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4 毫秒
1.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骨科临床常见的疾患,常导致腰腿疼痛麻木,腰部功能活动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的工作和生活,80%~90%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需保守治疗,但是大部分经保守治疗的患者因没能严格卧床而疗效不理想,为了有效配合医疗,确保临床疗效.2006~2009年对58例早期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例进行护理和观察,采用非手术治疗中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经严格卧床后在临床中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多年来,我科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了全麻手法复位术(以下简称全麻)的治疗,术后相当一部分病人常伴有腹胀、尿缩留、便秘等一些不适的特殊症状,给病人增加了很大的痛苦。近2年来,我们对全麻病人术前进行卫生常识的宣教和指导,训练病人卧床排便,术后督促病人定时排便和加强护理指导,经临床实践收到了满意的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自1986年至1994年共收住腰椎间盘突出症住院病人484例,适应手术者398例,均进行全麻手法复位术,其中男302例,女96例,年龄19~64岁,平均年龄42岁。术后发生尿摊留、便秘者89例,占…  相似文献   

3.
便秘是指大便秘结不通,使排便困难、时间延长、次数减少。卧床病人特别是下肢瘫痪后,因卧床时间长,被动体位等原因导致生活方式和排便方式的改变,更易发生便秘。为了预防和减少长期卧床病人发生便秘,我们对100例卧床病人进行分组护理,观察常规护理和系统的护理干预对患者便秘发生率的影响,在此基础上评估系统的护理干预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论保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人的护理方法.方法 对245例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人采用卧床、牵引、物理治疗、和配合药物应用等方法进行综合治疗,同时加强护理措施.结果 245例病人治愈155例,好转85例,无效5例,有效率97.96%.结论 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人采取保守治疗并结合有效护理有助于腰椎间盘突出病人症的临床治愈.  相似文献   

5.
万素英  何霞 《中外医疗》2011,30(16):165-165
目的 探论保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人的护理方法.方法 对245例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人采用卧床、牵引、物理治疗、和配合药物应用等方法进行综合治疗,同时加强护理措施.结果 245例病人治愈155例,好转85例,无效5例,有效率97.96%.结论 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人采取保守治疗并结合有效护理有助于腰椎间盘突出病人症的临床治愈.  相似文献   

6.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临床上的常见疾病。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大部分病人可获得满意疗效,因术前、术中、术后的某些因素而导致手术失败并需再次手术的发生率为2%~9.2%。我科2000年1月至2003年4月共收治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需再次手术32例,再次手术效果良好,现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术拔引流管后患者带腰带直腰蹲位或坐位大便、术后一周便开始腰背肌锻炼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将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采用传统绝对卧床休息2周的传统组与拔引流管后采用带腰带直腰蹲位或坐位大便和术后1周便开始腰背肌锻炼的试验组进行比较.结果 两组预后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传统组发生便秘14例,试验组发生便秘2例,两者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 早期进行科学合理、患者能耐受的活动和功能锻炼,不但不会影响预后,反而能减少术后便秘等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病人围术期的护理.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术后症状明显改善19例,症状改善不明显l例.结论加强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病人围术期的护理可确保手术成功.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舒适护理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术后康复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我院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接受骨科手术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抽样,选取68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术后予以常规护理,实验组基于常规护理前提下施以舒适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疼痛、卧床舒适、情绪烦躁、便秘发生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强化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术后舒适护理,有助于促进患者早日康复,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0.
腰椎间盘突出症围手术期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仝玉英 《包头医学》2007,31(3):158-159
目的:为提高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人术后治疗的效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方法:对69例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人围手术期给予正确指导和护理,教会病人功能锻炼的方法,出院时给予出院指导。结果:69例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人术后恢复快,平均卧床2~3周,无一例发生术后并发症,术后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出院后随访病人5~6个月,即可完全恢复正常生活。结论: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的治疗需要护士在围手术期给予正确的指导和护理,才能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手术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围术期的临床护理措施.方法 选择我院2015年1月—2016年6月期间收治的6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实施心理护理、术前准备和卧床护理等术前护理,以及注意观察患者的病情,防范并发症和基本护理等术后护理,观察其护理效果.结果在接受临床护理后,60例患者均康复出院.结论 通过在围术期实施临床护理干预,有助于提升腰椎盘突出症患者的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总结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病人的术前、术后护理经验,探讨有效的护理措施.方法:对2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病人的临床护理体会.结果:本组病例均治愈出院.结论:护理干预能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程度,使患者能积极配合治疗,有效提高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疗效,在临床上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手米后的护理经验.方法 对5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病人术后临床护理体会.结果 大多数病人经非手术治疗后取得较好疗效,而需手术治疗的病人约占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人的10%~20%.结论 腰椎阃盘突出症手术后的护理在病人的治疗过程中具有不可或缺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人围手术期护理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为提高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人手术治疗的效果 ,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方法 :对39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病人术前进行针对性心理护理 ,手术体位和排便体位的练习 ,备皮 ,教会病人功能锻炼方法。术后密切观察病情 ,仔细根据临床做好各种不同的护理 ,对特殊并发症及时发现处理 ,早期指导康复锻炼和出院指导。结果 :39例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人术后恢复快 ,平均卧床 2周~ 3周 ,无并发症发生 ,出院后随访一般病人 5个月~ 6个月即可完全恢复正常生活。结论 :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的治疗 ,需要护士在围手术期给予正确的指导和护理 ,才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提高手术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卧床期间便秘的舒适护理实施效果。方法:选取74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卧床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7例患者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37例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接受舒适护理,比较分析护理后患者的便秘干预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首次排便时间、平均排便间隔时间、平均每次排便时间、治疗有效率与对照组比较 P <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依据术后便秘发生原因,对症治疗,为患者提供舒适护理服务可有效预防并发症发生,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合并内科病的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治疗方法. 方法回顾分析2000年1月-2009年3月手术治疗60岁以上且合并内科疾病的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56例,手术方法采用小切口椎板间有限开窗髓核摘除,或加侧隐窝扩大术. 结果随访6个月~2年,大部分病人术后恢复理想,优良率达94.3%.结论 对于合并内科病的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采用小切口椎板间有限开窗髓核摘除,或加侧隐窝扩大术,手术创伤小,时间短,操作便捷,术后卧床时间短,恢复快,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术拔引流管后患者带腰带直腰蹲位或坐位大便、术后一周便开始腰背肌锻炼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将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采用传统绝对卧床休息2周的传统组与拔引流管后采用带腰带直腰蹲位或坐位大便和术后1周便开始腰背肌锻炼的试验组进行比较。结果两组预后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传统组发生便秘14例,试验组发生便秘2例,两者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早期进行科学合理、患者能耐受的活动和功能锻炼,不但不会影响预后,反而能减少术后便秘等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比较臭氧椎间盘注射和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治疗单节段单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及优缺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4年7月至2007年7月手术治疗的单节段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65例,其中应用臭氧椎间盘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65例、椎板开窗手术100例.分别比较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卧床时间、术后出院时间、VAS评分、疗效.结果 臭氧椎间盘注射组和椎板开窗组疗效优良率分别为优良率93.8%和92.0%,无显著性差异;而两组患者在术后腰痛VAS评分、术中出血量、术后卧床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有显著性差异,臭氧椎间盘注射组要明显优于常规椎板开窗组.结论 两种术式都能有效缓解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症状,但臭氧椎间盘注射创伤小、出血少、术后早期康复快.  相似文献   

19.
脊髓损伤是创伤外科及骨科常见病,患者排便反射弧中断或长期卧床,肠蠕动减慢,肠道功能障碍是脊髓损伤后常见并发症,主要表现为排便困难、顽固性便秘,大便失禁及腹胀等,给患者生活带来很大影响.其中排便困难,便秘发病率最高,病人的肠道症状常常漏诊,对其治疗国内报道较少.我们对52例脊髓损伤后排便困难的病人,采用膳食治疗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MED与OD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比较显微内镜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MED)和开窗减压髓核摘除术(OD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 方法 14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中70例(MED组)行MED手术,采用旁正中小切口,在内镜下完成神经根探查、减压和椎间盘髓核摘除,78例(ODD组)行ODD手术,采用经椎板间隙开窗、神经根减压和椎间盘髓核摘除.主要观察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卧床时间、髓核重量及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治疗前后JOA评分及术后疗效等.结果 MED组出血量、术后卧床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显著少于ODD组,髓核重量及术后并发症组间无明显区别.两组术后JOA评分和改善率均明显提高,MED组术后疗效优良率高于ODD组.结论 MED及ODD术均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有效方法,尤其是MED手术具有组织损伤轻和恢复较快的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