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通过中医药在治疗大肠癌的现状、中医解毒法协同化疗在治疗大肠癌的研究的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解毒法治疗大肠癌的实验研究和中医解毒法协同化疗治疗大肠癌的临床研究阐述中医药解毒法协同化疗治疗大肠癌拥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中医补益法协同化疗治疗大肠癌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中医药在治疗大肠癌的现状、中医补益法协同化疗在治疗大肠癌的研究的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补益法治疗大肠癌的实验研究和中医补益法协同化疗治疗大肠癌的临床研究阐述中医药补益法协同化疗治疗大肠癌拥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大肠癌从脾论治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近年来健脾法治疗大肠癌的研究进展,探讨与展望健脾法防治大肠癌研究所存在的问题及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归纳中医健脾法在治疗大肠癌中的临床应用及作用机制,进一步指导临床治疗。方法根据近10年国内公开发表的相关文献及研究,从中医对大肠癌脾虚证的认识、健脾法的临床应用、健脾法的作用机制3个方面进行综述。结果脾胃亏虚是大肠癌发病的主要病机之一,健脾法是治疗大肠癌的重要方法之一,可抑制肿瘤细胞增殖、抑制肿瘤细胞侵袭转移、抑制肿瘤血管新生、调控相关信号通路及基因、调节免疫功能等。结论临床应用健脾法可在一定程度上预防大肠癌的复发转移,有效延长患者生存期,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很多研究发现大肠癌的发生与肠道菌群失调相关,通过调节肠道菌群可抑制大肠癌细胞的增殖,降低大肠癌的发病率。中医认为大肠癌基本病机为脾气亏虚,运化失常,气血生化乏源,正气渐衰,邪毒留聚,日久形成肿瘤,而相关研究表明肠道菌群的平衡与失调能够反映脾脏功能状态,在消化、吸收、免疫方面,二者关系密不可分,因此在大肠癌的治疗过程中,通过健脾法调节肠道菌群紊乱发挥着重要作用。现就健脾法调节肠道微生态的研究进展做,为进一步研究临床预防及治疗大肠癌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大肠癌高危人群预防和治疗癌前病变、大肠癌术后预防复发转移、晚期大肠癌患者延长生存,改善生活质量、中药治疗年老体弱多病的晚期肠癌患者、大肠癌相关并发症的防治、中药对手术及放化疗的减毒增效研究等为切入点,论述了中医药治疗大肠癌的优势、困难及发展机遇,旨在为中医药防治大肠癌的临床应用和今后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大肠癌为临床常见恶性肿瘤。目前,大肠癌主要以外科手术治疗、化疗、放疗、生物治疗及中医药治疗为主。中医药在治疗大肠癌时提倡辨证论治,注重中医证候的演变规律,中医药治疗可贯穿于手术、化疗、放疗、生物治疗的始终。为了更好地寻找大肠癌证候演变规律,通过查阅近年来关于大肠癌不同治疗阶段中医证候演变规律研究的文献,以临床上常见的4个治疗阶段为方向,针对不同医家对大肠癌在不同治疗阶段的证候特点,进行分析归纳,从而总结大肠癌证候演变规律和分布特点,对大肠癌的中医诊治规范化研究作出初步探索,进而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为了解中医及中西医结合诊治大肠癌的现状。方法检索2008年1月—2018年1月在知网、万方数据库等发表的运用中医药方法治疗大肠癌的文献,按照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对此次检索到的345篇文献严格的筛选,最终检索得到中医及中西医结合治疗大肠癌的治疗文献共44篇,名老中医治疗大肠癌经验文献共12篇。通过文献统计方法,对筛选出的文献中的中医证候、中医治法、方剂选择、中药运用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运用中医药诊治大肠癌,无论是中医证候、中医治法、方剂选择、中药运用等方面众说纷纭。结论说明大肠癌的中医治疗方面尚未能统一标准、形成规范。  相似文献   

9.
中医治疗大肠癌新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研究大量中医及中西医结合治疗大肠癌的最新成果,结合作者临床及实验研究,认为单纯西医治疗大肠癌转移和复发率仍很高,应用中医辨证分型配合手术、放化疗能明显延长大肠癌病人的生存期。强调治疗本病时应辨病辨证相结合,而尤要注意健脾消坚。采用具有扶正固本,解毒抗癌功效的中医固定处方及如平消胶囊等公认的抗大肠癌中成药配合西医治疗能更好地提高疗效,并利于科研。指出中医药治疗大肠癌研究起步较晚,尤其是实验研究方面还不够深入。期望通过放免指标CEA及CA19-9联合检测、大肠癌肝转移动物实验、诱导结肠癌细胞系凋亡等研究,使中医药治疗大肠癌的科研水平上一个台阶。  相似文献   

10.
大肠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和病死率逐年上升。目前,大肠癌的治疗多以手术治疗为主,但大多数患者发病时已属晚期,治疗及预后不佳。中医药在防治大肠癌的复发转移,改善患者生存质量方面具有较好的治疗优势,但临床治疗效果个体差异较大,作用机制和作用靶点仍有待进一步明确。近年来研究表明,细胞自噬在肿瘤发生、发展中扮演重要角色,也成为目前抗肿瘤治疗的研究热点~([1]),本文对中医药通过自噬作用抗大肠癌的研究进行综述,为中医药防治大肠癌的研究提供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11.
基于古今医学对大肠癌肝转移与血瘀证相关性的认识,通过分析活血化瘀方药治疗大肠癌及其肝转移的实验与临床研究,阐释活血化瘀方药治疗大肠癌肝移癌的作用机理,从而探寻大肠癌肝转移有效可行的防治途径.  相似文献   

12.
健脾法在治疗大肠癌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病因病机、临床施治、临床研究综述了健脾法在治疗大肠癌中的应用。指出:脾虚湿毒瘀阻是大肠癌最主要的发病机理,脾虚在大肠癌的发病中尤为重要。大肠癌以正虚为本,湿热蕴毒为标。宜首重健脾益气,扶正培本,调整机体的免疫功能,使正胜邪却。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表面增强激光解析电离-飞行-质谱(SELDI-TOF-MS)蛋白质芯片技术在大肠癌围手术期中医证候研究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大肠癌围手术期的病因病机及证候的发展规律进行研究。结果:通过对大肠癌围手术期中医证候规律的研究深入认识该病特定阶段的病因病机,掌握该病证候的发展规律,为该病中医临床诊断治疗提供依据。利用SELDI-TOF-MS蛋白质芯片技术探索该病特定阶段中医证候诊断的客观化和标准化,从而提高中医药诊疗该病的可信度与可重复性,为病证结合的深层次研究提供依据。结论:SELDI-TOF-MS蛋白质芯片技术日益成熟,其正逐渐向其他医药领域延伸,在大肠癌围手术期证候研究方面也将会有广阔的运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结直肠癌的发病率及死亡率显著上升,脾虚是其常见的辨证分型,现代研究表明导致结直肠癌的重要因素之一是肠道菌群,本文通过总结归纳文献,分别从肠道菌群及其代谢产物与结直肠癌的关系、肠道菌群失调引起结肠癌发生、发展的机制、肠道菌群与脾胃的关系等阐述肠道菌群失调与脾虚型结直肠癌之间关系进展,为肠道菌群研究和结肠癌的防治提供新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关于肠道菌群失衡致结直肠癌的研究成了热点,而中药治病多以口服形式进入肠道,直接与菌群相互作用发挥疗效,在优化菌群结构、保护肠道微生态平衡方面的作用不容小觑。本文以中医理论为指导,结合结直肠癌各证型中菌群变化特点,探讨中药与菌群相互作用治疗结直肠癌的积极作用,以此展望中药调整菌群治疗结直肠癌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6.
张红凯  李福凤 《中医药学刊》2014,(10):2351-2354
近年来,我国大肠癌发病率呈不断上升的趋势。传统医学在肿瘤治疗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大肠癌的综合治疗中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中医证候作为中医学特有的概念,在中医药学理论体系和医疗实践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旨在总结大肠癌中医证候规范化的研究成果,发现问题,为后续研究把握方向。  相似文献   

17.
许云  杨宇飞 《世界中医药》2014,9(7):828-832
目的:综述与评价结直肠癌的中医药诊疗研究进展。方法:中医药目前是我国结直肠癌多学科治疗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从辨证规律研究、治疗进展、疗效评价研究等方面,对近年来中医药治疗结直肠癌临床研究进行综述。结果:辨证治疗结直肠癌的客观化研究成为热点,中医药治疗结直肠癌的疗效得到进一步肯定,但仍缺乏统一的辨证标准和适用于中医药的疗效评价标准,仍然缺乏大样本、多中心的高质量随机对照试验结果。结论:中医药治疗结直肠癌研究取得了可喜进展,但仍需进一步的多单位协作研究。  相似文献   

18.
中医药治疗方法在晚期结直肠癌的综合治疗中占有重要地位。中医药可以改善晚期结直肠癌患者临床症状、生存质量及免疫状态;可以对放化疗起减毒增效效应;可以预防肿瘤复发和转移,使患者在延长生存期、提高生存率方面获益。中医药参与临床治疗主要有单纯中医药治疗法、中西医结合治疗法以及直肠直接给药法。本文从生存期、生存率的角度,回顾中医中药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的临床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蛋白组学技术的兴起,为大肠癌中医药研究提供了新思路和新方法。本文对近年来相关的文献进行检索和分析,以期为大肠癌中医药的现代化研究提供参考。方法 以“蛋白组学”、“大肠癌”为关键词在SinoMed、知网、维普、万方和PubMed数据库中检索近年的文献。结果 本文从“辨证”、“论治”两个角度对蛋白组学的大肠癌中医药研究进行归纳总结。结论 蛋白组学整体的、系统的解析生命过程的特点与中医药“整体观”、“动态性”的理念贴合,使得传统中医药治疗大肠癌的“微观”机制研究多了一层重要的技术支持,更好的服务于临床实践。  相似文献   

20.
中医药治疗大肠癌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大肠癌是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中医药以其整体观、辨证施治等特点,具有减毒增效、改善临床症状、延长生存期、防止复发等作用,在治疗大肠癌中有不可替代的优势。近年中医药在大肠癌治疗方面研究不断深入,总结研究现状,对进一步开展大肠癌中医药治疗研究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