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针灸与推拿疗法存在着密切的相关性。本文从经脉循行方向的相关性、温通效应的相关性、部位穴位的相关性、针灸推拿互补的相关性等四个方面,简述了二者之间手法补泻的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析针刺补泻效应的影响因素,阐述补泻手法、机体状态和穴位特性对针刺补泻效应的不同影响。方法结合针刺补泻的研究进展,分别以补泻手法、机体状态及穴位特性为切入点进行探讨。结果以补泻手法为切入点发现,补法可促进机体亢进,泻法则可抑制机体亢进,补泻效应与补泻手法之间可形成明确的正相关性;机体状态对补泻效应的影响,体现于机体状态处于低下时,无论补泻均可使机体状态亢奋,而机体处于状态亢奋时,无论补泻均可使机体状态低下,补泻效应的产生在一定情况下依赖于机体状态的自我调衡;穴位特性对靶器官补泻效应的影响,体现于穴位自身的生理特性决定了穴位对靶器官的效应方向,同时穴位对靶器官的特定调控作用是其效应表达的重要基础之一。结论针刺补泻效应与补泻手法、机体状态及穴位特性三方面皆有关系,针灸时需把握患者机体状态,辨明病证虚实,熟悉腧穴特性,施以正确的补泻手法,才能将补泻效应发挥更佳。  相似文献   

3.
小儿推拿疗法又名小儿按摩,其雏形早在秦汉时期就已形成,首次创立于金元时期,明清得以具体形成与发展.小儿推拿的操作主要作用于患儿身体某些部位或穴位,以中医学理论为指导基础,通过一定的手法使患儿脏腑经络、气血阴阳得以调节,以此提高小儿免疫力,改善体质,操作简单,适应症广泛.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补泻平衡推拿手法联合中药穴位贴敷治疗妊娠恶阻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妊娠恶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基础补液、纠酸治疗并联合中药穴位贴敷,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补泻平衡推拿手法治疗,2组均治疗1周。比较2组治疗前后呕吐次数、尿酮体转阴率、呕吐症状持续时间、妊娠期恶心呕吐专用量表(pregnancy-unique quantification of emesis and nausea, PUQE)评分及中医证候积分。结果 治疗后,2组患者24 h呕吐次数均较前减少(P<0.05),且观察组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尿酮体转阴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呕吐症状持续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2组PUQE评分及中医证候积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中医证候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补泻平衡推拿手法联合中药穴位贴敷治疗妊娠恶阻可快速止呕,缩短治疗周期,并改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  相似文献   

5.
病有虚实之分,治有补泻之别。中医推拿作为一种简便、舒适、有效、安全的外治疗法,亦当以虚实而论。特从不同角度阐述推拿手法补泻效应的作用因素,以期正确运用于临床而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朱亚强  彭旭明 《中医学报》2021,36(5):968-972
捻转补泻是针刺手法的一种,其流派众多,有以左转、右转分补泻;以性别分补泻;以体位和刺手不同分补泻;以经络循行方向分补泻;以阴阳属性分补泻;以刺激量大小分补泻等。捻转补泻效果受捻转方向、刺激量、针刺穴位等多种因素影响,若拇指向前用力,捻转角度小、用力轻、频率慢,操作时间短为补法;拇指向后用力,捻转角度大、用力重、频率快,操作时间长者为泻法;选取偏补的穴位,补的作用强;以泻为主的穴位,泻的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7.
从推拿疗法的相关作用机制、推拿的补泻工具和手法、在诊断疾病和定位取穴方面的重要作用、推拿与针刺手法之间的作用关系、推拿的适应证与禁忌证等几个方面概括了《针灸甲乙经》中对推拿疗法的论述,《针灸甲乙经》中还提出了通过推拿手法的运用可以判断疾病预后,其推拿疗法的理论还对小儿推拿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
[目的]从中医针灸经典文献溯源穴位的本态,揭示针灸穴位研究的突破方向。[方法]基于中医针灸经典文献,梳理中医古典文献对穴位概念、起源、定位、功能、穴位属性等影响因素的相关论述,探讨穴位所具有的部位属性与功能属性,明确针灸穴位研究的突破方向。[结果]在中医针灸经典文献中,对穴位部位属性的描述较为粗略,而对其功能属性的描述则具体详细,且不断得到发展。穴位的功效,一方面取决于准确取穴、精准定位,同时也与施术方法密切相关,涉及针刺时间、气血运行状况、针刺补泻与刺激量等多种因素,"得气"与否对穴位功效的发挥至关重要。[结论]穴位具有部位、反应生理功能病理情况、治疗疾病的多重属性,正是对穴位在不同生理病理条件下不同反应、功能主治的不断探索、总结与实践,推动着穴位研究、针灸学科与临床的不断前行,穴位的本态研究,应是当前针灸穴位研究的突破方向。  相似文献   

9.
推拿是通过手法作用于人体体表的特定部位,以调节机体的生理、病理状况,达到治病目的.也就是说:医生通过手法所产生的外力,在患者体表的特定部位或穴位上做功,这种功是医生根据具体病情,运用各种手法技巧所做的有用功,从而起剑各种不同的治疗作用.推拿疗法在我国历史悠久,具有简、便、验、廉等特点,是治疗多种疾病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推拿又称按摩,按跷。是运用推拿手法刺激患者体表的部位或穴位进行治疗的一种疗法。远在二千余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按摩在医疗中被广泛应用。战国时民间医生扁鹊运用按摩针灸成功的抢救了尸厥患者。到了明代按摩在小儿疾病方面已积累了较多的经验,初步形成了小儿推拿的独特体系。小儿推拿书籍如“小儿按摩经”、“小儿推拿方  相似文献   

11.
体位是指推拿治疗时患者所取的姿势。合理地安排好体位,是推拿治疗的第一步骤。因为推拿所采用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及到达作用于人体的部位各不相同,所以必须采取与之相应的治疗体位。体位选择得恰当、合适,能使手法更好的作用在某一部位或穴位上,使手法产生的功力更大程度的深透于肌肤,从而提高疗效,缩短治疗时间。 1 按排体位的目的 1.1 使患者肌肉松驰,不易疲劳。推拿的体位从大的方面可分坐位和卧位两种。卧位,患者肌肉容易放松,感觉舒适,不易疲劳。但如果卧位姿势不合适,也会  相似文献   

12.
失眠是指无法入睡或无法保持睡眠状态,导致睡眠不足,又称入睡和维持睡眠障碍。现代医学认为是由于长期过度的紧张脑力劳动,强烈的思想情绪波动,久病后体质虚弱,使大脑皮层兴奋与抑制相互失衡,导致大脑皮层功能活动紊乱而成。中医认为多与心、肝、脾、肾等脏器功能失调有关。采用针灸配合推拿治疗失眠,进行临床观察,并得出结论:推拿治疗是在中医经络穴位学说指导下,运用各种手法作用于人体体表的一定部位,促使经络疏通、气血流畅,达到镇静除烦助眠的效果。针刺加推拿辨证治疗失眠,适宜各型失眠症,疗效显著,治愈率高,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3.
浅论推拿手法补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推拿手法的补泻从轻重、方向、频率等三个方面结合理论、临床实践进行了论述,阐述了手法与补泻的基本关系,并指出手法的补泻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  相似文献   

14.
患者“守神”是针刺补泻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指出“得气”是产生疗效的基础。患者的“针感”是针刺补泻产生作用的关键,患者的体质强弱、阴阳气血盛衰之不同,针感也不同,治疗时应“因人而宜”。认为针刺补泻不应拘泥于手法操作的“表演”,而应以患者是否产生了补泻效应、临床是否取得疗效为准则。  相似文献   

15.
针灸、推拿是祖国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由于它们都是通过非药物的手段来调节人体生理机能 ,又被称为“自然医学” ,逐渐被全世界越来越多的人们所接受。随着针灸推拿医学的逐步全球化 ,其自身也正在不断地被完善 ,需要更加精确的解剖学基础。笔者把十几年来对针灸推拿专业的解剖学教学体会进行总结 ,现归纳如下。1 局部解剖学的教学重点 :穴位解剖经络穴位是针灸推拿医学的诊断与治疗的理论基础 ,抛弃了经络学说 ,针灸推拿医学就失去了其存在的意义 ,所以穴位解剖是针灸推拿专业解剖学教学中的重中之重。1 1 解剖部位的安排 我们的局解…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穴位推拿及腹部推拿应用于化疗病人预防化疗后便秘的效果。方法将106例化疗病人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53例,对照组5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从化疗开始给予穴位推拿及腹部推拿,直至化疗结束,记录病人每天的排便情况,化疗后便秘的诊断依据罗马Ⅱ标准。结果对照组便秘的发生率为47.1%,实验组便秘的发生率为18.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穴位推拿及腹部推拿对化疗后便秘有很好的预防作用,无不良反应,病人和家属容易接受。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求针刺推拿并用提高对胸胁屏伤治疗的疗效。方法:对39例胸胁屏伤患者进行针剌推拿治疗。针刺治疗需辨证选穴,同时要注意补泻原则。推拿治疗先用滚法放松疼痛部位的肌肉和软组织。然后以一指禅推,指揉法,擦法施于患侧胸胁部,背部膀胱经,配合拍法,击法,按压法或背法等复位手法。结果:痊愈34例,好转4例,无效1例。结论:针刺推拿并用对治疗胸胁屏伤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8.
患者“守神”是针刺补泻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指出“得气”是产生疗效的基础。患者的“针感”是针刺补泻产生作用的关键,患者的体质强弱、阴阳气血盛衰之不同,针感也不同,治疗时应“因人而宜”。认为针刺补泻不应抱泥于手法操作的“表演”,而应以患者是否产生了补泻效应、临床是否取得疗效为准则。  相似文献   

19.
由于小儿气血未充、脏腑未坚、体质娇嫩,故手法应轻、柔和。1.推法:以拇指侧或食、中两指并拢,在选择的部位或穴位上推摩。2.拿法:以拇、食两指,把身体适当部位的肌肉提起来。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推拿治疗小儿外感咳嗽的选穴规律。【方法】收集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国知网(CNKI)、中国期刊数据库(维普VIP)、万方(Wanfang)4个文献数据库中推拿治疗小儿咳嗽的推拿处方,将推拿处方录入到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0)软件,采用该软件集成的规则分析、改进互信息法等数据挖掘方法,统计所有穴位和最常见穴位的频次及核心穴位组合特点。【结果】筛选治疗小儿外感咳嗽的54个推拿处方,共涉及56个穴位,常用穴位(应用频次>10)有15个,其中小儿推拿特定穴12个,频次为223,占前15个穴位总频次的78.59%;常用核心穴位组合共34个,其中2个穴位的穴位组合有16个,3个穴位的穴位组合12个,4个穴位的穴位组合5个,5个穴位的穴位组合1个。【结论】推拿治疗小儿外感咳嗽的选穴以小儿推拿特定穴为主,穴位以宽胸理气和祛风解表穴为主。肺经、膻中、肺俞、太阳、内八卦、坎宫、天门、天河水、乳旁九穴组合可为临床小儿外感咳嗽推拿基础治疗处方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