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时间位点管理法在门诊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门诊开诊时间、就诊高峰各科室门诊患者排队等候时间、门诊抽血和打印化验单等候时间、门诊突发事件和危重患者抢救的时间作为工作重点,与实施时间位点管理前进行比较。结果:实施后患者对门诊工作的投诉减少了,患者满意度提高了,患者就诊数量明显增加,进一步提高了医院的知名度和经济效益,实现了双赢。结论:实行时间位点管理能提高门诊护理质量,节省患者就诊时间,让患者满意而来满意而归。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在门诊医疗质量管理中应用 PDCA循环的效果。方法自2015年2月在我院门诊医疗质量管理中开始施行 PDCA 循环,即计划—执行—检查—处理,对护理工作进行管理。结果相比于 PDCA 循环实施前,实施后门诊患者数量明显增多,预约时间和等候时间缩短,有效投诉事件数量减少,医护人员的满意度明显提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门诊医疗质量管理中应用 PDCA 循环管理能够增加就诊例数,缩短患者预约与等候时间,降低投诉事件的发生概率,另外还可以提升医护人员的满意度,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将精益管理方法应用在门诊抽血室流程改造过程中,分析这种方法的价值。方法从2018年开始本院对医院的门诊抽血室进行流程改造工作,在此过程中实施精益管理,对抽血流程进行不断地优化,各环节连接紧密,显著提升了工作质量。我们还调查了患者的满意度情况并进行分析。结果在门诊抽血室流程改造中实施精益管理之后,患者对我们工作的满意度显著提升,比改造之前有了很大幅度的提升,改造前后比较,差异显著(P0.05)。实施精益管理前后比较患者的等候时间,经过改造后显著缩短,改造前后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门诊抽血室流程改造中实施精益管理措施,大大缩短了患者的等候时间,患者的满意度很高,显著提升了工作质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儿童口腔科分诊护士对提高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将我院儿科口腔科为研究科室,在2014年3月至2016年1月实行口腔科门诊分诊管理。随机抽取门诊分诊管理前和管理后的口腔科患者,各50名。对比(1)管理前和管理后患者对护士的护理满意度。(2)管理前和管理后患者挂号时间、就诊时间。结果 (1)管理前和管理后患者对护士的护理满意度比较有差异(P0.05)。(2)管理前和管理后患者挂号时间、就诊等候时间比较有差异(P0.05)。结论本文认为儿科口腔科门诊设立分诊护士后,可以提高护理质量,减少患者挂号时间、就诊等候时间。同时让护士掌握分诊技巧、熟悉口腔科临床技能。  相似文献   

5.
赵丹  田静  岳伟 《中国医药导报》2013,10(27):125-126,133
目的 探讨精细化管理在门诊中心护理服务区运用效果.方法 2011年5月将精细化管理理念和思想引入北京军区总医院门诊中心服务区护理管理中,通过相关理论学习和培训,剖析以往工作中的不足和问题,运用精细化管理理论和方法制订门诊中心服务区精细化工作制度、服务流程、监督考核、奖励机制以及人性化辅助措施,并对实施前后门诊中心护理服务区服务效果进行评价.结果 精细化管理实施后门诊中心服务区换药等候时间(20.7±8.9)min、抽血等候时间(15.4±2.3)min、注射等候时间(17.9±5.7)min,均低于实施前所用时间,化验单难找发生率大为降低,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患者对就诊过程满意度为92.3%,高于实施前的81.7%,患者投诉率仅为0.1%,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精细化管理在门诊中心服务区护理管理工作中行之有效,保证了护理工作的规范化、精细化、便捷化,提高了患者满意度,有利于构建和谐的护患关系.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门诊护理中应用人性化服务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2月门诊患者68例,随机将其分为2组.常规组护理中应用常规化服务,人性化服务组护理中应用人性化服务.比较2组患者门诊护理服务满意度;就诊等候时间、换药等候时间、注射等候时间、抽血等候时间;护理前后患者焦虑情绪、抑郁情绪的差异.结果 人性化服务组患者门诊护理服务满意度高于常规组(P<0.05);人性化服务组就诊等候时间、换药等候时间、注射等候时间、抽血等候时间均短于常规组(P<0.05).护理前2组焦虑情绪、抑郁情绪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护理后人性化服务组焦虑情绪、抑郁情绪改善幅度较常规组更大(P<0.05).结论 门诊护理中应用人性化服务的效果确切,可减轻患者焦虑和抑郁情绪,缩短就诊、换药、注射和抽血的等候时间,提升患者护理服务满意度,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医院信息系统(HIS)在优化医院门诊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2019年该院门诊接收的240例就诊患者的临床资料,以应用HIS管理之前(2016—2017年)的120例患者为对照组,应用HIS管理之后(2018—2019年)的120例患者为研究组。比较两组患者诊疗等候时间及满意度。结果:研究组挂号、就诊、缴费等候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门诊管理满意度为97.50%,高于对照组的9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IS在医院门诊管理中具有重要作用,可缩短患者诊疗等候时间,提升患者对门诊管理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人性化管理在门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10月至2013年10月收治的患者作为对照组,以传统的管理模式进行管理;选择2013年11月至2014年11月收治的患者作为观察组,以人性化的管理模式进行管理的护士进行护理服务。统计并比较两组患者及患者家属对采取不同管理方法管理的护士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总满意度为95.83%,对照组总满意度为74.1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实施人性化管理的护士进行护理服务的观察组患者及患者家属满意度更高。结论:护理管理需坚持以人为本的中心理念,先提高护士的满意度,护士满意度提高了,护士就会用心地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服务,只有这样才能有效提升医院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9.
目的为了改善门诊急诊病人就医的较混乱状态,使患者能够及时、迅速、准确的就诊。方法采用对门诊急诊导医护士服务进行规范化的管理。结果改善了门诊、急诊就诊秩序混乱的现状,缩短患者就诊时间,减少了医疗纠纷的发生,提高了门急诊病人的满意度。结论我院对门诊、急诊导医护士服务进行规范化的管理确实可行,社会效应明显。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实施规范化管理培训门诊导诊护士的效果。方法对门诊导诊护士加强管理和培训,制定培训考试考核机制,明确导诊员的工作内容及职责要求,强化排班制度,质量检查,比较开展规范化管理培训前后患者对门诊工作的满意度和投诉情况。结果患者对门诊导诊工作的满意度明显提升,由83.1%上升到97.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投诉大幅度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士分诊预诊知识、沟通技能和急救技能的考核得分较培训前有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强对导诊护士的管理和培训,能有效的提高门诊导诊护士的素质,保证导诊服务质量,优化医院服务形象,确保病人得到准确、方便、快捷、舒适、安全的就诊服务。  相似文献   

11.
陈玉巧 《中国现代医生》2013,(9):116-117,120
目的探讨层级管理结合专科分组APN排班模式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我院手术室2012年1月实施层级管理和专科分组排班相结合的模式对护理工作进行管理,评价实施前后实践技能和护理质量满意度。结果实施前后理论考核总分比较差异显著(P〈0.05),实施前后实践技能总分及各分项评分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实施后,患者、医生及护士自我评价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实施前,差异显著(P〈0.01)。结论层级管理结合专科分组APN小组责任制排班模式用于手术室护理管理,能够提高整体护理质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NICU分层级管理的方法和效果,以充分发挥各层次护士作用。方法2007年1月-2007年12月采用传统排班,2008年1月至2008年12月期间实施连续性排班,设置护理组长、责任护士及助理护士岗位职责,进行分层级管理及使用,比较分层级管理前后护士满意度、医生满意度以及实习护生满意度。结果(1)分层次管理实施前后22名护士对护士之间的团结合作性、工作积极性、工作效率等9方面满意度评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施分层次管理后护士满意度评分明显提高。(2)实施分层次管理后医生在执行医嘱及时性和及时准确发现患儿前瞻性信息等5方面满意度明显提高(P〈0.01)。(3)实施分层次管理后实习护生在自我管理能力和学习积极性等5方面满意度明显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实施分层级管理充分体现高年资护士的职业价值,对低年资护士起到了传帮带的作用,同时也减轻了年轻护士独立上班时的精神压力,利于护士成长;深入了解患儿病情,更快落实医生治疗方案,确保医疗护理安全,利于建立和谐医护关系;激发护生学习积极性,利于培养护生临床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精益管理在优化门诊肌注流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应用鱼骨图、价值流图、目视化等精益管理工具,查找原有肌注流程中存在的问题,分析患者等候时间长、满意度低的原因,运用5S理论,制定整改措施,优化门诊肌注流程。观察流程优化前后患者满意度及等候时间变化。结果肌注流程优化后,患者等候时间明显缩短,满意度明显提升,与活动实施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将精益管理应用到优化门诊肌注流程当中,能有效提高工作效率,改善护理质量,缩短肌注患者等候时长,提升满意度,能降低运行成本,消除潜在隐患,保证护理安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精益管理在优化门诊肌注流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应用鱼骨图、价值流图、目视化等精益管理工具,查找原有肌注流程中存在的问题,分析患者等候时间长、满意度低的原因,运用5S理论,制定整改措施,优化门诊肌注流程。观察流程优化前后患者满意度及等候时间变化。结果肌注流程优化后,患者等候时间明显缩短,满意度明显提升,与活动实施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将精益管理应用到优化门诊肌注流程当中,能有效提高工作效率,改善护理质量,缩短肌注患者等候时长,提升满意度,能降低运行成本,消除潜在隐患,保证护理安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一卡通”在门诊诊疗的应用效果。方法在门诊信息管理系统基础上实行“一卡通”门诊信息化诊疗模式.比较“一卡通”就诊模式与传统就诊模式患者的就诊时间、患者满意度和门诊投诉率。结果“一卡通”模式组的就诊时间显著短于传统模式组,患者满意度高于传统模式组,两组患者的就诊时间及患者满意度得分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均P〈0.01)。“一卡通”模式组投诉率显著低于传统模式组(P〈0.05)。结论“一卡通”就诊模式能有效缩短患者的就诊时间,提高患者满意度,降低门诊投诉率,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为了改善了门诊急诊病人就医的较混乱状态,使患者能够及时、迅速、准确的就诊。方法采用对门诊急诊导医护士服务进行规范化的管理。结果改善了门诊急诊就诊的混乱秩序,缩短患者就诊时间,减少了纠纷的发生,提高了门急诊病人的满意度。结论我院对门诊急诊导医护士服务进行规范化的管理确实可行,社会效应明显。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电子叫号系统在门诊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抽取我院于2014年9月至2015年12月门诊就诊患者1200例,按照叫号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个实验组,各600例,对两组患者进行发放问卷,对照组进行传统叫号,实验组采用电子叫号系统,观察分析两组患者的叫号方法的临床应用效果(患者满意度,护士的服务态度,就诊秩序,一医一患就诊,健康教育和患者的等候时间)。结果电子叫号系统在门诊中广泛应用后,实验组患者的满意度远高于对照组,护士的服务态度,就诊秩序,一医一患就诊和健康教育均好于对照组,患者的等候时间均短于对照组,两组患者具有较大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子叫号系统在门诊中应用过程,缩短了患者的就诊流程,同时该系统应用还能保护患者隐私以及减少门诊护士的工作量和护士应用资源,以及维持候诊秩序中有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门诊护理管理中岗位设置与绩效管理的应用.方法:以2016年10月在门诊护理管理中进行新一轮岗位设置和绩效管理改革为分界线,将门诊护理岗位设定为N0-N3层,对比优化改革前后患者、医生以及护士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从理论和操作考核、护理科研与继续教育等方面评价优化改革后护士的整体素质.结果:在实施岗位设置和绩效管理优化后患者、医生以及护士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与优化之前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门诊护士的理论、操作、护理科研与在职学习的合格率均明显高于优化前,差异显著(P<0.05).讨论:在医院门诊护理管理中运用岗位设置结合绩效管理,能明显提高病人、医生以及护士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而且能提高门诊护士的整体素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为了改善门诊急诊病人就医的较混乱状态,使患者能够及时、迅速、准确的就诊.方法 采用对门诊急诊导医护士服务进行规范化的管理.结果 改善了门诊、急诊就诊秩序混乱的现状,缩短患者就诊时间,减少了医疗纠纷的发生,提高了门急诊病人的满意度.结论 我院对门诊、急诊导医护士服务进行规范化的管理确实可行,社会效应明显.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护士分层次管理在护理管理中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接受分层次管理的护理人员,分为护士长、专科护士、高级责任护士和初级责任护士四个层次,并分别开展不同内容的护理工作,对实施分层次管理前后的护理质量和患者的满意度分别比较分析。结果:实施分层次管理后,整体护理质量明显提高,患者的满意度相对更高,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护士分层次管理在护理管理中应用效果明显,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