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大凡一切气血闭阻不通的病证皆谓之痹病,包括:胸痹、食痹.喉痹、痹厥、心痹、肝痹、脾痹、肺(广畀)、肾痹等等.临床常见因外邪侵袭所致的关节肿胀、疼痛、肌肤麻木、肢体拘挛等肢体(广畀)属狭义痹病范畴,一般多称为"痹证".  相似文献   

2.
骨痹为伤科常见病证,历代医家多认为该病因感受风寒湿邪所致,初起为实证,病久不愈则肝肾不足,或虚实夹杂。病机多因风而起,故治当"从风论治";小续命汤方善治风病,以运化气血、调和阴阳为用,各经咸宜,可用于骨痹初期及后期的治疗;临证中,在"从风论治"思想指导下,以小续命汤方加减治疗各类骨痹,每获良效,值得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3.
肢体痹泛指肢体关节、肌肉感受风寒湿邪侵袭引起的以疼痛、麻木、酸楚、重着以及活动障碍为主要症状的病证,即《内经》所谓:“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斯症临床上颇为多见。其病机多是腠理空虚,卫外不固,邪气乘虚而入,客于经络、关节,使气血痹阻不通,筋脉、关节失于濡养所致。  相似文献   

4.
中医诊治强调辨病与辨证并重,中医学探讨某病时兼及"病""证"。疾病指人体某种异常生命状态的全过程,而证候是这个全部生命异常过程中的某个阶段。病证名即与病、证发生发展相关的称谓。在考察古今文献中与"尪痹"相关称谓时,发现还有证名的存在,因此为客观全面,该文使用了"病证名"而非"病名"的概念。"尪痹"是已故中医学家焦树德提出的新病名,考察古今文献中与"尪痹"相关的称谓,可以发现还有证名的存在。对这些病证的名实与源流进行考察,考证"尪痹"之源,辨析病证名"顽痹"。力图呈现与"尪痹"相关病证名的大致面貌,以利于准确把握这一疾病,俾于中医疾病史的建构。  相似文献   

5.
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类常见免疫系统炎症性疾病,属于中医学"痹证"的范畴,中医病证诊疗标准把RA纳入"尫痹"范畴,其证型分为风湿痹阻证、寒湿痹阻证、湿热痹阻证、痰瘀痹阻证、瘀血阻络证、气血两虚证、肝肾亏虚证和气阴两虚证等8个基本证型,其中湿热痹阻证的专家共识为二妙散。二妙散作为中医痹证治疗的基本方剂,临床效果明显,与西药联合使用可明显减少RA毒副作用。通过二妙散的药效成分研究及其治疗缓解RA药理作用机制研究,不但能够夯实二妙散治疗RA的机制研究,更能为中医药经典复方的基础研究和中药新药的开发提供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6.
顽痹是指痹证日久,正虚邪恋或重复感邪,经脉气血痹阻,而致反复出现肢体关节疼痛,酸楚麻木重着,晚期可呈关节粗大变形或局部肌肉萎缩,逐渐形成关节功能丧失的一种病证,属祖国医学“痹证”范畴。其临床表现与“白虎历节”、“痛风”、“骨痹”等相  相似文献   

7.
顽痹治验1例     
痹症是由风、寒、湿、热等外邪侵袭人体、闭阻经络、气血运行不畅所致的,以肌肉、筋骨、关节发生酸痛、麻木、重着、屈伸不利,甚或关节肿大灼热等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证。“顽痹”顾名思义,为久治不愈之痹也。笔者辨证治愈  相似文献   

8.
胸痹心痛是以胸部阻塞闭闷,甚则胸痛彻背、短气、喘息不得卧为特征的病证.胸痹指因胸阳不足,阴寒、痰浊留踞胸廓,或心气不足,鼓动乏力,使气血痹阻,心失血养所致.以胸闷及发作性心胸疼痛为主要表现的内脏痹病类疾病.  相似文献   

9.
五体即皮、肌、脉、筋、骨,是中医解剖学的概念,它反映了人体由浅入深的五个不同层次。痹是病因病机的概念,“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痹者闭也,以血气为邪所闭不得通行而病也”。因此,顾名思义,所谓五体痹证就是指由于和五体相合的脏腑、经络的气血不足,感受了风寒湿热等邪而导致皮、肌、脉、筋、骨等部位气血闭塞不通的病证。《内经》对痹证的分类,主要有按病位区分的五体痹和以病因病性区分的风寒湿痹(《医宗金鉴》分别称之  相似文献   

10.
冠心病从脾论治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冠心病病位在心,病变为心脏、血脉气血阴阳失调,痰瘀痹阻,脾胃与冠心病的发病、病证及治疗尤其相关.脾胃功能失调可导致气血运行失和、痰瘀互结、他脏功能失常,从而共同导致冠心病的发生.其治疗应从调理脾胃入手,同时兼顾养心、除痰、化瘀等.  相似文献   

11.
痹证是由于风、寒、湿、热等外邪侵袭人体,闭阻经络、气血运行不畅所致的以肌肉、筋骨、关节发生酸麻、胀痛、重着、关节屈伸不利甚至关节肿大灼热等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证。《素问·痹论篇》指出“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阐明了痹证是由于身体虚弱、阳气不足,腠理不密、卫外不固,风寒湿邪侵犯人体,伏于筋骨,经脉闭阻,气血瘀滞,从而引起关节疼痛,屈伸不利等一类疾病,本病相当于现代医学的类风湿性关节炎,笔者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运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痹证46例,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2.
风湿病属于中医的“痹证”范畴。“痹证”是由风、寒、湿、热等外邪侵袭人体闭阻经络、气血运行不畅所导致的,以肌肉、筋骨、关节发生疼痛、酸楚、麻木、重着、屈仲不利或关节肿大灼热等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证。“痹证”临床有风寒湿痹与热痹的不同,风寒湿痹以关节疼痛为主,但局部无红肿灼热之象,其中以关节酸痛游走不定为行痹。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逍遥散治疗肝郁气滞、气血不和所致病证的效果。方法应用逍遥散化裁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梅核气、更年期抑郁症、顽固性失眠等病证病人各1例。结果 4例病人均获良好疗效。结论逍遥散治疗肝郁气滞、气血不和所致病证可获良效。  相似文献   

14.
麻木是临床常见的一种病证,其病在肌肤,根在脏腑,气血亏虚为发病之本,风痰瘀阻为发病之标,经络痹阻不通是基本病机,益气养血、祛风化痰通络法为治疗麻木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柴胡疏肝散治疗肝郁气滞、气血不和所致病证的效果。方法应用柴胡疏肝散化裁治疗抑郁症、甲状腺腺瘤、反流性食管炎、痤疮病证病人各1例。结果 4例病人均获良好疗效。结论柴胡疏肝散治疗肝郁气滞、气血不和所致病证可获良效。  相似文献   

16.
《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选登(2)风湿痹风湿痹由于风寒湿热等外邪入侵,闭阻经络关节,气血运行不畅,以全身关节呈游走性红、肿、重着、疼痛为主要临床表现。常指风湿性关节炎。1诊断依据1.1以四肢大关节走窜疼痛为主,伴重着、酸楚、麻木、关节屈伸不利。多有恶...  相似文献   

17.
中医之心痹病系五脏痹之一.其病证记载始见于<黄帝内经>.主要症状为:胸中窒闷,心痛,心悸,突发气喘易惊恐,咽干,嗳气,脉沉弦等.今天看来,心痹病之症状皆可见于西医学的"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死"、"心肌炎"或其他一些心血管疾病中.本文通过研究心痹的病因机制及证候学分析论述了中医心痹的治疗.  相似文献   

18.
中医学认为"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所谓"痹"即"痹证",由五体痹和五脏痹组成。结缔组织疾病(CTD),中医又称风湿病,属"五体痹"范畴。间质性肺疾病(ILD)为常见呼吸系统疾病,属中医学"肺痹"、"肺痿"、"咳嗽"、"肺胀"等范畴。肺脏受邪,气血失调,痰瘀互结,壅滞肺络,即可发为肺痹。虚、痰、瘀贯穿疾病始终。肺痹属五脏痹,为五体痹受邪深入发展而来。五体痹与五脏痹的发病关系以及证候表现体现了"五体合五脏"的理论思想,五体痹不愈,复感外邪,疾病传变入里,导致五脏痹。五体痹可导致五脏痹,五脏痹之间亦可相互传变。CTD是引起ILD的常见病因,五体痹不愈,内舍其合,继而引发多种呼吸系统损害,逐渐形成肺痹。近年来,随着社会工业化的进步,CTD相关ILD发病率明显上升。文章试从痹证"五体合五脏"论述CTD-ILD的关系,以求增强对CTD以及ILD的认识,为临床上诊疗开拓思路,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9.
冠心病心绞痛在祖国医学属“胸痹”范畴,《灵枢·五邪》指出:“邪在心,则病心痛”.中医所谓“胸痹”是指由邪痹心络,气血不畅而致胸部闷痛,甚则心痛彻背、气短、喘息不能平卧为主症的一种病证.  相似文献   

20.
祖国医学将颈椎病称之为"项痹",中医理论认为,感受外邪、跌仆损伤、动作失度,可使项部经络气血运行不畅,故颈部疼痛、僵硬、酸胀;肝肾不足,气血亏损,督脉空虚,筋骨失养,气血不能养益脑窍,而出现头痛、头晕、耳鸣、耳聋;经络受阻,气血运行不畅,导致上肢疼痛麻木等症状.颈椎病主要与督脉和足太阳经、手三阳经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