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一)宜用滋阴者 1.溫病在高热期间,兼有阴虛証狀时,当以清热为主,滋阴为輔。 2.病势漸退,惟阴分大伤,津液耗涸,則宜滋阴为主,清热为輔。 3.热势已清,单纯有阴虛现象而影响机能恢复者,則宜滋阴生津,以善其后。 4.燥热伤阴,唇焦、齿垢。舌尖及边缘均呈赤绛,中間焦黄、干而无津,甚則灰黑、裂起芒刺。脈象细数。急当救阴,增液。 5.溫病誤表、动阳,津液被刼,以致心中震震(心气伤),舌强、神昏(心液伤),宜复脈湯复其津液,舌上  相似文献   

2.
郑旭锐  杨宇  李长秦 《河南中医》2011,31(9):1071-1072
滋阴法是通过滋养阴液来补充人体阴液耗伤以治疗阴虚证候的一种治法,可分为滋养肺胃、增液润肠、填补真阴等.临床常用滋阴法补虚、制火、化瘀、敛阳以及防生他变.  相似文献   

3.
增液汤治疗肺系疾病初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增液汤方来源于吴鞠通的《温病条辨》,用于治疗阳明热结偏于阴亏液耗证,即所谓“无水舟停”之证,属于“液干多而热结少者”。现在普遍用于治疗各种热病所致的阴津耗伤以及肺胃两经中的阴虚内热证,以便秘、舌干红、脉细数为辨证要点。方中重用玄参滋阴降火为主药;麦门冬滋液润燥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叶天士“热邪不燥胃津必耗肾液”进行了初步探讨,认为这一观点揭示了温病过程的基本矛盾,对指导治疗有重要意义。指出应着重从察舌、验齿、辨热、问渴辨别胃津与肾液之耗伤,治疗根据邪正盛衰,有祛邪存津与滋阴增液两大治法,而养胃津与滋肾液同中有异。  相似文献   

5.
温病易伤津耗液,特别是温病后期,阴伤现象尤多,而阴液存亡对温病预后有密切关系。吴锡璜指出温病"存得一分津液,即有一分生机"[1],滋阴在温病后期治疗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滋阴降火法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标准的96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服用滋阴降火汤水煎液)48例和对照组(服用泼尼松龙和中药安慰剂水煎液)48例,从临床症状(溃疡面大小、疼痛程度、间歇期长短)、安全性指标等方面评价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5.40%和68.75%,两组总疗效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滋阴降火汤对复发性口腔溃疡治疗作用显著。  相似文献   

7.
滋阴明目丸治疗阴虚型干眼临床观察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用滋阴明目丸治疗阴虚型干眼 17例 ( 3 4只眼 ) ,并与点润舒眼液对照组 19例 ( 3 8只眼 )对照 ,观察 3个疗程 ,每疗程 3个月。结果治疗组在Schirmer试验、BUT值测定及眼表荧光素纳染色分析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提示滋阴明目丸有助于阴虚型干眼的治疗。  相似文献   

8.
古方大补阴丸、左归饮、地黄丸(汤)等之类补阴剂,是治疗肾阴虚代表方剂,尽是一大队滋阴重味药物组成。强调单方面"滋阴",一直为临床医生治疗肾阴虚所习用。笔者经长期临床实践和观察,运用"滋阴益气法",即滋阴剂恰加二、三味如黄芪、党参、人参、白术等之类补气之品,或咸寒滋阴增液之品,甘凉生津润燥之品,配伍甘温补气之品组合成方剂。常用方剂如:自拟益气补阴汤(方药:黄芪、人参、熟地黄、山药、山  相似文献   

9.
本实验主要采用本室建立的小鼠全血淋巴细胞转化试验(简称淋转)和传统的脾细胞淋转,观察了温阳药及滋阴药对"阳虚"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结果如下。材料和方法一、动物:体重18~25g 的雄性 NIH 种小鼠。二、药品:40%温阳药水煎液(附子、肉桂、淫羊藿、肉苁蓉各20g);40%滋阴药水煎液(天冬、麦  相似文献   

10.
吴鞠通养阴十法山东250011山东中医学院附院郭兆安,杨培民,孙瑞玲主题词吴鞠通,中医师,滋阴吴鞠通所著《温病条辨》中,根据温为阳邪,最善伤阴耗液的特点,十分重视养阴法在治疗温病中的应用。现结合实际体会,就其养阴十法,加以总结。辛凉护阴法温邪上受,首...  相似文献   

11.
目前中医界视西医之"糖尿病"为古之"消渴症",并认为消渴病的根本病机是"阴津亏损,燥热内生",针对此病机,通常采用滋阴降火的原则治疗消渴病,但疗效并不尽如人意。结合《黄帝内经》"阳生阴长,阳杀阴藏"理论,可以看出此认识忽视了阴阳互根互生的特性,过于强调消渴病"阴虚"的一面,没看到"阴虚"实为"阳不生阴,阳不化阴"的另一面。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阴气、阴液与阴虚的涵义。方法:以文献及中医学基本理论为依据,通过分析阴气、阴液、精、血、津液以及阴虚、精虚、血虚、津液不足之间的关系,剖析阴虚的临床类型,以归纳相关概念的内涵及关系。结论:精、血、津液合成阴液;阴气是阴液的一种存在方式;阴虚主要是指以精、血、津液为物质基础的阴液、阴气的不足,或精、血、津液运行道路阻塞,濡润、滋养作用减弱所产生的临床证候。  相似文献   

13.
夏平 《中医临床研究》2012,4(7):67+69-67,69
脑震荡后失眠治疗上有一定难度,中医认为脑震荡后气血循失常,瘀血阻滞脑络,致使营卫二气运行失调,阳不入阴。阳主兴奋,阴主安静,阳在外,阴之使也,阴在内,阳之守也。如果阳不入阴,就会使人处于兴奋状态,不易入睡。血府逐瘀汤调理气血、燮理阴阳,切合脑震荡后病机,能有效治疗脑震荡后失眠。  相似文献   

14.
急性白血病化疗后骨髓抑制期症状变化复杂,中医证型是反映不同阶段病机特点的较好指标,主要为脾胃气虚、脾气虚兼胃阴虚;因患者体质差异随后表现为脾肾气(阳)虚,或肺胃阴虚、肝肾阴虚。治疗不宜过早补肾,以防滋腻碍于脾胃;健脾和胃,益气养血为第一要务;因阴阳体质差异,证型会向不同方向转化,阴虚多转为肺胃阴虚、肝肾阴虚;阳虚易转为脾肾阳虚型。肺胃阴虚、肝肾阴虚抑制期较长,恢复较慢;阴虚体质,在脾胃和合后,尽快应用滋补肺胃之阴兼有清热药物;脾肾阳虚抑制期较短,恢复较快,可谓"阳虚易治,阴虚难调"。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血清脂联素(adiponectin, APN)基因启动子区域单核苷酸多态性频率与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T2DM)患者中医证候的关系。方法将符合入选标准的120例T2DM患者按中医辨证分型分为气阴两虚组42例、阴虚燥热组38例、阴阳两虚组40例,另选取50例正常体检者为健康对照组,采用PCR扩增技术筛选脂联素基因(adiponectin gene, aPM1)启动子多态性位点,采用日本日立全自动化生化分析仪测定患者TG、TC、LDL-C、HDL-C,并计算胰岛抵抗指数(insulin resistance index, HOMA-IR)。结果阴虚燥热组患者血清APN水平[(6.98±1.23)μg/ml比(2.55±0.78)μg/ml、(3.48±0.22)μg/ml]高于气阴两虚组及阴阳两虚组(P<0.05), TG(4.48±0.87)mmol/L、LDL-C(4.98±0.42)mmol/L、TC(5.36±0.79)mmol/L高于气阴两虚组(3.25±0.75)mmol/L、(4.02±0.69)mmol/L、(3.12±0.52)mmol/L及阴阳两虚组(3.18±0.69)mmol/L、(4.09±0.71)mmol/L、(3.22±0.78)mmol/L(P<0.05);不同证型 T2DM 患者血清 HOMA-IR、HDL-C 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阴虚燥热组aPM1-11377G/C基因型中GG基因型[78.95%(30/38)比42.86%(18/42)、35.00%(14/40)]显著高于气阴两虚组及阴阳两虚组(P<0.05),气阴两虚组及阴阳两虚组aPM1-11377G/C基因型中GG基因型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GG基因型血清APN水平[(7.02±1.23)μg/ml比(3.25±0.78)μg/ml、(2.42±0.22)μg/ml, F=8.123]显著高于GC型及CC型(P<0.001),其他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2DM患者阴虚燥热型与 aPM1-11377G/C 基因多态性有关,aPM1-11377G/C 基因多态性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T2DM患者中医证候分型,并通过影响患者胰岛素抵抗、动脉斑块及血清APN水平,影响T2DM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6.
马居里教授认为禀赋不足,五脏柔弱,过食肥甘厚味,或情志所伤,房劳过度,精气俱亏,肾虚水泛等影响脾肾功能,终致气阴两虚,阴虚火旺,发为糖尿病肾病;提出"扶正祛邪"的基本治疗方法,根据病变程度,分为气阴两虚、阴虚火旺、阴阳两虚、燥热、瘀血等证型,辨证施治;扶正以健脾、补肾为主,配合补气、养阴、温阳等法;祛邪以清热、活血为主。在辨证论治基础上,可一法独用,也可数法合用,随证变化,灵活运用。  相似文献   

17.
从病因病机(阴精亏损-燥热偏盛、气阴两虚-瘀血阻窍、阴损及阳-阴阳俱虚)、辨证论治等方面,介绍中医药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研究概况。指出病情迁延则气阴两虚,阴阳俱衰;脏腑虚损,变证百出。中医药治疗可针对发病原因和发病机制进行辨证论治,标本兼治。  相似文献   

18.
杨云弟 《中医临床研究》2011,3(20):36+38-36,38
脾胃阴虚习惯上称胃阴虚和脾阴虚的综合表现。脾与胃相表里,同主后天水谷营养的生化,故胃阴虚常引致脾阴亦虚。  相似文献   

19.
78例原发性干燥综合征患者中医证候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初步探讨原发性干燥综合征(pSS)的中医候分布特点。方法:采用问卷调查与实验室检查相结合的方式,设计统一调查量表,收集78例pSS患者基本信息、症状体征及实验室检查指标等,并统计分析。结果:pSS中医证候以气阴两虚证最多,占52.6%,其次为阴虚血瘀证,再次为肝肾阴虚证;兼证中,血瘀证>热毒证>湿热证。结论:原发性干燥综合征以气阴两虚证多见,其病机为气阴两虚及瘀血内阻。提示临床上应以益气养阴为主,兼以活血通络。  相似文献   

20.
阴阳五行学说是中医的理论基础,中医学就是在阴阳五行的哲学基础上得到了成长、升华。阴阳五行讲的是矛盾的对立统一、相互制约及动态平衡,但是阴阳五行之间的关系,其最核心应是调和、和谐、协调之意,即阴阳五行的核心是“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