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冯毅 《中国医药导报》2008,5(33):151-151
目的:本文撷取胃失和降,胆失疏泄,郁热内生之萎缩性胃炎,湿热郁阻,胃气上逆之急性胆囊炎,胆胃郁滞,湿瘀内生之反流性胃炎,同举以和胃清胆,泄利降逆,以求证以降为顺之大法。方法:运用胆胃同降,以降为顺理论以香苏饮加味治疗萎缩性胃炎,丹栀逍遥散治疗急性胆囊炎,香苏饮合苓桂术甘汤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观察疗效。结果:运用胆胃同降,以降为顺理论以香苏饮加味治疗萎缩性胃炎,丹栀逍遥散治疗急性胆囊炎,香苏饮合苓桂术甘汤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疗效满意,值得借鉴。结论:中医理论认为,胆胃同属六腑,位居中焦,其气当以降为顺。足阳明胃,足少阳胆经均从头走足,其精气自上注下为顺;胆内藏中精,责以疏泄其于肠道为顺,胃主纳熟水谷,贵以推动其下行为顺;胆气上逆则胃必反,胃失和降则胆必拂郁。本文撷取胃失和降,胆失疏泄,郁热内生之萎缩性胃炎,湿热郁阻,胃气上逆之急性胆囊炎,胆胃郁滞,湿瘀内生之反流性胃炎之典型病例,举以以降为顺之大法,治以和胃清胆,泄利降逆,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2.
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根据其临床表现症状,属中医"吞酸"、"反胃"、"胸痹"、"呢逆"、"梅核气"、"噎隔"、"胃院痛"、"痞满"等范畴,中医辨其病位在食管和胃,涉及肝胆脾肺,病因病机为胃失和降,肝郁胆逆,以致痰浊上逆,淤血阻滞,主以清热降逆,疏肝化湿和胃为治法。目前国内中医治疗上,中药以疏肝和胃降逆汤、香砂六君子汤等为主,针灸常取中脘、胃俞、足三里、太冲等,针药并用亦取得了令人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3.
安胃降逆饮的镇吐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观察安胃降逆饮的镇吐作用,分析其作用机制。方法 分别采用家命硫酸铜致吐模型及犬云 啡致吐模型,以观察呕吐潜伏期及呕吐频率。结果 安胃降逆饮对硫酸铜引起的家命呕吐有明显的镇吐作用,对盐酸去水吗啡引起的犬呕吐无效。结论安胃降逆饮对直接刺激胃粘膜引起呕吐有抑制作用,而对直接刺激中枢引起的呕吐无效。  相似文献   

4.
1 胃腑以通为用 ,以降为顺 ,治当理气通降胃为六腑之一 ,主受纳、腐熟水谷 ,胃腑宜空 ,胃气宜降。因各种原因导致胃腑壅滞、胃气失降上逆 ,均可致胃脘部饱满、不思饮食、嗳气、呃逆、恶心欲吐、大便不通等。中医认为此属胃气当降不降 ,浊气与秽浊之物返逆所致。《医学传真·心腹痛》 :“夫通则不痛 ,理也。但通之之法 ,各有不同 ,调气以和血 ,调血以和气 ,通也 ;下逆者使之上行 ,中结者使之旁达 ,亦通也 ;虚者助之使通 ,寒者温之使通 ,……若必以泻下为通 ,则妄矣”。故治疗宜通降胃气 ,疏其壅塞 ,消其郁滞 ,承胃腑下降之性推陈出新 ,导引…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安胃降逆饮对胃功能的影响,分析其镇吐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大鼠离体胃条法测定胃条张力,小鼠粉红排空试验法测定胃排空量和0.1mol/L NaOH滴定法测定胃酸含量。结果安胃降逆饮对大鼠胃肌物基础张力和乙酰胆碱引起的痉挛性收缩有明显抑制作用(P〈0.01),对小鼠胃排空,大鼠胃液量,胃液酸度及总酸度无明显影响(P〉0.05)。结论 安胃降逆饮的镇吐作用至少部分是通过抑制胃肠平滑肌蠕动而发挥作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运用温胆汤加味治疗胆胃不和型慢性咽炎的诊治体会,认为胆胃不和型慢性咽炎发病机制为胆胃不和,痰热内扰,胃失和降,治以温胆汤加味清胆和胃,降逆化痰。  相似文献   

7.
王伟 《基层医学论坛》2011,15(5):152-153
目的评价疏肝解郁、降逆和胃法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对65例反流性食管炎患者采用疏肝解郁、降逆和胃法治疗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结果入选病例中56例患者获得3个月~24个月随访,平均12个月,疗效满意。结论运用疏肝解郁、降逆和胃法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8.
笔者在临床上观察发现,用旋复代储汤加味治疗上消化道肿瘤所致不全梗阻引起的恶心、呕吐痰涎、食难下咽、噫气等症,确有实效。旋复代储汤出于张仲景的《伤寒论》,它是用来治疗“伤寒发汗,若吐,若下,解后,心下痞硬,喷气不除者”。此乃表邪已解,中阳虚损,痰涎内生,胃炎和降,虚气上逆所致。分析其方旨,旋复花下气消痰涎,降气以除晴,代赧石重镇平冲逆,二药相伍,善治胃失和降所致的喷气、呕逆、呕吐等症。生姜温胃化痰,散寒止呕,半夏祛痰散结,降逆和胃,美夏伍用,既能降逆气止呕吐,又能散水气化痰结。党参健脾益胃,以治胃…  相似文献   

9.
从胃阴的定义和生理功能、胃阴虚的症候、治则治法以及辨证用药等诸方面对胃阴进行标准化研究,认为胃阴内涵有二个层次,水谷受纳和六腑通降是其生理功能的主要体现,胃阴虚症候有两组,病机是胃体失润、胃不受纳、通降失权、胃气上逆,治以养阴和胃.  相似文献   

10.
胃食管反流病的病理关键为脏腑"气机失和",病位在食管与胃,和肝、脾、肺的关系密切,主因情志不遂、酒食不节、素体胆病、久病体虚等各种失"和"因素而引起的中焦气机逆乱,脾气不升,胃失和降,气机上逆所致。故其治疗应以"和"思想为指导,立足于疏肝理气、健脾和胃、宣发肃降的治疗原则,以平降逆气为主,同时佐以升气药,升降并举,纠正患者的失"和"状态,使气机升降出入有序,以达治病求本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麦门冬汤加味临床应用举隅天津中医学院(300193)李成立麦门冬汤出自《金匮要略·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治》篇“火逆上气,咽喉不利,止逆下气者,麦门冬汤主之.”方由麦冬、半夏、人参、甘草、粳米、大枣六味药组成,主治虚热肺痿证.因其病机关键在于肺胃阴虚,虚火上逆,故方中重用麦冬,甘寒滋润,既清肺胃之伏热虚火,又滋养肺胃之阴津不足;然胃者肺之母气也,为后天气血津液生化之源,又配以人参、甘草、大枣、粳米之健脾益胃之品,大补中气以生津液,使阴津上归,润养于肺,培土生金,以治其本;肺胃之气皆以下行为顺,又佐小剂量半夏,以降逆气、化痰浊;药虽六味,但主从有序,润降相宜,既滋肺胃之阴,又降肺胃之气逆,兼化痰浊,相得益彰.  相似文献   

12.
张锡纯在《医论·论吐血衄血之原因及治法》中认为吐血有寒热虚实等不同的诱因,但其根本在于胃气之上逆,组方重用代赭石,主张降胃为要。其将吐血的诱因分为因热、因凉、因肝胆之气上逆、因冲气上逆、因阴不潜阳及因气随血脱而胃气上逆六者,并根据临证经验,分别确立了"清热泻火,重镇降逆""温中降逆,健脾消积""凉肝泻火,重镇降逆""平冲降逆,下气止呃""滋阴清热,纳气平喘""补气养血,纳气平喘"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平胃降逆汤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的疗效。[方法]对比平胃降逆汤与西药莫沙必利、奥美拉唑在改善胆汁反流性胃炎主要症状及胃镜检查和病理活检方面的效果。[结果]中药治疗组与西药对照组的治疗效果无统计学差异。[结论]中药平胃降逆汤在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方面具有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王邦才教授临床以擅治胃病著称。认为通降是胃生理特点的集中体现;滞而不通是胃病理特征的高度概括。是以临床治疗胃病多以“通降”立论。但“通降”之法,老师认为非通腑泄浊一途,当辨寒热虚实不同而分治之,配伍严谨,疗效颇佳。如气滞中脘,胃失和降者,予理气通降法;肝失疏泄,横侮胃土者,当泄肝通胃法;湿热蕴结,食积阻滞者,宜降胃导滞法;寒热错杂,胃脘痞、满、呕、泄并见者,则用辛开苦降法;而对胃阴不足,胃失濡润者,宜甘寒通降和胃法;胃气不足,中阳不振,消磨无力者,尊叶天士之意,用通补阳明法。笔者择其养阴通降和胃,通补胃阳,通腑降逆方面予以不同侧面介绍王师通降立法治疗胃病经验。  相似文献   

15.
收集了近4年来运用中医辩证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有关文献资料,分别介绍了扶脾抑肝、益气降逆、辛开苦降、降逆和胃、疏肝和胃降逆、降逆除痞、疏肝清胃、滋阴降火等治疗方法,以期为临床治疗开拓思路.  相似文献   

16.
目的:客观评价降逆和胃饮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的疗效.方法:将210例本院门诊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104例,以降逆通腑、和胃利胆为治疗大法,组成降逆和胃饮,并给予加减治疗;对照组106例,采用多潘立酮、铝碳酸镁颗粒、奥美拉唑、阿莫西林,有胆囊炎者加服消炎利胆片治疗.两组均治疗8周.结果:治疗组治愈67例,显效30例,好转7例,治愈率64.44%,总有效率,100%;对照组治愈37例,显效28例,好转35例,无效13例,治愈率34%;总有效率87.5%.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采用降逆和胃饮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7.
胃食管反流性咳嗽是热郁、寒湿、痰饮等多种邪气阻滞胃中,影响气机升降调畅,胃失和降,循经犯肺,肺失宣肃,气逆作咳的结果。临床表现虽以咳嗽为主,但病程是以胃食管反流为核心病理基础。胃食管反流性咳嗽以胃失和降,肺气上逆,气机失调为发病基础,采用通降和胃法论治,不仅符合“胃宜降则和”的生理特性,也顺应“从胃治咳”以达养胃治肺的效果。在审证求因,明晰人体生理病理的情况下,恢复胃腑通和之性,调畅肺脏肃降之能,以平为期。  相似文献   

18.
从通降论治呕吐七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呕吐一证,其病在胃,“通”和“降”是胃腑生理特点的集中体现。然呕吐病机的关键是胃气上逆,所以临床根据通降理论治疗呕吐,疗效颇佳。1清热通腑,和胃降逆法适用于胃中积热所致的呕吐。《素问·至真要大论》云:“诸呕吐酸、……皆属于热。”“诸逆冲上,皆属于火。...  相似文献   

19.
冲脉的生理功能包含调节人体气机升降与渗灌储藏气血,其病理特点主要为冲气上逆,临床表现为气机上冲类症状及腹痛,在寸口脉表现为牢脉和长脉,在冲阳脉与太冲脉表现为大脉和动数脉。足少阴肾经、足厥阴肝经、足阳明胃经之循行与冲脉循行相近,可知冲脉与肝、胃、肾关系密切。基于《金匮要略》经文探索冲脉气逆的证治,痰饮病主要症状为气从小腹上冲胸咽,病机为水饮挟肾气不敛而冲气上逆,治以温阳化饮敛冲气;肾气奔豚主要症状包括脐下悸、气从少腹上冲心及气上冲咽,治以温补阳气、化饮降逆;肝气奔豚表现为气上冲胸和腹痛,其病机为肝郁化热致冲气逆,治以疏肝清热降逆;呕吐病、胃反病、妊娠恶阻病均以呕吐为主要表现,其病机包含肝寒、中虚、胃气逆、痰饮,均挟有冲脉气逆,当分别治以散肝寒、补中气、化痰饮、降冲气。  相似文献   

20.
对叶天士运用大半夏汤的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脾虚与胃虚皆可导致水谷受纳运化失司,脾不升清,胃失和降,浊气逆上,因此对于中焦虚寒呕吐,强仲景《金匮要略》中立大半夏汤补脾和胃,降逆止呕,而非一味补脾健运升清.后人在此基础上,细察脾胃虚证,分立健脾升清和降胃通补之治则,灵活运用犬半夏汤治疗胃虚之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