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补肾法在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人体自然衰老过程,骨质疏松的发生几乎无人能够幸免.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是机体自然衰老在骨骼方面的体现,包括妇女绝经后骨质疏松症(Ⅰ型骨质疏松症)和老年骨质疏松症(Ⅱ型骨质疏松症).中医学认为,人的生、长、壮、老、已与肾关系密切.肾中精气盛衰决定了机体自然衰老过程的快慢.根据中医学肾中精气宜充不宜亏,以及"肾主骨"的理论,补肾法在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2.
老年前列腺肥大并急性尿潴留,是指小便量少,点滴而出,甚至小便闭塞不通为主症的一种疾患,属中医的“癃闭”范畴。中医学认为,肾的蒸腾气化在维持体内津液代谢平衡中起着关键作用,尤其尿液的生成排泄依赖于。肾的蒸腾气化,所以说“肾主水”;肾主藏精,主生长、发育,肾中精气的盛衰决定人体的生、长、壮、老、已,  相似文献   

3.
正"肾藏精"理论是肾藏象理论的核心。随着现代分子生物医学与干细胞理论的发展,从肾主生长发育、主骨生髓、生殖等生理功能和病理表现的研究出现了一些有意义的进展。其中肾藏精对生长壮老的影响作用成为了近年来从补肾固本方向进行抗衰老研究的基础。现将肾在藏精气、主骨生髓、主生长发育与生殖等方面对生长壮老的影响相关研究情况综述如下。1肾藏精与生长壮老肾中所藏精气从其来源看,一是先天之精,从父母处承继得来;一是后天之精,在人出生之后摄入饮  相似文献   

4.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全身性骨骼系统,以低骨量和骨组织的细微结构退化为特征,其结果引起骨脆性及骨折率的增加。临床表现有骨骼疼痛、身高降低,以致体态变形甚至发生骨折,是目前发病率较高的老年疾病。由于妇女特殊的生理现象,妇女绝经后,卵巢功能衰退,雌激素水平急剧下降,骨矿物质的丢失明显加快,骨质疏松症发病率较男性明显增加,严重危害了中老年妇女的健康。   骨质疏松症当属中医“骨痿”范畴。中医理论认为“肾主骨,生髓”,《素问》中有“肾之合骨也”,“肾主身之骨髓”的记载,说明骨与髓均为肾之所主,肾之精气的盛衰关系到骨髓的盈亏及骨功能的状态。肾中精气充足则骨髓充盈,骨骼化生有源而强键有力;肾中精气虚衰则骨髓空虚,骨骼失其滋养而脆弱无力。《内经》曰:“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三七,肾气平均,故真牙生而长极;四七,筋骨坚,发长极,身体盛壮;……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也。”指出人的生、长、壮、老,已与肾中精气的盛衰密切相关,同时也说明了肾精的盛衰与骨骼的生长代谢有着密切的关系。在肾气未充之前,骨的发育也未成熟,如11岁左右尚未行经的女性儿童的骨密度约为成年女性骨峰值的75%左右,而女子49岁以后骨密度随年龄增长又明显下降,此时妇女肾中精气趋向衰退,天癸耗竭,冲任虚衰,性腺亦逐渐衰退,生殖能力下降以至消失,血海空虚月经断绝。由于肾精虚衰而使骨髓失充,骨骼失养,故出现以伎巧不灵,腰膝酸软,腰胯疼痛为主的见症,严重者“腰脊不举,骨枯而髓减,发为骨痿。”(《素问·痿论》)  相似文献   

5.
从肾论治女性性功能障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肾主生殖、主司二阴”故女性性生理病理无不与肾密切相关 ,尤其与“天癸”的盛衰关系密切。《素问·上古天真论》云 :“女子肾气盛 ,齿更发长 ,二七而天癸至 ,任脉通 ,太冲脉盛 ,月事以时下 ,故有子。”说明肾气旺盛 ,天癸的产生 ,任通冲盛对月经的来潮(排卵 )有着极为重要和  相似文献   

6.
《素问·上古天真论》论述人生、长、壮、老的过程,其中肾气盛衰直接影响齿的变化,主要体现在“齿更”“齿发去”“真牙生而长极”及“形坏”上。为完善现代中医学理论体系,进一步理解肾与齿之间的关系,笔者通过查阅中西医相关文献,针对齿更期及齿落期牙齿相关变化,借助现代医学相关理论,分别从生理、病理、治疗3个方面阐释肾与齿的相关性。初步结论:肾对于齿的作用可能与骨保护素(Osteoprotegerin,OPG)有关,且肾气盛衰与OPG水平成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7.
1、掉头发可推测肾气的强弱,精血的盛衰。正常人发黑稠密润泽为肾气充盛,精血充足的表现。2、发黄干枯,稀疏易落为精血不足,多见于大病后和慢性虚损病人。(编辑王滨生)6、青年白发伴有肾虚症状者属肾虚,伴失眠、健忘症状为劳神伤血。3、突然片状脱发,显露圆形或椭圆形光亮头皮称斑秃,多为血虚受风所致。4、青壮年头发稀疏易落,有眩晕、健忘、腰膝疲软表现为肾虚之征。5、青壮年有头皮发痒、多屑、多脂表现,为血热代燥所致。图说中医(五十九)——中医诊法(八)——(局部望诊)@晓倪  相似文献   

8.
祖国医学认为“肾为先天之本、元气之根”,又以为“邪之所凑.其气必虚”。肾的主要功能是藏精、主水、纳气,肾与免疫功能关系密切。《素问·上古天真论》中详细阐明了人体的生、长、壮、老、已都与肾的精气盛衰有关,而老年人天癸将竭、肾精不足,机体的免疫功能衰弱,抗病能力低下,多因虚而致病.且因正不胜邪,病多缠绵为慢性,几种疾病共同为患机体,根据老年病多以肾虚为主这一特点,补肾法就成为治疗老年病的重要方法之一,下面结合临床实践仅就补肾法治疗几种常见肾虚证谈一点粗浅的体会。  相似文献   

9.
王林群  巴元明 《新中医》2014,46(10):165-167
目的:通过武汉市汉族人头发生长特性的临床研究,为肾其华在发理论提供依据。方法:对130例健康人群按照年龄段随机分组分层分为A、B、C、D、E、F、G、H组,采用CBS-1 800皮肤检测分析系统,检测不同年龄组别男、女人群头顶毛囊密度、头发直径、白发率。结果:不同年龄段头发直径变化:从出生到男子"四八"、女子"四七"之间,头发直径呈上升趋势,并且速率较快;男子在"五八"、女子在"五七"是头发直径达到最高峰;"六八"、"六七"后头发直径逐渐变小。不同年龄段毛囊密度变化:男子、女子从出生后毛囊密度基本保持不变;在"六八"、"六七"之后毛囊密度逐渐下降。不同年龄段白发率变化:男子、女子从出生后白发率在"六八"、"六七"之后逐渐升高,上升速度男子远大于女子。在头发直径方面,各组男女之间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B组、C组、D组、E组、F组、G组与A组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C组、D组、E组、F组、G组与B组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在毛囊密度方面,F组、G组、H组男女间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F组、G组、H组与A组比,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在白发率方面,F组男女之间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D组、E组、F组、G组与C组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健康者头发直径、毛囊密度、白发率与肾气改变的关系密切相关,此为"肾其华在发"理论提供了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10.
芝麻的功劳     
谢钟琪 《养生月刊》2011,32(7):616-617
我已年逾古稀,头发虽未全白,但已花白。这个年龄段的人,白发是正常现象,表示衰老的象征。最近发现,我的花白之发却转黑了,原因何在?这应该归功于芝麻。近一年来,我每天早上空腹食黑芝麻粉三汤匙,加入红糖或半块麻糕(芝麻做成的食品,甜味)。就这样,仅一年的时间里,花白的头发转黑了。祖国医学认为,毛发与肾气有密切关系,"肾之盛衰,其华在  相似文献   

11.
通过妇科病的临床治疗,我体会到,妇科疾病与肝、脾、肾三脏有极密切的关系。肾为先天之本。肾藏精,主生殖。肾气充沛则女性生理发育正常,所以女性生殖机能的发育、成熟和衰退,关键在于肾气的盛衰。肝藏血,主疏泄,喜条达。肝气条达则月经按时而至;若肝气郁滞则经期紊乱。脾为后天之本,为气血生化之源。脾统血,脾的生化功能低下,化源不足,则多造成血枯经闭;若脾气  相似文献   

12.
<正> (腺)脑垂体机能减退症,又称为席汉氏综合征,常见于产后大出血和休克之后,西医治疗尚未有理想的疗法。该病的主要见证有:(1)多见早衰面容,表情淡漠,缺乏生气,牙齿部分或全部脱落,皮肤苍白、干枯、少弹性。(2)头发、眉毛,尤其是腋毛、阴毛全部脱落或稀少;乳晕、阴唇等处色素甚淡。(3)消瘦,呈营养不良状;部分可有体重增加,呈粘液性水肿。(4)乏力,畏寒明显,头晕目眩,记忆力明显减退,嗜睡。(5)闭经或月经稀少而不规则,生殖器萎缩,性欲减退,乳房干瘪。(6)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胃肠功能紊  相似文献   

13.
围绝经期综合征以肾虚(肾阴虚、肾阳虚、肾阴阳两虚)居多,肾虚是致病之本。影响因素的相关性:围绝经期综合征的发生与教育程度相关;与月经紊乱时间相关;与年龄、职业、孕产次数、初潮年龄、崩漏等相关。指出:肝郁为标,肾虚为本,肝郁气滞可见于围绝经期综合征病变过程。  相似文献   

14.
“肾为免疫之本”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肾之机能,是人体“先天之本”,亦是人体免疫活动的司督中枢。二千年前的《黄帝内经》就明确指出人体的生、长、壮、老、已和疾病与肾休戚相关。免疫功能是人体生命活动的重要表现之一,是保护机体健康,免遭病邪侵害的必要手段,肾与免疫无不相关。1 肾与禀赋体质禀赋,主要指先天的遗传因素。祖国医学认为人体禀赋由肾所生。由于肾藏有“先天之精”,为脏腑阴阳之本,生命之源,主人体生殖发育,故人的禀赋受先天父母肾之精气而成,人之始生“以母为基,以父为”(《灵枢·天年篇》)。人的体质特征和强弱与先天禀赋有关,即与肾相关。禀赋优则体健,…  相似文献   

15.
《广西中医药》2015,(6):30-33
目的:观察扶正复甲合剂对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患者月经稀发(肾虚血瘀证)的疗效。方法:60例女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月经稀发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30例。两组均常规给予左甲状腺素钠片治疗,观察组在补充左甲状腺素钠片基础上给予扶正复甲合剂口服,3个疗程后进行疗效评价,并进行3个月的随访。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经量、经色、月经周期等行经情况,并且评定证候积分以及治疗总有效率。结果:经治疗后,两组证候总积分均较前减少,且观察组证候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经治疗后,两组患者月经周期、月经量、月经颜色以及潮热汗出等情况均较前改善(P<0.05);观察组腰膝酸软、头晕耳鸣、性欲减退症状也明显改善(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0.0%(P<0.05)。结论:加用扶正复甲合剂治疗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月经稀发(肾虚血瘀证)患者疗效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H-P-O性腺轴对女性的月经和生殖有重要影响,近年来关于补肾类中药对性腺轴结构和内分泌功能的研究不断深入。纵观近年来相关实验报道,补肾中药从形态学、内分泌学及神经递质学等方面均对H-P-O性腺轴有改善和保护作用,间接证明了中医肾主生殖理论的科学性及心(脑)-肾-子宫轴与H-P-O性腺轴的相关性,为今后该领域的中西医实验研究提供了思路。  相似文献   

17.
<正>卵巢储备功能下降(decreasing ovarian reservation DOR)即女性从初潮后到40岁以前卵巢内存留的卵泡质量和数量下降,表现为激素水平的低下、月经不调和女性生育能力的下降,伴或不伴潮热汗出、心烦易怒、性欲减退等围绝经期症状,可导致闭经、不孕,甚至发展为卵巢早衰。本病在女性人群中发病率约10%[1],有逐渐年轻化趋势,若治疗得当,可明显延缓女性衰老,改善女性生育能力及生活质量,若治疗不及时,可能发展为卵巢早衰。  相似文献   

18.
《黄帝内经》认为,人与自然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天人相应”,“天人合一”。人要健康长寿就应“道法自然”,顺应自然变化的规律,正如《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中所说:“阴阳四时者,万物之始终也,死生之本也,逆之则灾害生,从之则苛疾不起。”《灵枢·本神》亦说:“智者之养生也,必顺四时而适寒暑,和喜怒而安居处,节阴阳而调刚柔,如是则僻邪不至,长生久视。”《内经》在其顺应四时自然变化进行脏腑养护的理论中,对于冬季养生尤为重视,认为肾为先天之本,肾精是生命的物质基础,人体生、长、壮、老、已的生命活动过程皆取决于肾中精气的盛衰,养生的…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不同恶性程度的结直肠腺瘤性息肉(CAP)的结直肠癌患者的中医证型分布规律及其与血脂水平之间的关系。方法将198例结直肠癌患者根据是否为CAP及CAP的病理分型结果分为非CAP组(107例)、低危CAP组(50例)、高危CAP组(41例),统计分析3组患者的性别、年龄,采用计算机结合人工辨证手段进行中医辨证分型,收集3组患者血脂情况,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χ~2检验、t检验等统计分析,探讨其相关性。结果高危CAP组男性发病率(82.93%)较女性明显升高(17.07%,P0.05);高危CAP组和低危CAP组(即CAP)高龄女性发病率高于非CAP组(P0.05)。3组结直肠癌患者疾病分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即CAP恶性程度与结直肠癌分期无相关性。与非CAP组相比,高危CAP组结直肠癌患者多出现排便异常、大便性状改变、腹胀、自汗、苔厚症状(P0.05),以脾虚湿热证为主;低危CAP组结直肠癌患者多出现面色萎黄、唇色异常、舌色异常、舌体胖大、苔薄、裂纹舌、月经失调、食欲不振、性欲减退、脱发、腹胀、自汗、腰膝痠软、滑脉症状(P0.05),以肾虚证、脾肾两虚证为主。高危CAP组与低危CAP组相比,苔厚的症状频率较高(P0.05),即高危CAP组以脾虚湿热证为主,而低危CAP组多见舌色异常、唇色异常、舌体胖大、苔薄、月经失调、性欲减退、脱发(P0.05),即低危CAP组多表现为肾虚或脾肾两虚证。高危CAP组血脂异常发生率较血脂正常显著升高(P0.05);高危CAP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较低危CAP组及非CAP组显著降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危CAP组患者总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较非CAP组有降低趋势,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LDL-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男性、高龄女性及血脂异常是结直肠癌伴高危CAP的重要影响因素;脾虚湿热证是高危CAP的主要证型,肾虚证或脾肾两虚证是低危CAP的主要证型;血清HDL-C水平与高危CAP发病具有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20.
补肾法在妇科疾病治疗的应用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毕富玺  金季玲 《光明中医》2010,25(11):1989-1990
<正>肾为先天之本,藏精气,主生殖。妇女经、带、胎、产等方面的生理病理变化都与肾息息相关。肾虚可导致冲任不固,从而发生经、带、胎、产诸病,补肾法能够补肾(肾气、肾阴、肾阳)、调冲任,使人体的阴阳达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