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5 毫秒
1.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0例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采用血肿钻孔外引流术,围手术期口服血府逐瘀汤.结果:术后发生硬膜下血肿残留3例,颅内积气2例,硬膜下积液1例,无继发血肿、血肿复发、偏瘫加重等并发症.术后1月内症状全部消失.检查基本无偏瘫.部分患者反应迟钝均有明显改善,随访3月-1年,血肿无复发.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能显著促进血肿吸收,减少并发症,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手术治疗老年患者慢性硬膜下血肿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2003-2009年手术治疗老年慢性硬膜下血肿108例(其中单孔引流15例,双孔引流80例,剖颅血肿清除13例),术后配合神经功能康复治疗。结果:本组全部病例均治愈。术后5-7d复查CT脑复位完全79例(73.1%),24例(22%)有轻度硬膜下积气或积液。术后1-6个月随访,按GOS评分:优良101例(93.5%),中残7例(6.48%)。结论:手术治疗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首选方法,术后对GSH患者进行早期神经康复治疗,能有效保证治疗效果,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微创穿刺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疗效。方法对20例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采用YL-1型颅内血肿粉碎穿刺针微创穿刺、尿激酶液化引流治疗。结果 20例患者均一次性穿刺成功,经引流后症状逐步改善,血肿明显吸收。全部病例2个月后复查血肿吸收,随访6个月~1 a未见复发。结论 YL-1型颅内血肿粉碎穿刺针微创穿刺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操作简便、安全,创伤小,并发症少,疗程短,费用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微创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疗效及注意事项。方法:20例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均采用YL-1型一次性颅内血肿粉碎穿刺针治疗,在CT下定点,选用合适长度穿刺针,用电钻将穿刺针钻入血肿部位,引流冲洗,2~3天复查CT拔出穿刺针,术中注意穿刺针深度、引流速度及引流量。结果:本组20例慢性硬膜下血肿行微创清除术后,大部分患者当即感头痛、头昏减轻,部分患者当即感到偏身无力明显好转,20例患者全部治愈,恢复良好。结论:蒙医结合慢性硬膜下血肿微创引流术操作简单,创伤小,痛苦轻,恢复快,疗效佳,适合在基层医院开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治疗手术后复发慢性硬膜下血肿的方法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16例手术后复发慢性硬膜下血肿的临床资料,病例为一次或多次手术后复发慢性硬膜下血肿,均采用钻孔引流术联合尿激酶血肿腔注射治疗。结果:术后复查血肿消失或变为低密度表现,1月后复查血肿消失,无一例再复发。结论:钻孔引流术联合尿激酶血肿腔注射是治疗复发慢性硬膜下血肿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6.
手术治疗老年人慢性硬膜下血肿若干问题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老年人慢性硬膜下血肿的病因、病理特点和手术治疗的经验及疗效。方法对148例患者采用颅骨钻孔引流、骨瓣开颅血肿清除、微创穿刺引流方法进行手术治疗。结果术后24 h脑CT复查见硬膜下积液36例,不同程度颅内积气48例,急性硬膜外血肿5例,脑内血肿2例。症状性癫痫12例,精神障碍13例。患者出院时恢复均良好,症状明显缓解,出院后随访6个月,血肿复发8例。结论老年人慢性硬膜下血肿手术治疗应因人而异,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掌握手术要点,正确处理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7.
目的:提高慢性硬膜下血肿的治愈率。方法:对11例经钻孔冲洗引流配合中药治疗的资料进行临床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本组病例均一次性治愈。结论:血肿内凝血机制障碍,包膜血管渗血是慢性硬膜下血肿形成的主要原因,因此,恢复硬膜下腔的凝血机制是慢性硬膜下血肿治疗的重点,中药即可改善血肿外膜的微循环,减少血细胞渗出,促进血肿吸收,又可防止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是保守治疗的重要手段,手术治疗是主要手段,术后提高颅内压是防止其复发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大脑外侧裂开放并蛛网膜撕裂治疗外伤性难治性硬膜下积液的疗效。方法45例外伤性硬膜下积液的患者,采用小翼点或小问号切口,骨瓣开颅,瓣形切开硬膜,切除大部分积液的外膜,开放外侧裂,脑表面蛛网膜撕开,术后复查头颅CT对照。结果本组45例,术后5—7天复查头颅CT,硬膜下积液全部消失40例,大部消失4例,并发硬膜下血肿1例。手术3-6个月随访无复发病例。结论大脑外侧裂开放并蛛网膜撕裂治疗难治性硬膜下积液是一种最佳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血府逐瘀汤加减方在难治性慢性硬膜下血肿引流术后的疗效。方法:临床收治难治性慢性硬膜下血肿42例,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行钻孔引流术,术后引流3~7天拔管,术后常规给予补液等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辩证给予血府逐瘀汤加减方口服,2周为1疗程,共3~6疗程,术后第2天、7天、2周和3月复查颅脑CT,观察血肿吸收情况。结果:难治性慢性硬膜下血肿病例,钻孔引流术后辅以血府逐瘀汤加减方口服,术后第7天、2周和3月,治疗组血肿残留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血府逐瘀汤加减方在难治性慢性硬膜下血肿治疗中显示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慢性硬膜下血肿(CSDH)术后复发的机制与影响因素.方法:选取86例进行手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采取钻孔闭式引流术治疗,观察其临床症状、影像学特点与术后复发的相关性,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经过治疗,86例患者中术后硬膜下血肿复发18例(20.9%),并发症发生率为55.8%.复发患者的术前凝血功能障碍率、CT检查呈混和密度血肿以及脑部中线移位大于10mm的比例均显著高于非复发患者,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前凝血功能障碍率、混合密度血肿以及脑部中线位移大于10mm三个因素与慢性硬膜下血肿术后的复发相关.  相似文献   

11.
蒋勇 《内蒙古中医药》2012,31(16):78-79
目的:通过对老年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治疗的回顾性研究,总结该病的手术治疗经验.方法:对收治的年龄60岁以上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28例,全部实行颅骨钻孔引流手术.结果:所有病例症状均较术前明显好转.术后1~6个月复查CT:脑组织完全复位者20例,患侧薄层硬膜下积液者6例,双侧薄层硬膜下积液者2例,均未予特殊处理,定期复查未见不良反应.结论:老年慢性硬膜下血肿治疗采用颅骨钻孔引流术效果较好,对部分病例脑组织不能完全膨胀复位不必特殊处理,要求动态随访观察.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老年人慢性硬膜下血肿术后并发症的护理对策。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2007年1月—2010年1月收治的73例老年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资料,对其术后并发症发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结果本组患者术后24 h脑CT复查出现急性硬膜外血肿2例,脑内血肿3例;术后出现症状性癫痫5例,肺部感染5例。急性硬膜外血肿患者经再次手术治愈,其余并发症经适当治疗和护理均得到控制。全部病例出院时恢复均良好,出院后随访6个月,患者功能恢复良好,日常生活基本自理。结论老年人慢性硬膜下血肿术后并发症发生较多,应对其原因进行合理分析,大部分是可预防的或及时发现并妥善处理后可治愈的。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微创穿刺术配合中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80例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作为观察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40例患者单纯接受微创穿刺血肿清除术治疗,观察组40例患者则在对照组治疗方案基础上联合应用自拟中药方剂,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及临床预后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前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CSS)评分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但观察组患者治疗后C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血肿吸收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微创穿刺血肿清除术配合辨证中药施治可有效提升慢性硬膜下血肿临床治疗效果,对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及加快血肿吸收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4.
杨劲松 《中医药研究》2008,6(3):375-376
目的中药配合微创清除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临床疗效观察。方法将31例慢性硬膜下大量血肿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19例)和对照组(12例),两组采用YL-1型颅内血肿粉碎针对病人血肿中心进行微创引流术,引流血肿约2d~3d,观察血肿量及血肿吸收情况,配合脱水利尿降颅压,纠正电解质紊乱,对症支持方法治疗。治疗组加用中药活血化瘀平肝利水之法治疗,方选补阳还五汤合五苓散化栽。对两组血肿的吸收情况、临床症状体征及并发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硬膜下血肿早期(1周)吸收率治疗组(15/19)与对照组(6/12)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痊愈率(16/19)与对照组(7/12)比较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配合微创清除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可显著提高早期血肿吸收率,提高临床治愈率。  相似文献   

15.
王军  畅朝阳  李瑞 《中医药研究》2011,(12):1521-1522
目的探讨低位引流钻孔和高低置管冲洗引流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效果。方法分析20例经低位钻孔高低置管引流冲洗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20例患者全部治愈,术后并发症少,少量颅内积气、颅内积液患者自然吸收痊愈。结论低位钻孔和高低置管冲洗引流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创伤小,患者恢复快,费用低,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比较神经导航辅助神经内镜下钻孔引流术、神经内镜下钻孔引流术及单纯钻孔引流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疗效。方法将60例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随机分为3组,传统组20例行单纯钻孔引流术,导航辅助组20例行神经导航辅助神经内镜下钻孔引流术,神经内镜组20例行神经内镜下钻孔引流术治疗,观察3组术后临床症状、术区是否出血、血肿残留、积气积液及血肿复发情况。结果 3组均成功完成手术,头痛、头晕、不完全失语、精神症状及意识障碍等症状均较术前好转。术后3~5 d复查脑CT,神经内镜组及导航辅助组血肿消失比例明显高于传统组(P均<0.05),硬膜下积液积气比例明显低于传统组(P均<0.05);神经内镜组、导航辅助组均无术区新鲜出血,导航辅助组无血肿残留;术后1个月随访患者症状及复查脑CT情况,3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神经导航辅助神经内镜下手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具有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复发率低等优点,有利于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应用血府逐瘀汤治疗围手术期老年人慢性硬膜下血肿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老年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30例,对照组行钻孔引流术,术后引流3~5天拔管,术后常规给予补液等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辨证给予血府逐瘀汤加减方口服,2周为1疗程,分别于入院第1天、术后2、5、14天查头颅CT,观察血肿吸收情况;术后第2、5、14天对治疗效果进行评定。结果:术后第2、5、14天,2组临床疗效比较,经秩和检验,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各时段疗效优于对照组;术后第5、14天,治疗组血肿体积均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围手术期应用血府逐瘀汤,能够促进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术后血肿的吸收,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慢性硬膜下血肿钻孔引流术后并发症发生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对78例慢性硬膜下血肿钻孔引流术后并发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治愈68例,好转10例,无一例死亡,有4例颅内积气(含1例张力性气颅),血肿复发3例,继发性颅内血肿2例,癫痫1例。结论预防和及时处理慢性硬膜下血肿钻孔引流术后并发症,有助于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9.
目的:采用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方法:根据头颅CT扫描定位,确定血肿最大层面,应用北京万特福公司生产的YL—I型一次性颅内血肿粉碎穿刺针,在电钻驱动下经头皮穿刺抽取血肿,用冲洗液反复冲洗,然后开放引流,1-2天内拨管。结果:本组共107例,80%患者术后症状明显改善,治愈99例,症状明显改善5例,死亡3例(死于肺部感染)。结论:采用微创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方法简单,疗效高,创伤小,痛苦少,费用低,安全性高,疗效明显优于传统的开颅手术及钻孔引流,适合于在基层医院推广普及。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究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开展神经内镜术后血肿复发情况及危险因素,为改善患者预后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选择2018年9月至2022年1月在开封市中心医院被确诊为慢性硬膜下血肿并接受神经内镜术治疗的19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对其随访12个月结果的差异将其区分为复发组(21例)和无复发组(169例),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患者血肿复发的危险因素。结果:190例患者中有21例出现了血肿复发,复发率为11.05%,无复发169例;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两组患者在术后残余气体量、凝血功能是否异常、术后是否服用他汀类药物、血肿侧别、血肿密度、术前血肿厚度方面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有凝血功能异常、术后未服用他汀类药物、高密度血肿、双侧血肿、术前血肿厚度> 25 mm是导致慢性硬膜下血肿行神经内镜术后血肿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P <0.05)。结论:慢性硬膜下血肿行神经内镜术后血肿复发率较高,其中凝血功能异常、术后未服用他汀类药物、高密度血肿、双侧血肿、术前血肿厚度> 25 mm是导致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