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6 毫秒
1.
张宛筑  邓冰 《中国学校卫生》2015,36(10):1489-1491
探讨中文网络成瘾量表在城市中学生中的应用效果,为制定适用于学生群体的网络成瘾量表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中文网络成瘾量表,对分层整群抽取的贵阳城区3 075名中学生进行施测,分析量表信度和效度.结果 调查共获得有效问卷2 875份.量表的Kappa系数为0.796,分半信效度为0.915,各因素与所属分量表的相关系数在0.886~0.947之间;各因素与总分的相关系数在0.840 ~0.896之间;2个分量表与总分的相关系数为0.954,0.943;验证性因素分析表明,2个分量表的拟合度指数GFI,AGFI,NFI,TLI,IFI,CFI指标都超过0.90,因子模型基本符合理论结构假设.结论 中文网络成瘾量表用于城市中学生网络成瘾情况测评具有较好的可行性、信度与效度,可用于我国城市中学生网络成瘾测评.  相似文献   

2.
目的本研究旨在编制出适合中国大学生的手机网络成瘾分类量表,并进行信效度检验。方法以网络成瘾的特征作为参考,结合智能手机自身的功能特点,通过专家访谈并开展预调查,编制手机网络成瘾的条目;选取上海某大学在校本科生295人进行问卷调查,2周后对30名学生进行重测,检验量表信效度。结果探索性因素分析获得4个维度:手机网络社交成瘾、娱乐成瘾、信息成瘾和购物成瘾,解释54.63%总方差。总量表的同质性信度(Cronbach’sα系数)为0.874,重测信度为0.929。结论该分类量表具有良好的心理测量学特性,可用于手机网络成瘾类型的筛查。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郑州市城区高中生网络成瘾状况及家庭环境若干因素对其的影响。方法随机调查郑州市城区6所高中800名学生,以网络成瘾诊断量表、家庭环境量表及自编网络使用调查问卷对所有被试进行测试。结果郑州市城区高中生网络成瘾发生率为5.0%,成瘾率在不同年龄、性别、家庭背景方面有显著差异,且成瘾者家庭环境量表三因子分均与非成瘾者有显著差异。结论中学生网络成瘾与多因素有关,改善家庭环境有利于降低网络成瘾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郑州市城区高中生网络成瘾状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郑州市城区高中生网络成瘾状况及家庭环境若干因素对其的影响.方法 随机调查郑州市城区6所高中800名学生,以网络成瘾诊断量表、家庭环境量表及自编网络使用调查问卷对所有被试进行测试.结果 郑州市城区高中生网络成瘾发生率为5.0 % ,成瘾率在不同年龄、性别、家庭背景方面有显著差异,且成瘾者家庭环境量表三因子分均与非成瘾者有显著差异.结论 中学生网络成瘾与多因素有关,改善家庭环境有利于降低网络成瘾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职业院校网络成瘾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与干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了解职业院校网络成瘾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探索困扰职业院校网络成瘾学生的心理问题,为有效实施健康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网络成瘾量表,对松原职业学院2246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同时运用SCL-90症状自评量表和自编心理问卷对网络成瘾学生进行调查,并对网络成瘾学生采取为期3个半月的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结果网络成瘾组学生SCL-90总分和各因子分均高于对照组。通过健康干预,SCL-90总分(109.58±26.67)、总均分(1.24±0.26)及各因子分均低于对照组,成瘾组学生干预后心理状况量表各因子得分有所提高,其中人际交往、社会活动和健康上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结论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对改善职业院校网络成瘾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能产生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南通市青少年网络成瘾现状.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调查南通市小学、初中、高中各3所学校的3 039名学生.用自编一般情况调查表,以及网络成瘾问卷、艾森克人格问卷、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自尊量表进行调查.结果 学生网络成瘾现患率3.29%,男生网络成瘾率远高于女生(P<0.01),初、高中生网络成瘾现患...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医学高职在校学生的网络使用情况,分析学生网络成瘾的相关因素,为进一步规范学生上网行为及对网络成瘾的预防干预提供依据。方法以某医学专科学校五年制高职学生为调查对象,采用网络成瘾量表及自行设计的问卷进行现况调查。结果学生网络成瘾检出率为0.6%,网络成瘾倾向检出率,男生为20.4%,女生为5.0%;学生最初上网年龄、每次上网时间、网络游戏、自觉孤独、自控能力、对学习的兴趣是网络成瘾的相关因素。结论加强对住校生管理,规范学生上网行为,及时进行心理疏导,对降低网络成瘾发生率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8.
大学生时间管理倾向与网络成瘾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廖婷婷  林川 《现代预防医学》2011,38(21):4419-4420,4425
[目的]调查大学生时间管理倾向和网络成瘾之间的相关关系,比较高低时间管理者的网络成瘾情况,了解大学生的时间管理倾向这一时间维度上的人格特质,为引导高校学生科学利用时间,合理使用网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随机取样法对230名大学生的时间管理倾向和网络成瘾情况进行了问卷调查,用社会科学统计软件进行数据统计。[结果]大学生的时间管理倾向和网络成瘾量表得分呈显著负相关(r=-0.309,P﹤0.005),高时间管理组的网络成瘾量表得分低于低时间管理组[(45.02±12.14)vs.(53.23±12.44),P﹤0.005]。[结论]网络成瘾量表得分上,男生得分显著高于女生;相对于时间管理较差的学生来说,能较好管理时间的学生的网络成瘾的风险更低。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大学生网络成瘾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Young的网络依赖诊断量表和自制的调查问卷对某综合大学4类专业大学生的网络成瘾进行随机分层抽样调查,对网络成瘾的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该校学生网络成瘾率为18.23%,不同专业大学生网络成瘾率不同;对调查的18个因素进行分析,专业、家庭来源、学习成绩、首次上网时间、日均上网时间等12个因素是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影响因素。结论大学生网络成瘾较为常见,影响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因素很多,应该有针对性地对大学生网络成瘾进行干预。  相似文献   

10.
医学生网络成瘾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医学生网络成瘾现状及影响因素,为合理利用互联网,防止学生网络成瘾的发生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现况调查的方法,对某医学院学生进行分层整群抽样,使用<网络成瘾诊断量表>调查研究对象的网络成瘾情况,使用自行设计的<网络使用情况调查表>调查网络成瘾的可能影响因素,计算网络成瘾率,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网络成瘾的影响因素.[结果]该医学院校学生网络成瘾率为8.20%,网络成瘾与性别、网络吸引、上网目的、上网地点、家庭是否民主等有关.[结论]在医学生中网络成瘾率较高,网络成瘾的影响因素复杂多样,有必要针对网络成瘾的主要影响因素采取措施以降低医学生网络成瘾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北京市通州区中学生网络成瘾的影响因素,为预防青少年网络成瘾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对抽取的2 234名学生进行自填问卷调查。采用EpiData 3.0数据库进行录入。利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结果通州区中学生网络成瘾自报率为10.6%,男生、女生网络成瘾自报率分别为14.2%和7.4%,男生明显高于女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6.42,P0.05)。影响因素分析显示:性别、学习成绩、学习压力严重、失眠、抑郁等5种因素为网络成瘾的影响因素。结论网络成瘾受到多种因素的共同影响,应针对各影响因素制定具体的预防措施,综合防治,以降低网络成瘾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天津市市区≥16岁青年学生网络成瘾(IA)与A型行为类型的关系,并提出对其有针对性的干预建议。方法采用学生使用计算机网络情况调查表,由学生匿名填写,将结果录入自行开发的“青少年学生网络成瘾调查信息测评系统”。结果青年学生中有网络成瘾症(IAD)306名,占6.82%,网络成瘾倾向(IAT)600名,占13.38%。男生IAD检出率为9.87%,IAT为15.66%,女生IAD检出率为3.53%,IAT为10.92%。按学习阶段和性别数据加权后,A型、亚A型行为类型青年学生的IAD、IAT检出人数明显高于M型、B型和亚B型行为类型者。按学习阶段加权分析,≥16岁的高中生和大学生IAD检出率均A型〉M型〉B型(高中生分别为8.87%,7.77%和4.35%,大学生分别为11.11%,7.81%和4.44%);不分性别、学习阶段加权分析IAD检出率为A型=M型〉B型。结论青年学生网络成瘾与A型行为类型有关。应加强对青年学生、尤其对高中上网无瘾者和IAT男生进行心理疏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初中生网络成瘾现状及网络成瘾与父母养育方式、心理健康状况的关系,为网络成瘾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中学生网络成瘾诊断量表(IADDS)、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EMBU)、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整群抽取的济南市某中学2 383名初中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初中生网络成瘾检出率为7.9%,男生高于女生(P<0.01),自制力差组高于自制力强组(P<0.01)。成瘾组与非成瘾组父亲情感温暖理解、惩罚严厉、过分干涉、拒绝否认、过度保护及母亲情感温暖理解、过干涉过保护、拒绝否认、惩罚严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成瘾组症状自评量表(SCL-90)各维度均显著高于非成瘾组(P值均<0.01)。成瘾总分与父母养育方式多个因子分及SCL-90各维度呈显著相关(P值均<0.01)。网络成瘾影响因素有敌对、父亲拒绝否认、偏执、躯体化、强迫症状、母亲惩罚严厉(P值均<0.01)。结论网络成瘾初中生的父母养育方式存在问题。初中生网络成瘾者心理健康状况较差,自我控制能力较差。  相似文献   

14.
天津市学生网络成瘾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目的了解天津市区青少年学生网络成瘾流行水平和分布情况,探讨实用的判定标准。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天津市区的6所中学和中专、大专、大学各1所,对8 694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网络成瘾评定标准:(1)过去7 d内平均每天上网≥4 h;(2)不上网时仍想网络内容;(3)不能上网时感到无聊和焦虑;(4)希望上网时间长于目前;(5)上网时间经常超出预期;(6)想不上网但无法自控;(7)因上网不能完成作业或逃学;(8)向家长、老师和同学隐瞒上网事实;(9)因上网与家长冲突;(10)上网的目的是为了摆脱困境、抑郁、无助或焦虑。至少有5项符合的判定为网络成瘾症(IAD),有3~4项符合者判定为网络成瘾倾向(IAT)。采用2000年全国人口普查初中至大学各学习阶段的人口构成计算样本权重。结果每天平均上网2、3、4 h学生的IAD检出率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学习阶段学生的IAD检出率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经卡方分割检验发现,以中专生IAD检出率最高,为11.69%,初中和高中分别为5.98%和5.95%,大专和大本分别为6.74%和6.73%;IAT检出率依次为初中(8.65%)、高中(12.11%)、中专(13.96%)、大专(15.58%)、大学(16.73%);经按学习阶段和性别加权,IAD检出率为6.90%,其中男性为9.50%,女性为4.17%;IAT检出率为11.78%,其中男性为14.43%,女性为8.96%;经济水平较好的地区的中学生IAD、IAT检出率分别为4.16%和8.27%,均低于经济水平一般和较差的地区;重点中学与非重点中学IAD、IAT检出率差别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中专学生IAD检出率最高,IAT也处于较高水平;经济水平较好地区的中学生IAD、IAT检出率均低于经济水平一般和较差的地区。  相似文献   

15.
中学生网络成瘾的定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初步探讨中学生网络成瘾的特点以及中学生对网络成瘾的认识与干预的态度和需求,为开展针对网络成瘾的学校教育、社会宣传和预防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应用定性研究中专题小组讨论的方法,对网络成瘾中学生及家长19人进行访谈。结果中学生网络成瘾者多数以网络游戏作为上网的主要目的,多在网吧上网,且时间较长;多数中学生把上网视为一种休闲;家长普遍认为中学生上网成瘾与性格特点和缺少关爱有关;过度上网对中学生造成的负面影响极大;中学生和家长普遍缺乏对于网络成瘾的正确认识,但对于网络成瘾的干预均有需求。结论应广泛地开展学校健康教育,提高家庭、学校、专业人员和政府对中学生网络成瘾问题的知晓和重视,以利开展预防和干预。  相似文献   

16.
浙江省大学生网络行为及网络成瘾状况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大学生网络行为特点和网络成瘾状况,为规范大学生上网行为和防止网络成瘾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杭州师范大学750名学生作为调查对象,利用自制问卷调查一般情况,网络使用情况,网络道德行为特点;利用Young的网络成瘾量表调查网络成瘾状况。结果收回有效问卷687份,网络成瘾阳性者占11.9%,男生成瘾率为16.7%,女生为8.0%,两者间存在统计学差异;家住城市大学生的成瘾率为16.1%,农村为9.3%,两者间存在统计学差异。不同网龄、每周上网时间不同、每周上网频率不同的同学之间网络成瘾率不同;玩游戏的同学成瘾率较高。网络道德首位不良行为是网上复制、抄袭别人文章,其主要原因是大学生缺乏相关文章的书写能力。结论大学生网络成瘾率较高,同时存在很多不良行为,学校应该积极采取有效的预防和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对大学生网络依赖流行病学调查与人格特征、心理健康状况的分析,探讨大学生网络依赖的相关因素及其心理健康水平与人格特征的关系。方法:用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1481名大学生,使用自制调查表、K.S.Young的网络依赖诊断量表、艾森克个性问卷(EPQ)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进行测试。结果:大学生网络依赖的发生率为4.1%,网络依赖组N、P分高于对照组,SCL-90总分及各因子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别有显著性;网络依赖组E、P维度与SCL-90若干因子相关系数有显著性。结论:孤僻、内倾、情绪不稳定者较易出现网络依赖。网络依赖者存在较广泛的心理问题和躯体不适,需要积极干预。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河南省农村中学生网络使用情况及其有关因素,为指导中学生正确合理地使用网络提供依据。方法采取分层整群抽样方法,抽取河南省农村中学生8316名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河南省农村中学生上网报告率为54.7%,男生报告率(66.2%)明显高于女生(42.4%)(P<0.01);网络成瘾倾向报告率为11.3%,男生(17.1%)明显高于女生(5.2%)(P<0.01);网络成瘾报告率为1.5%,男生(2.6%)明显高于女生(0.4%)(P<0.01)。学生上网的目的分别是聊天(61.1%)、多媒体娱乐(60.6%)、玩游戏(44.1%)。结论河南省农村中学生网络使用行为较普遍。家庭、学校、社会应共同关注中学生网络使用情况,采取有效干预措施,引导青少年正确合理地利用互联网。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大学生网络成瘾与心身症状、社会支持及应付方式的关系。方法采用多级分层整群抽样方法,采用《网络使用状况调查表》和《网络成瘾诊断量表》、《SCL-90症状自评量表》、《领悟社会支持量表》、《应付方式问卷》等心理量表,对唐山市3所大学在校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唐山市大学生网络成瘾率为6.89%,男生网络成瘾率(8.71%)明显高于女生(5.99%)。网络成瘾者SCL-90测试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及精神病性各因子得分均高于非成瘾者。网络成瘾者领悟社会支持量表得分(61.20±10.90)低于非网络成瘾者(62.95±11.10)。网络成瘾者应付方式问卷自责、幻想、退避、合理化得分均高于非网络成瘾者,解决问题得分低于非网络成瘾者。结论大学生的网络成瘾率较高,且对大学生的心身健康产生明显影响,故应针对网络成瘾采取有效的预防和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20.
医学生上网行为及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某校医学生上网行为以及其相关影响因素,了解网络对医学生带来的负效应,及早发现网络成瘾者,进一步采取干预措施。方法:于2004年2月到4月,对沈阳某医学院大学1~3年级的本科和高职学生采用统一的调查表,进行了不记名问卷调查。结果:在1855名医学生中有1772名学生上网,上网率95.5%,174名网络成瘾者,成瘾率为9.8%。网络成瘾发生有关的主要因素有学生层次、性别、生源地和对网络游戏的态度。结论:互联网的使用在医学生中已经普及,且对医学生已产生了的负面影响。加强对学生上网的管理,开展网络心理卫生工作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