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愈伤灵膏的抗炎镇痛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研究愈伤灵膏的抗炎镇痛作用。方法采用血管通透性实验、小鼠耳肿胀实验、大鼠角叉菜胶性足跖肿胀实验、小鼠光热法及醋酸所致小鼠扭体反应等炎症、疼痛模型考察愈伤灵膏的抗炎镇痛作用。结果愈伤灵膏可明显抑制烫伤部位毛细血管通透性 ;对角叉菜胶致大鼠足肿胀和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对光热致小鼠足部疼痛、醋酸致小鼠扭体均有明显的镇痛效果。结论愈伤灵膏具有明显的抗炎、镇痛药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猪胆干膏的抗炎作用.方法 采用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醋酸致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角叉菜胶致大鼠足跖肿胀等模型观察猪胆干膏的抗炎作用,并测定前列腺素E2(PGE2)、一氧化氮(NO)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结果 猪胆干膏能显著抑制二甲苯所致小鼠耳肿胀,降低小鼠毛细血管通透性,减轻大鼠足跖肿胀,并降低炎症组织PGE2和NO含量,增强血清SOD活性.结论 猪胆干膏具有明显的抗炎作用,其抗炎机制可能与降低血管通透性、抑制炎症介质生成及增强清除氧自由基、抗脂质过氧化的能力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考察701跌打镇痛膏的抗炎作用,为其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通过角叉菜胶致大鼠足跖肿胀模型、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模型、完全氟氏佐剂致大鼠关节炎模型,考察701跌打镇痛膏的抗炎作用。结果 701跌打镇痛膏单次腹部敷贴给药后能明显降低角叉菜胶致SD大鼠足肿胀的足容积和足肿胀度,药效达峰时间约为给药后4 h;连续腹部敷贴给药5 d后能明显降低二甲苯引起的小鼠耳廓肿胀度,抗炎作用具有明显的量效关系;对大鼠佐剂性关节炎模型未见明显作用。结论 701跌打镇痛膏对急性渗出性炎症具有明显的改善作用,但对免疫性炎症作用不明显。  相似文献   

4.
贺建荣  王庆伟  刘雪英  张琰  戚志华 《医药导报》2008,27(12):1461-1463
[摘要]目的考察祛痘新肤乳的抗炎作用。方法采用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角叉菜胶致大鼠足肿胀及棉球肉芽肿模型观察祛痘新肤乳的抗炎作用。结果局部外用祛痘新肤乳显著抑制二甲苯引起的小鼠耳肿胀、角叉菜胶导致的大鼠足肿胀及大鼠棉球肉芽肿。结论祛痘新肤乳具有显著的抗炎作用,并呈现一定的量效关系。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柴胡静脉乳剂的抗炎作用。方法分别采用小鼠二甲苯耳肿胀模型、大鼠蛋清性足肿胀模型剂小鼠角叉菜胶足肿胀模型,研究柴胡静脉乳剂对炎症的影响。结果柴胡静脉乳剂显著抑制小鼠二甲苯性耳肿胀、大鼠蛋清性足肿胀及小鼠角叉菜胶性足肿胀程度。结论柴胡静脉乳剂具有抑制炎症反应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NO偶联双氯芬酸衍生物抗炎、镇痛、解热作用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战  黄海燕  晁阳  冯晓春 《药学进展》2004,28(11):507-512
目的:考察NO偶联双氯芬酸衍生物(澳通,CO-3)的抗炎、镇痛、解热作用。方法:通过小鼠耳二甲苯致炎、角叉菜胶致大鼠足跖肿胀、大鼠棉球肉芽肿及Ⅱ型胶原所致的大鼠关节炎等实验模型,观察CO-3的抗炎作用;通过小鼠醋酸扭体、热板刺激和大鼠甩尾等实验模型,观察CO-3的镇痛作用;通过大鼠啤酒酵母致热实验模型,观察CO-3的解热作用。结果:CO-3可明显抑制二甲苯所致小鼠耳肿胀、角叉菜胶致大鼠足跖肿胀、大鼠棉球肉芽组织增生及Ⅱ型胶原所致的大鼠关节炎;能显著抑制醋酸引起的小鼠扭体反应及提高甩尾及热板刺激的致痛阈值;对啤酒酵母致热大鼠有明显的解热作用。结论:CO-3具有良好的抗炎、镇痛、解热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双黄连口服液的解热抗炎作用.方法 采用2,4-二硝基苯酚致大鼠发热法研究双黄连口服液的解热作用,采用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法和角叉菜胶致大鼠足肿胀法研究双黄连口服液的抗炎作用.结果 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双黄连口服液能显著降低2,4-二硝基苯酚致大鼠发热模型的体温(P<0.05),并能显著抑制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及角叉菜胶致大鼠足肿胀的炎症反应(P<0.05).结论 双黄连口服液具有显著的解热、抗炎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散瘀消肿膏的抗炎镇痛作用。方法抗炎作用试验采用小鼠耳肿胀法和大鼠足爪肿胀法;镇痛作用试验采用小鼠热板法及光辐射热甩尾法。结果散瘀消肿膏对小鼠二甲苯性耳肿胀及大鼠角叉菜胶性足跖肿胀有明显抑制作用;对小鼠热板法和甩尾法所致痛均有明显的镇痛效果。结论散瘀消肿膏具有明显的抗炎镇痛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双氯芬酸钾喷雾剂的抗炎镇痛作用。方法 采用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角叉菜胶致大鼠足肿胀和小鼠热板法模型观察双氯芬酸钾喷雾剂的抗炎、镇痛作用。结果 双氯芬酸钾喷雾剂对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和角叉菜胶致大鼠足肿胀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并能增加热刺激小鼠的痛阈。结论 双氯芬酸钾喷雾剂具有明显的抗炎、镇痛作用,作用强度与双氯芬酸二乙胺乳胶剂相似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双氯芬酸钾喷雾剂的抗炎镇痛作用.方法采用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角叉菜胶致大鼠足肿胀和小鼠热板法模型观察双氯芬酸钾喷雾剂的抗炎、镇痛作用.结果双氯芬酸钾喷雾剂对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和角叉菜胶致大鼠足肿胀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并能增加热刺激小鼠的痛阈.结论双氯芬酸钾喷雾剂具有明显的抗炎、镇痛作用,作用强度与双氯芬酸二乙胺乳胶剂相似.  相似文献   

11.
甘草水煎液抗炎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甘草水煎液的抗炎作用。方法分别采用小鼠二甲苯性耳肿胀模型、醋酸致小鼠腹膜通透性增高模型、大鼠蛋清性足肿胀模型和大鼠棉球肉芽肿模型,研究甘草水煎液的抗炎作用。结果甘草水煎液可以显著抑制小鼠二甲苯性耳肿胀,大鼠蛋清性足肿胀、降低腹膜通透性及抑制棉球肉芽肿的增生。结论甘草水煎液具有较好的抗炎作用。  相似文献   

12.
苯甲酰青藤碱的镇痛抗炎作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考察青藤碱衍生物苯甲酰青藤碱的镇痛、抗炎作用.方法:用小鼠扭体法、小鼠热板法、小鼠耳肿胀法、大鼠足跖肿胀法等试验观察.结果:苯甲酰青藤碱可抑制冰醋酸致小鼠疼痛的作用,提高小鼠热板痛阈值,抑制由二甲苯引起的小鼠耳肿胀,对角叉菜所致的足肿胀有抑制作用.结论:苯甲酰青藤碱具有镇痛、抗炎作用,且呈量效关系.  相似文献   

13.
复方鱼腥草胶囊抗炎作用及机制实验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目的研究复方鱼腥草胶囊 (FYC)的抗炎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组胺致大鼠皮肤渗透性增高模型、蛋清足肿胀模型研究FYC的抗炎作用 ,同时采用去双侧肾上腺小鼠耳肿胀模型 ,测定大鼠肾上腺中Vc含量及小鼠炎性渗出物中PGE2 、MDA含量研究FYC的抗炎机制。结果FYC可显著降低组胺所致的皮肤通透性增高 ,减轻蛋清足肿胀 ,使肾上腺中Vc含量降低 ,对去肾上腺小鼠不拮抗二甲苯所致小鼠耳肿胀 ,降低炎性渗出物中PGE2 和MDA含量。结论FYC具有明显抗炎作用 ,其机制可能与激动下丘脑 垂体 肾上腺轴 ,减少PGE2 和MDA含量增加有关  相似文献   

14.
布洛芬川芎嗪酯的抗炎镇痛作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观察布洛芬川芎嗪酯的抗炎镇痛作用及其胃肠刺激性。方法采用醋酸扭体法、甲醛致痛法、二甲苯致耳肿胀法、角叉菜胶致足肿胀法及醋酸致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法等实验方法。结果布洛芬川芎嗪酯灌胃给药对冰醋酸、甲醛所致小鼠炎症性疼痛有显著抑制作用 ,能够显著抑制二甲苯所致小鼠耳肿胀和角叉菜胶致足肿胀 ,降低醋酸致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的增加 ,作用与布洛芬相似 ,胃刺激性小于布洛芬。结论布洛芬川芎嗪酯具有抗炎镇痛作用 ,而且不良反应小于布洛芬。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多种炎症模型观察四氢黄连碱的体内抗炎作用。方法采用由多种炎性介质参与的角叉菜胶致大鼠足肿胀模型、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模型以及小鼠内毒素休克模型,从整体上评价四氢黄连碱的体内抗炎作用。角叉菜胶致大鼠足肿胀模型分为:空白对照组、四氢黄连碱高剂量组(21 mg/kg)、低剂量组(7 mg/kg)以及阳性药地塞米松组(5 mg/kg),空白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其余各组给予相应剂量的药物,30 min后,足跖皮下注射角叉菜胶,并分别在致炎前及致炎后1、2、3、4、5 h测量大鼠足趾厚;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模型分为:空白对照组、四氢黄连碱高剂量组(30 mg/kg)、低剂量组(10 mg/kg)以及阳性药地塞米松组(5 mg/kg),空白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其余各组给予相应剂量的药物,连续给药7 d,末次给药30 min后于小鼠右耳涂抹二甲苯,左耳为对照,l h后处死,取相同部位的耳片并称重;小鼠内毒素休克模型分为:空白对照组、阴性组、四氢黄连碱高剂量组(30 mg/kg)以及低剂量组(10 mg/kg),阴性组和空白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其余各组给予相应剂量的药物,给药后30 min,阴性组和四氢黄连碱组腹腔注射LPS(20 mg/kg),空白对照组给予等体积的生理盐水,每隔12 h记录1次小鼠的存亡情况,连续观察72 h。结果角叉菜胶致大鼠足肿胀模型中,四氢黄连碱可显著抑制大鼠足肿胀,高剂量组(21 mg/kg)对足肿胀的最大抑制率达到77.82%,低剂量组(7 mg/kg)对足肿胀的最大抑制率为62.39%,和阳性药地塞米松组(5 mg/kg,最大抑制率80.54%)的作用相当;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模型中,四氢黄连碱可显著抑制小鼠的耳肿胀,其中高剂量组(30 mg/kg)对耳肿胀的抑制率达到74.03%,低剂量组(10 mg/kg)对耳肿胀的抑制率为53.93%,和阳性药地塞米松组(5 mg/kg,抑制率64.71%)的作用相当;四氢黄连碱可显著性提高内毒素休克小鼠的存活率,其中高剂量组(30 mg/kg)内毒素休克小鼠72 h内的存活率为70%,低剂量组(10 mg/kg)为40%,四氢黄连碱组的存活率与阴性组(30%)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四氢黄连碱具有较强的抗炎、抗内毒素休克作用,且抗炎机制可能与抑制炎性物质的渗出和炎症细胞因子的分泌有关。  相似文献   

16.
瘀血痹冲剂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药理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瘀血痹冲剂是中华全国中医学会内科学会推荐的主要用于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中药制剂 ,经药理学证明 ,该药能明显的抑制由弗氏完全佐剂所造成的大鼠关节肿胀作用 ,使肿胀率明显下降 ,抑制率明显升高 ,并能减轻大鼠耳部红斑 ,尾部结节出现的程度 ;在治疗实验中 ,亦能明显对抗由完全佐剂所造成的大鼠另一侧迟发型超敏反应性足垫肿胀 ;2 3天观察期间内 ,无论是治疗组还是预防组 ,未见到大鼠体重有明显变化 ;对大鼠胸腺、肾上腺、脾脏除大活络丹组胸腺脏器系数有明显降低外 ,对其它脏器系数各剂量组没有明显变化 ;瘀血痹冲剂可明显对抗由角叉菜胶引起的实验性足跖肿胀 ;大剂量的瘀血痹冲剂可提高动物的免疫功能 ,可明显的对抗由 2 ,4 二硝基氯苯所致小鼠耳廓皮肤迟发型超敏反应 ;亦可提高小鼠对印度墨汁的廓清指数。瘀血痹冲剂可明显的升高小鼠疼痛抑制百分率 ,明显对抗由醋酸引起的疼痛反应。  相似文献   

17.
扁蒴藤素对急性实验性炎症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研究扁蒴藤素对急性实验性炎症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用巴豆油致小鼠耳肿,角叉菜胶致小鼠足肿,醋酸诱发小鼠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角叉菜胶致大鼠腹膜炎模型,观察扁蒴藤素对小鼠耳肿、足肿、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以及对大鼠腹膜炎渗出液中的白细胞计数、蛋白质含量、一氧化氮(NO)含量、β-N-乙酰氨基葡萄糖苷酶(NAG)释放、丙二醛(MDA)生成、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的影响。结果 扁蒴藤素ip 0.156~0.625 mg·kg~(-1)或im 1~4 mg·kg~(-1)明显抑制小鼠耳肿和足肿(P<0.05);im 2~4 mg·kg~(-1)明显抑制小鼠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P<0.05);im 1~2 mg·kg~(-1)抑制大鼠腹膜炎白细胞渗出、蛋白质渗出及NAG释放,降低NO含量,抑制MDA生成,增强SOD及CAT活性。结论 扁蒴藤素有明显的抗炎作用;抗炎作用可能与其抑制NO生成、清除氧自由基、抗脂质过氧化、稳定溶酶体膜有关。  相似文献   

18.
清肺消咳颗粒抑菌、抗炎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清肺消咳颗粒的体内外抑菌与抗炎作用.方法采用体外抗菌及病原菌感染小鼠造模,评价清肺消咳颗粒的抑菌作用;采用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大鼠棉球肉芽肿与角叉菜胶致大鼠足跖肿胀等炎性模型,研究清肺消咳颗粒的抗炎作用.结果清肺消咳颗粒对肺炎双球菌、甲/乙型溶血性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均有较明显的抑制或灭活作用,对大肠杆菌和绿脓杆菌的抑制作用较弱,对肺炎双球菌感染小鼠的死亡保护率分别为40%,35%,10%,生命延长率为57.14%,45.45%,14.29%;清肺消咳颗粒可显著抑制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大鼠棉球致肉芽组织增生和大鼠足跖肿胀并明显减少炎症组织内PGE2含量.结论清肺消咳颗粒具有较好的体内、外抑菌与抗炎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