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1临床资料患者男,21岁。因体检发现脾脏占位6 d入院。否认有腹部外伤史。查体:腹部平坦;左上腹轻度压痛,无肌紧张,脾下缘距左锁骨中线与肋缘交接处5 cm,边缘钝,质地中等。腹部B超:脾区可见大小134 mm×129 mm的囊性包块,边界清,形态规则,内部回声不均,可见稍强回声区。CDFI显示其内未见明显血流信号。CT示脾脏巨大囊性占位,边缘清楚,大小约13.7 cm×12.6 cm,CT值约12 Hu。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腹膜后支气管源性囊肿病理、影像特点及治疗方法.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11月及2001年10月收治的2例腹膜后支气管源性囊肿患者的临床资料.例1,女,55岁.主诉左腰部不适10 d.B超检查示脾 门区可见直径约3.9 cm囊实性包块,壁薄光滑,血供不丰富.CT检查示左肾上腺区4 cm ×4 cm低密度影,CT值为10 HU,增强扫描时其内强化不明显,CT值为20 HU.诊断为左肾上腺肿瘤.硬膜外麻醉下行左肾上腺切除术.例2,男,17岁.主诉剧烈活动后肉眼血尿3周.B超检查示膀胱后方8.4 cm ×7.7 cm ×9.0 cm无回声区.CT检查示骶骨前下方9.0 cm×7.2 cm ×9.0 cm囊性病灶,壁薄,中心密度均匀,CT值8 HU.IVU检查膀胱充盈后顶部可见右高左低之平直压迹,下缘呈半圆形.诊断为骶前囊肿.硬膜外麻醉下行囊肿切除术. 结果 例l病理报告:组织囊壁为纤维结缔组织,内大部分衬覆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间有杯状细胞,上皮下有基底膜.病理诊断为支气管源件囊肿.术后随访9个月,未见复发.例2病理报告:纤维囊壁组织内衬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上皮内可见杯状细胞,纤维组织中可见混合性腺体结构、少量软骨组织及肌组织,病理诊断为支气管源性囊肿.术后随访2年,未见复发. 结论 腹膜后支气管源性囊肿罕见,容易误诊.影像学检查可明确其囊性特征,少数可表现为高密度,但无特异性.对有症状的腹膜后支气管源性囊肿手术切除预后较好,可预防恶变及继发感染.  相似文献   

3.
病例1女,31岁,因发现腹部包块7个月入院,无疼痛、发热、恶心、呕吐等。B超发现右中上腹脊柱右侧前方有一14cm×10.5cm大囊实性包块,内有弱回声点,包膜完整。CT检查示右侧腹腔内有一囊实性低密度肿块,10cm×10cm大,囊性区CT值为20Hu,实性区为44Hu。术中见右上腹腹膜后、十二指肠  相似文献   

4.
患者,女,53岁,因“右腰部隐痛不适3个月”就诊入院。入院体检未见明显阳性体征,彩超示:右肾上腺区可见一直径4.5cm囊性占位,内部回声不均,可见强回声伴声影。肾上腺增强CT:右肾上腺区一类圆形囊性包块,边界光整,囊壁见条索状高密度钙化,腔内部分CT值约103Hu,  相似文献   

5.
正患者男,54岁,发现腹部包块2年,于1周前出现无诱因餐前疼痛入院。体格检查:腹部正中可触及大小约15cm×15cm肿物,质韧,边界清,全腹无压痛、反跳痛及肌紧张。入院后CT全腹平扫示腹腔内软组织密度影,大小约56 mm×124 mm×150mm,CT值约为31 HU,边缘清晰,密度不均,其内可见散  相似文献   

6.
患者,女,44岁,因发现上腹部包块2周于2012年11月5日入院.既往有血吸虫病史和输卵管结扎、阑尾切除手术史.体格检查:左中上腹部可触及一大小约16cm×10cm×8cm包块,质硬,边界清楚,活动度大,无压痛、波动及搏动感.腹部CT检查示:左中腹可见一巨大软组织包块,大小约15cm×10cm×7cm,密度均匀,CT值26Hu,边界清楚,胰腺稍受压,肝、脾、肾显示清楚,腹膜后淋巴结无肿大.腹部彩色B超示:左中腹部有17cm×11cm×9cm低回声光团,边界清楚,内部回声较均匀,与周围组织分界清晰.腹部X线平片未见肠梗阻表现,泌尿系分泌造影拍片无异常发现.  相似文献   

7.
患者女,27岁,常规体检透视时发现心影后圆形高密度影,无不适感。食管吞钡造影发现食管下段向右侧移位,局部受压,受压处左侧可见6.5cm×5.0cm圆形实变影(图1A)。胸部CT示后纵隔内7.1cm×5.3cm囊性病变,边界清楚,密度较均匀,CT值约5HU,囊壁局部见少许钙化影。增强CT示囊内液性病灶无明显强化,囊壁轻度强化(图1B)。  相似文献   

8.
患者,男,35岁.主诉左腰部包块伴疼痛6个月于2006年3月6日入院.无尿路刺激症状、无血尿.查体:左上腹可扪及囊性肿物,左肾区叩痛阳性.B超示左肾13 cm×6 cm混合回声,内无明显彩色血流.CT示马蹄肾,左肾区巨大囊实混杂肿块影,边界清,多分隔,上界达膈肌,下近于盆腔,CT值9.9~42HU,增强后囊性部分无强化,实性部分轻度强化,CT值55 HU,延迟扫描无强化.  相似文献   

9.
患者,男,33 岁。因尿频 3 年,于 2004 年 9 月9日入院。体检:膀胱区未隆起,稍左侧有轻微压痛,未扪及包块。实验室检查:尿常规红细胞、白细胞未见异常。B 超示膀胱三角区偏左侧可见一个约2 cm×4 cm囊性无回声暗区,形态不规则,内有分隔光带,与前列腺及精囊分界不清。左肾缺如。IVP示右肾显影良好,左肾缺如,膀胱底部圆形负影,边界光滑,无钙化。IVP检查 4 天后行盆腔 CT检查示膀胱三角区有一高密度占位性病变,约2 cm×4 cm,边界清楚,密度均匀,CT值为 65~74 Hu,该占位病变与左侧输尿管相连,左输尿管仅显示中下段,迂曲增粗,管壁增厚,其…  相似文献   

10.
患者:男,64岁。因上腹部疼痛1个月,以“腹部包块”收入院。体检:上腹部稍膨隆,软。肝、脾肋下未触及。左上腹部可扪及约10cm×10cm大小的圆形包块,表面光滑,边界清楚,质地中等硬,有压痛,移动度差。肠鸣音正常。腹部B超示:肝、胆、胰、脾、肾未见异常。于左上腹胰腺后方,近脾门处可探及一囊性包块,约11.4cm×10.9cm,边界清;于囊内右侧可探及约6.0cm×5.4cm实性强回声,与肝、胰、脾、肾均无联系。腹部CT平扫+增强示:腹膜后见一巨大囊状低密度影,欠均匀,CT值32~35HU;其内可见斑点状高密度影,CT值为87HU,最大…  相似文献   

11.
<正>病例资料患儿,男,5岁,因"发现腹部包块5 d"入院。查体:上腹部膨隆,可触及一6.0 cm×5.0 cm大包块,质硬,无压痛。腹部B超检查示:肝左叶有一约9.4 cm×8.2 cm大低回声包块,边界清楚,形态规整,内部回声尚均匀。腹部CT检查示:肝左叶可见一约9.3 cm×7.6 cm×9.0 cm大类圆形稍低密度影,边界欠清晰,其内密度不均匀,并可见小片状稍高  相似文献   

12.
超声诊断精囊囊腺瘤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患者男,45岁。因尿潴留就诊。超声检查示:前列腺大小形态正常,实质回声均匀;膀胱后方、前列腺后上方精囊区探及10.4cm×10.8cm×11.3cm类圆形囊实性包块,边界清,内见厚薄不一的分隔,呈多房型改变,囊腔透声良好,包块后方回声稍增强,毗邻结构受压移位,与周围结构分界尚清(图1A)。超声提示:精囊部位处囊实性占位,考虑良性病变可能,囊腺瘤?CT平扫:精囊腺后方见类圆形、囊实性、以囊性为主的肿块,肿  相似文献   

13.
<正>患者女,27岁,孕5产1,孕18~(+2)周常规产前超声检查于胎儿下腹部脐下方探及约3.9cm×3.9cm囊性回声团,边界清晰,内透声好,该囊性回声团经一宽约0.52cm交通口与盆腔内膀胱想通,呈"哑铃状",凸向腹壁外;CDFI可见左、右侧脐动脉沿膀胱两侧走行,并包绕该囊性回声团,脐动脉于该囊性回声团顶部入脐带(图1A、1B);膀胱约2.3cm×2.2cm,连续动态观察膀胱可稍缩小,最小约1.8cm×1.9cm,动态观察囊性  相似文献   

14.
患者,男,65岁。因"间断无痛性全程肉眼血尿2周"入院。泌尿系B超检查示膀胱右侧壁低回声实性占位2.4cm×1.9cm,考虑膀胱癌。泌尿系CT检查示膀胱右上壁结节状软组织影,大小约2.0cm×1.8cm,考虑膀胱癌可能性大。尿脱落细胞学检查可见部分异型性尿路上皮细胞。膀胱镜检查示膀胱右侧壁大小约2cm菜花样肿物,表面有钙化,基底宽。  相似文献   

15.
患者女,32岁,因右腹股沟会阴区无痛性肿物3年,于2012年8月15日入院.肿物初起约"鸽蛋"大小,逐渐增大,并向右侧大阴唇下方生长.查体:右腹股沟区内侧及右侧大阴唇可见一大小约20 cm×10 cm ×7 cm的肿块,质软,表面光滑,界清,活动度可,无触痛.彩超提示右腹股沟不均质实性肿块,考虑脂肪瘤(腹股沟斜疝不排除);CT示包块呈混杂密度,CT值约-9 ~25 HU,增强扫描不均质中度强化,并发多发蔓状血管丛,考虑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经术前准备后行肿瘤切除+会阴部整形术.术中见肿瘤位于皮下,包膜完整,表面有大量粗大血管.  相似文献   

16.
<正>病例资料患者,男,42岁。因发现颈前区渐进性包块半年余入我院就诊,既往体健。入院后查体:生命体征正常,心、肺、腹未见异常,颈软,气管居中,左侧甲状腺下极可扪及一约3 cm×2 cm椭圆形包块,质中,活动度尚可,肿块不随吞咽动作上下移动,无明显压痛,双侧眼球未见明显突出,闭眼伸手无细震颤。CT检查:左侧颈前见一巨大圆形囊性低密度影(图1),边缘清楚光整,密度均匀,大小约60 mm×53 mm,CT值约5.25 HU,气管受压向右侧移位。各项化验  相似文献   

17.
患者,男,64岁.因体检发现左肾囊实性占位8年,无痛性肉眼终末血尿3个月,于2011年7月21日入院.查体未见阳性体征.泌尿系超声检查示左肾低回声占位性病变,约7.5 cm×8.0 cm,内部回声不均匀,可见丰富血流信号;膀胱左侧壁肿物3.3 cm×1.9 cm,突向膀胱.腹部CT检查示左肾上极实质内可见团块状混杂密度影,边缘不规则,8.0cm×9.0 cm大小,腹膜后淋巴结未见明显肿大.增强扫描后见左肾上极团块状密度影,左侧肾盂、输尿管未见明显异常.盆腔CT检查示膀胱左侧壁球状充盈缺损,约2.5 cm ×l.5 cm.胸部CT检查示双肺结节状密度影,最大直径约1.0 cm,考虑转移瘤.入院诊断:左肾癌、膀胱肿瘤、双肺转移瘤.膀胱镜检查见膀胱左侧壁直径约3.0 cm球形肿物,基底宽,表面有陈旧性血块覆盖.  相似文献   

18.
壁层胸膜外细粒棘球蚴病一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男,27岁.左胸痛6个月.无长期牧区居住史.查体:左胸肩胛下角线第9、第10肋间叩痛、叩浊,局部语颤和呼吸音较右肺减弱.胸部X线片示左肺下叶背段可见大小为8.0cm×7.5cm的团块影,边界清楚,可见分叶和切迹,密度均匀.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示左肺下叶背段有一7.8cm×6.8cm的囊性包块,边缘清楚,壁完整,较厚(附图).B型超声波示左胸腔内有囊性占位性病变,肝胆脾肾未发现异常.包虫抗体试验阳性.术前诊断:左肺下叶背段细粒棘球蚴病.  相似文献   

19.
患者,中年男性,因“体检发现腹腔占位性病变”入院。患者7年前体检时B超检查发现右侧腹腔囊性占位,具体大小不详,未遵医嘱进一步检查及治疗,平时无不适症状,饮食及大小便正常,未按时体检及随访。后患者发现右侧腹部隆起明显高于左侧腹部,偶有右侧腹部胀闷不适感,遂至我院就医。入院查体:腹部右侧明显膨隆,右侧腹部可及一大小约20 cm ×16 cm的质韧包块,界限清楚,无压痛,活动度差,包块表面光滑,与周围组织无粘连,腹壁表面未见红肿及破溃。术前检查腹部超声示:腹腔内巨大囊性病变,考虑良性病变。腹部增强CT示:腹腔巨大囊性占位性病变,考虑良性可能性大(图1~3)。完善术前检查后在全麻下行剖腹探查术,术中取腹正中探查切口,进腹后见囊性占位病变大小约26 cm ×22 cm ×18 cm大小,包膜较薄且完整,包块位于腹膜后升结肠后方,上界位于肝缘下,下界至盆腔,包块囊壁部分与后腹膜及侧腹膜致密粘连,无法分离,由侧腹膜切开,游离囊性包块,术中包块因囊壁较薄,部分出现破损,破损处可见白色黏稠脂样物流出,吸引器吸出部分白色黏稠脂样物约300 ml,后继续钝性+锐性分离包块,切除部分侧腹膜及后腹膜,完整切除包块,送冰冻病理示:腹膜后表皮样囊肿。确切止血,修补缝合侧腹膜及后腹膜至基本完整,于腹膜前间隙、右侧结肠旁沟、盆腔各置橡皮引流管一根,逐层关腹。术毕。术后给予抗感染、补液支持治疗,患者恢复好,切口愈合佳,饮食及大小便恢复正常。术后常规病理示:腹膜后表皮样囊肿。后患者顺利出院。  相似文献   

20.
患者,男,32岁。因“尿频、消瘦1个月,发现下腹部包块5d”入院。体检:于下腹正中可触及一肿块,约8.0cm×6.5cm,无压痛,质硬,边界不清,移动度差。下腹彩超示:双肾积水,双侧输尿管上段扩张,盆腔内占位性病变,肿瘤内可见丰富的彩色血流信号。CT增强扫描示:自L5下缘平面至尾骨平面腰骶尾椎前方见一巨大明显不均匀强化之软组织密度灶,大小约14.0cm×11.0cm×13.0cm,其内片状坏死区无强化,CT值29~173HU,肿块左后方呈鼠尾状向左侧第一骶孔内延伸,左侧第一骶孔稍较对侧扩大,膀胱及双侧髂内外动脉受压向前方和两侧推移。双侧输尿管盆腔段扩张积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