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自体半腱肌、缝匠肌动静力结合法重建陈旧性膝关节内侧副韧带断裂的效果。方法:对20例陈旧性膝关节内侧副韧带断裂患者先行膝关节镜检查,合并膝外侧半月板损伤9例,行半月板成形术,合并前交叉韧带损伤7例,选择骨-髌腱-骨重建前交叉韧带,于鹅足肌腱部位游离半腱肌进行静力重建,游离缝匠肌远端行动力重建。结果:20例手术切口均I期愈合,平均随访7个月,依据Lysholm膝关节量表评定术后效果,优11例,良7例,可2例,优良率90.0%,应力位拍片内侧比健侧张开均小于5mm,带线锚钉位置良好。结论:自体半腱肌、缝匠肌移植重建内侧副韧带断裂能提供足够的张力,采用动静力结合法重建内侧副韧带克服了韧带松弛的缺点,是一种理想的修复内侧副韧带断裂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应用锚钉系统治疗急性髌韧带起、止点损伤患者有效的围手术期护理及康复训练措施。方法采用锚钉系统固定治疗11例急性髌韧带起、止点损伤患者,观察患者康复情况及临床疗效,总结围手术期护理及康复训练措施。结果所有患者手术顺利,术后无并发症;随访9~18个月,平均13个月。膝关节功能优7例,良3例,可1例,优良率91%。结论采用锚钉治疗髌韧带起、止点损伤方法简单,固定充分可靠,术后能早期功能锻炼,疗效满意,且不需二次手术。加强髌韧带起、止点损伤患者围手术期护理及康复训练则是手术成功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3.
重建前交叉韧带的生物力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研究膝关节前交叉韧带移植重建术的固定方法及固定强度.将标本分为1/3骨-髌韧带-骨置换挤压螺钉固定组和1/3骨-髌韧带Krackow双锁边缝合组,加上原始标本ACL组共3组.对标本分别进行拉伸生物力学检测以比较强度.结果显示1/3骨-髌韧带-骨置换挤压螺钉固定组强度、刚度均高于正常ACL组,有显著差异.认为选用1/3骨-髌韧带-骨置换挤压螺钉固定重建AC术后替代物强度高,关节稳定性较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踝关节镜结合自体半腱肌肌腱移植重建踝关节距腓前、腓跟韧带治疗踝关节外侧不稳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11年6月-2013年6月,11例踝关节外侧不稳患者行踝关节镜下踝关节清理结合自体半腱肌肌腱重建距腓前、腓跟韧带治疗。患者年龄16-47岁(平均32.1岁),病程3-66个月,平均14.2个月。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是踝关节反复扭伤史,影像学检查可见不同程度的骨赘形成,6例出现距骨软骨面损伤。先在踝关节镜下对踝关节进行清理,去除骨赘,清理增生滑膜,必要者可行软骨移植修复距骨软骨损伤,后在外踝下方行弧形切口进行自体半腱肌肌腱移植重建踝关节距腓前、腓跟韧带。采用(American Orthopaedic Foot and Ankle Society Ankle-Hindfoot Scale score)AOFAS评分及Karlsson评分,对手术前后疗效进行评分。结果:11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31个月,平均14.2个月。患者术后伤口均一期愈合,未发生感染或血管神经损伤。AOFAS评分术前(41.8±4.7)分术后上升到(91.1±7.1)分(P〈0.05),Karlsson评分由术前(39.4±2.9)分上升到(89.3±8.0)分(P〈0.05)。至最后一次随访时未发现踝关节不稳复发或其他并发症。结论:踝关节镜结合自体半腱肌肌腱移植重建踝关节距腓前、腓跟韧带治疗踝关节外侧不稳短期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对比关节镜下自体腘绳肌腱和髌腱移植2种不同手术方式重建前交叉韧带的术后近、远期疗效。方法:在手术后第2、3、12个月采用Lysholm膝关节评分法分别进行评分,对2种术式进行比较,并对随访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术后第2月、第3月Lysholm膝关节评分腘绳肌腱组为62.14±11.61、72.18±9.91,髌腱组为63.45±6.41、87.59±11.11,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12月2组Lysholm评分髌腱组87.59±11.11,腘绳肌腱组86.37±10.76,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切口:髌腱组9.50±2.01cm,腘绳肌腱组2.52±1.09cm,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者均为目前前交叉韧带重建的主要方法,但患者腘绳肌重建术切口小外观美观,而且术后更能减轻患者伤肢痛苦利于关节早期功能锻炼,腘绳肌重建由于手术创伤小于髌腱重建,且更少破坏骨性结构,更适合青少年前交叉韧带重建,但如果复合内侧副韧带、鹅足腱等损伤出现关节内侧结构不稳,前后交叉同时断裂我们主张采用髌腱重建韧带重建交叉韧带。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同种异体肌腱重建修复外踝韧带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纳入该院2015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外踝韧带损伤患者24例为对象,采用同种异体肌腱重建修复治疗,比较治疗前后患者的后足各项目评分,计算患者的临床治疗优良率,随访观察患者的腓骨肌反应时间和距骨倾斜角度、距骨前移距离变化。结果治疗后24例患者后足各项目评分均比治疗前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4例患者中治疗优10例、良3例、可1例、差0例,治疗优良率95.83%;随访的24例患者腓骨肌反应时间变短、距骨倾斜角变小、距骨前移距离缩短,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外踝韧带损伤患者采用同种异体肌腱重建修复治疗的作用显著,可明显改善患者的后足功能,治疗优良率高,且能够更好地改善患者的腓骨肌反应时间和距骨倾斜角度、距骨前移距离。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关节镜下同种异体骨-髌腱-骨移植重建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的临床疗效。[方法]2006年1月至2008年6月我科在关节镜下应用同种异体骨-髌腱-骨移植重建ACL 30例,其中单纯ACL损伤17例,合并半月板损伤10例,合并半月板及内侧副韧带损伤3例,骨块用可吸收界面螺钉固定,对其术前和随访过程中的症状、体征及Lysholm膝关节评分以及并发症进行分析。[结果]所有患者切口均Ⅰ期愈合,无明显的免疫排斥反应,无细菌或病毒感染、关节粘连及血管神经损伤等并发症发生,术后随访时间18~38个月,平均24.5个月,患者自诉膝关节不稳及无力症状消失,根据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术前42.62±4.35分,术后89.15±3.65分,手术前后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关节镜下可吸收界面螺钉固定异体骨-髌腱-骨移植重建ACL手术可有效改善膝关节稳定性,手术时间短,固定牢固,功能恢复满意,不需要二次手术取出内固定,是一种安全有效的ACL重建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骨-髌腱-骨(bone-patellar tendon-bone,BPB)重建前十字韧带(ACL)的方法与疗效。方法对28例ACL损伤患者行关节镜下BPB重建ACL,术后早期进行CPM功能锻炼。结果28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7~30个月。采用改良Lysholm评分为(98.9±2.6)分,与术前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关节镜下BPB重建ACL是一种微创手术,操作简单,能够较满意地恢复膝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起止点合谷刺法治疗肩胛提肌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150例肩胛提肌损伤患者,均采用起止点合谷刺法为主治疗,3天一次,5次为一个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并随访3个月,统计疗效.结果:经本方法治疗后治愈率66.0%,显效率20.5%,好转率12.8%,总有效率99.3%.结论:起止点合谷刺法是治疗肩胛提肌损伤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0.
王鸿雁  高志军  赵金忠 《中医正骨》2014,(4):301-302,64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自体肌腱和同种异体肌腱一期重建治疗膝关节多发韧带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关节镜下自体半腱肌、股薄肌肌腱和同种异体肌腱一期重建治疗膝关节多发韧带损伤患者27例,男23例,女4例。年龄22-47岁,中位数33岁。均为单侧损伤,其中左膝15例,右膝12例。运动伤17例,车祸伤6例,坠落伤4例。前交叉韧带、后交叉韧带、后内侧韧带复合体、后外侧韧带复合体同时损伤者7例,前交叉韧带、后交叉韧带、后外侧韧带复合体同时损伤者13例,前交叉韧带、后交叉韧带、后内侧韧带复合体同时损伤者7例。合并腘动脉损伤7例,腓总神经损伤5例,半月板损伤9例,颅脑外伤3例,腰椎、跟骨骨折各2例。受伤至韧带重建手术时间28-43 d。随访观察患者膝关节稳定性和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本组患者损伤的韧带均一期修复。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9-37个月,中位数22个月。合并的腘动脉和腓总神经损伤均恢复良好,损伤的半月板均在3个月内愈合。末次随访时,膝关节屈曲轻度受限者5例,内、外侧应力试验均为阴性;KT 2000关节测量仪测定结果示关节前、后向松弛度〉5 mm者8例;Lysholm评分由术前(31.2±3.5)分提高至(91.0±5.0)分。结论:关节镜下自体肌腱和同种异体肌腱一期重建可有效恢复膝关节的稳定性,有利于膝关节功能的恢复,是治疗膝关节多发韧带损伤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1.
髌韧带断裂在临床较为少见,目前尚未见到其发病率的具体统计数据。大多数学者认为髌韧带断裂的原因是膝关节骤然屈曲,股四头肌在瞬间强力收缩。结合病史、体征及影像学检查可明确诊断,其中MRI是目前诊断髌韧带断裂的金标准。对于髌韧带断裂的治疗,临床医师大多依据自身经验及偏好选择治疗方式,存在一定的主观性,疗效参差不齐。新鲜髌韧带断裂与陈旧性髌韧带断裂应采取不同的治疗方式。新鲜髌韧带断裂,应根据韧带断裂的位置选择不同的手术方式,但对每种损伤类型的最佳手术方式尚无统一意见。对于陈旧性髌韧带断裂,最常用的手术方式为髌韧带重建,至于采用何种方式重建髌韧带效果最好,目前仍不清楚。故今后还应开展大样本及高质量的研究对上述问题进行深入探讨,以寻求更加合适、精准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利用特制型人工膝关节置换并髌韧带止点重建治疗侵袭性胫骨近端骨巨细胞瘤的方法及效果。方法:11例11膝胫骨近端侵袭性骨巨细胞瘤患者,行瘤段切除、特制型人工膝关节置换并髌韧带止点重建术进行治疗。结果:患者未出现手术并发症,均得到随访,时间22-62,平均37月。随访中肿瘤无复发,假体无松动。末次随访中,患者Enneking评分为16-28分,平均为23.2分,其中优良率占91%。结论:采用特制型人工膝关节置换治疗并髌韧带止点重建术胫骨近端侵袭性骨巨细胞瘤,肿瘤切除彻底,不易复发,患者能够早期开始正常生活等优点,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总结30例自体髌腱重建膝关节前交叉韧带的经验体会,并探讨影响自体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ACL)术效果的因素。方法:对30例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患者行自体髌腱重建术,其中在治疗过程中行侧副韧带修复2例,半月板结合部缝合2例,半月板损伤部分切除6例。结果:参照日本骨科学会制定的临床评分标准,优12例,良13例,中5例,优良率83.3%。结论:该手术创伤小,对关节内环境影响小,是ACL重建的好方法。  相似文献   

14.
后交叉韧带(Posterior Cruciate Ligament PCL)损伤是较为常见的膝关节韧带损伤.重度及复合的PCL损伤,使得股胫关节失去正常对合关系,对膝关节的生物力学影响大,且非手术治疗无效,需要手术治疗.以往的各种静力重建手术疗效尚不十分理想[1].自1999年2月~2002年6月,我们用髌腱中1/3动力重建后交叉韧带9例,经随访效果尚满意.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回顾性分析自体肌腱移植髌骨单骨道与髌骨双锚钉两种方法重建内侧髌股韧带治疗复发性髌骨脱位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2012年6月至2015年3月到本科就诊的复发性髌骨脱位患者共58例。采用自体肌腱移植髌骨单骨道重建内侧髌股韧带治疗复发性髌骨脱位患者32例(对照组):其中男10例,女22例;年龄16~28岁,平均22.5岁;病程为4个月~6年。采用自体肌腱移植髌骨双锚钉重建内侧髌股韧带治疗复发性髌骨脱位患者26例(试验组):其中男7例,女19例:年龄16~28岁,平均21.8岁;病程为4个月~6年。术前主要症状表现为膝关节不稳、肿胀,查体恐惧试验阳性,术前IKDC评分为42.3±11.5、Kujala评分为53.4±12.5,最后一次随访评估IKDC评分、Kujala评分、髌骨稳定性和X线片影像学异常。结果:两组患者伤口均Ⅰ期愈合,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8~30个月,平均23.9个月,全部患者术后膝关节稳定,无髌骨骨折和再脱位发生,关节活动度无受限,髌骨恐惧试验阴性。对照组患者1例术后出现髌骨倾斜,余患者髌骨轴位片显示髌股关节解剖关系均恢复正常。试验组患者髌股关节解剖关系无明显异常。两组患者末次随访IKDC评分分别为72.3±11.7和83.2±10.8,与术前比较,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末次随访Kujala评分分别为86.3±8.7和87.0±9.8,与术前比较,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体肌腱移植髌骨单骨道重建内侧髌股韧带治疗复发性髌骨脱位与双锚钉重建可取得相同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踝关节外侧副韧带损伤合并外踝撕脱性骨折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方法选取68例的进行研究,按首次扭伤到治疗前时间把患者分为A、B、C3组,对所有患者进行Brostr m修复术,清除骨块。结果手术后24周AOFAS评分结果与手术前AOFAS评分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踝关节外侧副韧带损伤合并外踝撕脱性骨患者使用X线以及MRI能提高临床诊断效率,尽早进行手术治疗,能够显著提升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一期关节镜下重建修复膝关节多发韧带损伤的近期疗效。方法:45例膝关节多发韧带损伤患者一期关节镜下修复重建前交叉韧带(ACL)、后交叉韧带(PCL),固定修复内侧副韧带(MCL)和外侧副韧带(LCL),手术前后采用Lysholm评分法评估患者膝关节功能及其活动范围。结果:患者术后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及膝关节活动范围均明显高于术前(P〈0.05)。结论:一期关节镜下重建修复膝关节多发韧带损伤获得理想疗效,值得临床借鉴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关节镜辅助下双束解剖重建内侧髌股韧带治疗复发性髌骨脱位的疗效。方法:对本院2014年1月至2017年1月因复发性髌骨脱位而接受内侧髌股韧带重建的患者28例,采用关节镜辅助下内侧髌股韧带双束解剖重建,部分联合髌外侧支持带松解手术治疗。手术前后根据Lysholm和Kujala评分量表进行评分。结果: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0~24个月,术前Lysholm评分、Kujala评分为(63.25±5.46)和(62.04±6.51)分,术后Lysholm评分、Kujala评分为(92.04±4.10)和(90.32±4.46)分,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1)。术后髌骨无再脱位发生,恐惧试验及髌骨倾斜均阴性。结论:对复发性髌骨脱位患者,采用关节镜辅助下双束解剖重建内侧髌股韧带重建,必要时联合髌外侧支持带松解手术,可有效恢复并维持髌骨稳定性,减少复发。  相似文献   

19.
关节镜下骨-髌腱-骨移植重建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术是一种治疗前交叉韧带断裂的常规手术.术前应做好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指导功能锻炼.术后早期进行主动膝关节屈伸功能锻炼及股四头肌肌力锻炼,正确使用CPM锻炼.经护理本组患者肿胀消退时间平均10.7天,股四头肌未见萎缩,膝关节活动度术后2周平均59°,术后4周平均为95°.  相似文献   

20.
关节镜辅助下骨-髌腱-骨移植重建膝关节前交叉韧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 ACL)是膝关节重要的前向稳定结构,损伤后可以产生明显的膝关节前向不稳,严重影响膝关节功能,继发关节软骨、半月板等主要结构损害,导致关节退变和骨关节病的早期发生。自2000年以来我们在关节镜辅助下应用骨-髌腱-骨移植重建ACL12例,并对所有患者进行了随访,现对其治疗结果作回顾性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