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4 毫秒
1.
目的观察最低有效套囊压用于气管插管全麻腹腔镜手术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择期行气管插管全麻腹腔镜手术的女性患者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30例,对照组应用手指感觉法给气管导管套囊充气,试验组应用最低有效套囊压法给套囊充气。记录两组患者套囊压;术毕拔除气管导管时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观察气管黏膜损伤情况;记录拔除气管导管后套囊有无血迹及拔管后24 h内咽喉疼痛和声音嘶哑等气管插管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患者套囊压为(9.07±5.38)cm H2O,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2.40±5.16)cm H2O(P<0.05);两组患者拔除气管导管后均未发生套囊血迹和声音嘶哑;两组患者拔除气管导管后24 h内咽喉疼痛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气管黏膜散在点状充血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但局部片状充血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最低有效气管导管套囊压用于气管插管全麻腹腔镜手术的女性患者临床效果好,对气管黏膜损伤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胸科手术摆放侧卧位时,左侧双腔气管导管支气管套囊充气对体位变动时导管移位率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在全麻下使用左双腔气管导管行胸科手术的成人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成两组:支气管套囊充气组(A组,n=30)和支气管套囊不充气组(B组,n=30)。全麻诱导后,可视喉镜下置入左侧双腔气管导管,纤维支气管镜下确认支气管套囊顶端置于气管隆突下方5 mm,记录中切牙处导管插管深度。A组在全麻诱导插管成功后,摆放侧卧位时,将支气管套囊充气,B组则在支气管套囊不充气情况下,摆放侧卧位。侧卧位后,观察肺隔离及通气效果,重新在纤支镜下确认支气管套囊位置,记录侧卧位后中切牙处插管深度,记录气管内导管移位距离,比较两组患者导管移位率。结果:两组共有28例(46.7%)患者摆放侧卧位后,发生双腔管移位,其中A组10例(33.3%),B组18例(6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两组气管移位距离分别为(9.2±1.7)mm、(9.0±1.9)m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胸科手术摆放侧卧位时,气管导管容易发生移位,支气管套囊充气与不充气相比,能够显著降低侧卧位时左双腔气管导管移位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采用套囊或无套囊气管导管的两组全麻小儿在拔管期呛咳的发生率和拔管前后SpO2的变化。方法择期唇裂修补术患儿60例,随机分为两组:无套囊气管导管组(A组)和套囊气管导管组(B组),两组患儿均实施静脉全麻,插无套囊导管时导管大小以15~20cmH2O气道压有轻度漏气为宜,插套囊导管时采用最小漏气充气技术,记录重复插管的例数,观察拔管期呛咳的发生率和拔管前后SpO2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构成比、体质量、手术时间及带管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A组比较,B组重复插管率低(P〈0.05);拔管时呛咳发生率高(P〈0.01);拔管后SpO2的下降幅度较大(P〈0.01),表现为一过性,多发生在拔管后的2min内,发生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6岁以下的患儿,套囊气管导管在全麻拔管期对气道的刺激较大,建议使用无套囊气管导管。  相似文献   

4.
<正>咽喉疼痛,声音嘶哑,吞咽困难是气管插管患者撤机后常见并发症,会增加患者在ICU不适体验的痛苦记忆,降低患者对ICU的满意度。较高的套囊压力可直接导致气管插管相关性并发症的发生~([1])。应用不同的套囊充气方法充气后,套囊压力各不相同~([2])。本研究的目的是观察不同套囊充气方法对于ICU气管插管患者撤机后并发症的影响。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本院综合重症监护病房(ICU)2015年7  相似文献   

5.
改良经鼻盲探气管插管术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50例手术患者,随机分为改良组与对照组,每组各25例,由专人麻醉操作,均采用安定,羟丁酸钠,氟哌啶芬太尼合剂静脉全麻诱导,环甲膜穿刺气管内表麻,保留自主呼吸,经鼻盲探气管内插管。改良组在气管导管出鼻后孔抵达咽部时,将导管套囊充气15ml,对照组导管囊不充气。  相似文献   

6.
赵旭 《吉林医学》2014,(24):5529-5530
目的:比较全身麻醉患者应用三种气管插管套囊充气方法充气,找到有效的气管密封和减少插管后气道并发症的发生率理想方法。方法:120例经口气管插管全身麻醉成人被纳入本研究,患者随机分为三组:1指感法;2最小封闭压力法;3套囊测压表法。比较不同方法的气道漏气发生率,气囊压力以及拔管发生咽喉痛,声音嘶哑,吞咽困难等并发症。结果:套囊压力控制方面,套囊测压表组套囊压力为(28.85±2.3)cm H2O(1 cm H2O=0.098 kPa),最为理想。而拔管后并发症方面,套囊测压表组和最小压力封闭无统计学差异,而指感法与上述两组相比较咽喉痛的发生率显着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套囊测压表法能有效封闭气道和减少喉咙痛,是麻醉期间套囊压力管理的一种较为安全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气管导管套囊预充气对纤维支气管镜引导经鼻插管置管难易的影响.方法:困难气道患者60例随机分为A、B两组(n=30),两组插管前均采用右美托咪定镇静、2%利多卡因表面麻醉.A组将气管导管经鼻置入到达咽部后套囊预充气,B组采用传统方法纤维支气管镜引导经鼻插管.比较两组患者插管一次成功率、操作时间、置管时间、置管困难发生率、插管相关并发症,以及插管期间不同时间点的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HR).结果:A组患者插管一次成功率明显高于B组,操作时间、置管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A组患者置管困难发生率,术后咽痛、咽部不适发生率明显低于B组(P<0.05).两组患者插管期间各时间点MAP、H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气管导管套囊预充气后,纤维支气管镜引导经鼻插管置管简捷易行且并发症发生率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经鼻盲探气管插管术是口腔手术、颈椎创伤病人全麻常用的插管方法,我科自2001年1月以来,在插管中采用咽部气管导管套囊充气法行经鼻插管术,效果良好,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气管套囊充气量多少对经鼻盲探插管成功率的影响。方法:选择全麻患者200例,随机分成A、B 2组,每组包含成年男、女各50例,当导管插入至15cm时给套囊充气,A组套囊充气10ml,B组套囊充气15ml,缓慢推送导管遇阻力时停止,按压患者胸部,导管口能听到连续气流声,抽尽套囊气体推送导管,不成功者调整套囊充气量,3次不成功者更改插管方法。观察一次插管成功率及插管并发症。结果:A组中男性一次插管成功率明显高于女性(P<0.05);B组中女性一次插管成功率明显高于男性(P<0.05)。2组男性套囊平均充气量(11.23±2.46)ml时插管成功率最高,女性套囊平均充气量(15.78±1.98)ml时插管成功率最高。结论:气管套囊充气能明显提高经鼻盲探插管成功率,男性以充气量10ml左右成功率最高,女性以充气量15ml左右成功率最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放纵式气管导管套囊充气法在临床中的应用。方法:对60例腹腔电视镜下胆囊摘除术(LC)病人随机分成放纵式气管导管套囊充气法充气F组和最小漏气充气法Z组,观察两组通气时套囊充气后压力值,气腹前、后漏气例数,气道峰压30cm H2O时漏气例数,操作所需时间,套袭抽气应激反应例数。结果:通气时放纵后气囊的压力平均值F组19±10cm H2O,Z组18±11cm H2O(P〉0.05),气腹前、后漏气例F组0/2例和Z组0/3例;气道峰压30cm H2O时漏气F组4例,Z组6例,操作所需时间F组6±3秒,Z组15±6秒(P〈0.05),套囊抽气应激反应F组1例、Z组0例。结论:放纵式气管导管套囊充气法能满足一般呼吸道管理的需要,操作简单、方便有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套囊压力监测在气管插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ICU17例患者为研究组,对其气管插管机械性通气的患者应用套囊压力检测,同时选取麻醉科以及急诊室患者24例,分为两组:对照A组和对照B组,每组12例患者,采用指着捏感法和固定气法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当气管黏膜承受压力值在20 cmH2O,囊内的容积为(4.51±1.23)ml;(2)15例气道峰压在30 cmH2O以下无漏气现象发生,其余2例有少量漏气;对照A组体内套囊内压力为(77.22±22.65)cmH2O,套囊内容积为11.25mL,体外套囊内充气11.28 mL时,套囊内压力为(22.13±9.63)cmH2O,拔出插管时黏膜的压力(53.12±5.54)cmH2O;对照B组向套囊注15mL气体,体内套囊内压力(99.55±12.65)cmH2O,体外套囊内压力(34.34±11.65)cmH2O,拔出插管时黏膜压力(64.86±11.75)cmH2O。结论:建立人工气道后,应用套囊压力计对气管内压力进行监测,能预防和避免气道黏膜受到损伤和其他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小儿扁桃体射频消融术全身麻醉气管插管时带套囊气管导管应用的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7年11月—2018年1月天津市儿童医院全身麻醉下行扁桃体射频消融术患儿100例。根据气管导管有无套囊选择情况,随机分为带套囊气管导管组(T组)和不带套囊气管导管组(N组),主要观察指标为拔管后有无喘鸣,次要观察指标为控制呼吸时有无漏气、插管后是否换管、拔管后SpO2最低值以及术后插管相关并发症。结果 两组患儿性别构成、年龄、体重和插管管号等一般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术中情况比较发现,两组患儿机械通气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组患儿中有1例术中出现漏气,有1例更换气管导管,N组患儿中有11例出现术中漏气,有8例更换气管导管,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术毕拔管时喘鸣和拔管后SpO2最低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T组患儿拔管时未吸出气管内血性分泌物,N组患儿拔管时有6例出现气管内血性分泌物,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带套囊气管导管可安全用于8岁以下小儿行全身麻醉下扁桃体射频消融术,且不增加小儿拔管术后喘鸣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右美托咪啶在清醒患者行气管导管套囊充气法经鼻盲探气管内插管中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插管困难需行经鼻气管内插管全身麻醉的患者40例,随机分为A及B组,各20例.A组插管前静注咪达唑仑和舒芬太尼,B组插管前静脉泵注右美托咪啶.记录两组患者在麻醉诱导前(T0)、插管前即刻(T1)和插管成功后即刻(T2)时间点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及脑电双频指数(BIS)值;插管过程中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和一次插管成功率.结果 两组T0各项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A组比较,B组患者MAP和HR在T1、T2时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 SpO2在T1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BIS在T2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A组比较,B组患者躁动、呛咳、呼吸抑制、心动过速的不良反应发生率降低,心动过缓的发生率增高,一次插管成功率明显增加(均P< 0.05).结论 右美托咪啶能够提供完善的镇静,显著减轻气管插管的心血管反应,结合气管导管套囊充气法,可安全有效应用于经鼻盲探气管内插管.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intellicuff软件控制套囊压力对于患者气管黏膜缺血性病变的影响。方法:选择经口气管插管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两组:intellicuff软件组(n=40例),应用哈美顿呼吸机G5(intellicuff)软件持续调节控制套囊压力在安全范围内;套囊压力表组(n=40例),采用套囊压力表进行调节和控制套囊压力。观察两组患者套囊压力控制情况,拔管前患者气管黏膜情况,拔管后咽喉疼痛、声音嘶哑、吞咽困难的发生率。结果:intellicuff软件组患者在控制套囊压力方面明显优于套囊压力表,在预防气管缺血性病变以及撤机后并发症方面无明显优势。结论:intellicuff软件能有效控制套囊压力,但不能降低患者气道黏膜缺血性病变的发生率以及患者拔管后咽喉疼痛、声音嘶哑、吞咽困难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估可视喉罩CTrach作为一种新型气管内插管途径在全身麻醉(全麻)诱导中气道管理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ASAⅠ~Ⅱ级全麻需行经口气管内插管的择期手术患者112例,随机分为可视喉罩气管插管组(CT组)和传统直接喉镜气管插管组(DL组),两组均采用常规静脉麻醉诱导。记录两种方式引导气管导管首次插入的成功率、总的成功率、插管时间以及插管后咽喉疼痛、声音嘶哑等不良反应;并分别记录两组患者行气管内插管各时间点的血压(BP)和心率(HR)。结果:两组首次插管成功率、总的成功率、插管时间、术后咽喉疼痛、声音嘶哑的发生率,CT组为87.7%、94.7%、(189.5±33.2)s和8.0%;DL组为90.9%、96.4%、(32.4±9.7)s和38.0%。CT组的平均气管插管时间较DL组明显延长(P〈0.05),术后咽喉疼痛、声音嘶哑发生率明显少(P〈0.05);气管插管时两组患者中BP和HR较麻醉诱导后均明显升高(P〈0.05),CT组和DL组间BP和HR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CTrach喉罩可视下行气管内插管成功率高,操作简单,损伤小,是解决临床困难气道插管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复方利多卡因乳胶对双腔气管插管不良反应的抑制作用。方法择期需行双腔气管插管的胸科手术60例,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30例,全麻诱导前双腔气管导管套囊至头端涂抹无菌生理盐水;观察组,30例,全麻诱导前双腔气管导管套囊至头端涂抹复方利多卡因乳胶。记录麻醉诱导前( T1)、气管插入后3 min( T2)、拔管前1 min( T3)、拔管后3 min( T4)的平均动脉压( MAP)以及心率( HR)变化。记录患者术后呛咳、咽痛的发生率。结果两组T1时间点MAP、H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在T2、T3、T4时间点MAP、HR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呛咳、咽痛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复方利多卡因乳胶能有效减少双腔气管导管插管和拔管时的应激反应,血流动力学更加稳定,能减少术后呛咳和咽痛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小儿全身麻醉中有气囊和无气囊气管导管的选择与应用及导管大小与并发症的关系。方法对1998年1月~2005年12月137例8岁以下经口气管插管全身麻醉患儿随机分为两组,Ⅰ组应用公式ID(mm)=3+年龄/4来选择有气囊气管导管、Ⅱ组应用公式ID(mm)=4+年龄/4来选择无气囊气管导管,气道内压控制在10-30cmH2O,观察重新插管次数和术后声音嘶哑并发症。结果重复插管次数Ⅱ组(40.8%)显著高于Ⅰ组(9.1%)(P〈0.05),声音嘶哑并发症Ⅰ组(31.8%)显著高于Ⅱ组(19.7%)(P〈0.05)。结论小儿插管全身麻醉中选择适当大小气管导管是非常重要的。无气囊气管导管比有气囊气管导管可选大内径导管,但选择适当大小不易,而有气囊气管导管在维持囊内压20~25cmH2O的前提下也可使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气管套囊充气联合纤维支气管镜引导经鼻插管在困难气道中应用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60例术前评估为困难气道患者,随机分成A、B两组。均采用右美托咪定镇静,2%利多卡因雾化吸入表面麻醉。A组采用气管套囊充气联合纤维支气管镜引导插管,B组采用纤维支气管镜引导插管。对比两组操作时间、置管困难例数、插管时耐受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引导插管成功率均为100%,插管耐受良好。A组操作时间较B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置管困难例数及术后咽部不适例数较B组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气管套囊充气联合纤维支气管镜引导经鼻插管操作时间短,置管简捷易行,并发症少,是一种快速处理困难气道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19.
占乐云  覃兆军  周文  刘婷婷 《广东医学》2016,(15):2284-2286
目的:评价一次性气管插管用引导管芯(国家专利)用于困难气道患者气管插管术的效果。方法择期行气管插管全麻下手术患者60例,男49例,女11例,年龄20~65岁,体质指数21.2~28.6kg/m2,ASA分级Ⅰ或Ⅱ级,Cormack&Lehane分级Ⅲ或Ⅳ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n=30):C组和D组。 C组采用普通管芯引导气管插管;D组采用气管插管引导用管芯(专利产品)引导气管插管。记录诱导后插管前(T0)、插管后1 min(T1)、3 min(T2)及5 min(T3)时平均动脉压、心率、脉搏氧饱和度;记录插管时间、插管次数及气管插管相关并发症;计算首次气管插管成功率及气管插管总成功率。结果与T0时比较,两组患者T1~T2时平均动脉压升高、心率增快(P<0.05);与T1时比较,两组患者T3时平均动脉压降低、心率减慢(P<0.05);两组患者各时间点平均动脉压、心率、脉搏氧饱和度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C组比较,D组气管插管时间减少、插管次数减少、首次插管成功率和插管总成功率均增加(P<0.05),患者口咽黏膜出血及气管导管拔出后24 h内咽喉痛发生率均降低(P<0.05)。结论一次性气管插管用引导管芯可提高困难气道气管插管成功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一种较好的方法提高麻醉时气管插管深度的准确性和操作的灵活性。方法 100例全麻插管患者(ASAⅠ或Ⅱ级)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50例,依据套囊上缘距胸骨角距离调整导管深度,使触摸套囊位置位于胸骨上窝;对照组50例,采用常规插管深度确定方法完成插管(男性23 cm,女性21 cm)。插管完毕经听诊和Et CO2确认后使用纤支镜测量导管尖端到隆突的距离,插管深度以导管尖端到隆突的距离在2-4 cm为合适。记录导管深度是否合适、插管过深、插管过浅的例数、插管深度合适率,以及拔管后2 h喉痛、套囊带血等插管并发症的例数。结果试验组插管深度合适的47例(94%),过浅3例(6%),过深0例;对照组插管合适的40例(80%),过浅2例(4%),过深8例(16%),两组间插管深度合适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喉痛3例,气管套囊带血1例;对照组喉痛2例,气管套囊带血2例,两组间并发症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传统插管方法相比较,将套囊置于胸骨上窝处,可提高气管导管插入深度的准确性,且并不明显增加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