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刺五加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于健  苏珂 《临床荟萃》2002,17(8):443-444
目的 观察刺五加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diabeticperipheralneurapathy ,DPN)患者肌电图及血糖和胰岛素影响。方法 将 80例 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为 2组 ,在常规治疗基础上 ,治疗组 5 0例采用刺五加注射液 6 0ml加入 0 .9%氯化钠注射液 2 5 0ml中静脉滴注 ,1次 /d ,另外 30例单用常规治疗 30天为对照组。 2组均以 1个月为一个疗程。观察刺五加对 2型糖尿病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空腹、餐后血糖、胰岛素及血脂、肌电图、胰岛素敏感性指数的影响。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 84 .0 0 % ,对照组为 5 3.33% (P <0 .0 1)。治疗组治疗后空腹、餐后血糖、胰岛素及血脂均有显著下降 (P <0 .0 5~ 0 .0 1) ,ISI明显升高 (P <0 .0 5 ) ,而对照组治疗后上述指标无改变 (P >0 .0 5 ) ,两组治疗后上述参数差值比较具有显著差异 (P <0 .0 5~ 0 .0 1) ,在改善患者肌电图方面 ,治疗组亦优于对照组 (P <0 .0 5~ 0 .0 1)。结论 刺五加治疗DPN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2.
血塞通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糖尿病常见慢性并发症之一 ,是引起糖尿病患者致残、生命质量下降的常见原因。我科于 2 0 0 1年 10月至 2 0 0 2年 11月应用血塞通注射液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46例 ,疗效满意 ,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1 1 一般资料 :2 0 0 1年 10月~ 2 0 0 2年 11月住院 2型糖尿病合并周围神经病变患者 78例 (符合ADA1997年糖尿病诊断标准 ) ,男 42例 ,女 3 6例 ,平均年龄 46± 10年 ,糖尿病程 8±5 1年 ( 4~ 13年 ) ,神经病变 3± 1 5年。血糖保持平稳 2周以上 (空腹血糖 <7mmol/L ,餐后 2小时血糖 <10mmol/L) ,而神经病变未…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依帕司他口服联合消渴通络汤足浴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方法:将90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5例,两组患者均在采用降糖药控制血糖的基础上开始周围神经病变的治疗,治疗组予依帕司他口服联合消渴通络汤足浴治疗,对照组只予依帕司他口服治疗,疗程均为4周。两组均治疗前后肌电图测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NCV)和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NCV)。结果:治疗组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症状和神经传导速度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依帕司他联合消渴通络汤足浴是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4.
高压氧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李顺勇  杨亚超 《临床荟萃》2003,18(13):755-756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糖尿病常见的慢性疾病 ,目前治疗方法很多 ,但疗效均不太理想 ,我科于 2 0 0 0年 1月至 2 0 0 1年 10月间应用高压氧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2 1例 ,收到满意效果 ,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病例选择 选择糖尿病合并周围神经病变患者共 4 1例 ,全部为我院住院患者 ,并符合以下条件 :①根据WHO(1985 )标准确定为糖尿病患者 ,病程大于 2年 ;②有典型的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表现 ;③经饮食及药物治疗后 ,空腹血糖大于 7.8mmol/L ,餐后 2小时血糖小于 10mmol/L ,持续 2周以上而周围神经病变表现未能缓解者 ,其中男 2 0…  相似文献   

5.
补阳还五汤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补阳还五汤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方法:在有效控制血糖的基础上,配合补阳还五汤治疗75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治疗组),并与应用维生素治疗的50例患者(对照组)的疗效进行对比。结果:两组患者疗效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在有效控制血糖的基础上配合补阳还五汤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更有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 :评价当归针、一叶碱针联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方法 :3 0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 ,随机分为 2组 ,每组各 1 5例 ,对照组 1 5例应用VitB族常规治疗 ,共 4周 ;治疗组 1 5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 ,再予肌注当归针、一叶碱针治疗 ,每日 1次 ,共 4周。结果 :治疗组显效率 66.67% ,有效率 86.70 % ,分别明显地高于对照组的 2 0 .0 0 %、40 .0 0 % ,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 )。结论 :当归针、一叶碱针联合治疗能明显改善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血糖浓度与Ⅱ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DR)患者眼底病变的关系。方法 :对 32例Ⅱ型DR患者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32例中 13例DR治疗有效者血糖均值为 7.5 7± 1.72mmol/L ,15例治疗未愈者血糖均值为 11.30± 3.2 5mmol/L ,两组比较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结论 :为提高DR患者眼底病变的治疗有效率 ,应将血糖浓度控制在正常范围 ,其 95 %范围为 6 .5 3~ 8.6 1mmol/L。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益气养阴中药治疗 2型糖尿病的疗效。方法 :将 1 1 0例 2型糖尿病随机分为 2组 ,对照组 3 6例运用达美康、优降糖等常规治疗 ,试验组 74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配合运用自拟益气养阴汤治疗。 2组均以 1 0d为 1个疗程 ,3个疗程后观察疗效。结果 :治疗组显效率和有效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 ,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益气养阴中药确能降低血糖 ,改善糖尿病患者全身状况。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 2型糖尿病自主神经病变及其与血糖控制程度之间的关系。方法对 44例 2型糖尿病患者及 3 0例正常对照者进行自主神经功能 (包括心率差、3 0∶ 1 5比值、卧位反应及 S∶L1 比值、S∶ L2 比值、立位血压 )及血糖测试 ,并将 44例 2型糖尿病患者按血糖控制程度 :好、中等、差分为 3组 ,然后将正常对照组与血糖控制好组进行比较 ,再将 2型糖尿病患者所分成的 3组进行组间比较。结果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好组的心率差 ,S∶ L1 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 ( P<0 .0 5 ) ,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中等组的心率差 ,3 0∶ 1 5比值显著低于血糖控制好组 ( P<0 .0 5 ) ,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差组的心率差、3 0∶ 1 5比值、S∶ L1 比值、S∶ L2 比值、立位血压均显著低于血糖控制好组 ( P<0 .0 1 ,P<0 .0 5 )。结论 2型糖尿病血糖控制好的患者也可出现自主神经功能异常 ,而血糖控制好坏与自主神经功能的异常程度有密切关系 ,血糖控制越差自主神经病变越重 ,且 2型糖尿病患者副交感神经较易受损 ,血糖控制对 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自主神经病变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我院2000—01~2005—10采用腿浴治疗器配合中草药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效果良好,总结如下。 1对象和方法 1.1对象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89例均符合WHO糖尿病诊断标准及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诊断配合标准,经药物治疗空腹血糖4.8~7.8mmol/L,餐后血糖6.2~9.8mmol/L。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5例,男25例,女20例,年龄31~65岁,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2~16a;Ⅰ型糖尿病16例,Ⅱ型糖尿病29例;  相似文献   

11.
体外反搏辅助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34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田焕云  田鲁  汪青 《新医学》2003,34(10):614-615
目的:评价体外反搏辅助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方法:67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对照组33例在控制血糖的基础上予营养神经等对症治疗,治疗组34例在上述基础上予体外反搏治疗,气囊压力0.4~0.45kg/cm2,每次1小时,每日1次,15日为1个疗程,隔7日进行1个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治疗前、后测定两组患者右正中神经、右腓浅神经传导速度,评价疗效。结果:治疗组显效24例,有效10例,总有效率100%;对照组显效21例,有效8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88%,两组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未见不良反应。结论:体外反搏辅助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有效,安全、无创伤。  相似文献   

12.
弥可保与盐酸丁咯地尔联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评价弥可保与盐酸丁咯地尔联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效果。方法 将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为 2组。治疗组 :2 2例 ,盐酸丁咯地尔 30mg溶于生理盐水 2 5 0ml静脉滴注 ,1次 /d ,同时每日肌注弥可保 5 0 0 μg ,共 6周 ;对照组 :2 0例 ,单用弥可保肌注 ,每日 5 0 0 μg ,共 6周。结果 治疗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6 8%与 4 5 % ,P <0 .0 5 ) ,神经传导功能有明显提高 (P <0 .0 5 )。结论 弥可保与盐酸丁咯地尔联合应用可明显提高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葛根素注射液与甲钴胺注射液联合使用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方法 选择2型糖尿病并有不同程度周围神经病变患者58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对照组28例.在调整血糖治疗基础上,治疗组加用葛根素注射液0.2g静脉滴注,甲钴胺注射液0.5mg入壶,每日1次;对照组加用香丹注射液20ml静脉滴注,每日1次;两周为一疗程,共两个疗程.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86.7%,部分病人胫神经及腓神经传导速度增加5m/s以上,与对照组比较疗效显著,且无明显不良反应.结果 葛根素注射液与甲钴胺注射液合用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自拟六藤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56例自拟六藤汤治疗,对照组40例口服风痛定胶囊,2组资料具有可比性,均1个月为1个疗程,2组均可连续服用3个疗程。结果:2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明显为优。结论:自拟六藤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疗效确切明显。  相似文献   

15.
前列腺素E1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刘娟  张燕  席平 《中国综合临床》2004,20(11):1003-1005
目的 观察前列腺素E1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的疗效。方法 将 92例糖尿病合并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为 3组。A组 :30例 ,生理盐水 10 0ml 前列腺素E12 0 μg ,生理盐水 2 5 0ml 复方丹参注射液 2 0ml静脉滴注 ;B组 :30例 ,生理盐水 10 0ml 前列腺素E12 0 μg静脉滴注 ;C组 :32例 ,生理盐水2 5 0ml 复方丹参注射液 2 0ml静脉滴注 ,均为每日一次 ,疗程 14d。结果  3组的显效率及总有效率分别为 :30 %、93.3% ;16 .7%、70 % ;9.4 %、5 3.1%。各组治疗前后及各组间治疗后神经传导速度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 ,治疗过程中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前列腺素E1是一种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安全有效的药物 ,联合复方丹参注射液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6.
前列腺素E1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41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我院于 2 0 0 1- 0 7~ 2 0 0 2 - 0 7用前列腺素 E1 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41例 ,效果较好 ,报道如下。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 选择糖尿病合并周围神经病变者共 41例。全部为我院住院患者 ,并符合以下条件。 1据 ADA标准 (1997)确诊为DM患者。病程大于 2 a。2有典型的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表现。3经饮食及药物治疗后 ,FBC<7.0 mmol/L,PBC<7.8mmol/L。持续 2周以上而周围神经病变未能缓解者。本组男 2 0例 ,女2 1例 ,年龄 2 1~ 6 8岁 ,平均 47.3岁 ,病程 2~ 2 0 a。平均 8.6 a±6 .2 a。其中应用口服药控制血糖者 11例 ,应用胰岛…  相似文献   

17.
葛根素与甲钴胺联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葛根素与甲钴胺联合应用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方法  79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组 ,治疗组 47例 ,给予葛根素氯化钠注射液 [4 0 0mg/( 2 5 0ml·瓶 ) ] ,静脉点滴 ,qd ,同时服用甲钴胺 5 0 0 μg ,tid ,共 4周 ;对照组 3 2例 ,单服甲钴胺 5 0 0 μg ,tid ,共 4周。 结果 治疗组痛觉过敏及感觉减退有效率达 65 .6%和 65 .5 %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 3 5 .0 %和 47.8% (P <0 .0 5 ) ;神经传导速度改善的有效率明显提高 (P <0 .0 1)。治疗组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红细胞山梨醇显著下降 ,而对照组无显著差异。结论 葛根素与甲钴胺联合应用可明显改善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8.
高血糖对老年人急性脑卒中预后的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老年人急性脑卒中在 72h及 1周后血糖的变化与其关系。方法 :对 90例老年患者除发病前 4例已确诊糖尿病外、其他均测定血糖。采用葡萄糖氧化酶法测定患者发病后 72h及 1周后空腹血糖。在采用标本前8h内未输任何含糖液体。以血糖 6 .11mmol/L为判断标准 ,分为正常血糖组≤ 6 .11mmol/L、高血糖组 >6 .11mmol/L。结果 :90例患者根据发病后 72h内血糖分为高血糖组 5 8例 ,正常血糖组 32例 ,将各组平均血压 72h内及 1周后血糖平均值与各组死亡率做比较。结果高血糖组死亡率为 34 .48% (2 0 / 5 8) ,正常血糖组为 9.38% (3/ 32 )(P <0 .0 5 )。高血糖组 72h血糖增至 (9.15± 0 .2 3)mmol/L ,1周后降至 (4 .98± 0 .2 8)mmol/L ;正常血糖组 (5 .32± 0 .41)mmol/L ,二组比较P <0 .0 5。结论 :急性脑卒中患者在疾病初期血糖有不同程度增高 ,二组死亡病人血糖远高于存活者 ,血糖测定对判断急性脑卒中预后简单、方便同时对高血糖治疗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9.
目的:为探讨肌醇加654-2治疗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方法;选择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患138例,随机分为肌醇加654-2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治疗措施包括:糖尿病教育;饮食控制;应用口服降糖药物或且岛素控制血糖。在上述治疗基础上,对照组给予维生素B1、维生素B12治疗,治疗组给予肌醇加654-2治疗,两组均4wk为1疗程,治疗3个疗程后,观察两组患感觉神经症状的改变。结果:治疗后两组患感觉神经症状改善,而以治疗组改善更为明显。结果:肌醇加654-2对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有明显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金钠多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21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糖尿病常见的慢性并发症 ,目前治疗方法很多 ,但疗效均不太理想 ,我科于 1998年 1月至 12月间用德国舒培大药厂生产的银杏叶提取物金钠多针剂 ,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2 1例 ,收到满意效果 ,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病例选择 选择糖尿病合并周围神经病变患者共 41例 ,全部为我院住院患者 ,并符合以下条件 :1根据 WHO(1985 )标准确定为糖尿病患者 ,病程大于 2年 ;2有典型的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表现 ;3经饮食及药物治疗后 ,空腹血糖小于 7.8mmol/L ,餐后 2小时血糖小于 10 mmol/ L ,持续 2周以上而周围神经病变表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