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20):3871-3872
探讨腰俞穴麻醉复合针刺麻醉对微创肛肠手术临床并发症的影响。选取收治的微创肛肠手术患者250例进行研究,随机分为观察组以及对照组各125例,对照组予以单纯腰俞穴麻醉,观察组予以腰俞穴麻醉复合针刺麻醉,对两组牵拉反射评分、舒适度评分及并发症发生率进行比较分析。观察组牵拉反射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舒适度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对微创肛肠手术患者实行腰俞穴麻醉复合针刺麻醉可有效降低并发症,提高患者牵拉反射评分及舒适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钟凤华  李宏  靳三庆 《实用医学杂志》2012,28(21):3635-3637
目的:比较常用浓度与低浓度罗哌卡因腰麻用于肛门部手术的麻醉效果,探讨低浓度罗哌卡因腰麻在肛门部手术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50例行肛门部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以0.5%(A组,n=25)、0.3%(B组,n=25)罗哌卡因2.5 mL行腰麻.观察麻醉平面、Bromage评分、NIBP、HR、麻醉总体效果评分、肛门松弛度、手术牵拉反射、术中硬膜外追加用药等.结果:A组麻醉平面(T8)高于B组(T10)(P<0.05),A组Bromage评分(4分)高于B组(1分)(P<0.05);NIBP、HR、麻醉总体效果评分、肛门松弛度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手术牵拉反射发生率(6例,25%)高于A组(1例,4%),且发生牵拉反射的患者均为行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PPH或TST)的患者,其中B组4例患者需硬膜外麻醉给药而A组均无需用药,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浓度(0.3%)罗哌卡因腰麻运动阻滞轻,麻醉平面低,可以满足除吻合器手术外的常规肛门部手术的要求.  相似文献   

3.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19):3626-3628
探讨老年骨科手术中腰硬联合麻醉和全凭静脉麻醉的治疗效果。随机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2月在我院进行骨科手术的老年患者82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1例,观察组患者采用全凭静脉麻醉,对照组采用腰硬联合麻醉。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血压(DP)、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 O2)及牵拉反射、肌肉松弛度、疼痛反应等指标。结果两组老年骨科患者在手术过程中均能维持DP、HR、Sp O2的稳定,观察组牵拉反射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肌肉松弛度及疼痛反应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在老年骨科手术中腰硬联合麻醉及全凭静脉麻醉均能起到一定的麻醉效果,但全凭静脉麻醉起效快、麻醉效果明确、无不良反应的特点更能减轻患者的病痛,效果优于腰硬联合麻醉,值得在临床上加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丙泊酚应用于无痛乳管镜检查术中的可行性、安全性.方法 对113例ASA Ⅰ ~ Ⅲ择期行乳管镜检查术的患者分成丙泊酚组(P组)和对照组(D组),其中P组52例,D组61例.P组采用丙泊酚静脉麻醉复合利多卡因表面麻醉下完成,D组在利多卡因表面麻醉下完成,观察患者依从性(如有必要愿意复查的例数/接受检查例数)、检查成功率、检查时间、总体疼痛评分和高峰疼痛评分、检查过程中出现中断发生率及中断次数、并发症及P组丙泊酚用量.结果 两组检查成功率和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无显著性(P>0.05);p组患者的依从性高于D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p组的检查时间、总体疼痛评分和高峰疼痛评分、检查过程中出现中断发生率及中断次数均低于D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P组丙泊酚用量110~210mg,平均(160.5±24.98)mg.结论 采用丙泊酚静脉麻醉复合利多卡因表面麻醉方法实施乳管镜检查术安全、舒适,麻醉管理简单、方便,费用低廉,显著提高检查成功率和患者依从性,对痛阈低并伴严重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尤为适合,此方法适用于各级医院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靶控输注麻醉在子宫肌瘤患者腹腔镜手术中的应用效果及其对术中血流动力学、术后疼痛程度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83例择期进行腹腔镜手术的子宫肌瘤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观察组42例,对照组41例。对照组采用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静脉麻醉;观察采用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靶控输注麻醉。观察对比两组麻醉效果、麻醉时间、手术前后血流动力学指标[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变化及术后疼痛程度(VAS)评分。结果:与对照组麻醉优良率85.37%对比,观察组麻醉优良率100%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诱导后、插管1min时HR、MAP波动小于对照组,拔管时HR波动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诱导时间、清醒时间、拔管时间短于对照组,术后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靶控输注麻醉效果显著,血流动力学变化幅度较小,可降低患者术后疼痛程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纳布啡复合丙泊酚在急诊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术麻醉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120例急性梗阻性胆管炎行急诊ERCP术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舒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静脉麻醉组(PS组,60例)和纳布啡复合丙泊酚静脉麻醉组(PN组,60例)。PS组患者先静脉给予舒芬太尼(0.1μg/kg),PN组患者先给予纳布啡(0.15 mg/kg),3 min后均再给予丙泊酚(1~2 mg/kg)行麻醉诱导,待患者睫毛反射消失后开始ERCP手术操作。观察记录两组患者围术期各时间点(T0:麻醉诱导前;T1:意识和睫毛反射消失后;T2:术中;T3:苏醒后)的MAP、HR和SpO_2;记录两组患者围术期低血压、心动过缓、呼吸抑制、呛咳、体动和恶心呕吐的发生情况及苏醒时间;记录术后患者和术者对麻醉的满意度。结果:T1时间点PS组患者SpO_2低于T0时间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1时间点PN组患者SpO_2与T0时间点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1时间点PS组患者SpO_2低于PN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PS组相比,PN组患者苏醒时间、术中呼吸抑制、呛咳及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率均较低(均P0.05)。结论:与舒芬太尼复合丙泊酚相比较,纳布啡复合丙泊酚的患者苏醒时间更短,术中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患者和术者的麻醉满意度均较高,能够为急诊ERCP术提供安全有效的麻醉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氟比洛芬酯复合丙泊酚静脉麻醉对人工流产手术的镇痛效果和护理.方法 选取人工流产患者180例,随机均分为两组,对照组和复合麻醉组,各90例.对照组静脉注射丙泊酚2.0mg/kg体重,复合麻醉组先静脉注射氟比洛芬醣50 mg进行麻醉诱导后,静脉注射丙泊酚2.0mg/kg体重.观察两组用药量,术中和术后不良反应,疼痛的VAS评分.术后由手术医师评定麻醉效果.结果 复合麻醉组唤醒后恶心和躁动不安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单独给药组(P<0.05),而麻醉效果达优者也多于单独给药组(P<0.05).复合给药组术后注射部位和下腹部疼痛VAS评分均值也显著低于单独麻醉组(P<0.05).结论 氟比洛芬酯复合丙泊酚用于人工流产手术的麻醉效果确切,术后疼痛更轻,不良反应更少,是一种有效的配伍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靶控丙泊酚、瑞芬太尼全凭静脉麻醉与腰硬联合麻醉应用于妇科手术的麻醉效果。方法将50例择期行妇科腹腔镜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静脉全身麻醉组(Ⅰ组)和腰硬联合麻醉组(Ⅱ组),每组25例。I组静注芬太尼3μg/kg、丙泊酚1.5~2mg/kg、阿曲库铵0.5~1mg/kg诱导插管,然后用微泵持续注射丙泊酚6~10mg/(kg.h),瑞芬太尼0.5μg/(kg.min),30~45min间断静脉注射阿曲库铵0.25~0.5mg/kg维持麻醉。Ⅱ组采用腰硬联合阻滞麻醉。观察2组患者围术期血压、脉搏、SpO2的变化,术中牵拉反射、疼痛反应、肌松效果及手术时间、术中液体入量、麻黄素使用等情况。结果Ⅰ组平均手术时间(61.9±6.6)min,Ⅱ组(78.8±9.3)min,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Ⅱ组术中液体入量为(1272.3±220.1)mL,明显多于Ⅰ组(819.9±139.6)mL(P〈0.05);Ⅰ组使用麻黄素5例(25.0%),Ⅱ组18例(72.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Ⅰ组肌松及镇痛效果明显优于Ⅱ组,牵拉反应明显小于Ⅱ组(均P〈0.05)。结论丙泊酚与瑞芬太尼静脉全身麻醉用于腹腔镜妇科手术,具有起效快、苏醒快的特点,麻醉效果确切,无严重不良反应,疗效优于腰硬联合阻滞麻醉。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氟比洛芬酯复合丙泊酚静脉麻醉对人工流产手术的镇痛效果和护理.方法 选取人工流产患者180例,随机均分为两组,对照组和复合麻醉组,各90例.对照组静脉注射丙泊酚2.0mg/kg体重,复合麻醉组先静脉注射氟比洛芬醣50 mg进行麻醉诱导后,静脉注射丙泊酚2.0mg/kg体重.观察两组用药量,术中和术后不良反应,疼痛的VAS评分.术后由手术医师评定麻醉效果.结果 复合麻醉组唤醒后恶心和躁动不安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单独给药组(P<0.05),而麻醉效果达优者也多于单独给药组(P<0.05).复合给药组术后注射部位和下腹部疼痛VAS评分均值也显著低于单独麻醉组(P<0.05).结论 氟比洛芬酯复合丙泊酚用于人工流产手术的麻醉效果确切,术后疼痛更轻,不良反应更少,是一种有效的配伍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丙泊酚静脉麻醉复合腰硬联合麻醉对老年髋关节骨折手术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将2020年7月至2022年6月在医院行手术治疗的60例老年髋关节骨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给予腰硬联合麻醉,研究组30例给予丙泊酚静脉麻醉复合腰硬联合麻醉,比较两组麻醉效果、术后相关指标(睁眼时间、麻醉恢复室停留时间、术后1 h疼痛程度)、不良反应发生情况,麻醉诱导前(T0)、麻醉5 min后(T1)、麻醉30 min后(T2)、术毕(T3)血流动力学指标[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血氧饱和度(SpO2)]、应激反应指标[肾上腺素(E)、去甲肾上腺素(NE)]水平。结果:研究组麻醉良好率(100.00%)略高于对照组(90.00%)(P>0.05)。两组术后睁眼时间、麻醉恢复室停留时间相当(P>0.05);研究组术后1 h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T0~T3时HR、MAP、CVP、SpO2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T1~T3时HR、M...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氟比洛芬酯复合丙泊酚静脉麻醉对人工流产手术的镇痛效果和护理.方法 选取人工流产患者180例,随机均分为两组,对照组和复合麻醉组,各90例.对照组静脉注射丙泊酚2.0mg/kg体重,复合麻醉组先静脉注射氟比洛芬醣50 mg进行麻醉诱导后,静脉注射丙泊酚2.0mg/kg体重.观察两组用药量,术中和术后不良反应,疼痛的VAS评分.术后由手术医师评定麻醉效果.结果 复合麻醉组唤醒后恶心和躁动不安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单独给药组(P<0.05),而麻醉效果达优者也多于单独给药组(P<0.05).复合给药组术后注射部位和下腹部疼痛VAS评分均值也显著低于单独麻醉组(P<0.05).结论 氟比洛芬酯复合丙泊酚用于人工流产手术的麻醉效果确切,术后疼痛更轻,不良反应更少,是一种有效的配伍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在人工流产术中采用曲马多复合丙泊酚静脉麻醉的效果,并与单纯丙泊酚静脉麻醉对照.方法 将符合条件要求做无痛人流术的20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100例使用曲马多复合丙泊酚静脉麻醉,对照组100例单纯使用丙泊酚静脉麻醉.计算丙泊酚总量,观察术前、术中、术后BP、HR、SpO2、RR的变化,观察麻醉效果、术后镇痛效果、清醒时间、离院时间及术中、术后恶心、呕吐情况.结果 观察组丙泊酚总量、患者离院时间、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麻醉及术后镇痛达优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2组术前、术中、术后各时点BP、HR、Sp02、RR变化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结论 曲马多复合丙泊酚静脉麻醉用于无痛人流术,麻醉效果好,丙泊酚用量少,苏醒迅速而彻底,恶心呕吐等并发症发生率低,缩短离院时间,提高麻醉手术质量,更适用于门诊手术.  相似文献   

13.
小剂量氯胺酮复合芬太尼与丙泊酚在无痛人流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观察小剂量氯胺酮复合芬太尼与丙泊酚在无痛人流术中应用的效果。方法:选择90例ASAⅠ~Ⅱ级门诊无痛人流术患者,分为3组,即丙泊酚组(P组)、芬太尼复合丙泊酚组(FP组)和小剂量氯胺酮复合芬太尼与丙泊酚组(KFP组),每组30例。记录诱导前、诱导后扩张宫颈前、扩张宫颈中、宫内吸引中和术后5min各时点的HR、MAP、SpO2等。记录术中不良反应、麻醉满意度、术中知晓、术后患者满意度、丙泊酚用量、镇静起效时间、手术时间和定向力恢复的时间等。结果:KFP组患者镇静起效时间稍快,在扩张宫颈中和宫内吸引中HR、MAP、SpO2更稳定,与诱导前、扩张宫颈前和术后5min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FP组HR、MAP在扩张宫颈前、扩张宫颈中和宫内吸引中与诱导前比较,与KFP组比较,下降明显,差异有显著性(P<0.05)。P组丙泊酚用量最大,FP组次之,KFP组最少,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P组和FP组静脉注射痛和术中低血压发生率较KFP组明显增高(P<0.05)。P组术中肢体扭动和呼吸抑制需托下颌的发生率较KFP组和FP组明显增高(P<0.05)。麻醉满意度和术后患者满意度,KFP组较P组和FP组明显增高(P<0.05)。3组均无术中知晓。手术时间和定向力恢复的时间3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小剂量氯胺酮复合芬太尼与丙泊酚在无痛人流术中,镇静起效时间快,循环、呼吸更稳定;低血压、肢体扭动和呼吸抑制不良反应少,麻醉效果更完善,术中麻醉满意度高;术后患者精神愉悦,满意度高。丙泊酚用量明显减少,费用更低,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办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围术期血小板减少症产妇的麻醉管理具有特殊性.观察血小板减少症产妇剖宫产术采用小剂量氯胺酮复合丙泊酚静脉麻醉。患者麻醉效果满意,镇痛完善,无术中知晓,但有梦幻,恶心呕吐等并发症。结论:对血小板减少症产妇应用小剂量氯胺酮复合丙泊酚静脉麻醉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丙泊酚靶控静脉麻醉与静吸复合麻醉用于腹腔镜手术患者在适当的麻醉深度控制下对麻醉诱导期血流动力学及术后苏醒过程的影响,评价靶控静脉麻醉用于腹腔镜手术的临床可行性.方法:择期腔镜下胆囊切除术的患者40例,分为静吸复合麻醉组(1组)及靶控输注组(T组).每组20例,分别观察记录麻醉开始前、诱导后、腹腔穿刺时、气腹建立后、手术结束时、拔管前、拔管后5 min等各时点的脑电指数,记录诱导期血压(SBP、DBP和MAP)、心率、呛咳、插管反应及苏醒时间、拔管时间,术后恶心、呕吐、烦躁、脉搏氧饱和度下降及术中知晓情况.结果:Ⅰ组诱导时血压下降程度高于T组,SBP<90mmHg的发生率高于T组(P<0.05),插管反应发生率高于T组(P<0.05).T组患者的术后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呼之睁眼时间、拔管时间均比Ⅰ组短(P<0.05).两组患者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结论:与静吸复合麻醉比较,丙泊酚静脉靶控麻醉的诱导及术中控制更为平稳,苏醒质量上要优于后者.但丙泊酚靶控的最适浓度仍需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无痛人流的护理,观察丙泊酚与丙泊酚复合芬太尼静脉麻醉用于无痛人流的临床效果。方法:对306例实施无痛人流的患者,其中单纯静注丙泊酚麻醉(P组)206例,静注丙泊酚复合芬太尼麻醉(F组)100例,在术前、术中、术后采用相应的护理,并对其丙泊酚用量、临床效果进行观察。结果:306例患者(P组、F组)术中均无知晓,手术顺利完成,无并发症发生。丙泊酚用量、术中肢体活动发生率、醒后诉说下腹疼痛率F组却比P组明显低。结论:充分的术前准备、术中默契、敏捷的护理配合,对手术的顺利完成,预防并发症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丙泊酚复合小剂量芬太尼静脉麻醉用于无痛人流是一种较为合理,安全可行的麻醉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地佐辛联合丙泊酚在妇科门诊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6年8月于我院妇科门诊行无痛人流术、宫腔镜手术治疗的患者102例,根据麻醉药物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1例。对照组给予芬太尼+丙泊酚麻醉,观察组给予地佐辛+丙泊酚麻醉。比较两组患者临床麻醉效果(丙泊酚总用量、唤醒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呼吸抑制发生率)及术后疼痛评分。结果:两组患者丙泊酚总用量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术中呼吸抑制发生率、术后唤醒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及术后各时间段疼痛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地佐辛联合丙泊酚应用于妇科门诊手术中,麻醉效果显著,患者可较快恢复意识,术后疼痛程度低。  相似文献   

18.
王琳玲 《医学临床研究》2007,24(12):2170-2171
[目的]比较腰硬联合麻醉与硬膜外麻醉用于急诊阑尾炎切除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选择60例ASAⅠ~Ⅱ级急诊阑尾炎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单纯用硬膜外麻醉;B组采用腰硬联合麻醉,每组各30例,术中监测BP、HR、RR、SPO2、ECG.观察指标:麻醉后血压变化情况,麻醉显效时间(麻醉用药后至手术开始时间),术中牵拉反射,辅助镇痛用药情况,术后头痛统计.[结果]两组病人BP均较麻醉前降低,B组下降幅度明显,B组麻醉起效时间比A组明显缩短,A组牵拉反射明显高于B组.有33%患者需用辅助镇痛药,术中牵拉阑尾时A组HR下降明显,RR、SPO2、ECG术中两组均无明显改变,术后两组无一例头痛并发症.[结论]腰硬联合麻醉麻醉起效时间短,神经阻滞完善,腹肌松弛,基本无牵拉反射,其用于急诊阑尾切除术比单纯硬膜外麻醉有更大的优越性,是值得推广的一种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19.
陈为国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1,10(23):1856-1857,1860
目的探讨腰硬联合麻醉与硬膜外麻醉对腹部手术患者血液流变学及术中牵拉反应的影响。方法将2008年12月至2010年12月择期进行腹部手术的患者2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00例。观察组采用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对照组行用硬膜外麻醉。比较两组患者的麻醉前、麻醉后15 min、手术牵拉时的心率(HR)、收缩压(SPB)、舒张压(DPB)变化,术中牵拉反应,肌松效果及术后疼痛情况。结果麻醉后15 min,两组患者的血压均有所降低,观察组SPB、DPB较麻醉前下降显著(P<0.05)。对照组患者在牵拉时HR变化较为明显,显著低于观察组(P<0.05)。观察组的术中未见恶心、呕吐等牵拉反应,发生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术后疼痛情况显著轻于对照组(P<0.05)。结论腰硬联合麻醉用于腹部手术患者效果满意,血液流变学更稳定,牵拉反应少,镇痛更完全,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Narcotrend(NT)麻醉深度监测在无痛小肠镜检查丙泊酚-芬太尼全凭静脉麻醉中的应用.方法 40例行经口小肠镜检查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Narcotrend组和临床组,每组20例.两组患者均接受异丙酚-芬太尼全凭静脉麻醉.Narcotrend组患者术中根据Narcotrend值(NI)维持在D2~E0调节麻醉深度,临床组患者根据心率、血压及患者体动调节麻醉深度.分别记录两组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清醒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异丙酚和芬太尼用量及术后患者的恶心呕吐发生率.结果 两组患者相对应时段的血流动力学变化差异无显著性(P>0.05);Narcotrend组患者丙泊酚用量比临床组减少,苏醒时间和定向力恢复时间比临床组缩短,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患者芬太尼用量及恶心呕吐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Nar-cotrend麻醉深度监测在无痛小肠镜检查丙泊酚-芬太尼全凭静脉麻醉中应用有助于减少丙泊酚用量,缩短患者恢复和清醒的时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