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目的 :探讨miR-30a在人乳腺癌细胞系中的表达,及其对乳腺癌细胞系增殖、迁移和侵袭的影响,并寻找作用靶基因。方法:用q RT-PCR法检测miR-30a在人乳腺癌细胞系(MCF-7、MDA-MB-231、SK-BR3、MDA-MB-468、MDA-MB-453、T47D)和人乳腺正常上皮细胞(HBL-100)中的表达。构建miR-30a过表达的人乳腺癌细胞系MCF-7-miR-30a、MDA-MB-231-miR-30a,分别用CCK8法、transwell法检测过表达miR-30a对于乳腺癌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的影响。通过Western印迹法检测靶蛋白的表达,并通过Luciferase双荧光素酶报告系统验证其抑制作用。结果:与乳腺正常上皮细胞相比,miR-30a在人乳腺癌细胞系中均呈低表达(P<0.05)。在MCF-7、MDA-MB-231乳腺癌细胞系中过表达miR-30a后,乳腺癌细胞系的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P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Smad4特异性小分子干扰RNA(siRNA)对乳腺癌MDA-MB-231细胞侵袭力及MMP-9表达的影响。方法:构建Smad4 siRNA,将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Smad4 siRNA转染组,TGF-β处理组,Smad4 siRNA转染+TGF-β处理组。首先用Western blot法检测转染Smad4 siRNA后细胞中Smad4蛋白的表达,以及用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法检测TGF-β处理后细胞Smad结合元件(4xSBE)的活性;然后用Transwell小室模型和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细胞的黏附侵袭能力以及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转染Smad4 siRNA后,乳腺癌细胞的Smad4蛋白表达及其TGF-β诱导的4xSBE活性增强均被明显抑制(均P<0.05);与对照组细胞比较,细胞经TGF-β刺激后的侵袭能力及MMP-9的表达量均明显增加(均P<0.05),但预先转染Smad4 siRNA的细胞的上述TGF-β刺激作用被明显抑制(均P<0.05),单纯Smad4 siRNA转染对细胞的侵袭能力及MMP-9的表达量无明显影响。结论:Smad4 siRNA能减弱TGF-β诱导的MDA-MB-231细胞的侵袭能力,该作用可能与其抑制MMP-9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lncRNA MTIDP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和对结直肠癌HCT116细胞增殖、迁移、侵袭的影响。方法:qPCR检测结直肠癌组织、癌旁组织、人结肠上皮细胞HCoEpiC和结直肠癌细胞系HT-29、SW480、HCT116中lncRNA MTIDP的表达;将pcDNA3.1和pcDNA3.1-MTIDP转染至结直肠癌HCT116细胞中,分别记为过表达对照组和过表达MTIDP组,qPCR检测转染后细胞中lncRNA MTIDP的表达,MTT检测细胞增殖,划痕实验检测细胞迁移,Transwell检测细胞侵袭,Western blot检测细胞中Wnt/β-catenin信号通路蛋白β-catenin和p-β-catenin及其下游蛋白c-Myc和Cyclin D1的表达。结果:与癌旁组织和人结肠上皮细胞HCoEpiC相比,结直肠癌组织和HT-29、SW480、HCT116细胞中lncRNA MTIDP表达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过表达对照组相比,过表达MTIDP组HCT116细胞中lncRNA MTIDP表达显著增加(P0.01),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显著降低(P0.01),细胞中Wnt/β-catenin信号通路蛋白β-catenin及其下游蛋白c-Myc和Cyclin D1表达显著降低,p-β-catenin蛋白表达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lncRNA MTIDP在结直肠癌中低表达,过表达lncRNA MTIDP能够抑制结直肠癌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其机制可能与抑制Wnt/β-catenin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RNA干扰(RNA interference,RNAi)沉默TDGF-1基因表达对乳腺癌细胞侵袭的影响.方法 根据TDGF-1基因序列特点设计3个小干扰RNA(small interfering RNA,siRNA)后,转染人乳腺癌MDA-MB-468细胞,用荧光实时定量RT-PCR筛选出效果最好的siRNA.以该siRNA转染处理乳腺癌MDA-MB-468细胞后,分别采用实时定量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TDGF-1基因mRNA和蛋白水平,以划痕试验方法评测癌细胞迁移能力;用Boyden模型观察癌细胞侵袭能力.结果 根据TDGF-1基因序列特点设计的3个siRNA均能抑制TDGF-1基因mRNA水平,以S1效果最好.S1 siRNA转染组TDGF-1 mRNA和蛋白水平明显下调,且呈浓度和时间依赖性(P<0.001,P<0.001).体外试验发现,TDGF-1 siRNA转染可有效抑制乳腺癌细胞集落生长、侵袭和迁移能力,且与浓度相关(P<0.005,P<0.005,P<0.005).结论 TDGF-1在乳腺癌细胞迁移、侵袭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采用TDGF-1 siRNA转染可抑制乳腺癌细胞侵袭.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FOXC2介导Hedgehog/Gli信号通路通过调控上皮间质转化(EMT)途径参与乳腺癌侵袭及迁移的机制。 方法应用不同浓度环靶明(Cyclopamine)处理乳腺癌MDA-MB-231细胞,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抑制率及计算药物半数抑制浓度(IC50);采用Cyclopamine或沉默FOXC2基因表达以阻断Hedgehog/Gli信号通路活化;通过Transwell小室体外侵袭实验及划痕实验分别检测阻断Hedgehog/Gli信号通路对MDA-MB-231细胞侵袭及迁移影响;Western blotting检测阻断前后Hedgehog/Gli信号通路分子Smoothened(Smo)、Gli1和EMT相关标志物FOXC2,E-cadherin及Vimentin蛋白表达变化。 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Cyclopamine可显著地抑制MDA-MB-231细胞增殖并呈现时效-量效关系,48 h的IC50为25 μmol/L。Transwell小室体外侵袭实验及划痕实验均显示,与未转染组及Control-siRNA组相比,FOXC2-siRNA组和Cyclopamine组细胞穿膜数及迁移率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Western blotting显示,与未转染组及Control-siRNA组相比较,FOXC2-siRNA组及Cyclopamine组Smo、Gli1及FOXC2蛋白表达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沉默FOXC2表达可显著降低Vimentin蛋白表达及增加E-cadherin蛋白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FOXC2通过介导Hedgehog/Gli信号通路从而调控EMT促进乳腺癌侵袭及迁移,提示阻断该信号通路有望成为乳腺癌靶向治疗新线索。  相似文献   

6.
背景与目的:近年来,大量研究表明长链非编码RNA(lncRNA)在肿瘤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lncRNA RP1-85F18.6是新近发现的非编码RNA,其在结肠癌组织和细胞系中高表达,并可促进肿瘤细胞增殖和侵袭,抑制凋亡及调控细胞周期。然而,目前尚无lncRNA RP1-85F18.6在乳腺癌中的研究报道,因此,本研究初步探讨lncRNA RP1-85F18.6在乳腺癌细胞中的表达及其对增殖和细胞周期的影响。方法:qRT-PCR法检测lncRNA RP1-85F18.6在乳腺癌细胞系MDA-MB-231、MBA-MD-468、MCF-7 及正常乳腺细胞系MCF-10A中的表达。将MDA-MB-231细胞分别转染RP1-85F18.6沉默序列(沉默组)与阴性对照序列(阴性对照组),将无处理的MDA-MB-231细胞作为空白对照组,在各组细胞中采用MTT法测定增殖能力,PI染色流式细胞仪检测法测定细胞周期,Western blot法测定Ki-67、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cyclin A1和p21~(C1P1)蛋白的表达。结果:乳腺癌细胞系MDA-MB-231、MBA-MD-468及MCF-7中lncRNA RP1-85F18.6相对表达量均高于正常乳腺上皮细胞系MCF-10A(均P0.05)。沉默组在转染后24、48、72、96 h的OD_(490) _(nm)值均明显低于空白对照组(均P0.05)。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沉默组的G_1/G_0期细胞比例无明显变化(P0.05),但S期细胞比例明显升高、G_2/M期细胞比例明显降低(均P0.05);沉默组Ki67﹑PCNA及cyclin A1蛋白表达量明显下调,而p21~(C1P1)蛋白表达量明显上调(均P0.05)。阴性对照组与空白对照组间以上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lncRNA RP1-85F18.6在乳腺癌细胞系中高表达,其可能通过调节增殖相关蛋白及细胞周期蛋白的表达而参与乳腺癌的发生与发展,对lncRNA RP1-85F18.6及其相关靶基因的干预可能为乳腺癌的治疗提供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三阴性乳腺癌细胞中长链非编码RNA小核仁RNA宿主基因22(SNHG22)靶向作用于微小RNA(miR)-27a-3p/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对细胞侵袭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6月至2022年3月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甲状腺乳腺外科收治30例三阴性乳腺癌及其癌旁组织标本作为研究对象, 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分析癌及癌旁组织中SNHG22和miR-27a-3p的表达变化;将SNHG22过表达质粒和miR-27a-3p模拟物(mimics)分别转染至三阴性乳腺癌MDA-MB-231细胞中, 利用细胞侵袭实验观察两者对细胞侵袭能力的影响;利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及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分析SNHG22和miR-27a-3p的关系及miR-27a-3p的下游靶基因。将miR-27a-3p mimics、miRNA阴性对照(miR-NC)分别与SNHG22共转染后, 观察上调miR-27a-3p表达对过表达SNHG22的MDA-MB-231细胞侵袭能力的影响。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荧光定量PCR实验结果显示, SNHG22在三阴性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3.184±1.800)明...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肿瘤相关钙信号传导蛋白-2(TROP-2)基因小干扰RNA (siRNA)对乳腺癌细胞黏附和侵袭力的影响.方法 培养人乳腺癌Bcap-37、LCC1、MCF-7、MDA-MB-231、MDA-MB-435、MDA-MB-468及ZR75-1细胞株,以荧光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检测TROP-2基因mRNA表达;筛选出TROP-2表达最高者.采用TROP4基因siRNA转染乳腺癌细胞,分别以荧光实时定量RT-PCR和免疫荧光方法观察TROP-2基因mRNA和蛋白水平,然后以噻唑蓝(MTT)比色法检测细胞黏附性,以Transwell方法检测癌细胞侵袭能力.结果 人乳腺癌Bcap-37、LCC1、MCF-7、MDA-MB-231、MDA-MB-35、MDA-MB-468及ZR75-1细胞株TROP-2 mRNA分别是1.362±0.057、2.207±0.056、2.997±0.052、0.136±0.045、0.122±0.025、0.194±0.028和2.706±0.039,以MCF-7细胞最高;以TROP-2 siRNA转染乳腺癌MCF-7细胞后,癌细胞TROP-2基因mRNA和蛋白水平明显下降,且呈浓度依赖性;黏附实验结果显示,5、10、20 nmol/L siRNA组黏附率分别为(52.9±2.5)%、(25.6±2.3)%、(12.8±2.2)%(P<0.01);Transwell实验结果显示,5、10和20 mol/L siRNA组穿过滤膜的细胞分别为78±17、39±15、19±16,而对照组分别为136±25、139±21(P<0.01).结论 TROP-2基因在乳腺癌细胞黏附和侵袭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以siRNA转染乳腺癌细胞,可抑制乳腺癌细胞黏附和侵袭能力.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半枝莲总黄酮类提取物对乳腺癌MDA-MB-231细胞增殖、迁移、侵袭能力的影响。方法 :体外培养乳腺癌MDA-MB-231细胞株,提取并鉴定半枝莲总黄酮提取物,配制不同浓度提取物作用于细胞,分别以MTT比色法、细胞划痕实验、transwell实验检测其对MDA-MB-231细胞增殖、迁移、侵袭能力的影响,用实时定量PCR检测甲状旁腺相关蛋白(PTHr P)m RNA的表达变化。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半枝莲总黄酮类提取物40~200μg/m L共5组作用于MDA-MB-231细胞24 h时,细胞增殖抑制率分别为(11.7±5.7)%、(25.1±4.1)%、(40.1±4.0)%、(44.7±4.0)%、(45.1±2.9)%;细胞迁移抑制率分别为(8.9±1.8)%、(20.4±2.7)%、(21.8±2.4)%、(29.3±4.0)%、(51.7±6.3)%;细胞侵袭抑制率分别为(31.4±0.3)%、(36.5±0.7)%、(57.8±0.8)%、(59.8±1.1)%、(80.7±1.4)%;PTHr P m RNA相对表达水平分别为81.8%、61.8%、46.5%、35.1%、22.2%。结论:半枝莲总黄酮类提取物可能通过下调PTHr P m RNA的表达,抑制乳腺癌MDA-MB-231细胞的增殖、迁移及侵袭能力。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槲皮素对前列腺癌(PCa)细胞迁移、侵袭及上皮-间充质转化(EMT)的影响,并分析其可能机制。方法人前列腺癌细胞(PC-3)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及槲皮素低、中、高浓度组,转染GTP酶激活蛋白-Src同源结构域3-结合蛋白1(G3BP1)siRNA及其阴性对照、pcDNA3.1-G3BP1及其阴性对照至PC-3细胞,并用槲皮素处理。分别采用细胞划痕试验和Transwell小室法检测细胞迁移、侵袭能力,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法检测G3BP1 mRNA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G3BP1蛋白、EMT相关蛋白及Wnt/β-连环蛋白(β-catenin)通路蛋白表达。结果槲皮素抑制PC-3细胞迁移、侵袭,上调E-钙黏蛋白(E-cadherin)表达,下调N-钙黏蛋白(N-cadherin)、波形蛋白(Vimentin)、转录因子Snail表达;槲皮素下调PC-3细胞G3BP1 mRNA和蛋白表达,下调Wnt家族成员3A(Wnt-3α)、β-catenin、磷酸化糖原合成酶激酶3β(Glycogen synthase kinase-3β,p-GSK-3β)表达,上调GSK-3β表达;沉默G3BP1增强槲皮素对PC-3细胞及Wnt/β-catenin通路的作用,过表达G3BP1逆转槲皮素对PC-3细胞及Wnt/β-catenin通路的作用。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槲皮素可通过抑制EMT抑制PCa细胞的迁移、侵袭能力,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其靶向G3BP1抑制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相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乳腺癌细胞MDA-MB-231 osteopontin (OPN) RNA靶向干扰效果.方法 采用OPN mRNA干扰质粒转染MDA-MB-231细胞,建立OPN基因沉默细胞株,采用RT-PCR、蛋白质印迹法从mRNA和蛋白水平检测乳腺癌细胞OPN表达量的变化,侵袭试验检测OPN下调对细胞侵袭能力的影响,MTT法测细胞增殖能力的改变,裸鼠成瘤后观察OPN RNA干扰对肿瘤细胞生长的影响及对移植瘤乏氧程度的影响.结果 与MDA-MB-231细胞相比,OPN沉默细胞在常氧和乏氧状态下OPN表达均显著下调(均P<0.05),OPN稳定沉默细胞侵袭力和增殖能力下降(均P<0.01),OPN RNAi能明显抑制裸鼠移植瘤的生长(P<0.05),且移植瘤内乏氧程度降低(P<0.05).结论 OPN RNA干扰可抑制乳腺癌细胞MDA-MB-231细胞侵袭力和增殖能力,降低移植瘤的乏氧程度.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沉默长链非编码RNA(lncRNA)致癌性抑制基因7反义RNA1(ST7-AS1)通过Wnt/β-连环蛋白(β-catenin)信号通路对肝癌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的影响。方法:肝癌细胞系HCCLM3分成Control组、Vector组、ST7-AS1组、sh-NC组、sh-ST7-AS1组和sh-ST7-AS1+Wnt/β-catenin通路激动剂(SKL2001)组。结果:与Control组比较,ST7-AS1组HCCLM3细胞的吸光度(A570)值及N-钙黏蛋白(N-cadherin)、波形蛋白(Vemintin)、Wnt1和β-catenin的表达升高,克隆数量和迁移、侵袭数目增多,上皮细胞钙黏蛋白(E-cadherin)和GSK-3β的表达降低(P<0.05)。Wnt/β-catenin通路激动剂SKL2001可部分逆转沉默ST7-AS1对HCCLM3细胞增殖、迁移、侵袭的影响(P<0.05)。结论:沉默ST7-AS1可通过抑制Wnt/β-catenin信号通路激活抑制肝癌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microRNA-130b(miR-130b)的表达差异对三阴性乳腺癌(triple-negative breast cancer,TNBC)MDA-MB-231细胞增殖、迁移及侵袭能力的影响及机制。方法 :通过Lipofectamine TM 2000将miR-130b抑制剂或模拟物及阴性对照转染到MDA-MB-231细胞中。应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uantitative real time-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qRT-PCR)检测miR-130b表达和转染效率。应用MTT实验、克隆形成实验、划痕实验以及transwell实验,检测miR-130b模拟物或抑制剂对MDA-MB-231细胞功能影响。应用生物信息学网站寻找miR-130b可能的靶基因。应用双荧光素酶载体实验验证预测的靶基因,并通过qRT-PCR以及Western印迹实验进一步证实。结果:MDA-MB-231细胞转染miR-130b抑制剂或模拟物。与阴性对照组相比,模拟物组miR-130b的表达显著升高,抑制剂组miR-130b的表达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阴性对照组相比,模拟物组细胞增殖(P0.05)、克隆形成(P0.05)、侵袭(P0.01)及迁移(划痕试验P0.05,transwell试验P0.05)能力明显增高。相反,抑制剂组细胞增殖(P0.05)、克隆形成(P0.05)、侵袭及迁移(划痕试验P0.05,transwell试验P0.01)能力较阴性对照组明显受抑制。生物信息学技术预测CYLD为miR-130b的潜在靶基因。双荧光素酶载体实验结果显示转染miR-130b模拟物+psciCHECK2-CYLD 3′UTR(野生型)后荧光素酶活性较转染阴性对照+psciCHECK2-CYLD 3′UTR(野生型)降低57.21%(P0.001)。此外,与阴性对照组相比,CYLD基因m RNA水平在抑制剂组或模拟物组均无明显改变(P0.05);但CYLD蛋白表达在抑制剂组明显上调,模拟物组的表达明显下降(P0.001)。结论:miR-130b可促进TNBC MDA-MB-231细胞的增殖、侵袭及迁移,其作用至少部分通过抑制CYLD基因实现。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USP47促进乳腺癌进展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应用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和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实验技术检测USP47在乳腺癌细胞株MDA-MB-231、BT-549和正常乳腺细胞系MCF-10A(乳腺癌和正常乳腺细胞系均购自ATCC细胞库)中的表达。利用siRNA-USP47敲低MDA-MB-231、BT-549中USP47的表达。应用Transwell检测乳腺癌细胞的迁移能力。利用细胞计数实验(CCK-8)、平板克隆和EDU实验检测MDA-MB-231、BT-549细胞的增殖能力。采用Western blot检测蛋白激酶B(Akt)、磷酸化Akt(p-Akt)、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 D1)和基质金属蛋白酶(MMP)-9的表达。两组之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 USP47在MDA-MB-231和BT-549中USP47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乳腺癌细胞MCF-10A(MDA-MB-231:2.70±0.53, BT-549:2.50±0.65, MCF-10A:1.00±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DA-MB-231:t=4.49, ...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LIM激酶1(LIMK1)在人肝癌细胞系Huh7中的表达及其对Huh7细胞的增殖、迁移及促进血管形成能力的影响。方法 检测人正常肝细胞系MIHA和人肝癌细胞系Huh7中LIMK1的mRNA和蛋白水平,siRNA转染Huh7细胞后通过CCK-8实验、克隆形成实验、划痕实验、Transwell实验和内皮细胞管形成实验探究对肝癌细胞增殖、迁移及血管形成能力的影响。结果 LIMK1在Huh7细胞中表达升高;敲低LIMK1后Huh7细胞的增殖及迁移能力显著下降,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体外血管形成能力减弱。结论 LIMK1在Huh7细胞中高表达,敲低LIMK1可抑制Huh7细胞的增殖、迁移及血管形成能力。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特异性阻断Ezrin的表达对人乳腺癌细胞MDA-MB-231和MCF-7的增殖和侵袭能力的影响.方法 将anti-pCR3.1-Ezrin质粒经脂质体介导,转染人人乳腺癌细胞MDA-MB-231 6、12和24 h,应用Western blot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Ezrin的表达变化情况;转染质粒24h后,噻唑蓝(MTT)比色法检测抑制Ezrin对MDA-MB-231和MCF-7细胞体外增殖能力的影响,Boyden小室法检测抑制Ezrin对MDA-MB-231和MCF-7细胞体外侵袭能力的影响.结果 转染anti-pCR3.1-Ezrin后,对MDA-MB-231细胞中的Ezrin表达抑制在24 h时达高峰.MTT法比色实验结果显示,MDA-MB-231和MCF-7细胞中转染anti-pCR3.1-Ezrin组、转染空质粒组和对照组的A值分别为0.410±0.018、0.765±0.058、0.795±0.061和0.480±0.021、0.632±0.052、0.648±0.059.转染anti-pCR3.1-Ezrin组细胞的增殖受到明显抑制,抑制率分别为(47.9±3.1)%和(32.0±2.8)%(P<0.05).Boyden小室法检测结果显示,MDA-MB-231和MCF-7细胞中转染anti-pCR3.1-Ezrin组细胞的侵袭能力分别为对照组的(50.5±3.2)%和(74.8±4.6)%(P<0.05).结论 Ezrin在乳腺癌的生长和侵袭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LncRNA SNHG15在甲状腺癌细胞中的表达及作用。方法:qRT-PCR检测人未分化甲状腺癌FRO细胞、人甲状腺鳞癌SW579细胞、人甲状腺导管癌TT细胞及正常甲状腺HT-ori3细胞中Lnc RNA SNHG15表达水平;将FRO细胞分别转染SNHG15 siRNA及阴性对照siRNA后,CCK8实验和克隆形成实验检测细胞增殖,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Western Blot检测凋亡相关蛋白的表达。结果:Lnc RNA SNHG15在FRO细胞、SW579细胞和TT细胞中的表达量均明显高于正常甲状腺HT-ori3细胞,且在FRO细胞中表达量最高(均P0.05);与转染阴性对照si RNA的FRO细胞比较,转染SNHG15 si RNA的FRO细胞增殖能力与克隆形成率均明显降低、细胞凋亡率明显增高、caspase-3与Bax蛋白表达量明显上调,而Bcl-2蛋白表达量明显下调(均P0.05)。结论:Lnc RNA SNHG15在甲状腺癌细胞中表达升高,且细胞分化程度越低表达越高,沉默Lnc RNA SNHG15表达可抑制抑制甲状腺癌细胞增殖并促进凋亡。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特异性小干扰RNA(siRNA)技术沉默JMJD2A基因表达对人乳腺癌细胞MCF-7生物学特性的影响.方法 体外化学合成JMJD2A序列特异性双链siRNA,经HiPerFect Transfection Reagent转染人乳腺癌细胞株MCF-7.收集siRNA干扰的细胞,Real time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蛋白印迹分别检测JMJD2A mRNA和蛋白的抑制水平,并采用WST-8法、流式细胞仪测定细胞增殖能力和细胞周期的变化,Transwell小室测定细胞侵袭、迁移能力的变化.结果 JMJD2A siRNA能有效抑制JMJD2A mRNA和蛋白的表达(P<0.05);经siRNA干扰后的细胞,细胞增殖能力显著减低[1.45±0.05比1.73±0.02(48 h A值),P<0.05];Go/G1期细胞百分比明显增加(53.80±1.80比44.84±1.86,P<0.05).S期细胞百分比明显减少(36.55±1.52比47.06±1.26,P<0.05);细胞侵袭、迁移能力明显降低(P<0.05).结论 采用siRNA干扰JMJD2A mRNA和蛋白表达后,能有效逆转乳腺癌细胞的某些恶性生物学特点,表明JMJD2A与乳腺癌的发生、发展及转移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19.
整合素αvβ3对乳腺癌骨髓微转移的作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研究整合素αvβ3在乳腺癌骨髓微转移中的作用.方法流式细胞仪检测乳腺癌细胞株MCF7、MDA-MB-231、MDA-MB-435s中整合素αvβ3的表达,细胞黏附、迁移试验及共聚焦显微镜检测整合素αvβ3功能,实时荧光定量RT-PCR检测抗整合素αvβ3抗体LM609对裸鼠乳腺癌骨髓微转移模型的影响.结果MCF-7细胞膜上整合素αvβ3受体为阴性,MDA-MB-231、MDA-MB-435s细胞膜上整合素αvβ3受体为阳性.用LM609封闭αvβ3受体后,αvβ3受体阳性细胞对细胞外基质蛋白中玻璃体结合蛋白的黏附和迁移能力显著减弱.以αvβ3受体阳性细胞制作的裸鼠乳腺癌骨髓微转移模型中,经LM609处理后,可显著减少乳腺癌骨髓微转移的肿瘤细胞(P<0.05).结论整合素αvβ3受体过度表达增强乳腺癌细胞黏附和迁移能力,从而促进肿瘤细胞的骨髓微转移,而以Lm609封闭αvβ3受体可抑制上述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microRNA 101(miR-101)的表达对乳腺癌细胞增殖、运动和迁移能力的影响,并初步分析miR-101影响乳腺癌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可能机制。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的方法检测miR-101在乳腺癌组织及乳腺癌细胞中的表达情况,再用脂质体介导转染的方法将miR-101模拟物及阴性对照转染人乳腺癌细胞株MDA-MB-231,通过细胞增殖实验(CCK8方法 )、划痕实验和Transwell迁移实验检测细胞的增殖、运动、迁移能力。通过Western印迹方法分析miR-101发挥功能的可能机制。结果:与正常乳腺上皮细胞或癌旁组织相比,miR-101在乳腺癌细胞或乳腺癌组织中表达降低。体外增殖实验显示,过表达miR-101对乳腺癌细胞MDA-MB-231增殖无明显影响,但是能显著抑制细胞的运动和迁移能力(P<0.001)。Western印迹实验显示在外源性过表达miR-101模拟物的MDA-MB-231细胞中,EZH2的表达明显下降,而E-钙黏蛋白的表达升高。结论:miR-101的表达在乳腺癌组织和细胞中发生了下调。miR-101抑制乳腺癌细胞运动和迁移能力可能是通过靶向抑制EZH2,间接上调E-钙黏蛋白来实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