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动物药的炮制是中药炮制中的一个组成成分。动物药有的带有非药用部位,有的具腥臭味,有的则难于煎出有效成分,有的还含有毒性物质,必须炮制后入药。本文就常用动物类中药的炮制作用做一探讨。一、动物药炮制后去掉非药用部位,使药材洁净。羚羊角和其骨塞中所含成分基本一致。但含量相差5~10倍,所以加工时应除去骨塞。龟板、鳖甲表面附有鳞皮、残肉、筋膜,药用前常用不同方法除去。鹿茸的茸毛能  相似文献   

2.
伤风感冒是常见病和多发病,为此许多药厂根据这一特点设计和生产了不少治疗该病的处方和药物。这类药大多是由数种疏风清热或解表散寒中药与某种解热镇痛西药如:阿斯匹林、扑热息痛、非那西丁;或抗病毒药如:吗啉胍,再辅以少量的抗组织胺药如:扑尔敏、苯海拉明;中枢兴奋药咖啡因及维生素C等组成,该类制剂成分与含量较复杂,它既不同单纯的中药制剂,又与单纯化学药相异,名目繁多,有的只有一字之差。有的名称相同而处方各异,有些厂家未将该药的全部成分和含量在说明书上注明,有的虽注明了名称但无含量。加之一些书籍未载,无法查寻。致使临床医…  相似文献   

3.
杨彬  高文远  张艳军 《中草药》2019,50(5):1033-1038
动物药是传统中药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特有功效在中药临床应用中具有不可替代性。鉴于目前动物药研究主要存在化学成分、药效物质基础、毒性物质基础不明确,动物药质量控制体系不健全等关键问题,通过构建基于转录组学-蛋白质组学-多肽组学整合关联分析策略的动物药蛋白多肽类成分研究思路及方法,主要包括基于转录组学的动物药蛋白数据库的构建、动物药蛋白多肽类成分的高分辨质谱分析、蛋白多肽类成分的匹配分析与鉴定以及关联功效的蛋白多肽类成分活性评价等研究内容,试图为动物药蛋白多肽类成分的分析鉴定提供一种切实可行的研究思路及方法,为进一步解决动物药研究存在的关键问题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4.
动物药是中药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我国供药用的动物约800多种,其中有不少是临床上广泛使用,疗效非常显著的,如熊胆、牛黄、麝香、羚羊角、阿胶等。它的特点是含有大量的蛋白质、脂质、糖类及蛋白质、脂质的水解产物。动物药中所含的成分有的与人体某些物质相似,可以直接用于改善和调节人体的生理功能,具有较强的生理活性。由于中药的品种繁多,成分更是纷繁复杂,传统的重要性鉴别方法,已在很大程度上不能适应重要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5.
动物药是我国传统中药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活性高、疗效独特、资源广的特点,其用药历史悠久,临床意义重大。但动物药取材于药用动物整体或其各种器官、组织或其代谢产物和病理产物,基原种类繁多,成分复杂、特殊。与植物药研究的日新月异,蓬勃发展相比,动物药研究起步较晚,物质基础薄弱,尤其缺乏符合动物药成分特点的研究策略与技术手段。蛋白质、氨基酸是大多数动物药的主要组成成分,亦是许多动物药材发挥独特疗效的重要物质基础。文章就历年来动物药中蛋白质、氨基酸成分分析检测技术及其在药材品质评定、质量控制等方面的应用进行归纳总结,以为发展和建立符合动物药特色的研究策略和技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关于中药血清药理学中血清供体动物是否造模的思考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7       下载免费PDF全文
1 问题的提出 血清供体动物的选择中药血清药理学是近 10余年来兴起的一门实验方法学 ,它是指将中药或中药复方经口给动物灌服一定时间后采集动物血液 ,分离血清 ,用此含有药物成分的血清进行体外实验的一种方法。虽然目前中药血清药理学已成为中药药理研究的一个热点 ,也逐渐被认同 ,但作为一门新兴的实验方法学 ,在技术上尚需要不断进行探讨、规范和完善。有鉴于此 ,有人提出 ,目前最重要的是摸清中药血清药理研究的本底资料 ,如在动物给药方案、取样时间、血清处理、反应系统、含药血清成分的定性和定量、可能进入血清有效成分的生物膜…  相似文献   

7.
药物的药理作用,取决于药物的理化性质,而药物的理化性质又决定于其所含的成分.中药经过炮制后,由于水浸、加热及酒、醋、蜜、药汁及麦麸等各种辅料的处理,其性质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有的成分易于溶出;有的成分反而难于溶出;有的成分被水解或转化成新的成分,产生质的变化;有的毒性成分或无效成分被除去.  相似文献   

8.
<正> 中药处方的“后下”系指此种药物在煎煮时要比其它药后入药锅。“后下”是汤剂制备中关系汤剂质量的重要技术之一.调剂工作中处方常见的后下药多为芳香性药物,如薄荷、砂仁、荆芥等。但科学研究表明,在常压条件下,采用常规煎煮法,中药含的挥发油类成分可随水蒸气蒸发;有的虽不是挥发油也可随之蒸发;有些甙可分解成甙元和糖;有的化学结构发生变化。以上几种现象都会影响汤剂的质量。很显然群药共煎的方法难以保证汤剂质量,但对遇热不稳定的药物,在煎煮时采用后下的方法,可基本得到解决。本文按化学成分把汤剂后下药分类,并阐明后下的原理和调配  相似文献   

9.
动物药是中药中重要的一个部分。当前由于对野生药用动物保护不够,有些药用动物处于濒临绝灭状态,人工饲养还处于摸索阶段,且药用量急增。药源显得越来越少,供不应求,因此掺伪作假、错收错用、乱代乱用等现象十分严重。影响了动物药的质量,加剧了动物药品种的混乱。了解掌握动物药传统鉴别和现代鉴别方法是十分必要的,兹将其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0.
喘平方在大鼠与人体内药代动力学参数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比较喘平方在大鼠与人体内药代动力参数。 方法: 采用HPLC测定SD大鼠血液与人尿中麻黄碱和伪麻黄碱质量浓度,通过3P87软件计算大鼠血液中药动学参数,尿药亏量法计算人尿中药动学参数。 结果: 喘平方在大鼠体内与人体内药代动力学参数不尽相同。复方中麻黄与洋金花相互作用对麻黄碱、伪麻黄碱在大鼠体内的代谢无明显影响,但对2种成分在人体内代谢有影响, 结论: 药物高剂量给药在动物体内代谢过程与正常服用剂量在人体内代谢过程存在差异,动物高剂量给药试验不能如实反映药物在人体内代谢过程。  相似文献   

11.
中药汤剂是中医临床最常用的一种剂型。其质量好坏 ,直接影响临床治疗效果 ,历代医药学家亦十分重视。清代徐灵胎指出 :“药虽中病 ,而煎法失度 ,当必无效。”明代李时珍曰 :“凡服汤药 ,虽品物专精 ,修治如法 ,而煎药者鲁莽造次 ,水火不良 ,火候失度 ,则药亦无功。”影响煎剂质量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中药材方面中药材大多为天然动物、植物、矿物类 ;因其产地、气候条件不同 ,质量亦有很大差异 ;中医临床常用地道药材如川黄连、怀山药、广藿香、川木香等 ,现在许多地方随意引种 ,致使中药质量难以保证。中药的加工炮制虽年代久远 ,但…  相似文献   

12.
临床药用之中药广泛来源于植物、动物、矿物。其要求所需用之药材都必须经过一定程度与一定方式的炮制加工处理,尤其是用于临床的毒性中草药,因其有效成分、有效量、极量、致死量等比较接近,而其毒性成分有的是无效有毒成分;有的则为有毒有效成分,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如以毒攻毒),但应用极不安全,难以控制剂量,所以,有毒及含有毒成分之中草药务必经过一定必要的炮制加工,以“解毒”而降低或消除其毒副作用,使其使用后安全有效而不致于产生不良反应或毒副作用更好地服务于临床。  相似文献   

13.
孙凯  闫文 《中国民间疗法》2003,11(12):44-45
日常生活中 ,人们通常认为西药对人体毒副作用较大 ,而中药对人体的毒副作用较小 ,对此笔者提出个人见解 ,以期与同道探讨。1 .中药有无毒副作用 ?事实上有一小部分中药有很大的毒性 ,如附子、川乌、细辛等。此类药大多经过炮制 ,以降低其毒性 ;有一小部分有毒中药毒性较低 ,如苍耳子、蚤休等 ;而大部分中药毒性很小或没有毒性 ,如山药、昆布、菊花等。2 .中药是否可长期服用 ?中药处方多由多味药物组成 ,有的药有毒性 ,有的没有毒性。因此长期服用中药将会对身体带来或多或少的损害。即使抛开药物的毒性不论 ,单就药物的药性来说 ,有的寒凉…  相似文献   

14.
动物药是中药的重要药源之一,近年来,其生物活性物质逐步被发现,尤其是动物药中共有物质——蛋白质和多肽类成分,具有良好的抗菌、抗肿瘤和抗血栓等生物活性。本文选择目前研究较多的蟾蜍科、不同科属的地龙和全蝎等动物来源中药,检索国内外数据库,查阅从1989年至今与动物蛋白质和多肽相关的研究资料,重点综述了这些动物来源蛋白质/多肽的组成、成分分析和生物活性,为动物来源蛋白质和多肽的进一步研究和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中药茜草中遗传毒性成分Lucidin及其苷Lucidin-3-O-primeveroside(EKU-4)在动物体内的代谢,对茜草的用药安全性进行初步考察。方法:采用反相高效液相法测定茜草70%乙醇提取物以及ig该提取物一定时间的动物血浆样品。结果:茜草提取物中均能够检测到Lucidin、EKU-4及大叶茜草素;茜草70%乙醇提取物,经ig给药后,血浆样品中仅能检测到Lucidin及大叶茜草素,并且给药15 min,Lucidin的血药浓度达到最高,给药后30 min,大叶茜草素的血药浓度达到最高。结论:由于ig给药前后血浆中未检测到EKU-4,而Lucidin成分有增加的趋势,因此推断中药茜草中EUK-4成分可能分解为Lucidin的形式参与动物体内代谢。  相似文献   

16.
<正> 中药调配工作是中药工作中極为重要一部份,故工作的优劣紧密地連系到药品质量和用药安全。調配中药首先是接受处方时要詳細閱讀处方,检查是否有错误,剂量是否过大,有無禁忌及畏药味配伍等等。在調配时除称量准确外,还要注意包裝,先煎后下的,研末冲服的,裝布袋的等等都应分开。甚至有些細节也应注意,如鮮蘆根等鮮药要放在各药中间包上,如放在下面就易因湿透包药紙而使全部药品在途中漏下。調配时地一些药材的搗碎程度也要注意,有的要徹底捣破如棗仁、砂仁,有的捣裂即可如黃連等,有的就不宜捣得过細如貝母半夏等。  相似文献   

17.
中药仓库是中药贮藏重地 ,中药流通的重要环节 ,中药仓库保管员担负着储存、保管、进出流动以及质量把关的重要责任。特别是新的药品管理法 ,以及有关药事法规的颁布实施 ,对于中药的质量标准、保管措施要求更严。管理好中药仓库并非只是简单地收收发发 ,而是需要全面的技术知识。1 中药贮藏技术由于中药来源复杂 ,有植物、动物、矿物、动物化石等 ,其有效成分也就十分不同 ,在贮藏条件上 ,有的怕热 ,有的怕光 ,有的怕冻 ,有的怕潮。因此 ,贮藏保管需要丰富的实践经验 ,利用多科技术科学管理。仓库中药的摆放 ,一般来讲 ,按中药的来源分类 …  相似文献   

18.
本文所说抗心律失常中药 ,是指在动物实验研究中发现具有某种抗心律失常作用的中药。本文拟对在动物实验研究中发现具抗心律失常作用的中药 ,在中医临床中如何科学、合理的选择和运用进行分析、讨论。1 如何认识和理解中药的药理研究随着国内外医药界对中药进行药理研究的不断加强和取得明显进展 ,中药药理研究的成果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 ,对人们认识中药的药效作用将具有非常重要的参考价值。但如何分析、认识这些药理试验的结果 ,并科学、合理的运用到临床上去 ,是值得我们认真思考和科学实践的问题。如对具有抗心律失常作用中药的药理研究结果 ,我们在临床上如何去看待、分析和运用 ,笔者认为有以下几个问题需引起我们注意。1 1 关于中药提取成分的问题 在中药药理研究中得到具有抗心律失常作用结果的 ,往往是某中药经提取得到的某些部分和某些成分 ,那只是这味中药的一部分成分或极微量的成分。在动物实验中的结果 ,既然是中药部分提取成分的作用 ,那么在临床上应用该中药时 ,就千万不能看作是该中药的全体作用 ,只能作用药选择时的参考资料。而在处方选药时 ,则必须按中医药理论为指导 ,因人因病进行辨证论治 ,选药处方必须符合理、法、方、药的治疗...  相似文献   

19.
李川 《中国中药杂志》2017,42(4):607-617
药物在体内产生药效作用有两个前提条件,其一是给药后药物分子能被机体有效利用(即:能够通过体内的生物屏障到达作用靶位,达到并维持起效浓度);其二是药物分子到达作用靶位的化学形式(原型化合物或代谢物)具有与药效关联的生物活性。中药药代动力学是中药药理学的重要分支,它从中药活性成分能否被机体有效利用的角度,研究与中药药效和安全性相关的物质问题。中药化学组成复杂,通常含众多活性成分,许多中药的发展经过"临床→研究→临床"的过程;与此相对应,化药通常为单一成分,其发展一般经过"研究→临床"的过程;这些带来了中药药代动力学研究有别于化药相关研究的特点。中药药代动力学研究常围绕临床有效中药,为揭示中药药效物质基础迈出关键的一步,并通过"选对成分"和"用好成分"为中药疗效的提高创造条件。作者主要基于其研究团队近年来开展的中药多成分药代动力学研究工作,重点介绍开展这类研究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20.
中药是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使用的用于防治疾病的物质,它包括自然界的动物、植物和矿物等。因来源复杂,每种药所含的成分各不相同,即使同科同属的药物成分除某一类相似外,其余成分也不一样。中药及其炮制品的养护好坏直接关系到其临床疗效。如《本草蒙筌》中记载“凡药藏贮,宜常提防,倘阴干、曝干、烘干未尽去湿,则蛀蚀、霉垢烂不免为殃……”。言简易赅说明了中药入库贮藏须干透,否则易变质的道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