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探讨自我效能干预护理对初产妇疼痛及分娩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1~4月在解放军总医院产科住院待产的初产妇65例,按住院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32例和实验组3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产科护理,实验组除接受常规产科护理外,再由专职助产士进行系统而规范的自我效能增强干预护理。应用孕产妇自然生产自我效能感量表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分别于干预前后对两组产妇进行测评,观察两组产妇的疼痛感受及分娩情况。结果实施干预护理后,实验组自我效能感得分[(17.61±2.14)分]显著高于对照组[(12.03±2.61)分],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疼痛评分[(21.00±1.85)分]明显低于对照组[(25.69±2.15)分],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总产程[(5.90±1.77)h]较对照组[(8.60±2.33)h]缩短,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剖宫产率(9%)低于对照组(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胎儿宫内窘迫发生率(12%)低于对照组(34%),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自我效能干预护理可提高初产妇的自我效能,减轻产痛,缩短产程,降低剖宫产率及胎儿宫内窘迫发生率,促进自然分娩,提高产科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脊髓损伤神经源性肠道功能障碍的影响。方法选择2011年6月~2013年6月北京武警总医院收治的脊髓损伤神经源性肠道功能障碍患者875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综合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肠道功能的恢复情况、生活质量的改善情况及患者的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①干预组经护理干预后,各项肠功能指标均较对照组有所提高(P〈0.05)。②干预组经护理干预后,患者的生存质量总分[(60.72±11.24)分]及躯体功能[(14.12±2.79)分]、心理功能[(12.48±2.03)分]、角色功能[(15.98±2.58)分]均较对照组的生存质量总分[(48.53±12.18)分]及躯体功能[(12.96±2.28)分1、心理功能【(11.23±1.47)分】、角色功能[(13.54±2.08)分】有所提高,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经护理干预后患者的社会功能[(13.75±2.46)分】与对照组[(12.81±2.12)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经干预后干预组患者的满意度为95.2%,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满意度(66.6%),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护理干预能够尽早恢复肠道功能,对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主题统觉试验(TAT)分析网络成瘾者的中的应用,分析其潜在人格特征,为心理治疗提供依据。方法以门诊就诊网络成瘾自测量表≥5分求诊者为实验组34例,与网络成瘾自测量表总分〈5分的同年龄同文化志愿者作为对照组34例进行主题统觉试验(TAT)测量及分析。结果在欲求项目上,网络成瘾组的躯体反社会攻击性欲求[(4.83±2.16)分]、财产破坏欲求[(2.56±1.61)分]、自我攻击欲求[(3.40±2.43)分]、消极欲求欲求[(2.65+2.29)分]高于对照组(P〈O.05);而成就欲求[(2.31±2.14)分]、支配欲求[(1.51±1.29)分]、教养欲求[(2.30±2.34)分]、援助欲求[(1.80±1.25)分]都低于对照组(P〈0.05~0.01)。在压力项目上,网络成瘾组的情绪性压力[(3.90±2.81)分]、情绪言语攻性击压力[(3.62±2.18)分]、躯体社会攻击性压力[(2.73±2.23)分]、躯体反社会攻击性压力[(3.95±1.88)分]、财产破坏性压力[(3.33±1.78)分]、教养压力[(4.53±2.57)分]、抵制压力[(2.18±2.19)分]、丧失压力[(4.01±2.41)分]、躯体伤害压力[(2.65±2.37)分]及总压力[(49.49+36.16)分]得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0.01)。结论网络成瘾组的潜在人格具有超我意识低、自我意识不足、原我意识过强的特点,在门诊治疗网络成瘾者时要注重分析心理治疗,改善人际关系。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初产妇产后抑郁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2月~2012年2月在我院进行分娩的初产妇80例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干预组40例,对照组40例;对照组行常规随机对症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着重实施心理护理干预,比较两组初产妇产后7d、14d、1个月、3个月、6个月抑郁的发生率,并比较两组产妇入院前及分娩后SDS评分。结果产后24个月内,干预组共4例发生抑郁,抑郁发生率10%,对照组共12例发生抑郁,抑郁发生率30%,两组产后抑郁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237.P〈0.05)。干预组与对照组产妇分娩后SDS评分分别为(36.36±9.23)分、(47.98±11.58)分,均分别较入院前显著降低,且干预组产妇分娩后的SDS评分较对照组降低更显著(P〈0.05)。结论对初产妇产后实施心理护理干预可以降低产后抑郁的发生率,缓解患者的抑郁情绪,从而有利于初产妇产后恢复。  相似文献   

5.
12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干预组家属实施1年的康复培训教育以帮助家属在家庭中为患者进行康复训练。干预1年后,干预组社会功能缺陷筛查量表总分及社会性退缩、家庭外的社会活动、家庭内活动、对外界的兴趣和关心评分[(23.4±6.8)、(1.64±0.30)、(1.76±0.66)、(1.74±0.78)和(1.17±0.73)分],简明精神病量表中焦虑、装相和作态评分[(1.79±0.42)和(1.36±0.31)分],均低于对照组[(38.5±3.4)、(2.96±0.47)、(2.67±0.88)、(2.75±0.98)和(2.12±0.84)分;(2.46±0.48)和(1.78±0.27)分](均P〈0.05)。提示开展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教育对患者的症状及功能恢复有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临床综合护理对肺结核合并艾滋病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干预效果。方法选取南宁市第四人民医院2012年2月~2013年5月收治的40例肺结核合并艾滋病(AIDS)患者,根据人院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n=20)和观察组(n=20).两组分别给予普通常规护理与综合护理干预,以问卷调查方式观察护理前后两组患者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焦虑心情指数(SAS)评分以及自尊评价(SES)评分,对比患者抑郁程度;采用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评分评价患者生活质量,调查护理满意度。结果护理前,两组SAS、SDS、SE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SAS[(36.6+4.2)分]和SDS[(32.8±3.2)分]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42.3±4.3)、(39.4±3.9)分1,SES评分[(44.4±4.2)分]显著高于对照组[(38.5±3.2)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GQOLI评分方面,观察组躯体功能[(51.37±7.99)分]、心理功能[(58.14±7.84)分]、社会功能[(57.82±6.81)分]、物质生活状态[(12.64±3.19)分]与总体生活质量因子评分[(15.57±2.57)分]明显高于对照组[(45.21±7.47)、(46.34±6.14)、(47.15±7.43)、(12.15±3.11)、(13.01±2.34)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护理满意度方面,观察组为100.0%,对照组为7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肺结核合并AIDS患者实行综合护理,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焦虑抑郁情绪,提高生活质量,同此能提高患者对护理满意程度,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青蒿琥酯对肺纤维化大鼠热休克蛋白47(Hsp47)表达的影响。方法雄性 SD 大鼠30只,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青蒿琥酯干预组(简称干预组)。对照组一次性气管内滴入生理盐水约0.4 mL,模型组和干预组一次性气管内滴入博来霉素5 mg/kg。对照组和模型组次日每天腹腔注射生理盐水1.0 mL。干预组每天腹腔注射青蒿琥酯10 mg/100 g。记录0、14、28 d 大鼠的体质量。各组大鼠于第28天处死,计算肺系数,取肺组织进行苏木精-伊红(HE)染色、Masson 染色、羟脯氨酸检测和Hsp47、Ⅰ型胶原 RT-PCR 和 Western blot 检测。结果(1)对照组大鼠体质量增长明显高于其他两组(P <0.05)。(2)肺系数:模型组[(12.31±1.89)mg/g]>干预组[(8.54±0.67)mg/g]>对照组[(4.81±0.38)mg/g],P <0.05。(3)Ashcroft 评分:模型组[(5.70±1.09)分]>对照组[(3.08±0.56)分],模型组[(5.70±1.09)分]>干预组[(4.01±1.25)分],P <0.05;对照组和干预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4)羟脯氨酸含量:模型组(620.33±66.16)μg/g>对照组(379.00±35.51)μg/g,模型组(620.33±66.16)μg/g>干预组(429.00±36.51)μg/g,P <0.05;对照组和干预组间差异无统计意义(P >0.05)。(5)Hsp47 mR-NA:模型组高于对照组,模型组和干预组比较差异无统计意义(P >0.05)。Ⅰ型胶原 mRNA:模型组>干预组>对照组(P <0.05)。(6)Hsp47蛋白表达水平模型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和干预组。结论青蒿琥酯可能通过下调 Hsp47表达水平来抑制胶原的合成进而减轻肺纤维化。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老年肺结核患者抑郁焦虑心理状态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09年3月~2012年12月浙江省温岭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老年肺结核患者38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9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综合护理干预。比较出院时焦虑白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变化情况,采用13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和生活质量综合评估问卷(GQOL-74)评估患者生活质量,并评价满意度。结果治疗后观察组SAS评分[(27.5±5.1)分1和SDS评分[(25.4±2.8)分]均较治疗前的SAS评分[(66.3±10.6)分]和SDS评分[(53.1±6.4)分]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SAS评分[(27.5±5.1)分]和SDS评分[(25.4±2.8)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的SAS评分[(53.2±11.2)分1和SDS评分[(50.2±4.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ADL评分以及GQOL-74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满意度为96.8%,对照组满意度为77.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有效的护理干预能缓解老年肺结核患者的心理压力,对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情绪障碍儿童的依恋特征,为情绪障碍儿童的心理干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自编一般情况调查表、青少年依恋问卷、亲密关系经历量表对70例情绪障碍患儿及其父母与140例正常儿童及其父母施测。结果(1)病例组儿童家庭亲和性、朋友亲和性因子分[分别为(12.76±3.69)分、(14.23±3.84)分]低于对照组[分别为(15.47±3.05)分、(15.82±3.06)分],而家庭消极性因子分[(12.84±3.42)分]高于对照组[(10.46±2.94)分],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2)病例组母亲依恋回避与依恋焦虑维度评分[(3.60±0.70)分、(2.96±0.77)分]低于对照组[(3.84±0.63)分、(3.37±0.79)分],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3)情绪障碍儿童朋友依赖性因子与父亲依恋焦虑维度呈负相关(P〈0.01)。结论情绪障碍儿童的家庭依恋特征为低亲和性、高消极性,朋友依恋特征为低亲和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丁苯肽对急性脑梗死后认知功能和生活质量的改善作用。方法选择80例急性脑梗死后认知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酌情予以控制血压、血糖和血脂.血小板聚集和营养脑细胞等基础治疗。观察组患者加用丁苯肽胶囊200mg/次,4次/d,连用8周。对照组患者加用尼莫同片30mg/次,3次/d,连用8周。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认知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变化。结果治疗8周后.两组患者MMSE评分、WMS评分和MOCA评分[(23.72±4.58)、(38.25±5.96)、(24.06±5.19)、(27.45±4.92)、(44.64±6.02)、(27.92±5.35)分]均较治疗前[(18.97±4.45)、(33.51±5.85)、(19.31±4.19)、(19.03±4.37)、(33.94±6.17)、(18.97±4.47)分1明显上升(f=2.47、2.25、2.44、3.05、2.82、3.17,P〈0.05或P〈0.01),且观察组上升值明显高于对照组(t=2.26、2.29、2.23,均P〈0.05);同时两组患者日常生活、物质功能、社会功能和心理功能评分[(34.64±5.16)、(21.92±3.94)、(19.14±4.47)、(21.36±3.89)、(29.12±4.93)、(17.13±3.86)、(15.06±3.65)、(16.97±3.72)分]均较治疗前[(39.83±6.14)、(26.82±4.84)、(24.07±5.01)、(26.18±4.12)、(40.18±5.87)、(27.16±4.75)、(23.85±4.82)、(25.91±3.93)分1明显下降(t=2.30、2.40、2.47、2.44、2.82、3.27、2.31、3.12,P〈0.05或P〈0.01),且观察组患者的下降值明显高于对照组(t=2.29、2.38、2.39、2.36,均P〈0.05)。结论丁苯肽能明显改善急性脑梗死后患者的认知功能障碍,延缓患者认知功能下降的速度,有利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从而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临产室护理应用预防性护理干预对产妇分娩结局的影响.方法 资料选取2013年4月~2014年4月于无锡市妇幼保健院进行分娩的产妇共10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研究组53例给予预防性护理干预,对照组53例给予常规护理;观察两组产妇各产程时间、出血量及新生儿阿普加(Apgar)评分.结果 研究组第一、二、三产程时间分别为(7.21±1.62)、(1.03±0.27)、(0.57±0.14)h,均明显短于对照组[(10.34±1.67)、(2.01±0.36)、(0.75±0.14)h],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研究组产妇总产程[(7.79±1.73)h]显著低于对照组[(13.34±1,67)h],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研究组产妇第三产程(207.18±48.36)mL、产后2h[(43.68±6.42)mL]、产后24 h出血量[(102.89±10.05)mL]均显著少于对照组[(278.49±63.07)、(65.48±9.31)、(164.19±19.35)mL],两组比较差异有高度学意义(P<0.01);研究组产妇的新生儿Apgar评分[(9.48±0.47)分]显著高于对照组[(4.86±1.07)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产室产妇应用预防性护理干预能够有效缩短产程时间,降低出血量,改善分娩结局,具有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围产期情绪管理对孕产妇抑郁情绪和分娩结局的的影响,为围产期护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80例初产妇给予1个月的围产期情绪管理干预,比较产前1周、产后1周的病人健康问卷-9评分(PHQ-9)、各产程持续时间和妊娠结局。结果产后1周初产妇的PHQ-9评分为(5.62±1.34),显著低于产前1周(P〈0.05);80例初产妇中顺产65例(81.25%),无一例产妇及围生儿死亡,新生儿Apgar评分平均为(9.3±0.2)分;第二产程平均时间为(52.84±6.74)min。结论通过围产期情绪管理干预可以显著减轻初产妇的负面情绪,有助于减少剖宫产和第二产程。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全程优质护理模式对初产妇分娩质量、泌乳功能、满意度及舒适度的影响.方法 选择在浙江省湖州市妇幼保健院及湖州师范学院附属第一医院住院的初产妇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初产妇专业护理措施;观察组实施全程优质护理模式.观察比较两组产妇剖宫产率、产后泌乳始动时间、泌乳量评分及产妇满意度等情况.结果 观察组产妇剖宫产率(10.00%)低于对照组产妇(3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初产妇产后泌乳始动时间明显早于对照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初产妇产后24、48 h泌乳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观察组初产妇对分娩的主观满意度为80.00%,高于对照组初产妇对分娩的主观满意度(5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初产妇的围术期重度不适率(40.00%)低于对照组(6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全程优质护理模式能够降低初产妇剖宫产率,改善产妇产后的泌乳功能,并能够明显改善初产妇对分娩的满意度及舒适度.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医务社工介入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将2009年1月~2012年3月入住广东省第三荣军医院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15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5例.对照组采用精神科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医务社会工作人员进行辅助护理,共进行8周.采用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自知力和治疗态度问卷(ITAQ)和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74)在干预前后对患者进行评定比较.采用SPSS 15.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①SDSS评分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干预后评分[(3.27±0.54)分比(6.71±1.32)分]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t=6.81,P<0.01);观察组干预前后评分[(6.85±1.16)分比(3.27±0.54)分]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t=7.01,P< 0.01).②ITAQ评分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干预后[(18.81±3.51)分比(12.73±4.20)分]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t=6.71,P<0.01);观察组干预前后评分[(4.75±1.06)分比(18.81±3.51)分]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t=6.77,P< 0.01).③GQOLI-74评分比较:干预后,观察组和对照组在躯体功能[(65.22±6.42)分比(51.22±6.54)分]、心理功能[(68.12±8.41)分比(50.30±6.35)分]、社会功能[(63.93±6.52)分比(51.12±6.51)分]方面比较,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t=6.71,P<0.01;t=7.83,P<0.01;t=6.55,P<0.01),但物质功能[(50.12±5.77)分比(48.04±6.47)分]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84,P>0.05).干预前上述四项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医务社工的介入有助于提高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社会功能及生活质量.本研究为其他精神病医院开展医务社工服务工作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高龄产妇分娩期心理特点及心理护理干预效果。方法选择在本院接受产检及分娩的高龄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分别给予常规护理及针对性心理护理干预,比较两组产妇的第二产程、分娩方式、围产期负面情绪评分等。结果观察组产妇第二产程时间[(34.82±14.31)min]、缩宫素使用率(6.25%)、产前负面情绪评分[HAMD(15.14±1.35)、HAMA(13.34±1.11)]、产后负面情绪评分[HAMD(12.53±1.64)、HAMA(11.41±1.09)]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产妇;顺产率(79.69%)明显高于对照组产妇(P〈0.05)。结论针对性心理护理可以有效缩短高龄产妇的产程、提高顺产率,有效缓解其围产期负面情绪。  相似文献   

16.
徐梅 《吉林医学》2014,(22):5005-5006
目的:观察孕期保健及全程心理干预对降低初孕产妇剖宫产率的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06年1月~2013年1月,在沙河医院产检、分娩的初产妇共443例,按照有无参加孕周保健及产前心理干预分为观察组276例,对照组167例,观察组均实施完整的孕期保健及产前健康教育,对照组仅有一般的产前检查,没有孕周保健,未参加产前健康教育。对照组予常规孕期体检及知识指导。干预组给予包括孕期知识培训、孕检、孕期锻炼、孕期心理指导、产程指导等为主的综合干预措施。观察和比较两组顺产率、剖宫产率、新生儿窒息率以及产后出血量。结果:观察组顺产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剖宫产率及新生儿窒息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孕期保健及产前心理干预可提高初孕产妇顺产率,减少剖宫产和新生儿窒息。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心理护理干预应用于临产妇分娩过程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2月~2014年2月于江苏省无锡市妇幼保健院进行分娩的临产妇共148例,将其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对照组74例予以常规护理,研究组74例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心理护理干预。比较两组产妇分娩过程各项评分情况、各产程时间及分娩前后两组抑郁自评量表评分(SDS)、焦虑自评量表评分(SAS)、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HAMD)等量表评分。结果研究组产后出血评分为(1.47±1.04)分,新生儿Apgar评分为(9.47±0.52)分,显著优于对照组[(4.52±0.36)、(5.23±1.18)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总产程为(8.86±1.02)h,显著少于对照组[(13.87±1.64)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分娩后SDS、SAS、HAMD分别为(41.28±1.37)、(40.06±2.24)、(4.35±0.08)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50.61±1.87)、(51.75±5.49)、(8.65±1.72)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护理干预应用于临产妇分娩过程中,能够有效缓解产妇的紧张、恐惧情绪,同时降低分娩中危险情况的发生率,保障分娩顺利进行,提升分娩安全性,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干预与健康宣教对肺癌患者癌性疼痛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08年9月~2012年1月诸暨市人民医院肿瘤内科收治的116例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58例,观察组给予心理护理与健康宣教干预;对照组则给予常规护理。采用NRS数字分级法以及肿瘤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标准(QOL)对两组患者疼痛程度以及生活质量进行评估,并将两者评估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同时比较经不同护理后患者自身行为改变情况,包括对疾病认知程度的提升、负面情绪的消除、不良生活习惯的改善及用药依从性的提高。结果经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疼痛平均分值低于对照组[(3.5±1.7)分比(6.2±2.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优良人数明显高于对照组[49例(84.48%)比26例(44.83%)1,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护理宣教后,观察组患者对疾病认知程度的提升较对照组更为明显[53例(91.38%)比38例(65.52%)]。同时,观察组患者负面情绪的消除,不良生活习惯的改善及用药依从性的提高方面与对照组相比改善较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护理干预与健康宣教可有效消除患者负面情绪,明显减轻肺癌患者癌性疼痛,对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经产妇产后出血的相关因素。方法对我院产科81例经产妇产后出血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与131例产后出血的初产妇作对照。结果经产妇组产后出血率为7.3%,初产妇组为5.7%;经产妇组平均年龄(29.2±5.3)岁,瘢痕子宫率22.2%,娩出女婴率72.0%,剖宫产率61.7%,宫缩乏力率91.4%,与初产妇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结论经产妇受年龄、自身产科条件、社会、心理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产后出血率高于初产妇。重视产前保健、加强对经产妇的系统监测和干预性医疗,降低剖宫产率,可以降低产后出血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