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喹硫平治疗心境障碍的作用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双相情感障碍,简称双相障碍(BPD),是针对单相情感障碍(重性抑郁)而言。DSM—Ⅳ和ICD-10将二者并列为两种主要心境障碍。顾名思义,双相兼有心境变高和变低两极性特点,是心境在正常,高涨(躁狂),低落(抑郁)之间往返摆动。DSM—Ⅳ将双相障碍又分为若干个亚型,这在诊断上是一个重要变更,突出表现在分出了双相Ⅰ型和双相Ⅱ型,基本区别是前者一般以躁狂发作严重;后者以抑郁发作严重,躁狂发作较轻,且家族史中阳性率高,发作次数多,对治疗反应差。流行病学资料显示,双相Ⅰ型发病率为0.5%~2.4%,双相Ⅱ型发病率为0.2%-5.0%。双相障碍是精神科常见病,多发病,具有较高同病率(焦虑障碍,酒依赖,药物依赖)与较高死亡率(特别是在抑郁相或者混合状态)特点。目前有关躁狂症状的治疗已有很大进展;而抑郁症状则被认为治疗困难,传统抗抑郁药物或心境稳定剂疗效均不佳。美国最近一项研究发现,喹硫平除对躁狂症状(单药或喹硫平+锂盐/双丙戊酸钠)或精神分裂症疗效明确外,还能控制抑郁症状,从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因此,喹硫平是目前唯一被FDA批准单药既可用于治疗双相躁狂急性发作,  相似文献   

2.
概述:DSM-5抑郁障碍一章中有一新的诊断类别为"伴混合特征的重性抑郁障碍",指的是符合重性抑郁障碍的诊断标准并伴有亚综合征的轻躁狂或躁狂症状的患者。但是这一新类别的操作定义相比较于非典型抑郁症或过去"混合性抑郁症"的定义更加接近于轻躁狂和躁狂症。而且,多项研究表明,这类患者的特征和他们疾病的临床转归更接近于双相障碍患者,而不同于不伴有轻躁狂或躁狂症状的抑郁症患者。因此,我们认为,将这种情况归类于DSM-5的双相障碍更为恰当。我们还认为,这种抑郁障碍–双相障碍之间的界线模糊不清是产生重性抑郁障碍诊断信度低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3.
《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5版)》(DSM-5)将双相及相关障碍从心境障碍中独立出来,与抑郁障碍分为两章。双相障碍是一类受遗传因素影响较大的精神障碍,其代表性疾病是双相Ⅰ型障碍、双相Ⅱ型障碍和环性心境障碍。躁狂发作是双相Ⅰ型障碍诊断的必要条件,且不再要求个体必须有重性抑郁发作史。双相Ⅱ型障碍需有轻躁狂发作和重性抑郁发作史。环性心境障碍从开始发病,至少有半数时间经历多次轻躁狂期和抑郁期,但未符合轻躁狂发作或重性抑郁发作的诊断标准。双相及相关障碍的治疗方法包括心境稳定剂治疗、心理咨询、电休克治疗等。  相似文献   

4.
躁狂的全程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双相障碍是一种终生性疾病,以伴或不伴抑郁症的躁狂或轻躁狂发作为特征,双相障碍患病率5%,充分发展的躁狂患病率1%,双相障碍认识之所以提高,主要是与抑郁间歇短至2天的轻躁狂和环性情感气质引起抑郁症的认识提高有关。发作间歇期常有亚综合征症状,后增加复燃机率。故治疗急性期以缓解病情为目的,维持期以预防复发为目的。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双相II型重性抑郁发作临床症状控制后较长期的单用氟西汀与单用碳酸锂治疗的复燃或转躁情况。方法:对75例双相II型障碍重性抑郁发作临床症状控制的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分别单用氟西汀与碳酸锂进行26周的治疗并随访,并进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杨氏躁狂量表(YMRS)评定。结果:治疗前1周、治疗2周、10周、18周、26周两组HAMD、YMRS评分两组同期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氟西汀组亚综合征抑郁和抑郁症复燃率低,碳酸锂组亚综合征轻躁狂和轻躁狂发作率低,两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双相II型障碍重性抑郁发作后氟西汀单一治疗比锂盐单一治疗可较好预防复燃,但能增加轻躁狂心境转换的发作。  相似文献   

6.
癫痫、偏头痛与情感性障碍袁浩龙周蓓蓓癫痫、偏头痛与情感性障碍在其同病和治疗中相互重叠。有和无先兆偏头痛与忧郁症(dysthymia)、重性抑郁症、双相情感障碍(轻躁狂)躁狂发作及各类焦虑障碍均有关。与无先兆偏头痛相比,有先兆偏头痛病人的情感性障碍患病...  相似文献   

7.
10省市双相情感障碍患者药物治疗的现况调查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了解国内双相情感障碍患者精神药物的治疗现状。方法按一定的抽样比例,选择10个省市46家专科医院或综合医院精神科同时进行药物处方方式的调查。结果(1)在558例双相情感障碍患者中,躁狂相472例(84.6%),抑郁相86例(15.4%);555(99.5%)例患者接受精神药物治疗。(2)主要治疗药物为心境稳定剂(80.7%),404例(72.8%)患者使用了抗精神病药。(3)躁狂相患者以心境稳定剂(84.7%)和抗精神病药(81.4%)单一或联合治疗为主,抑郁相患者单一或联合使用抗抑郁药的频率较高(80.2%)。(4)联合两种及其以上药物治疗者占80.2%。(5)145例(26.1%)患者合并使用了苯二氮Zhuo类药。结论国内双相情感障碍药物处方方式与国内外的指南推荐方案基本相符;双相障碍抑郁相抗抑郁药使用频率较高,有待于将来的临床实践论证。  相似文献   

8.
双相障碍是一种高复发率(>90%的患者反复发作)、高自杀率(25%~50%的患者自杀未遂,11%~19%的患者自杀死亡)、高共病率(46%的患者伴酒依赖,60%的患者伴药物依赖)的临床常见病[1].双相障碍的自然病程中,始终仅有躁狂或轻躁狂发作者很少(单纯躁狂约占双相障碍的1%),这些患者的家族史、病前人格、生物学特征、治疗原则及预后等与兼有抑郁发作的双相障碍相似[2].Akiskal[3]疾呼:双相障碍,尤其是双相抑郁大多被临床医生所忽略.  相似文献   

9.
双相情感障碍混合状态的研究进展郭卫刚抑郁症和躁狂症关系密切,有时可能并存。然而,单独为情感性障碍混合状态[通常称为混合性躁狂(mixedmania)或心境恶劣性躁狂(dysphoricmania)]列出诊断标准只是近几年的事,实际上这种混合状态并未为...  相似文献   

10.
拉莫三嗪(Lamotrigine)可使情绪低落正常化,改善双相抑郁较突出;而老一代心境稳定剂(锂、卡马西平和丙戊酸钠)和某些新一代抗精神病药可使情感高涨正常化,改善躁狂或轻躁狂较突出。本文拟综述拉莫三嗪治疗双相障碍的进展。  相似文献   

11.
双重抑郁     
双重抑郁是指在心境恶劣障碍2年以上(儿童和青少年为1年),如果出现重症抑郁(Major Depression)发作,此时重症抑郁和心境恶劣障碍可同时诊断(double depression)。双重抑郁只出现于DSM诊断分类系统,ICD-10和CCMD-2-R系统则没有。 双重抑郁的诊断与心境恶劣障碍密不可分,心境恶劣障碍的基本特征是慢性抑郁心境持续2年以上,绝大多数日子是抑郁,很少有不抑郁的时候(诊断标准A);在抑郁情绪期间,至少要出现下列附加症状中的两种:食欲差或贪食,失眠或过度睡眠,精力减退或疲乏,自信心降低,注意力集中困难或难以作出决断;感到绝望(诊断标准B);在2年期间(儿童和青少年是1年),任何没有症状的时间间隔不会超过2个月(诊断标准C);在开始的2年内,没有重症抑郁的发作(诊断标准D);病人从未有过躁狂发作、混合性发作或轻躁狂发  相似文献   

12.
1病例 女,46岁,门诊号750446。主诉话多、兴奋和情绪低、想死交替17年,既往诊断双相障碍。1993年因躁狂发作而住院(双相Ⅰ型障碍),最近发作抑郁比躁狂发作重,抑郁表现,想跳井、上吊、撞火车寻死,认为自己是家里累赘,怕自己牵连家人。躁狂发作时自感舒服,家里人觉得她说话多。每月14天抑郁,10天躁狂,其余几天心境正常。一月转一次。服氯氮平100mg/d,碳酸锂0.5g/d。2个月前诊断为超快速循环双相Ⅱ型障碍。  相似文献   

13.
重性抑郁症与心境恶劣障碍的神经心理学对比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从神经心理学角度探讨重性抑郁症和心境恶劣障碍之间认知症状的异同。方法 对符合DSM-Ⅳ的40例重性抑郁症、36例心境恶劣障碍和37例正常对照使用WAIS智力全套测验、WMS逻辑记忆与视觉再生测验、STROOP、词汇流畅性、延线测验A、B、汉诺塔、威斯康辛卡片分类测验改良版(M-WCST)进行评测。结果 两种抑郁障碍均存在认知功能损害,重性抑郁症患者的认知损害有较重且范围较宽的认知损害,涉及双侧额叶、双侧颞叶、边缘系统及右侧顶叶。心境恶劣患者的损害多局限于额叶皮质。重性抑郁症“伴忧郁特征”的患者较“不伴忧郁特征”的患者存在更多涉及右侧半球的认知损害。结论 精神病性抑郁症较非精神病性抑郁症有普遍更严重的认知损害。  相似文献   

14.
双相障碍(Bipolar Disorder)是有抑郁发作和躁狂发作的一种心境障碍,而重性抑郁障碍(Major Depressive Disorder, MDD)是以显著而持久的心境低落、思维迟缓和意志减退的"三低症状"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精神障碍.双相障碍的抑郁发作(简称双相抑郁),在第一次发作时很难与抑郁障碍进行鉴别.因此双相抑郁常被误诊为MDD.有研究发现,误诊为抑郁障碍的双相障碍Ⅱ型患者的自杀率高达38.9%[1].  相似文献   

15.
背景双相障碍常未被识别或被误诊为单相抑郁。明确未被识别或被误诊的双相障碍者的临床特征有助于减少错误分类。目的调查门诊抑郁症患者中未被识别的双相障碍者的比例,并分析未被识别的双相障碍者的临床特征。方法使用32项轻躁狂症状清单(Hypomania Checklist-32,HCL-32)、心境障碍问卷(Mood Disorder Questionnaire,MDQ)和简明国际神经精神访谈(Mini International Neuropsychiatric Interview,MINI)对目前被诊断为抑郁症的100例门诊患者进行调查。对被重新诊断为双相障碍与仍然被诊断为抑郁症的患者的临床特征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共有29例(29%)抑郁症门诊患者被诊断为双相障碍;其中双相Ⅰ型6例,双相Ⅱ型23例。与未更改诊断的抑郁症者相比,被重新诊断为双相障碍者年龄轻、起病早、发病次数多、受教育程度高,多为复发性抑郁且多伴精神病性症状。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OR=0.55,95%CI=0.34~0.89)和精神病性症状(OR=9.12,95%CI=1.56~53.26)是双相障碍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在门诊抑郁症患者中未被识别的双相障碍比例较高,尤其是双相Ⅱ型。与单相抑郁相比,诊断为抑郁症而为未被识别的双相障碍者年龄轻,更可能伴有精神病性症状。  相似文献   

16.
张三 《上海精神医学》2011,23(3):175-177
双相障碍是一种慢性致残性疾病。以往治疗的重点在于控制躁狂或轻躁狂症状,然而由于双相障碍患者处于抑郁状态的时间远多于躁狂或轻躁狂状态,近期更多关注的是双相抑郁状态。很多双相障碍患者持续存在阈下抑郁症状。然而,有关双相抑郁药物治疗的循证依据十分有限。  相似文献   

17.
在双相障碍中,应用抗抑郁剂可能诱发躁狂或轻躁狂发作或使循环频率增加。奎硫平作为一种新型抗精神病药,有些学者将其作为心境稳定剂使用。我们采用随机开放性研究,用奎硫平(商品名:思瑞康)合并帕罗西汀(商品名:赛乐特)治疗双相抑郁发作,观察疗效和不良反应,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双相障碍是指既有符合症状学诊断标准的躁狂或轻躁狂发作,又有抑郁发作的一类心境障碍.双相障碍一般呈发作性病程,躁狂和抑郁常反复循环或交替出现,但也可以混合方式存在,是一种高致残、高负担的重性精神障碍,对患者的社会功能产生不良影响.综合医院和基层医疗机构通常是双相障碍患者首次就诊机构.据估计,在综合医院所有就诊人群中,双相障碍的比例约为10%左右,而在精神科门诊可达20~30%[1-4].在发达国家,双相障碍往往首诊于全科医师执业的基层医疗机构,所以他们强调要重视在基层医疗机构的双相障碍的正确诊断问题.在我国,全科医学正在起步,患者常在综合医院的非精神科就诊,因此,更要强调综合医院中双相障碍的误诊和漏诊.  相似文献   

19.
每2000例分娩中约有1例发生产后精神病。对于那些原先不曾患过精神病的妇女来说,产后精神病可能属于情感谱系障碍,也许是双相情感障碍的一种变异型式。无论是单相抑郁症或是双相障碍抑郁期,在一夜睡眠剥夺之后,第二天情绪会有所改善。而双相障碍抑郁期的病人在睡眠剥夺之后有可能转化为轻躁狂或躁狂状态,据文献报告这种情况占双相抑郁睡眠剥夺者总数中的20%~75%。本文报告3例产后精神病妇女,均符合  相似文献   

20.
1 概述 双相障碍,是指抑郁和躁狂表现在一个患者先后交替发作或同时存在抑郁和躁狂的一种精神障碍.双相障碍发病年龄高峰在15 ~19岁,首次多为抑郁发作,往往一次至数次抑郁发作后再出现躁狂或轻躁狂发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