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苯中毒可引起白血病改变,在诸多文献中已有报道,但其眼部的改变很少提及。我院曾收治一例重度苯中毒、急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现将其入院到死亡前的眼底改变报告如下。刘××,男性、54岁。喷漆工作30年。工作场所苯浓度114.9mg/m~3。患者因头昏、乏力半月,加重伴发烧、咽痛、咳嗽5天,于1991年4月5日以“苯作业检查、急性粒细胞白血病”收住我院。既往史无特殊。  相似文献   

2.
杨林 《实用预防医学》2000,7(5):381-381
苯系物 (苯、甲苯、二甲苯 ) ,是最常见的职业性有害因素之一。为了解永州市苯系物作业工人健康危害状况 ,我们对全市5 8家工矿企业 498名苯系物作业人员的健康状况及劳动卫生条件进行了系统调查 ,结果如下。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 以永州市范围内从事苯系物作业在 6个月以上的489名生产工人为接触组 ,其中男性 2 5 3名 ,年龄 34± 4.75岁 ,女性 2 36名 ,年龄 31± 4.37岁 ;以永州市造纸厂无职业性有毒物质接触史工人 117名为对照组 ,男性 6 6名 ,年龄 35± 4.2 5岁 ,女性 5 1名 ,年龄 32± 4.5 2岁。1.2 方法 作业场所的测定方法和测定…  相似文献   

3.
短时间接苯引起慢性苯中毒1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市某一外资企业1998年发生1例慢性苯中毒。此例病人接触苯时间短,病情进展快,经治疗无效死亡。所在工作场所连续2年检测,空气中苯含量均低于国家最高允许浓度。现将情况报告分析如下。1 病例介绍 患者常××,女,20岁。1997年7月2日入厂,在该企业印刷科从事印刷工种。1997年9月28日调入包装科。包装科是手工作业,生产场所及周围环境无毒害因素。患者在印刷科从事有毒作业不足3个月。入厂前在指定体检单位已获得健康证明。体检结果是:红细胞4.2×10~(12)/L、白细胞5.6×10~9/L、血红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铅对作业工人心血管系统的影响,为作业工人心血管系统的健康监护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对某烧结厂作业场所铅烟浓度进行检测,将作业工人与不接触有毒有害工人的体检资料进行比较分析。 结果 工作场所铅烟的时间加权平均浓度为0~0.021 mg/m3;237名作业工人体内血铅平均浓度为(85.85 ±7.54)μg/L,观察组与对照组血压异常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心电图异常检出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45,P < 0.05),40岁以下组差异尤其明显,心电图异常主要表现为节律改变、传导阻滞。 结论 长期低浓度接触铅对作业工人心血管系统也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报道:对102名苯中毒观察对象中的54名(白细胞均数4.027×10~9/L)作为服药组,用血再生5片,一日三次进行维护性服药,连服三个月,其余48名(白细胞均数4.131×10~9/L)作为对照组,三个月后与服药组同时复查血象,整个服药过程不脱产,结果可见服药后服药组白细胞为4.270 ×10~9/L,较服药前  相似文献   

6.
苯作业工人白细胞形态与吞噬发光功能的改变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了苯作业工人白细胞形态与吞噬发光功能的改变及意义。根据末梢血白细胞计数 ,将作业工人分为A组 (白细胞计数≤ 4 5× 10 9/L)和B组 (白细胞计数 >4 5× 10 9/L)。对两组工人分别进行白细胞形态学观察和吞噬发光功能检测。结果表明 ,两组白细胞形态与功能的异常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 0 1) ,其中以A组改变最甚 ;在脱离苯作业 2个月后 ,两组白细胞形态与吞噬发光功能的恢复快于白细胞计数的恢复。提示 ,苯作业工人白细胞形态与功能的改变早于白细胞数量的降低 ,也较敏感 ,可能对苯中毒的早期诊断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7.
张永年 《职业与健康》2003,19(11):28-29
苯是一种常用的有机溶剂,作业工人长期接触苯可引起白血病、造血系统功能障碍等疾患。还可出现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引起心动过缓或过速,是否会对心脏产生危害,引起心电图的改变,文献报道较少。我们通过对190名苯作业工人心电图分析,对长期低浓度接触苯作业工人心电图有否影响进行探讨。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 接触苯作业工龄1 a以上,年龄在40岁以下工人190名,平均年龄(33.33±4.99)岁,平均工龄(11.96±4.69)a;同一工厂行政后勤工龄1 a以上,年龄在40岁以下工作人员172名为对照组,平均年龄(32.24±4.72)岁,平均工龄(11.69±5.79)a。两组性别、年龄、工龄组成无差异。  相似文献   

8.
我市有大小蜂窝煤厂17家,大多为私营企业,机器设备陈旧,生产工艺落后,没有通风换气设备,工人操作时没有个人防护措施,不利于作业工人的身体健康。为此,我们严格按照国家卫生标准,对蜂窝煤厂粉碎、搅拌、制煤等有煤尘、噪声职业危害的作业场所进行了职业卫生调查与评价。 一、对象与方法 1、有害因素检测方法 (1)煤尘:对每个厂的粉碎、搅拌、制煤三种作业场所呼吸带空气中的煤尘进行监测,每点测三个样,使用北京产的P5-L2型粉尘测定仪。(2)噪声:对三种作业场所工人作业点噪声进行监测,每点读取三个数据,使用  相似文献   

9.
自广医附二院83年报导省内首例流行性出血热(EHF)以来,已引起各医疗单位重视。兹将我院84年三、四月间收治的本市三例经双相间接荧光试验(IFAT)证实的病例报告如下: 一、一般资料女性二例,男性一例。年龄21~36岁。职业均是工人。二例住越秀区,一例住海珠区,住处常有老鼠出没。均在三、四月间发病,起病前两个月未在野外生活或作业。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某村办化工厂职业病危害因素对作业人员健康的影响及防护情况 ,对某村办化工厂双乙烯酮生产线进行了卫生学调查。测得生产性毒物氨达到国家卫生标准的占97.78 % ;乙酸达到国家卫生标准的占92.22 % ;噪声达标率仅为50.00 % ;作业工人主要表现为头痛(12.04 %)、头昏(7.41 %)、胸闷(11.11 %)、心悸(4.63 %)、咽痛(10.19 %)、齿龈出血(3.70 %) ,作业工人末梢血中RBC平均为3.71×1012/L[(2.78~4.62)×1012/L] ,WBC平均为5.65×109/L[(3.8~8.6)×109/L] ,WBC减少者4例。提示现有生产条件已对工人健康造成一定损害 ,需进一步加强综合防护措施  相似文献   

11.
患儿女,10岁,一年半以前玩耍时,左锁骨曾骨折。8个月前左踝部肿痛,跛行,按骨髓炎治疗无效。6个月前右前臂尺侧肿胀,微痛,皮肤不红,此时饮水稍多。半年来患儿情绪不稳,既往无肾脏疾患及性早熟现象。父母无血缘关系,弟聋哑,家族中无类似疾病。查体:血压110/70毫米汞柱。体重24公斤,身长123厘米,呈鞍鼻,头部额骨左右两侧各有2×3厘米的软化处,压有乒乓球感,双锁骨中段明显肿胀,畸型,有压痛,右前臂尺骨中段肿胀,左前臂尺骨中段  相似文献   

12.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 ,私营企业职业卫生问题日显突出 ,苯中毒时有发生 ,加强作业环境苯污染治理已是当务之急。现就某私营手袋厂苯治理情况介绍如下。1 对象与方法1 1 对象治理前 ,该厂缝纫与粘胶两种作业设于同一车间 ,接触苯作业工人共 110人 ,平均年龄 2 7岁 ,平均工龄 8个月。2 0 0 0年底治理后 ,缝纫与粘胶作业分车间设立 ,减少了接苯作业工人。 2 0 0 2年对粘胶车间 2 0名工人进行体检 ,平均年龄2 7 7岁 ,平均工龄 11 6个月。1 2 内容与方法劳动卫生学调查包括一般情况 ,治理措施和车间空气“三苯” (苯、甲苯、二甲苯 )浓…  相似文献   

13.
工业用氮气(N_2)泄漏造成缺氧致昏迷一例报告万江(新疆独山子炼油厂医院职业病科)报道:患者,李××,男,25岁,系乙烯厂钳工车间工人。1995年5月30日上午9点,该工人在作业时进入某值班室,当即被强烈气流冲击倒地不省人事,约10分钟后被同事发现送?..  相似文献   

14.
我们于1972年6~8月间,对××汞矿70名于1960年以前开始从事汞冶炼作业而现已调离的工人进行了体格检查,一次晨尿的尿汞测定,以及调离前后的症状调查.70名调离冶炼工均为男性,年龄在31~69岁之间;调离前汞作业工龄短者18/12年,长者  相似文献   

15.
煤矿新工人早期肺通气功能的变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研究煤矿粉尘对新工人肺通气功能的早期影响。方法 选择徐州矿务集团新招收的男性工人2 87人为矿工组,选择该集团技工学校在校男生132人为对照组。调查内容包括个人基本资料、家族疾病史、职业史、吸烟史、作业场所粉尘浓度、肺通气功能随访测定。前瞻性队列调查为期3年,每半个月测定作业场所的总粉尘和呼吸性粉尘浓度;定期测定两组人群的用力肺活量(FVC)和第一秒用力呼气量(FEV1)。结果 矿工作业场所的总粉尘平均浓度为2 3.8mg/m3 ,呼吸性粉尘平均浓度为8.9mg/m3 ,均超过国家卫生标准。接尘第1年,矿工组FVC(5 .19L)高于对照组(4.92L)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 1) ,第2年和第3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 .0 5 )。接尘前矿工组FEV1[(4.4 8±0 .4 9)L]高于对照组[(4.2 8±0 .4 8)L];接尘1年时FEV1下降至4 .2 5L ;第2年和第3年FEV1(4.34L)低于对照组(4.5 6L)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 1)。矿工组FEV1呈下降趋势。矿工吸烟者3年中的FVC、FEV1损失量(15 4、184ml)高于不吸烟者(83、91ml)。FVC、FEV1与年龄、身高和体重存在一定相关。结论 粉尘对煤矿新工人的早期肺通气功能有明显影响,FEV1下降比FVC更为明显;吸烟可加重粉尘对肺通气功能的损害。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纸箱包装厂使用的胶黏剂中苯及其苯系物对作业工人血液系统的影响,为预防和控制胶黏剂对作业工人的危害提供依据。方法选择某纸箱包装厂183名胶黏剂作业工人作为接触组,另选不接触任何毒物的某企业工作人员150名作为对照组,分别对这些工人进行包括血常规等项目的职业健康检查,并对接触组和对照组工作场所空气中苯、甲苯、二甲苯(简称三苯)浓度进行监测。结果接触组工作场所三苯8 h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PC-TWA)分别为:2.46、36.70、5.69 mg/m3;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PC-STEL)平均值分别为:4.88、50.20、8.57 mg/m3;对照组工作场所未检出三苯等有害物质。接触组血常规检查白细胞(WBC)减少检出率为8.20%,血小板(PLT)减少检出率为6.56%,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长期接触胶黏剂可损害作业工人的血液系统,以WBC和PLT减少为主,应引起有关部门的注意。  相似文献   

17.
本文将铅、苯(含甲苯、二甲苯)、电焊(含尘及铅、锰)、粉尘 (水泥尘)、汽油等五种毒物作业对工人心电图的影响探讨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选择铅作业工人326名,其中男性142人,女性184人,年 龄19~61岁,平均年龄33.22±9.41岁;工龄1~42年,平均工 龄11.07±8.43年。 1.2 选择苯、甲苯等油漆作业工人377名,其中男性179人,女 性198人,年龄18~65岁,平均年龄33.07±9.08岁;工龄1~45 年,平均工龄10.60±7.84年。 1.3 选择电焊作业工人310名,其中男性242人,女性68人,年 龄18~60岁,平均年龄33.34±9.24岁;工龄1~39年,平均工 龄11.85±8.34年。 1.4 选择粉尘(水泥)作业工人377名,其中男性274人,女性  相似文献   

18.
现将我院 1989年~ 2 0 0 0年收治 4例青春期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误诊患者予以分析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例 1,18岁 ,未婚。因经期下腹痛半年发现下腹肿块 2个月于 1989年 2月 13日入院 ,14岁月经初潮后行经规则 4 / 2 7,量中等。半年来每于经期下腹闷痛不适 ,2个月前检查发现附件有肿块。B超探查右附件 8.0cm× 7.5cm× 6.0cm ,低回声团块 ,界清 ,内有强回声光斑。提示右卵巢囊性。查体 :子宫前位、正常大 ,子宫右后触及囊性肿块约 8cm× 7cm× 6cm ,表面光滑 ,活动欠佳 ,触痛 (± )。诊断 :右卵巢囊肿。剖腹探查 :子宫正常…  相似文献   

19.
某大型人造宝石厂矽肺患病情况调查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调查某大型人造宝石加工厂工人矽肺的发病特征。方法对某大型人造宝石加工厂接尘工人进行矽肺横断面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该厂作业场所52个矽尘浓度检测点中36个超过卫生标准,最高超标9倍,矽尘浓度平均为3.2mg/m3,游离SiO2含量为51.5%。该厂矽肺发病率为4.65%(79/1700),发病年龄21 ̄35岁,接尘工龄为3 ̄13年。作业场所无任何防尘措施,工人未配备个人防护用品。结论大批工人暴露于无任何防护的接尘作业,必然会导致尘肺病人的群体性暴发,必须进行技改,防止作业场所的粉尘浓度超过卫生标准。  相似文献   

20.
目前性传播疾病在我国呈逐年上升趋势,青少年中的性传播疾病的发生和预防问题已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我校发现学生放假回家感染阴虱2例,经治疗痊愈,随访观察半年未复发也未引起宿舍同学间传播感染,现报道如下。1病例资料例1:李××,男性,21岁。因放假回家(农村)与家人同炕共寝后出现外阴瘙痒难忍半月就诊。例2:肖××,男性,23岁。因假期和其女朋友发生性生活一次后引起阴部瘙痒难忍近1月,以夜间为著。自行外搽皮炎平无效就医。查体:2例病人的阴毛处均可见多个阴虱,皮肤有抓痕及血痂,内裤上沾有血点。剪下的阴毛送化验室,在显微镜下均检到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