm和(0.82±0.12)mm,(7.41±2.13)mm和(6.38±0.45)mm,(P<0.05);肱动脉内皮依赖舒张功能及横断面顺应性显著下降,分别为(6.31±1.81)%和(11.37±3.84)%,(12.53±5.04)10-3mm2/mmHg和(29.60±7.75)10-3mm2/mmHg,(P<0.01)。两组资料合并后直线相关分析显示,肱动脉与肱动脉横断面顺应性呈显著负相关(r=-0.362,P=0.006)。健康老年组与健康非老年组比较,肱动脉IMT、IMT/r明显增大,分别为(0.42±0.04)mm和(0.35±0.07)mm,(10.17±1.28)%和(8.51±1.46)%,(P<0.01),内皮依赖舒张功能显著降低,分别为(11.37±3.84)%和(14.55±2.21)%,(P<0.05)。结论老年高血压患者大动脉重塑以动脉壁增厚、内皮功能失调及动脉顺应性降低为特征;动脉壁增厚与动脉顺应性降低相互依存;高分辨超声是无创评价大动脉重塑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普伐他汀对Ⅱ型糖尿病并发冠心病患者肱动脉内皮舒张功能的影响。方法:45例Ⅱ型糖尿病并发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和普伐他汀治疗组,治疗4周前后均抽静脉血测定血脂,采用高分辨超声法检测治疗前后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FMD)和非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NMD)。结果:普伐他汀治疗4周后肱动脉FMD(6.32±0.35)%较治疗前(2.50±0.21)%显著改善(P<0.05),而肱动脉NMD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短期口服普伐他汀(40 mg/d)对Ⅱ型糖尿病并发冠心病患者受损的血管内皮功能有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应用高频超声评价扩张型心肌病(dilated cardiomyopathy,DCM)患者肱动脉内皮功能。方法应用高频超声测量32例DCM患者和40例健康对照者的基础状态时、反应性充血后、舌下含服硝酸甘油后的肱动脉内径,计算反应性充血和含服硝酸甘油后肱动脉内径变化的百分率。结果DCM患者反应性充血所致的肱动脉内径百分变化率[(4.0±3.5)%]明显低于正常人[(13.2±3.9)%,P<0.05],DCM患者含服硝酸甘油所致的肱动脉内径变化的百分率[(27.8±9.2)%]和健康对照者[(28.5±8.9)%,P>0.05]差别无显著统计学意义。结论DCM患者肱动脉内皮舒张功能受损。  相似文献   

13.
不典型川崎病的早期诊断探讨;川崎病恢复期血管内皮功能障碍及相关因素分析;人血丙种球蛋白对川崎病血清诱导血管内皮细胞表达基质金属蛋白酶-9的影响;冠状动脉造影在川崎病冠状动脉损害检查中的作用;川崎病患儿血小板活化状态及相关参数变化的意义;川崎病冠状动脉损害超声心动图及心电图分析  相似文献   

14.
血管内皮功能与偏头痛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综述了偏头痛的发病机制,发病原因主要是脑内外血管内皮功能紊乱致血管收缩和舒张功能障碍;采用高分辨B型超声扫描肱动脉内皮功能的方法对血管内皮细胞功能的评定有较高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5.
加味生脉散对血管内皮功能障碍患者心肌再灌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加味生脉散对血管内皮功能障碍患者(具有冠心病危险因素)再灌注治疗中微血管完整性的保护作用.方法利用高分辨力超声检测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的改变,随机取60例血管内皮功能障碍患者,给予口服生脉散,2/d,3个月后进行前后检测比较,同时对血脂结果进行前后对比.结果经过3个月治疗,患者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治疗后肱动脉的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较治疗前亦明显改善(P<0.01),其血流量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结论加味生脉散在降低血脂的同时可以改善损伤的血管内皮功能,可成为血管内皮功能障碍患者再灌注治疗中微血管完整性的保护药.  相似文献   

16.
L-精氨酸对肱动脉内皮功能的改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L-精氨酸(L-Arg)对人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以高分辨率超声对住院患者行肱动脉内皮功能测定,血流介导的肱动脉内径变化率(FMD%)被用来评估血管内皮功能,硝酸甘油诱发的血管扩张(NMD%)被用来反映血管平滑肌功能。以38例存在肱动脉内皮功能不全的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2组,静脉滴注L-Arg(A组)及口服L-Arg(B组)。2组治疗2周后复查FMD%及NMD%。比较治疗前后FMD%及NMD%的变化,同时比较2组肱动脉内皮功能有无差异。结果:2组治疗后FMD%高于治疗前,治疗前后比较FM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2组治疗前后NM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静脉滴注和口服L-Arg均具有改善肱动脉内皮功能的作用,疗效无明显不同。  相似文献   

17.
为探讨血管内皮功能失调与细胞内钙超负荷的关系及氯沙坦的干预作用 ,选择原发性轻中度高血压病人 30例 ,正常血压对照组 30例 ,高血压组给予氯沙坦 5 0~ 10 0mg/d治疗 16周 ,治疗前后用高分辨超声测定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血流介导舒张内径变化 ,用Fura 2荧光探针法测量细胞胞液游离钙浓度 ([Ca2 +]i)。结果发现 ,治疗前高血压组血流介导肱动脉舒张内径变化显著减少 ,[Ca2 +]i显著增加 ,且血流介导肱动脉舒张内径变化与 [Ca2 +]i呈显著负相关 ;治疗后血流介导肱动脉舒张内径变化显著增加 ,[Ca2 +]i显著下降 ,血流介导肱动脉舒张内径变化增加值与 [Ca2 +]i下降值呈显著正相关。本研究结果提示 ,原发性高血压病人血管内皮功能失调与细胞内钙超负荷密切相关 ,氯沙坦可能经过减轻细胞内钙超负荷而纠正内皮功能失调  相似文献   

18.
用高分辨率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33例2型糖尿病(T2DM)患者肱动脉反应性充血后,以及含服硝酸甘油后的血管内径和血流量变化。结果:T2DM组反应性充血时肱动脉内径变化比正常对照组明显减弱(P〈0.01),硝酸甘油介导的肱动脉内径扩张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T2DM患者不仅存在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障碍,而且还存在非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19.
普伐他汀降脂治疗对血管内皮舒张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普伐他汀对冠心病高胆固醇血症患者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的影响。方法 采用高分辨超声技术 ,对 70例冠心病高胆固醇血症患者降脂前后和 70例对照者的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进行检测。结果 高胆固醇血症组肱动脉血流介导性舒张较正常组明显减弱(P <0 0 0 1 ) ,而二组对硝酸甘油的反应无显著性差异 (P =0 49)。 70例冠心病高胆固醇血症患者服用普伐他汀 1 0mg治疗 (3 8± 0 8)月后 ,血浆总胆固醇从 (6 31± 0 70 )mmol/L降至 (5 0 6± 0 63)mmol/L ,同时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较治疗前明显改善 (P <0 0 0 1 ) ,而治疗前后肱动脉对硝酸甘油的反应无显著性改变。结论 冠心病高胆固醇血症患者存在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障碍 ,经普伐他汀降胆固醇治疗后 ,受损的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得到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20.
彩色多普勒在川崎病冠状动脉显像中的应用价值——陈卫华等(江西赣州赣南医学院附属医院超声室341000);《赣南医学院学报》,2003,23(5):512—514[目的:研究彩色多普勒在川崎病冠状动脉显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1例川崎病病例,按常规进行心脏扫查,重点放在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