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刺山柑果实醇提物及不同萃取部位的抗炎与镇痛活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对刺山柑果实乙醇提取物及不同萃取部位的抗炎与镇痛活性部位进行筛选。方法:采用乙醇对刺山柑进行提取制备总提取物,用水溶解后分别用石油醚、乙酸乙酯进行萃取得到石油醚部位、乙酸乙酯部位和水溶性部位。以阿斯匹林为阳性对照药,分别采用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实验、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实验、热板法镇痛实验和醋酸扭体镇痛实验进行抗炎镇痛活性部位进行筛选。结果:结果显示乙酸乙酯部位和水溶性部位对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有明显抑制作用;乙酸乙酯部位对小鼠毛细血管通透性有明显抑制作用;乙酸乙酯部位和石油醚部位可显著提高小鼠热板痛阈值,而乙酸乙酯部位和水溶性部位则能明显减少醋酸所致小鼠扭体次数。结论:刺山柑果实具有潜在的抗炎和镇痛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落地生95%乙醇温浸提取物的抗炎镇痛作用及其活性部位.方法:使用Wistar大鼠和昆明小鼠,分别通过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实验、足跖肿胀实验、肉芽组织增生实验和扭体反应实验观察落地生的乙醇提取液、乙酸乙酯可溶物和水可溶物的抗炎镇痛作用.结果:落地生乙醇提取物3g/kg和乙酸乙酯可溶物可明显抑制醋酸致小鼠腹腔染料的渗出作用、抑制角叉菜致大鼠足跖肿胀、抑制棉球肉芽组织增生和醋酸致小鼠扭体反应次数(P<0.01,0.05).水可溶物无上述效果.结论:落地生乙醇提取物和乙酸乙酯可溶物具有抗炎和镇痛作用,乙酸乙酯中萃取的成份为落地生的活性部位.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比较小叶菝葜不同部位提取物的抗炎、镇痛活性。方法 采用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和蛋清诱发的大鼠足肿胀实验以及醋酸致小鼠扭体法实验研究抗炎、镇痛药理作用。结果 小叶菝葜乙醇提取的总浸膏、石油醚部位和乙酸乙酯部位均可降低二甲苯所致的小鼠耳肿胀度和蛋清诱发的大鼠足肿胀,乙酸乙酯部位效果最为显著;总浸膏和乙酸乙酯部位能明显的减少小鼠的扭体次数。结论 小叶菝葜乙醇总浸膏具有抗炎、镇痛作用,萃取后乙酸乙酯部位的抗炎、镇痛作用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4.
目的从玉叶金花水提物不同萃取部位筛选出活性部位。方法采用二甲苯致小鼠耳郭肿胀实验模型及角叉菜胶致大鼠足跖肿胀实验模型对玉叶金花水提物不同萃取部位进行抗炎活性的考察。结果玉叶金花水提物乙酸乙酯萃取部位、正丁醇萃取部位及水溶性部位可显著减轻二甲苯致炎小鼠的耳肿胀度(与空白对照组比较,P〈0.05)及由角叉菜胶引起的大鼠1,2,3h的足肿胀度(P〈0.05),石油醚萃取部位则作用不显著。结论乙酸乙酯萃取部位、正丁醇萃取部位及水溶性部位有抑制急性炎症的作用,为玉叶金花水提物抗炎活性部位。  相似文献   

5.
目的:筛选肋柱花体外抗炎的有效活性部位。方法:(1)先后用75%乙醇和水提取肋柱花,分别由石油醚、乙酸乙酯、正丁醇(极性由低至高)分别萃取得不同部位);(2)以平皿钢管法测定肋柱花不同部位抗炎活性。结果:不同部位比较,乙酸乙酯部位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等6种菌抑菌活性都较强。结论:乙酸乙酯部位为抗炎活性部位。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楮头红的生物活性,寻找活性成分.方法 对楮头红的石油醚、乙醚、乙酸乙酯、乙醇和水的粗提取物分别进行抗小鼠肝损伤试验和体外抗氧化、抑菌试验.结果 水提物具有抗小鼠肝脂质过氧化作用和抗肝损伤作用;乙醚、乙酸乙酯、乙醇等3个部位各具有不同程度的清除羟自由基和超氧离子自由基的作用及抑菌作用.结论 楮头红提取物具有清除羟自由基、清除超氧离子自由基、抗小鼠肝脂质过氧化和抗小鼠肝损伤及抑菌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黄芩不同萃取物的体外抑菌活性及对小鼠痤疮模型的抗炎作用。方法采用乙酸乙酯、正丁醇对黄芩醇提取物进行萃取得到3个不同部分,用琼脂二倍稀释法测定3种不同萃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和痤疮丙酸杆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采用二甲苯诱导制备小鼠耳廓肿胀模型并测定黄芩不同提取物对痤疮小鼠的抗炎作用。结果黄芩各萃取物对3种痤疮致病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且黄芩乙酸乙酯部分能明显抑制二甲苯所致的小鼠耳肿胀度,并能降低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与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含量。结论黄芩乙酸乙酯提取物能明显抑制痤疮致病菌的生长,并有较好的抗炎作用,可开发用于痤疮的治疗。  相似文献   

8.
李香  许义红  孙晓惠  韩忠耀  付云燕  伍俊科 《重庆医学》2018,(15):1990-1992,1996
目的 探讨不同提取方法对野棉花抗炎镇痛活性的影响.方法 将野棉花全草制备成不同提取物.采用扭体与电热板法观察其镇痛作用,应用小鼠耳廓肿胀、足趾肿胀及棉球肉芽肿胀实验综合评价其抗炎活性.结果 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小鼠耳廓肿胀、足趾肿胀及棉球肉芽肿胀实验水部位低剂量的抗炎作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剂量提取部位均有显著的抗炎镇痛作用(P<0.05).乙酸乙酯部位在热板法镇痛试验中活性最强.正丁醇部位在小鼠耳廓肿胀、足趾肿胀及棉球肉芽肿胀抗炎实验中和扭体法中活性最强.结论 野棉花全草具有明显的抗炎镇痛作用,正丁醇部位与乙酸乙酯是主要有效部位.  相似文献   

9.
筋骨草抗炎有效部位及其量效关系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研究筋骨草抗炎有效部位及其量效关系.方法 选用水煎法将获得的筋骨草水煎液经大孔树脂吸附后依次用蒸馏水和乙醇分别洗脱,观察水煎液和醇洗液浓缩后的筋骨草提取物时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和琼脂皮下注射形成肉芽肿2种致炎模型的影响,初步明确筋骨草抗炎有效部位,并对该有效部分进行量效关系的评定.结果 筋骨草水煎液和筋骨草醇洗液均有抗炎作用,其中醇洗液更佳,有明显量效关系.结论 筋骨草醇洗液为筋骨草抗炎的主要活性部位,剂量在3~12 g·kg-1之间有明显的量效关系.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玉簪花提取物的体外抑菌效果.方法:采用平皿钢管法对玉簪花的不同萃取部位进行抑菌实验研究.结果:乙酸乙酯和正丁醇萃取部位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大肠杆菌、痢疾杆菌有一定程度的抑菌活性.结论:玉簪花提取物有抑菌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紫花地丁联用苯唑西林对质粒介导的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eth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MRSA)感染小鼠败血症的治疗作用,探寻逆转MRSA抗药性的新方法。方法采用腹腔注射质粒介导的MRSA诱导小鼠败血症模型,分别以生理盐水、紫花地丁、苯唑西林、紫花地丁联用苯唑西林进行干预,观察各组小鼠的死亡数及存活率。结果模型组小鼠存活率为0%,紫花地丁组与苯唑西林组小鼠存活率分别为0%和6.67%,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紫花地丁联用苯唑西林组小鼠存活率为53.33%,明显高于苯唑西林组(P0.01)。结论紫花地丁能增强苯唑西林对MRSA的敏感度,提高苯唑西林对MRSA感染小鼠败血症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21批不同产地紫花地丁药材中秦皮乙素的含量进行了测定。方法:使用Thermo HYpersil-keystong BDS C18高效液相色谱柱,以甲醇-0.1%磷酸(15∶85)为流动相,检测波长349 nm。结果:不同产地的紫花地丁中秦皮乙素的含量有较大差异,其中河北产紫花地丁中秦皮乙素的含量较高,但不稳定;陕西、河南产紫花地丁中秦皮乙素的含量较稳定。结论:紫花地丁中秦皮乙素的含量随地域差异变化较大。  相似文献   

13.
应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法对紫花地丁与长萼堇菜的提取物及不同萃取部位进行结构分析及鉴别研究。紫花地丁与长萼堇菜的提取物的一维红外谱图显示两者均具有芳香类物质,挥发性物质及糖苷类物质。两者不同萃取部位的二阶导数谱差异较为明显,尤其在970~800 cm-1范围内的自动峰数量和峰强的差别明显。在石油醚萃取部位的二阶导数谱图中,紫花地丁出现了5个自动峰,而长萼堇菜有7个自动峰,且峰强大于紫花地丁;在氯仿萃取部位的二阶导数谱图中,长萼堇菜出现了6个自动峰,而紫花地丁则出现4个自动峰,二者峰强差别较小;在乙酸乙酯萃取部位的二阶导数谱图中,紫花地丁出现了6个自动峰,而长萼堇菜出现了4个自动峰。同时在乙酸乙酯萃取部位的二阶导数红外谱图中紫花地丁最强峰的出峰位置在1 467 cm-1处,而长萼堇菜最强峰出峰位置在1 384 cm-1处,可以将二者区分开。研究表明,一维红外光谱与二阶导数分析方法相结合,能够实现紫花地丁与长萼堇菜的区分鉴别,该法准确可靠,为紫花地丁及其他混淆品的鉴别提供新思路和新方法。  相似文献   

14.
紫花地丁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紫花地丁全草的化学成分和生物活性。方法采用柱层析对紫花地丁植物中的提取物进行分离提纯,并利用现代波谱方法分析鉴定,确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该植物的甲醇提取物中分离出5个化合物,它们的结构分别鉴定为:6,7-二羟基香豆素(1),β-谷甾醇(2),正三十醇(3),硬脂酸(4),软脂酸甲酯(5)。结论为进一步研究其生物活性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温郁金乙酸乙酯提取物的抗炎、镇痛作用。方法:采用小鼠热板法、二甲苯致耳肿胀法和冰醋酸致小鼠扭体实验等分析低剂量(100 mg·kg^-1)、中剂量(200 mg·kg^-1)、高剂量(400 mg·kg^-1)温郁金乙酸乙酯提取物的抗炎、镇痛作用;采用ELISA法测定致炎耳组织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β(IL-1β)、白介素-6(IL-6)的含量。结果:温郁金乙酸乙酯提取物对物理、化学因素引发的疼痛和致炎剂诱导的耳肿胀及毛细血管通透性改变等急性炎症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并随着剂量的增加作用增强,高剂量能明显降低耳组织中TNF-α的含量。结论:温郁金乙酸乙酯提取物具有显著的抗炎、镇痛作用,这一作用可能主要通过抑制TNF-α而实现。  相似文献   

16.
菝葜治疗慢性盆腔炎有效部位的药效学筛选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通过对菝葜各化学部位的药效学筛选,确定其治疗慢性盆腔炎疾病(CPID)的有效部位,为菝葜制剂的二次开发提
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苯酚胶浆注入大鼠子宫造成大鼠CPID模型,观察菝葜各化学部位对CPID模型大鼠的治疗作用;采用
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法和大鼠棉球肉芽肿法,探讨菝葜各化学部位的抗炎作用。结果菝葜乙酸乙酯部位的高剂量组能显著降
低CPID模型大鼠的子宫炎症反应,对小鼠耳肿胀和大鼠棉球肉芽肿的抗炎作用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
中剂量组也能明显改善炎症程度。总体抗炎作用优于总提液组。正丁醇部位作用不明显。结论菝葜的乙酸乙酯部位为菝葜
抗炎及抗慢性盆腔炎的有效部位。
  相似文献   

17.
Screening of active components has been a keyproblem in moderniz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medicine (TCM) .In the essence, the activity ofTCM is the intervention by active components ofTCMon metabolism of organism, which means re-ciprocal actions between TCM and organism. Thereactions ,either physical or chemical occur accom-panied with transfer of energy and change of heat .These alterations could not only be expressed bythesecondlawof thermodynamics but also be recordedby microcalori m…  相似文献   

18.
两面针叶抗菌活性部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两面针叶不同溶剂萃取部位对6种菌株的抗菌活性,为评价两面针叶抗菌活性部位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应用液体试管两倍稀释法测定两面针叶不同提取部位对大肠埃希菌、乙型副伤寒沙门菌、枯草芽孢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念珠菌、副溶血性弧菌等菌株进行最低抑菌浓度和最低杀菌浓度测定。结果乙酸乙酯部位对其中的4个菌株有抑菌活性,它们的抑菌活性依次为:副溶血性弧菌、白色念珠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正丁醇部位对白色念珠菌的抑菌活性最好,其最低杀菌浓度(MBC)和最低抑菌浓度(MIC)分别为750μg/mL和375μg/mL;水层对副溶血性弧菌抗菌活性最强;其MBC和MIC分别为750μg/mL和375μg/mL。结论乙酸乙酯部位、正丁醇部位及水层对白色念珠菌、副溶血性弧菌均有较好的抗菌活性,可考虑综合应用两面针叶在抗菌活性方面的应用与研究。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中药锦灯笼各化学拆分组分的抗菌活性。方法对锦灯笼化学组分进行拆分,检测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耐药大肠杆菌的最小抑菌浓度和最小杀菌浓度。结果锦灯笼水提物组分、酸浆多糖组分、酸浆苦素组分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且酸浆苦素组分还能抑制和杀死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耐药大肠杆菌。结论锦灯笼各拆分组分具有一定的抗菌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