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7 毫秒
1.
陈名霞 《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32(22):5010-5011
肠球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可寄生于人类的胃肠道和女性生殖道,是人和动物肠道正常菌群的一部分,是仅次于葡萄球菌的重要院内感染病原菌[1],较多出现在有严重基础疾病的老年人和免疫力低下的患者中,主要引起尿路、腹腔、盆腔感染,还可引起菌血症、心内膜炎、呼吸系统感染.由于其固有的耐药性,对头孢菌素类、克林霉素、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低浓度的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即使在体外实验可表现出敏感,但临床治疗往往无效[2],所致感染治疗困难.肠球菌属中粪肠球菌和屎肠球菌占临床分离的绝大多数[3].本文就医院感染标本中分离出的粪肠球菌和屎肠球菌的来源和耐药性进行分析,以期为临床治疗肠球菌医院感染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临床分离的革兰阳性球菌的分布及耐药性进行分析,为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全自动细菌鉴定仪对临床分离的革兰阳性球菌进行鉴定,并进行耐药试验以及统计学分析。结果从医院住院患者分离出革兰阳性球菌861株。葡萄球菌650株(75.49%),其中金黄葡萄球菌354株(41.11%);耐甲氧西林金黄葡萄球菌(MRSA)和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SCN)的检出率分别为56.21%和76.47%。肠球菌181株(21.02%),其中屎肠球菌113株,粪肠球菌68株。分离的革兰阳性球菌对常见抗生素耐药率较高,且多重耐药;未发现对万古霉素耐药的葡萄球菌和肠球菌。结论医院感染的革兰阳性球菌主要以金黄葡萄球菌为主;细菌多重耐药现象明显;万古霉素对革兰阳性球菌仍保持高度的抗菌活性。  相似文献   

3.
替考拉宁治疗革兰阳性球菌感染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He LX  Pan J  Chen SY  Wang AX  Xie CM  Shen ZY 《中华内科杂志》2005,44(5):337-341
目的 观察替考拉宁在我国人群中治疗革兰阳性(G^ )球菌中、重度感染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前瞻性、多中心、非对照、开放性Ⅳ期药物临床试验。结果 (1)156例诊断和高度怀疑中、重度G^ 球菌感染者入选,年龄9~93岁。感染诊断有下呼吸道感染(66.0%)、败血症(9.0%)、导管相关感染(5.1%)、心内膜炎(1.9%)、中性粒细胞减少伴发热(14.1%)、骨关节感染(1.3%)、皮肤软组织感染(7.7%)和其他(10.9%)。87.8%的患者合并严重基础疾病,其中免疫抑制占28.2%(44/156)。69.2%的患者先期接受过抗生素治疗,其中以头孢菌素类(57.4%)和碳青霉烯类(28.7%)药物应用最多。(2)123例(78.8%)患者分离到G^ 球菌130株;54株金黄色葡萄球菌中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占90.7%(49/54);34株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CNS)中耐甲氧西林CNS占88.2%(30/34.)。105株替考拉宁药敏测试结果,葡萄球菌和肠球菌全部敏感(100%);121株万古霉素药敏测试结果,葡萄球菌全部敏感,23株肠球菌敏感率78.3%(18/23)。有16例患者同时分离到1~2种革兰阴性(G^-)杆菌,1例同时分离到白色念珠菌。(3)进入临床疗效ITF(意向治疗)分析156例,PP(符合方案)分析135例,细菌学疗效PP分析121例。临床总有效率ITT分析和PP分析分别为82.1%和85.2%,其中痊愈率分别为44.2%和45.2%,细菌学清除率(按菌株计)为87.7%。对33例细菌学阴性者经验性应用替考拉宁治疗PP分析总有效率为96.8%。不同类型感染疗效相似。(4)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8%,表现为血细胞一过性减少和肝功能一过性异常。结论 替考拉宁治疗中、重度G^ 球菌感染疗效确凿,安全性高。对临床高度怀疑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或肠球菌感染时,可考虑初始经验性使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尿路感染常见病原菌的构成及药物敏感性变迁,以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方法 应用WHONET 5.3软件回顾分析2008~2011年华东医院中段尿培养标本所分离病原菌的分布及药敏情况.结果 共检出病原菌2826株,其中革兰氏阴性杆菌占71.27%(大肠杆菌31.14%,铜绿假单孢菌9.84%),革兰氏阳性球菌占27.74%(肠球菌占20.58%),真菌占0.99%.4年来,大肠杆菌的检出率居首位,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大肠杆菌的检出率始终>50%.肠球菌属、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比例逐渐升高,2011年分别位21.41%和10.29%.大肠杆菌对喹诺酮类和绝大多数的β-内酰胺类抗生素有较高的耐药性,但对碳青酶烯类药物和含β-内酰胺酶抑制剂的抗生素敏感率仍较高.肠球菌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仍高度敏感,但已出现耐万古霉素菌株,粪肠球菌除此之外对呋喃妥因敏感率高.结论 及时分析当地尿路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药物敏感性的变迁,对合理选择抗生素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5.
肠球菌耐药性与耐万古霉素基因检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国内肠球菌对万古霉素耐药情况与机制。方法琼脂平板法测定抗生素对肠球菌最低抑菌浓度(MIC)值,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MIC值上升的肠球菌耐万古霉素基因。结果340株临床分离肠球菌中,粪肠球菌对青霉素类耐药率为15%左右,对氟喹诺酮类耐药率18.8%~37.6%,屎肠球菌耐药率明显高于粪肠球菌。9株肠球菌(1株为屎肠球菌)对万古霉素MIC值为8~16mg/L,替考拉宁MIC为0.25~1mg/L,对青霉素、氨苄西林均敏感,PCR检测结果,只有粪肠球菌B144vanC2/3阳性,其余菌株van基因均为阴性。结论耐万古霉素肠球菌国内仍处于低水平,且没有发现具有临床意义的vanA、vanB型耐药,万古霉素、替考拉宁、青霉素、氨苄西林均可作为治疗粪肠球菌感染药物,但需密切注意肠球菌耐药。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医院获得性肺炎致病菌的分布特点及耐药性,有利于早期经验性使用抗生素。方法分析2004年1月至2006年4月医院获得性肺炎患者114例,其中合并多脏器功能衰竭患者56例,未合并多器官功能衰竭患者58例,自患者痰液分离致病菌,并分析药敏实验结果。结果合并多器官功能衰竭患者(n=56)痰培养分离致病菌依次为嗜麦芽窄食单胞菌、阴沟肠杆菌、粪肠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氏菌;未合并多器官功能衰竭患者(n=58)痰培养分离致病菌依次为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氏菌、表皮葡萄球菌、粪肠球菌。合并多脏器功能衰竭患者致病菌耐药率与未合并多器官衰竭者比较差异显著(P〈0.01)。对革兰阴性杆菌耐药率小的抗生素依次为亚胺培南(32.8%)、阿米卡星(32.8%)、头孢派酮+舒巴坦(35.4%);对革兰阳性球菌耐药率依次为万古霉素(15.4%)、四环素(54.1%)、复方新诺明(61.8%)。结论①医院获得性肺炎合并多器官功能衰竭时多为耐药菌感染,耐药性比未合并多器官功能衰竭者高。②多器官功能衰竭时耐药菌导致肺部感染可能是患者死亡率高的原因之一。③万古霉素、亚胺培南、阿米卡星、头孢哌酮+舒巴坦仍是治疗耐药菌感染的强效药物。  相似文献   

7.
医院获得性肠球菌肺炎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目的探讨医院获得性肠球菌肺炎的临床特点及药物耐药情况。方法应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医院获得性肠球菌肺炎3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及肠球菌对药物的耐药情况进行分析。结果35例患者均有有基础疾病,以COPD最多见。临床表现可不典型。分离的肠球菌中粪肠球菌占74.3%,屎肠球菌占17.1%。屎肠球菌对除万古霉素及替考拉宁以外的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明显高于粪肠球菌。结论医院获得性肠球菌肺炎多发生在老年、有基础疾病者。临床表现可不典型。屎肠球菌较粪肠球菌耐药率高,合理治疗有赖于药敏结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青藏高原牦牛携带屎肠球菌(Enterococcus faecium)情况,以及耐药性和毒力基因。方法 使用链球菌培养基分离细菌;使用生化反应和16s rDNA序列分析方法鉴定;采用PCR方法检测从牦牛粪便中分离的屎肠球菌携带细胞溶血素(cytolysin,cylA)、明胶酶E(gelatinase, gelE)、表面蛋白(enterococcal surface protein, esp)、胶质蛋白粘附素collagen-binding-adhesin of Enterococcal faecium,acm)、聚集物质(aggregation substance, asa1)及透明质酸酶(hyalronidase,hyl)6种毒力基因的情况;应用K-B纸片法对屎肠球菌分离株进行16种抗生素的敏感性分析;参照PulseNet 脉冲场凝胶电泳(Pulsed-field gel electrophoresis, PFGE)实验方法对屎肠球菌分离株进行PFGE分型分析。结果 我们从320份牦牛粪便分离到33株屎肠球菌。这些菌株中毒力基因asa1的阳性率最高,为6.1%,acm和hyl次之,均为3.0%,其他毒力基因皆未检出。33株牦牛屎肠球菌中,有19株菌株具有抗生素耐药性,包括4株多重耐药菌株和15株单耐菌株。牦牛屎肠球菌对利福平耐药率最高,为48.5%;对其他抗生素的耐药率从高到低依次为青霉素G15.2%、四环素12.1%、强力霉素12.1%、红霉素9.1%、环丙沙星6.1%、氨苄西林6.1%、高浓度庆大霉素6.1%、磷霉素6.1%、左氧氟沙星6.1%。所有菌株对万古霉素、替拉考宁和氯霉素均敏感。细菌染色体DNA酶切片段的PFGE分析发现,33株屎肠球菌分离株共产生30种PFGE带型,可分为A-H 8个聚类群,耐药菌株分布在6个聚类群中。结论 青藏高原牦牛携带屎肠球菌,呈现高度遗传多态性,部分菌株携带毒力基因,对多种抗生素耐药。研究提示,屎肠球菌可能会通过牦牛相关食品传播。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肠球菌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entilator-associated pneumonia,VAP)的临床相关因素及病原学特点,以指导临床防治.方法 应用回顾性调查的方法对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2003年1月至2007年11月重症监护病房发生的41例肠球菌VAP进行临床病例分析.结果 41例患者均有基础疾病,其中危重疾病如脑血管意外、良恶性肿瘤术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重症肺炎、颅脑挫伤较常见;肠球菌感染中以粪肠球菌为多(63.6%),屎肠球菌为29.5%,肠球菌对临床常见抗生素如环丙氟哌酸、红霉素、青霉素、庆大霉素等耐药率较高,分别为77.3%、86.4%、51.3%、74.4%,其中屎肠球菌对氨苄青霉素和青霉素的耐药率明显高于粪肠球菌(P<0.01,P=0.018),此次分离的肠球菌未发现耐万古霉素菌株,但检出万古霉素中介粪肠球菌3株(6.8%),所有肠球菌均对替考拉宁敏感;41例患者最后死亡21例,病死率达51.2%.结论 肠球菌引起的VAP多发生于接受有创操作及有基础疾病患者,因其多重耐药,病死率高,需加强临床防治工作,以降低VAP的发病率和病死率.  相似文献   

10.
肠球菌表面蛋白基因与生物膜形成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肠球菌表面蛋白(esp)基因与生物膜形成之间的关系,以利临床采取预防措施和选药治疗。方法应用PCR方法检测145株临床分离肠球菌中esp的携带率.并用斑点杂交确证。用96孔聚苯乙烯板进行生物膜形成试验。结果96株粪肠球菌和49株屎肠球菌中esp的检出率分别为34.4%和36.7%;生物膜形成率分别为93.8%和91.8%;esp阳性的肠球菌生物膜形成率为100%。结论肠球菌普遍具有形成生物膜的能力,但生物膜的形成并不仅限于携带esp的肠球菌。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632例肝病患者腹水中常见细菌的分布及其耐药性,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方法:药敏实验采用纸片扩散法,使用whonet 5.3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对湖北细菌耐药监测网中16家三级甲等医院肝病区632例患者腹水中分离的菌株进行研判.结果:共分离632株细菌,革兰氏阳性球菌(G+C) 297株(47%),分离量最多的依次是粪肠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革兰氏阴性杆菌(G-B) 335株(53%),分离最多的依次是大肠埃希菌、阴沟肠杆菌、肺炎克雷伯菌.G+C耐药率较高的前三位药物依次为红霉素、复方新诺明、青霉素.耐甲氧西林的葡萄球菌检出率为65.4%.G-B耐药率较高的前三位药物依次为氨苄西林、哌拉西林、阿莫西林/棒酸.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检出率为55.1%.结论:对甲氧西林敏感的葡萄球菌则对各种抗生素敏感,对甲氧西林呈耐药性的葡萄球菌则呈现多重耐药性;ESBLs(-)的肠杆菌科细菌对各种抗生素敏感,ESBLs(+)的肠杆菌细菌呈现多重耐药性.肝病患者腹水中常见病原菌的分布、耐药牲具有以上特点,这可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女性2型糖尿病(T2DM)无症状菌尿(ASB)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指导临床应用抗菌素。方法对2010-06~2011-12住院的324例女性T2DM伴ASB患者尿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培养阳性率为65.7%,其中G-杆菌占60.7%,G+球菌占34.6%,念珠菌属占4.7%。 G-杆菌中大肠埃希菌、变形杆菌居多,对氨苄西林、环丙沙星及复方新诺明普遍耐药,对第三代头孢菌素敏感。G+球菌中以肠球菌属多见,对大多数药物不敏感,对万古霉素极少耐药。结论女性T2 DM伴ASB患者致病菌以大肠埃希菌、肠球菌多见,对多数常用的抗生素不敏感,应根据药敏试验结果指导用药。  相似文献   

13.
万古霉素耐药肠球菌感染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近年来,包括肠球菌在内的革兰阳性球菌引起的临床感染日趋增加,已成为重症监护病房机械通气相关肺炎重要的致病菌之一。由于肠球菌对包括几乎所有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在内的多种抗生素固有耐药,因此备受关注。万古霉素曾是治疗肠球菌感染的最有效药物之一。但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万古霉素耐药的肠球菌(VRE)耐药率不断增加.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老年患者上腹部手术后下呼吸道感染株的分布及耐药性,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随机选择我院2003年1月~2006年12月收治的行上腹部手术的老年患者96例,对经痰培养检验分离的128株细菌以纸片扩散法(KB法)行药敏测定分析。结果 128株细菌中主要致病菌依次为铜绿假单胞菌、不动杆菌、肺炎克雷伯菌、阴沟杆菌、粪肠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居分离菌前6位。药敏结果表明:亚胺培南、头孢他啶、头孢哌酮/舒巴坦、阿米卡星为大多数细菌敏感,但对青霉素类及头孢菌素类抗生素耐药性明显增加。结论 老年患者上腹部手术后下呼吸道感染以G-菌为主,围手术期合理使用抗生素可以使耐药性降低。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或消融术治疗原发性或转移性肝癌后发生肝脓肿的病原菌分布特点及耐药情况,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8年12月北京佑安医院收治的经TACE/消融治疗后发生肝脓肿的原发性肝癌或转移性肝癌患者的肝脓液、血液培养分离菌株及药敏试验结果。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共纳入49例患者,其中TACE组15例,消融组34例。TACE组共检出35株病原菌(肝脓液25株,血液10株),革兰阴性菌、革兰阳性菌及真菌分别占54.3%、40%及5.7%;肝脓液培养分离病原菌(n=25)主要为肺炎克雷伯菌(n=5)、屎肠球菌(n=5),铜绿假单胞菌(n=3)等;血培养分离病原菌(n=10)主要为屎肠球菌(n=4)、大肠埃希菌(n=1)、枸橼酸杆菌(n=1)等。消融组共检出64株病原菌(肝脓液43株,血液21株),革兰阴性菌、革兰阳性菌及真菌分别占59.4%、39.1%及1.6%;肝脓液培养分离病原菌(n=43)主要为大肠埃希菌(n=10)、肺炎克雷伯菌(n=9)、屎肠球菌(n=4)等;血培养分离病原菌(n=21)主要为肺炎克雷伯菌(n=5)、大肠埃希菌(n=3)、粪肠球菌(n=3)等。药敏结果显示,肺炎克雷伯菌及大肠埃希菌中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菌株分别占26.3%(5/19)及43.8%(7/16),耐碳青霉烯类菌株分别占10.5%(2/19)及12.5%(2/16)。肺炎克雷伯菌对第三代头孢菌素、喹诺酮类、氨基糖苷类、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及碳青霉烯类药物耐药率≤10.5%;大肠埃希菌对所检测头孢菌素、喹诺酮类、青霉素类等药物耐药率为43.8%~62.5%,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碳青霉烯类耐药率分别为18.8%、12.5%。屎肠球菌及粪肠球菌中万古霉素耐药菌株分别占13.3%(2/15)及0,利奈唑胺耐药菌株分别占13.3%(2/15)及28.6%(2/7),未检出替考拉宁耐药菌株。结论肝癌TACE/消融术后肝脓肿致病菌以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屎肠球菌及粪肠球菌等为主,治疗时应根据相应药敏结果选择用药,减少耐药菌产生。  相似文献   

16.
肠球菌生物学性状及耐药性的调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了解湖北地区肠球菌的耐药性 ,指导临床用药。方法 对 9所大型综合医院感染标本中分离的肠球菌进行鉴定和药敏试验 ,并以“WHONET4”软件分析。结果  335株肠球菌中 ,粪肠球菌检出率居首位 (77 9% ) ,屎肠球菌次之(9 2 % )。氨苄青霉素耐药肠球菌 (ARE)分离率为 17 0 % ,氨基糖苷类高水平耐药肠球菌 (HLAR)为 38 2 % ,未检出耐万古霉素肠球菌 (VRE)。结论 湖北地区肠球菌耐药性呈上升趋势 ,应加强肠球菌的鉴定及耐药监测  相似文献   

17.
屎肠球菌和粪肠球菌多位点序列分型及耐药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屎肠球菌和粪肠球菌的多位点序列分型(multilocus sequence typing,MLST)及其应耐药性,为防控院内感染提供基础数据。方法收集2013年1月-2016年12月包头地区同一医院来源的粪肠球菌58株和屎肠球菌74株,随机抽取粪肠球菌菌株29株和屎肠球菌菌株37株为实验菌株,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法及基因测序技术分别检测粪肠球菌看家基因(gdh、gyd、stS、gki、xpt、aroE、yqiL)和屎肠球菌看家基因(adk,atpA,ddl,gdh,gyd,purK,pstS);将测序结果与相应菌群数据库比较,获得屎肠球菌、粪肠球菌菌株的序列型(STs)。采用VITEK-2Compact全自动微生物鉴定仪及药敏系统鉴定肠球菌并同步测定9种抗菌药物(氨苄西林、青霉素、四环素、红霉素、左氧氟沙星、环丙沙星、万古霉素、庆大霉素、链霉素)MIC值。结果粪肠球菌分离株总分为10个ST型,其中13株等位基因谱相同,为ST179,占44.83%;屎肠球菌分离株分为10个ST型,其中14株等位基因谱相同,为ST78,占40.00%。屎肠球菌对红霉素耐药率最高,为100%;粪肠球菌对四环素耐药率最高,为72.4%。两类肠球菌均未检出万古霉素耐药分离株。粪肠球菌庆大霉素耐药和链霉素敏感株中ST179均占45.83%,屎肠球菌庆大霉素耐药和链霉素耐药菌中ST78均占34.23%。结论屎肠球菌、粪肠球菌的优势菌型分别为ST78和ST179。针对性使用肠球菌优势菌型敏感药物,严格抗生素管理,是提高粪肠球菌感染治愈率,有效控制院内感染的优先措施。  相似文献   

18.
周艳丽 《山东医药》2011,51(38):100-101
目的了解尿路感染病原菌的菌种及耐药性。方法对2009年1月~2010年10月收治的458例尿路感染患者进行尿培养,分离出病原菌进行菌种鉴定,并采用K-B纸片扩散法进行药敏分析。结果 458例患者中296例尿细菌培养阳性。检出大肠埃希菌157株、肠球菌32株、真菌21株、克雷伯杆菌17株、铜绿假单胞菌16株、变形杆菌14株、金黄色葡萄球菌12株、表皮葡萄球菌11株、不动杆菌8株、枸橼酸杆菌5株,其他3株。大肠埃希菌对大多数β-内酰胺类、喹诺酮类及复方新诺明等常用抗生素耐药率较高,仅对头孢吡肟、阿米卡星及亚胺培南较敏感。革兰阳性球菌耐药率也相当严重,仅万古霉素对革兰阳性球菌敏感率为100%。结论尿路感染主要病原菌为大肠埃希菌。尿路感染病原菌耐药性较高。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广东、河北、甘肃等地临床分离的39株屎肠球菌对8种抗生素的耐药性及产β-内酰胺酶的情况。方法采用纸片琼脂扩散法检测屎肠球菌耐药情况;用头孢硝噻吩法检测屎肠球菌产β-内酰胺酶情况。结果 39株屎肠球菌对红霉素的耐药率最高,达到94.87%,其次是高浓度庆大霉素和青霉素,分别为84.62%和79.48%,环丙沙星的耐药率也达到76.92%,米诺环素为38.46%,而氯霉素则体现出较好的敏感率,其耐药率为17.95%,尚未发现有耐万古霉素及呋喃妥因的菌株,两者耐药率均为0。39株屎肠球菌β-内酰胺酶阳性率为0。汕头地区分离屎肠球菌呈多重耐药性,对青霉素、红霉素、环丙沙星和高浓高度庆大霉素耐药率达100.00%。结论临床分离的屎肠球菌多重耐药性严重,尤其是汕头地区分离的细菌,临床应根据药敏结果合理选用抗感染药物。  相似文献   

20.
肠球菌耐药性的检测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肠球菌是引起临床感染的常见病原菌之一,固有多种抗生素抗性,临床上常采用协同用药治疗肠球菌感染,例如采用青霉素、氨于青霉素或万古霉素与氨基糖贰类药物联合使用,但是当肠球菌获得了氨基糖式类活性酶后,会发展成高度氨基糖忒类耐药性(MIC,≥2000μg/ml).而失去协同作用。为了解当地临床分离的肠球菌耐药情况.我们对认1993~1995年我院分离的48珠肠球菌对氨基糖咸类(由大霉素和链霉素)的高度耐药性以及青霉素、氨个青霉素、四环素、氟哌酸、万古霉素的敏感性进行了测定,并对其结果进行了初步分析,现报告如下。材料与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