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观察中药茵陈合剂对成石性胆汁分泌的影响,进一步研究胆固醇结石的形成机制。方法:将24只家兔随机分为4组,正常组、高胆固醇膳食组、茵陈合剂组、熊去氧胆酸(ursodoxycho1ic acid,UCDA)对照组。茵陈合剂组、熊去氧胆酸组分别给予中药茵陈合剂和熊去氧胆酸。动态观察各组胆汁成分变化(包括胆固醇、胆汁酸、磷脂、成石指数)。结果:正常组胆汁成分无明显变化。高胆固醇膳食(饲料中含1.2%胆固醇,喂饲14d)诱发家兔胆固醇结石,胆汁成分与正常组相比有显著性意义,致成石性胆汁的形成。茵陈合剂能够明显减少家兔胆汁中胆固醇含量,增加胆汁中总胆汁酸和磷脂含量,从而阻遏了成石性胆汁的生成。结论:茵陈合剂能够改变胆汁成分,具有很好的降低胆汁成石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胆红素钙结石形成的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胆红素钙结石形成的机制。方法采集胆红素钙结石患者术后1~8d的胆汁进行成石实验和成分分析;将不成石胆汁作细菌培养后进行相应的实验,观察体内形成的成石胆汁与体外细菌培养方法制备的成石胆汁的成石过程和成分变化。结果由不成石胆汁变为成石胆汁的主要变化是牛磺酸、甘氨酸结合的胆汁酸,变为去氧胆酸(DCA)和胆酸(CA)及少量石胆酸(LCA),以及牛磺胆酸消失;卵磷脂向脂肪酸转化;且电导率升高等系列改变。两种胆汁的成分变化与成石过程无明显差异。成石胆汁在酸性促发物促发作用下,形成稳定的簇集体,经脱水成为结石核心。核心呈绒球状,通过静电吸引和线性高分子有机物质的吸附功能,使成石胆汁内的胆红素钙、胆红素脂、脂肪酸钙颗粒等物质向核心呈网状层层附着,增大成为胆红素钙结石。结论胆道细菌感染等因素对肝脏的损害和细菌酶的作用,导致胆汁理化性质改变,形成成石胆汁,这是成石的物质基础;酸性促发物促发成核是成石的关键;DCA等疏水亲脂物质形成簇集体是成核的先决条件。胆红素钙的一般沉淀不能形成胆结石的核心。  相似文献   

3.
为进一步探讨胆汁成份异常、胆囊动力学变化和胆囊结石形成之间的内在联系,对家兔胆囊结石动物模型进行了胆囊动力学研究。结果显示:除胆汁成份异常外,胆囊动力学变化参与了胆囊结石形成。消炎痛能减少胆汁粘蛋白含量抑制胆固醇成核过程而防止胆囊结石形成;而红霉素能通过促进胆囊收缩同时减少胆汁粘蛋白含量和促进胆囊排空,从而更有效地防止胆囊结石形成。提示:改善致石胆汁引起的胆囊动力学变化较改变胆汁成分更有利于防止胆囊结石形成。  相似文献   

4.
通过结扎犬胆总管10、20、30天的胆道梗阻模型来观察胆道梗阻在不同时期胆汁流流动特性及其相应生化成分改变。结果:(1)正常犬胆管胆汁(Ⅰ)和结扎胆管 10(Ⅱ)、 20( Ⅲ)、 30( Ⅳ) 天的胆管胆汁流均为非牛顿流体并符合Casson流动。(2)胆道梗阻后胆汁各脂类成分均有减少趋势,糖 旦白却随梗阻时间延长逐渐增加,20天达高峰,30天下降。(3)胆汁流流动特性变化与其生化成分改变密切相关,随梗阻时间延长,低切变下表观粘度、屈服值的改变受精旦白影响,而高切变下表观粘度 可受不同成分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胆汁钙离子在胆结石形成中的病理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胆汁钙离子在胆结石形成中的病理作用石新山黄懋魁伍福乐胆固醇、胆色素结石中均含有胆色素钙、碳酸钙、脂肪酸钙等钙盐,且胆固醇结石核心也存在胆色素钙颗粒,表明胆汁钙离子(Ca2+)及其他成分改变对胆结石形成起病理作用[1,2]。我们通过测定胆结石胆汁pH,...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以胆色素结石(PS)动物模型为基础,选用家兔40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10只。观察了不同组别成石率;PS切片抗IgG抗体荧光染色;胆石、胆汁中Ⅰ标记大肠杆菌记数;胆汁、血清中免疫复合物(IC):特异性IgC和总补体溶血活性(CH50)以及各组成石率与其胆汁血清中IC,IgG含量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死菌活菌组都有很高的成石率,而^60CO照射组成石率显著降低,PSv计数明显高于胆汁,各组成石率与其胆汁血清中IC、IgG含量呈非常显著正相关。作者认为:PS中有IC成分;IC形成及其抗原抗体亲和力等免疫学机制可能是促进PS形成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7.
瘦素(Leptin)是由脂肪细胞分泌的一种调节机体能量平衡的激素.胆结石病人血中瘦素的浓度较高,瘦素可以通过调节脂质代谢,影响胆囊的收缩性,改变胆汁蛋白的成分等机制影响结石的形成.本文就对瘦素在胆结石形成中的作用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8.
原发胆道结石与胰胆管合流异常关系的临床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瑾 《肝胆外科杂志》2000,8(5):364-365
原发胆道结石多为胆红素钙结石,其病因未明,一般认为与胆道感染,胆流淤滞,胆汁成份改变有关.近来对胰胆管合流异常的研究发现,长期胰液胆道返流可刺激胆管壁和改变胆汁成分,导致胆管扩张或结石形成[1].原发性胆道结石病例都有不同程度的胆管扩张和胆汁病理性外观变化,其胆道内是否有胰液返流尚不清楚.本文旨在探讨原发性胆道结石病人胆道内有关胰液返流的临床证据及其与胰胆管合流异常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胆囊是胆固醇结石形成的场所。胆固醇结石形成并不完全依赖于胆汁的物理化学成分改变 ,胆囊功能改变在胆固醇结石形成中起重要的作用。本文从胆囊粘膜功能异常、胆囊收缩功能异常、胆囊结石与肠道功能改变几个方面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
胆固醇结石病的发病机制由于多因素参与而复杂.上世纪对胆石病发病机制研究的贡献是,阐明了胆汁成分改变、成核异常以及胆囊功能障碍在胆石形成中的作用;同时表明这些异常是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虽然当前胆石病研究处于低谷,但研究技术的提高以及相关领域取得的进展,已经对胆石病发病分子生物学机制的研究显示出重要的推进作用.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15.
16.
《Anaesthesia》1984,39(1):80-80
The Faculty of Anaesthetists of the Royal College of Surgeons of England, 35–43 Lincoln's Inn Fields, London WC2A 3PN. Telephone: 01-405 3474.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通过对深圳市某两所小学发生的流行性腮腺炎突发疫情的流行病学特点及差异性进行分析,为制定科学、高效的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13年5~7月深圳市大鹏新区某两所小学爆发流行性腮腺炎,以学校为整体研究对象,分别标记为学校A(24个班,学生1210例)和学校B(27个班,学生1274例),对比两所小学的疫情流行病学差异性。结果分析发现,学校A流行性腮腺炎发病率为4.30%,发病班级所占比54.17%,均较学校B1.73%和29.63%高,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析显示学校A学生出现疫病平均年龄为(11.2±1.1)岁,较学校B(9.34±1.0)岁,对比差异明显(P<0.05);且两组疫病患儿在接种疫苗率对比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疫情发生时,学校B疫苗紧急接种率明显高于学校A,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学作为流行性腮腺炎爆发的主要场所之一,疫病爆发高峰季节前,针对易感染人群给予相应的疫苗接种等预防控制措施,同时加强流行性腮腺炎的监测,对于降低感染人群数量,减轻、遏制疫情有着积极的意义,值得相关防控部门重视。  相似文献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