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目的 研究苦瓜的新活性成分。方法 采用乙醇提取、微波萃取、D-101型大孔树脂纯化、硅胶柱色谱以及制备液相色谱等方法分离,通过理化常数及光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 分离并鉴定了8个化合物,分别为charantadiol A (5β,19-epoxycucurbita-6,23(E),25(26)-triene-3β,19(R)-diol,Ⅰ)、(+)-eduesmin(Ⅱ)、bluemenol A(Ⅲ)、宽叶葱苷元D(karatavilagenin D,Ⅳ)、5β,19-epoxycucurbita-6,23-diene-3β-19,25-triol(Ⅴ)、苦瓜皂苷元Ⅰ(5,19-epoxy-5β-cucurbita-6,23(E)-diene-3β,25-diol,Ⅵ)、苦瓜皂苷L苷元(aglycone of momordicoside L,3β,7β,25-trihydroxy-cucurbita-5, 23(E)-diene-19-al,Ⅶ)、β-谷甾醇(β-sitosterol,Ⅷ)。结论 化合物Ⅰ为新化合物,命名为苦瓜二醇A(charantadiol A),化合物Ⅱ、Ⅲ为从苦瓜中首次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2.
目的为开发利用霞草Gyp soph ila oldham iana根部资源,并从中寻找新的天然活性成分。方法利用多种柱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现代波谱技术并辅以化学方法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霞草根部甲醇提取物的正丁醇部分和醋酸乙酯部分分得3个五环三萜化合物,分别鉴定为:齐墩果酸(o leano lic ac id,Ⅰ)、co llinsogen in(Ⅱ)、3-O--βD-xy lopyranosy l-(1→3)-[-βD-ga lactopyranosy l-(1→2)]--βD-g lucuronopyranosy l gypso-gen in(Ⅲ)。结论化合物Ⅲ为新化合物,命名为霞草苷Ⅰ(o ldham ianos ideⅠ);化合物Ⅰ和Ⅱ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得。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白花银背藤A rgy reia segu in ii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和Sephadex LH-20柱色谱进行分离,光谱数据结合理化性质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白花银背藤地上部分分离、鉴定了11个化合物,分别为:β-谷甾醇(Ⅰ)、豆甾醇(Ⅱ)、胡萝卜苷(Ⅲ)、东莨菪亭(Ⅳ)、邻羟基苯甲酸(Ⅴ)、3,4-二羟基苯甲醛(Ⅵ),N-反式-对羟基苯乙基香豆酰胺(N-trans-p-hydroxyphenethy l coum aram ine,Ⅶ)、N-反式-对羟基苯乙基阿魏酰胺(N-trans-p-hy-droxyphenethy l fero lam ine,Ⅷ)、3,5-二咖啡酰奎宁酸甲酯(3,5-d i-O-caffeoy lqu in ic ac id m ethy l ester,Ⅸ)、3,4-二咖啡酰奎宁酸甲酯(3,4-d i-O-caffeoy lqu in ic ac id m ethy l ester,Ⅹ)、4,5-二咖啡酰奎宁酸甲酯(4,5-d i-O-caffeoy lqu in icac id m ethy l ester,Ⅺ)。结论化合物Ⅰ~Ⅺ均为首次从本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4.
老鼠簕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老鼠A canthus ilicif olius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硅胶柱色谱、快速低压干柱分离,经理化常数测定,结合IR1、H-NM R1、3C-NM R、ES I-M S鉴定结构。结果从老鼠茎的75%乙醇提取液中共分得8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正二十六烷酸(Ⅰ)、豆甾醇(Ⅱ)、正三十四烷醇(Ⅲ)、2-苯并唑啉酮(Ⅳ)、豆甾醇-3-O-β-D-吡喃葡萄糖苷(Ⅴ)、香草酸(Ⅵ)、4-羟基-2-苯并唑啉酮(Ⅶ)、槲皮素(Ⅷ)。结论化合物Ⅶ是首次报道的天然产物,化合物Ⅰ、Ⅲ、Ⅵ和Ⅶ为首次从该植物中报道。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空心莲子草Alternanthera philoxeroides中抗HBV活性成分。方法以硅胶柱、凝胶柱色谱分离,制备HPLC纯化,采用MS、NMR等波谱方法进行结构鉴定;用ELISA法对各化合物进行抗HBV活性检测。结果从空心莲子草中分离鉴定了10个化合物,分别为齐墩果酸(oleanolicacid,Ⅰ)、3-O-β-D-吡喃葡萄糖醛基齐墩果酸苷(oleanolic acid 3-O-β-D-glucuronopyranoside,Ⅱ)、齐墩果酸-28-O-B-D-吡喃葡萄糖苷(oleanolic acid 28-O-B-D-glucopyranoside,Ⅲ)、竹节参苷Ⅳa甲酯(chikusetsusaponin Ⅳ amethylester,Ⅳ)、4,5-dihydroblumenol(Ⅴ)、N-trans-feruloyl3-methyldopamine(Ⅵ)、N-trans-feruloyl tyramine(Ⅶ)、3β-羟基豆甾-5-烯-7-酮(3β-hydroxystig-mast-5-en-7-one,Ⅷ)、二十四亚甲基环阿尔廷醇(24-methylenecycloartanol,Ⅸ)、环桉烯醇(cycloeucalenol,Ⅹ)。抗HBV活性筛选表明,化合物Ⅰ~Ⅲ,Ⅴ~Ⅶ具有明显的抗HBV活性,化合物Ⅱ和Ⅴ在50LgmL给药剂量时对HBV-DNA克隆转染的人肝癌细胞HepG2-2.2.15的抑制率分别为85.38%和87.37%。结论化合物Ⅳ~Ⅶ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得,阿魏酰胺类化合物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得的结构类型,化合物Ⅱ和Ⅴ具有较强的抗HBV活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虎杖根及根茎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进行分离,通过化学和波谱分析方法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其乙醇提取物的乙醚部分分离得到7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大黄素甲醚(Ⅰ)、大黄素(Ⅱ)、黄葵内酯(Ⅲ)、β-谷甾醇(Ⅳ)、齐墩果酸(Ⅴ)、香豆素(Ⅵ)和2-乙氧基-8-乙酰基-1,4-萘醌(Ⅶ)。结论化合物Ⅶ为新化合物,命名为虎杖素A(cuspidatumin A),Ⅲ为首次从虎杖中分得。  相似文献   

7.
从诃子(Terminalia chebula Retz.)果实的乙醇提取物中分得8个化合物,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分析,鉴定为莽草酸(Ⅰ)、没食子酸(Ⅱ)、β-谷甾醇(Ⅲ)、胡萝卜甙(Ⅳ)、三十碳酸(Ⅴ)、软脂酸(Ⅵ)、诃子次酸三乙酯(Ⅶ)和没食子酸乙酯(Ⅷ)。化合物Ⅶ为首次从自然界分得。  相似文献   

8.
雀梅藤为鼠李科雀梅藤属植物(Sageretia fheezana Brongn),自茎上部分分离得7个化合物,经理化性质和波谱分析,推定为木栓酮(friedlin,Ⅰ)、表木栓醇(epi-friedelinol,Ⅱ)、大黄素6-甲醚(physcion,Ⅲ)、大黄素(emodin,Ⅳ)、β-谷甾醇(β-sitosterol,V)、β-谷甾醇-β-D-葡萄糖甙(β-sitosterol-β-D-gloucoside,Ⅵ)和3-乙酰基-ocotillol(ocoffilol monoacetate,Ⅶ)。化合物Ⅶ为首次从植物中分得。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朝鲜产东北红豆杉树皮中紫杉烷类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乙醇提取、液-固萃取以及硅胶柱色谱分离,通过理化常数和光谱分析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朝鲜产东北红豆杉的干燥树皮中分得8个化合物。经理化性质及波谱分析,鉴定了其中的7个化合物的结构,分别为紫杉醇(taxol,Ⅰ)、三尖杉宁碱(cephaolman-nine,Ⅱ)、7-表-紫杉醇(7-epi-taxol,Ⅲ)、10-去乙酰基巴卡亭Ⅲ(10-DABⅢ,Ⅳ)、7-木糖基-紫杉醇(7-xylose-taxol,Ⅴ)、2-deacetoxydecinnamoyl taxinine J(Ⅵ)、β-谷甾醇(β-sitosterol,Ⅶ)。结论化合物Ⅰ~Ⅶ为首次从朝鲜产东北红豆杉树皮中分得,化合物Ⅵ为首次从该种植物中分得。  相似文献   

10.
目的:为进一步揭示红花Carthamus tinctorius L.药理活性的化学物质基础,开发其活性成分,我们对其进行了较为深入系统的化学成分研究。方法;经大孔树脂,硅胶和Sephadex LH-20反复柱层分得并通过波波谱分析鉴定了12个化合物。结果:它们分别为2,3,4,9-tetrahydro-1-methyl-1-H-pyrido[3,4-b]indole-3-carboxylicacid(Ⅰ);thymine-2-desoxyribofuranoside(Ⅱ);ethyl-α-D-lyxofuranoside(Ⅲ);kaempferol-3-O-rutinoside(Ⅳ);syringin(Ⅴ);quercetin-3-O-β-D-galactoside(Ⅵ);safflor yellow-A(Ⅶ);carthamin(Ⅷ)和阿魏酸,对羟基玻酸,胡萝卜苷,β-谷甾醇。结论:化合物Ⅰ,Ⅱ和Ⅲ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得。化合物Ⅶ对ADP诱导的大鼠血小板聚集有较好的抑制活性。  相似文献   

11.
近年新生儿、婴儿、成人麻疹患者逐年增加,临床表现一般仍较典型,成年人麻疹患者全身中毒症状较重。麻疹抗体检测结果阳性是主要的诊断依据。麻疹发病的双相移位的机理可能是,免疫保护力不足,婴儿出生时麻疹抗体力低。孕期母传胎的麻疹抗体减弱,母经乳汁传给婴儿的抗体减弱,成人麻疹抗体水平逐年下降。预防措施是怀孕前给予育龄妇女麻疹疫苗接种,鼓励母乳喂养,麻疹疫苗计划免疫适当提前,在成人追加麻疹疫苗的免疫,加强病毒变异的研究等。  相似文献   

12.
重度妊高征表现为高血压、蛋白尿、浮肿等症状 ,严重可以导致母婴死亡。对妊娠足月的重度妊高征 ,可以根据其临产与否及宫颈条件 ,立即决定其为阴道分娩或是剖宫产术。对于妊娠晚期的重度妊高征 ,因其胎龄不足月 ,胎儿生长发育及胎肺成熟度情况需通过一定时间的治疗 ,根据其病情变化来决定其治疗方案或终止妊娠的时机[1,2 ] 。这就需要我们对这一阶段的治疗进行监测 ,防止母儿并发症的发生。现将 2 0 0 0年至今我院收治妊娠晚期重度妊高征 30例的监测结果回顾分析如下。1 资料和方法1.1 研究对象 选择孕 31~ 36周重度妊高征 30例 ,其中 …  相似文献   

13.
本文报告80例局限于小腿或手或足的银屑病。均经皮肤组织病理检查确诊。因部位比较特殊。受多种理化因素影响,使皮疹形态发生轻重程度不同的变化,常看不到典型损害,因而误诊为神经性皮炎,湿疹,慢性皮炎及癣等。作者对误诊原因进行了分析后,提出了鉴别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解决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中神经压迫。方法对1980~1998年再手术资料进行统计分析,讨论分析再手术原因,再次手术前影像学检查,观察病理变化以确定再手术方法。结果对11例随访6个月~1年,优7例(68.4%),良3例(36.8%),差1例(2.8%)。结论初次手术前详细查体和分析X线片,术中用导尿管和神经剥离探查,尽量避免髓核遗留,手术范围不宜太大,尽量减少对软组织和脊柱结构的破坏,避免形成硬膜囊与神经根粘连而致单纯形疤痕。  相似文献   

15.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手术配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介绍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手术配合做法;方法:主要在手术配合的六个方面,解决防感染、防栓塞等问题。结果:30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均获成功,结论:手术配合是护士责任心和基本功的全面体现,对提高手术效果有至关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17.
18.
19.
目的 探讨降钙素原变化率的测定对细菌性肺炎的评估价值.方法 选取住院治疗的细菌性肺炎患者72例,根据治疗效果分为治疗有效组(有效组)47例和治疗无效组(无效组)25例,对治疗有效组和无效组中的降钙素酶原变化及影响肺炎治疗效果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有效组治疗后3天及治疗后7天的降钙素酶原显著低于无效组的患者(P<0.05);年龄>65岁、心功能≥3级、COPD、糖尿病、肺部双侧受累(X线示)、菌血症、感染性休克和3天内降钙素酶原变化率<30%是影响细菌性肺炎治疗效果的危险因素;感染性休克、肺部双侧受累、3天内降钙素酶原变化率<30%及心功能≥3级是影响细菌性肺炎治疗效果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测定降钙素原变化率对细菌性肺炎的疗效评估具有重要临床意义,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以^3氢-胸腺嘧啶核苷放射自显影法及HE染色,观察并分别测定了18例正常子宫内膜增殖中期,15例增殖晚期的腺上皮细胞或间质细胞的标记指数、分裂指数。结果显示:子宫内膜增殖晚期腺上皮细胞或间质细胞之LI均明显高于增殖中期。同时,增殖晚间质细胞之MI也明显高于增殖中期,即此两种细胞在增殖晚期中增生明显,其增生状态初步获得了定位定量测定的正常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