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目的研究单采血小板对献血员健康的影响。方法在两年时间内连续对30位单采血小板献血员在单采前后以及分阶段进行血常规测定和分析。结果单采前后血液指标相比较,正常对照组WBC(P〉0.05)、RBC(P〈0.01)、HGB(P〉0.05)、HCT(P〈0.01)、PLT(P〈0.01)均下降;MPV(P〉0.05)、PDW(P〉0.05)两项指标均上升。单采血员4个时间段血液参数的变化为PLT的变化为P〈0.01,其他指标均为P〉0.05。结论时间间隔适当的条件下,单采血小板对献血员的健康在血液学指标方面无影响。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多次献血对遗传稳定性的影响,试图为指导临床献血提供依据。方法研究多次献血献血员和非献血员健康成人的外周血淋巴细胞的姐妹染色单体交换(SCE)频率和微核率。结果多次献血献血员SCE频率(4.33±0.45)和微核率(5.76±1.66)均显著高于非献血员健康成人的SCE(3.60±0.55)和微核率(4.14±0.67)(P>0.01)。而且与持续献血的时间及献血总次数、总量有关。结论多次献血对染色体有明显损伤。  相似文献   

3.
目的:在无偿献血服务中应用积极的心态沟通,防止献血员错误理解流失的发生,为提高无偿献血成功率,起到了满意的效果。方法:采用多种形式进行沟通,包括亲切问候式、解释说明式、关心体贴式、耐心开导式等沟通以及学习沟通的注意事项。结果:增加无偿献血服务的知识,满足了献血员的需要,推动无偿献血事业的发展。结论:我们是无偿献血服务活动中的主要成员,是无偿献血服务沟通的桥梁,我们通过换位思考,提供优质的服务,可融洽到献血员中,使我们与献血员沟通得到保证。然而要真正持久的改善关系,还需要社会各界人士的支持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4.
从423例经RPHA确定为HBsAg阴性的献血员中,再用HBsAg-抗-HBs固相放射免疫双测定药盒复查,证实有15例(3.5%)献血员携带 HBsAg。用被动血凝抑制试验检测抗-HBc,发现 304例献血员中,有101例(33.2%)血清中含抗-HBc(滴度>1:100),其中有 8例(7.9%)HBsAg和抗-HBc同时为阳性。作者认为在筛选献血员时,应该用放射免疫等敏感性高的技术检测HBsAg,同时最好能辅以检测抗-HBc,以减少输血后肝炎。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39例献血在20次以上,年龄25~51岁的献血员及未献血者正常成人的骨髓巨核细胞进行了对比观察,结果表明两者之间无显著性差异。供血者巨核细胞形态未见病理性变化,其数目也不随性别、年龄及献血次数而增减。这表明供血者每三个月供血300亳升,长期供血并不影响巨核细胞的功能。  相似文献   

6.
我们对56例献血≥10年的男女献血员进行CH、TG测定,现将有关检测结果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资料:56例献血员,男18例,女38例,献血时间≥10年(平均14.01年),每年献血量1000~1200毫升,检测CH、TG平均年龄分别为43.61...  相似文献   

7.
在国内血站系统中 ,献血员体检化验主要应用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 (RPR)或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TRU ST)检测梅毒抗体。这些方法由于是手工操作 ,人为判读 ,工作量大 ,试验的特异性不强 ,灵敏度不高 ,而且结果不能以数据形式进行保存 ,影响实验室的整体规范化。为探讨诊断灵敏度高、特异性好的方法 ,本文对 2 0 0 1年 2~ 11月血站献血者采用 RPR、TRUST、EL ISA 3种方法进行对照检测 ,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材料  5 2 11份血液标本 ,来自本市无偿献血者及个体献血员 ,年龄 18~ 5 5岁。卫生部临床检验中…  相似文献   

8.
目的 调查长期献血者血清一氧化氮水平的变化并探索一氮化氮在献血者血清检测中的意义。方法 采用Griess试剂显色法检测了35例正常血清标本与45例不同献血龄的有偿献血员的血清标本的NO含量。结果 有偿献血员的血清NO含量明显低于正常血清的NO含量。结论 长期献血员的血液质量明显下降.应当尽量采用无偿献血者提供的血液。  相似文献   

9.
张艳 《包头医学》2013,37(1):43
目的:尽量解除献血反应,使献血员平稳进行献血工作。方法:通过实践工作中出现的献血反应事件进行收集、比较。结果:找出产生献血反应的原因。结论:如果献血员提前做好预防,并采取适当护理措施保护献血者身心健康,对促进献血过程顺利进行及无偿献血工作的推广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对西宁地区2100例献血者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贯彻国务院批转卫生部(1978)242号文件《关于加强输血工作的请示报告》的精神,为了加强对西宁地区个体血源的管理,保证血液质量,继1983年整顿的基础上,受卫生厅委托,我们于1989年11月开始对全市献血人员进行重新登记、全面体检、统一建卡的工作,经过两个月的努力,共体检2100名献血员,现将2100例献血者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宁夏血站献血者抗-HCV阳性率调查宁夏红十字会中心血站陆玉凤近年来丙肝作为输血或血液制品的主要传播疾病,已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检测丙肝病毒对减少输血后肝炎的发生率,提高输血有着重要意义。我站从1993年7月至今对所有献血员进行了抗-HCV的检测,结果...  相似文献   

12.
目前,有关职业献血员、肝病患者等人群的肝炎病毒感染情况的调查报道较多,而对义务献血人员肝炎病毒感染情况的报道较少,为了解肝炎病毒在上述人群中的感染分布情况,以便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我们于1996年对1494名义务献血人员甲、乙、丙三型肝炎病毒的感染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现将结果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保证必需的血液资源和献血者的健康安全。方法:献血者在整个献血过程、献血前、献血中、献血后得到采血部门医护人员的始终的高标准的服务,专业性的输快的接待工作。结果:调整献血员紧张的心理因素,减少了献血过程中的不良反应。结论:通过对献血者的护理,使献血员有一个舒适、安全、愉快的献血经历,增加了献血者人数。  相似文献   

14.
1交叉献血是指献血员同时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采血站进行献血《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1995年10月1日正式实施,国家推行无偿献血。经几个月的实践,全国只有广东省深圳市无偿献血的血液能够满足临床用血的需要,其它地方仍然是“两条腿走路”,即既认真积极地实施...  相似文献   

15.
目的讨论在流动献血车上如何告知梅毒筛选试验呈反应性的献血员其初筛结果。方法在流动献血车上碰到抗-TP初筛不合格时,为了既能告知并向献血员准确解释初筛结果,消除其恐慌心理,又能做到绝对保密,经过一定时间的摸索,总结出合适的告知方式。结果当无其他人在场时,经过专业授权人员直接告知;当有其他人在场时,采用电话、挂号信、约其面谈等方式告知。结论采取合适的方法与抗-TP初筛不合格的献血员进行沟通,能有效保护献血者隐私和避免让其产生恐惧心理,能取得这部分献血者的理解,对于血站无偿献血的开展、献血的社会影响、献血人群的稳定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李海云 《当代医学》2014,(11):19-19
目的:对1例献血者标本Aed血型进行鉴定。方法运用血型血清学方法进行鉴定。结果该献血员标本血清学定型为Aed型。结论准确鉴定ABO血型亚型对于降低输血治疗风险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1973年5月至1974年10月,我们对合肥市内有关医院献血员进行了HBsAg的检测,现将检测结果报告于下。一、调查对象和HBsAg检测方法调查对象为合肥市市级以上医院的献血员,共计1490人,均为收取助血费者。其中713名系结合年初体检时采取血清标  相似文献   

18.
对个体献血者的梅毒检测调查岳彩梅,崔爱军,苗晓莉,冯建萍输血及血液制品的使用是传播梅毒病的主要途径之一,由于血液制品应用量的不断增加,输血传播疾病的机会也就随之升高,因此,必须加强血液质量控制,对献血员健康状况必须严加监测,为此我站去年以来增加了个体...  相似文献   

19.
贵阳地区献血者HIV检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我国已进入HIV感染流行期和快速增长期,感染人数逐年大幅上升[1],易感人群也从高危人群转入普通人群[2],血液是HIV传播的主要途径之一,应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为了防止输血传播HIV,我们对所有献血员的血液都进行了双人双试剂的检测,现将检测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血源招募工作是采供血机构工作中重要的一环,特别是成分血的特殊采集性[1],对献血员要求较高.由于夏季天气炎热,街头和血站献血人数均减少,特别是成分献血人数减少更为明显,导致临床成分血短缺情况严重.为应对此困难,作者在2009年夏季开展在一辆采血车现场宣传并招募成分献血者,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