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 对我市出生缺陷监测结果进行分析,了解我市出生缺陷发生率的水平及动态,为制定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对我市2001年1月至2010年12月出生的6687例围生儿中发生的出生缺陷进行监测,并将结果统计分析.结果 检出缺陷儿共121例,总检出率为18.1‰,出生缺陷的发生率乡镇高于城镇;产妇≥35岁年龄组出生缺陷发生率远高于产妇<35岁年龄组,围生儿男性发生缺陷的比率高于女性;出生缺陷种类前6位的是:先天性脑积水、唇腭裂、马蹄内翻足、多指、先天性心脏病、唇裂.结论 加强优生优育科普知识宣传的力度和广度,加强婚前医学检查,加强高风险孕妇的产前检查和产前诊断等二级预防措施的实施,以减少残疾儿的出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山东省威海市围生儿出生缺陷的发生情况及产妇特征,为今后防治工作及制定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2009年10月~2010年9月全市的围生儿出生缺陷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出生缺陷检出率为94.8 /万,5年出生缺陷检出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城市和农村缺陷儿检出率分别为129.6 /万和65.1 /万,城市高于农村,男婴和女婴缺陷检出率分别为115.9 /万和72.0 /万,男婴高于女婴;出生缺陷儿死亡占32.8 %,占围生儿死亡数的46.6 %;出生缺陷前5位依次是先天性心脏病、总唇裂、多指、脑积水、多囊肾或肾积水;产妇年龄<20岁及30岁以上是围生儿出生缺陷发病的高危因素.结论 出生缺陷是导致围生儿死亡的重要原因,出生缺陷检出率城镇高于农村,男性高于女性,先天性心脏病仍占据出生缺陷第一位,针对出生缺陷发生的特点制定相应的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2015-2019年余姚市围生儿不同性别、不同户籍出生缺陷发生率及转归情况,为制定相应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5-2019年度余姚市医疗保健机构上报的出生缺陷监测资料,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不同性别围生儿出生缺陷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户籍围生儿出生缺陷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围生儿出生缺陷主要有先天性心脏病、唇腭裂、先天性脑积水、无脑畸形、脊柱裂及多指(趾);与2019年相比,围生儿死胎、死产构成比明显下降,存活构成比明显上升(P0.001)。结论余姚市本地户籍围生儿出生缺陷发生率呈稳定下降趋势,非本地户籍围生儿出生缺陷发生率呈上升趋势,应重点加强流动人口围生儿出生缺陷的监测、预防及科学干预,以降低出生缺陷发生率、改善转归结局。  相似文献   

4.
目的 通过分析长沙市2001年~2010年间医院出生缺陷监测结果数据,为上级医疗行政部门制定降低出生缺陷患病率策略提供依据. 方法 对长沙市13所有产科的医院进行出生缺陷监测.13所医院均按照《中国出生缺陷监测方案》及《中国出生缺陷监测手册》中有关出生缺陷的定义特征和诊断标准,经专职医生临床对新生儿进行体检和相关检查,确诊出生缺陷. 结果 13所出生缺陷监测医院10年总的围生儿为173 527例,出生缺陷3 856例,出生缺陷患病率为222.2/万;10年间出生缺陷患病率呈上升的趋势;10年间前5位的出生缺陷分别是先天性心脏病,外耳及其他畸形,多指(趾)、并指(趾),唇裂、腭裂合并唇腭裂,先天性脑积水;先天性心脏病的构成比由2001年的14.00%增至为2010年的44.06%,其4它种出生缺陷的构成比均呈下降趋势. 结论 降低出生缺陷首先要加强孕前及围孕保健的宣传,其次要加强基层医院医技人员业务培训尤其是要提高病理超声诊断水平.  相似文献   

5.
6113例围产儿出生缺陷监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松静 《中国妇幼保健》2008,23(8):1039-1040
目的:了解2005年厦门市思明区围产儿出生缺陷发生及构成情况,为制定干预措施,降低围产儿死亡率及出生缺陷发生率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厦门市思明区各产科医院在2004年10月1日~2005年9月30日出生的围产儿中出生缺陷发生及构成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该区1年间共出生围产儿6113例,其中有出生缺陷68例,出生缺陷发生率为111.24/万。在68例出生缺陷儿中,单发畸形63例,多发畸形5例;出生缺陷按系统及部位划分前5位依次为:心血管系统畸形、颌面部畸形、四肢畸形、泌尿生殖系统畸形、中枢神经系统畸形。出生缺陷前5位畸形依次为:先天性心脏病、唇腭裂、肢体缩短、脑积水、外耳畸形。结论:要为孕妇提供一个舒适、安全的生活环境,减少环境污染,孕前脱离有毒有害作业;要对围孕期妇女加强优生优育知识的宣传教育和指导;积极开展优生技术和方法,开展产前筛查和产前诊断技术,提高人口素质,降低出生缺陷发生率;针对该区出生缺陷发生及构成情况,尽快建立先天性心脏病等常见畸形的产前诊断中心,对产科医院的辅助科室相关人员进行出生缺陷知识和技能的培训,提高其对畸形的警惕性和诊断水平。  相似文献   

6.
佛山市南海区407例出生缺陷监测资料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出生缺陷发生的种类及相关因素,了解出生缺陷变化趋势,探讨干预措施。方法对2002年10月1日~2006年9月30日在佛山市南海区市级2家医院住院分娩的孕满28周至出生后7天的围生儿进行出生缺陷监测,分析出生缺陷发生率、类别、构成比及相关因素。结果 2003~2006年期间监测医院共出生围生儿21593例,其中有出生缺陷407例,出生缺陷发生率呈逐年增高趋势。在407例出生缺陷儿中,单发畸形369例,多发畸形38例。出生缺陷前5位畸形依次为:多指(趾)、先天性心脏病、唇腭裂、尿道下裂、并指(趾)。出生缺陷的发生率农村明显高于城市(χ2=22.25,P〈0.001);出生缺陷发生的性别分布为男性高于女性,经检验有显著性差异(χ2=13.88,P〈0.01)。结论佛山市南海区出生缺陷发生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且农村高于城市,男性高于女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2019—2021年黄山市围生儿出生缺陷变化趋势及相关因素。方法 根据2019—2021年黄山市17家医院上报的31 534名围生儿出生缺陷监测资料,分析围生儿出生缺陷发生水平。结果 2019—2021年共监测围生儿31 534人,上报出生缺陷儿683例,核实确认674例,全孕周出生缺陷发生率213.73/万(674/31 534),围生儿出生缺陷发生率143.65/万(453/31 534),并呈逐年上升趋势(χ2趋势=5.137,P=0.023)。围生儿出生缺陷发生率城市高于农村(χ2=24.096,P<0.001)、不同年龄产妇出生缺陷发生率有差异(χ2=7.698,P=0.006)。全孕周出生缺陷中35岁以上的高龄组染色体异常缺陷儿是适龄组的3.286(95%CI:1.802~6.024)倍。全孕周出生缺陷顺位前五分别是:先天性心脏病、外耳其他畸形、多指(趾)、染色体异常、总唇裂。先天性心脏病位居全孕周出生缺陷顺位首位,<28周出生缺陷顺位中染色体异常居首位。结论 黄山...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武昌地区助产机构围生儿出生缺陷发生状况、影响因素、确诊手段及预后。方法按照《中国妇幼卫生监测工作手册》对武昌地区13家助产机构2006年10月1日至2009年09月31日分娩的28 542例围生儿中316例(单胎)出生缺陷围生儿监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可能导致围生儿出生缺陷的相关因素包括家庭收入、产妇年龄、产妇学历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武昌地区13家助产机构围生儿出生缺陷率为1.11%(316/28 542),出生缺陷围生儿死亡率(43.3%,137/316)为同期非出生缺陷儿(0.43%,123/28 542)的101倍。围生儿出生缺陷率位居前4位的分别为先天性心脏病、运动系统畸形、消化系统畸形及神经管畸形。影响围生儿出生缺陷率的相关因素中,产妇家庭年收入<4000元的围生儿出生缺陷发病率显著高于家庭年收入>8000元者,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χ2=10.91,P<0.01);年龄为25~35岁产妇所生围生儿出生缺陷发病率显著低于年龄<25岁,或>35岁者,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学历过高(大学以上)或过低(高中以下)产妇所生围生儿的出生缺陷发病率较学历为高中/大学产妇高,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出生缺陷的主要诊断手段为产后临床诊断,产前诊断率仅为37.0%(117/316)。结论出生缺陷导致的围生儿死亡率高,发生受产妇多种社会关系的影响,应通过多种方式对广大孕妇进行健康教育,避免高危因素。提高出生缺陷产前诊断率,可减少出生缺陷儿出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以医院为基础的围生儿出生缺陷发生率水平,并探讨围生儿出生缺陷相关危险因素,为降低围生儿出生缺陷发生率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基于海口市妇幼保健院2004年1月-2013年12月的出生缺陷监测数据,以医院分娩或引产的孕28周至产后7d的出生缺陷围生儿作为病例组,并按照1∶1的方式选择同期分娩的正常新生儿作为对照组,对围生儿家长进行回顾性调查,采用单因素x2检验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出生缺陷围生儿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2004年1月-2013年12月该院住院分娩围生儿37 142例,出生缺陷患儿555例,出生缺陷总体发生率为14.94‰.前10位缺陷占全部出生缺陷患儿总例次数的85.58%.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孕期经常性摄入优质蛋白(≥1次/d)是围生儿发生出生缺陷的保护因素(OR=0.591);致畸因素接触史(OR=2.179)、母亲吸烟史(OR =3.903)、母亲先天性疾病史(OR=2.130)是围生儿发生出生缺陷的危险因素.结论 加强三级预防措施,减少和控制孕期主要危险因素是预防出生缺陷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兰州市2010—2014年出生缺陷的发生率及发生顺位,了解出生缺陷发生的影响因素。方法收集兰州市2009年10月1日—2014年9月30日所有孕满28周至产后7天的围产儿(出生或引产)资料,分析出生缺陷发生现况。结果兰州市2010—2014年出生缺陷的发生率分别为82.61/万、106.74/万、129.98/万、111.91/万和138.25/万;兰州市围产儿中唇腭裂、先天性心脏病、多发缺陷的发生率及顺位,2010—2014年均处在前3位。结论兰州市2010—2014年出生缺陷的发生率总体呈上升趋势,其中先天性心脏病的发生率总体呈上升趋势,神经管畸形的发生率总体呈下降趋势。应重点加强对唇腭裂、先天性心脏病的预防。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泽州县1997~2005年出生缺陷发生率的动态变化及人群分布特征,为制定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按照山西省实施控制新生儿出生缺陷“削峰工程”的要求,我县自1997年回顾性调查后,对全县的围生儿进行了出生缺陷动态监测。结果 泽州县1997~2005年出生缺陷总发生率为155.04/万(825/53212);1997~2005年出生缺陷发生率呈逐年下降趋势;发生率较高的前5位出生缺陷类型是脊柱裂、无脑儿、先天性脑积水、唇裂合并腭裂和脑膨出。农村出生缺陷发生率165.40/万(687/41536)明显高于城镇发生率118.19/万(138/11676),男性出生缺陷构成占52.48%(433/808);出生缺陷儿死亡占围生儿死亡的58.59%,居围生儿死亡之首。结论 泽州县出生缺陷率高于全国水平,出生缺陷发生与围生儿性别、城乡分布有着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12.
何杏燕 《医疗保健器具》2011,18(12):1968-1969
目的分析佛山市南海区九江镇出生缺陷发生情况,并探讨常住与流动人口育龄妇女出生缺陷的异同。方法对2007年1月至2010年12月出生的5551例围产儿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常住和流动人口育龄妇女的出生缺陷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出生缺陷儿168例,出生缺陷发生率为30.265‰,新生儿死亡率3.42‰,出生缺陷儿死亡率22.62‰,占围产儿死亡的26.32%;位于前五位的先天畸形依次为:多指(趾)、先天性心脏病、总唇裂、血管瘤、外耳其它畸形;常住和流动人口产妇年龄段分布构成比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χ2=59.9423,P〈0.01),常住人口产妇年龄比流动人口产妇年龄明显老龄化,常住人口育龄妇女的出生缺陷率亦明显高于流动人口(χ2=5.3589,P〈0.05)。结论常住人口产妇高龄化是出生缺陷发生率高的主要因素,积极关注高龄产妇的优生优育健康教育和加强围产期保健与产前诊断,是降低出生缺陷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郭立杰  武卉 《职业与健康》2014,(11):1568-1570
目的了解清华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新生儿出生缺陷的发生、变化及转归情况。方法按照全国出生监测中心制定的监测方案,对该院2007年1月—2011年12月住院分娩的围生儿逐一筛查。结果该院共出生围生儿数7 616例,出生缺陷儿237例,平均出生缺陷发生率3.11%,出生缺陷儿死亡数28例,缺陷儿死亡率11.81%;围生儿死亡数86例,死亡率1.13%,前5位出生缺陷依次是先天性心脏病、外耳畸形、多指畸形、总唇裂(唇裂、腭裂、唇裂合并腭裂)、21-三体综合征,构成比分别为48.9%、11.0%、7.2%、5.1%以及4.3%。农村新生儿出生缺陷发生率为70.9%,明显高于城镇的29.1%;缺陷儿死亡率城镇为4.3%,农村为14.9%,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出生缺陷的防治应以预防为主,广泛开展优生、优育健康教育,加强婚前保健、围生期保健,开展产前诊断和优生咨询,以降低出生缺陷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2016年吉林省围生儿出生缺陷的发生情况,探讨出生缺陷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对2016年吉林省9个市州、2个县(市、区)县级以上出生缺陷监测医院上报的围生儿监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016年共监测178 474例围生儿,出生缺陷发生例数为1 460例,出生缺陷发生率为81.80/万。前5位出生缺陷依次为:先天性心脏病、多指(趾)、外耳其他畸形、总唇裂、并指(趾)。出生缺陷发生城市高于农村、≥35岁组母亲出生缺陷儿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年龄组、男婴高于女婴。结论加强宣传普及优生科学知识,重视产前筛查、产前诊断和新生儿疾病筛查工作,可减少出生缺陷儿的发生,提高出生人口素质。  相似文献   

15.
围生儿先天性心脏病的发生情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围生儿先天性心脏病的发病情况与发病相关因素。方法:收集绍兴市5家出生缺陷监测医院在2005—2008年监测到的390例围生儿先天性心脏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围生儿先天性心脏病发生率为86.72/万,位于所有出生缺陷的首位,其类型前3位是房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室间隔缺损。产妇年龄≥35岁组比〈35岁组围生儿先天性心脏病发生率高(P〈0.05)。结论:产前超声检查胎儿心脏是对先天性心脏病预防的最好补充,建议对≥35岁的孕妇把胎儿心脏超声作为常规检查内容。  相似文献   

16.
高宝珠  敬雯 《中国妇幼保健》2011,26(27):4168-4169
目的:分析新疆兵团5年的出生缺陷发生率、主要畸形发生顺位及构成比,掌握兵团出生缺陷发生情况及其动态变化,探讨降低出生缺陷发生率的干预措施。方法:对2004~2008年新疆兵团出生缺陷监测医疗单位的监测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监测围产儿62 330例,出生缺陷儿228例,出生缺陷发生率为3.66‰。在228例出生缺陷儿中,单发畸形211例,多发畸形17例;出生缺陷前5位畸形依次为:唇腭裂、先天性心脏病、神经管畸形、多指(趾)、先天性脑积水。结论:要加强对围孕期妇女的优生优育知识宣传教育和指导,为孕妇提供舒适、安全的生活环境,减少有毒有害环境污染,孕前、孕期远离有毒有害作业;积极开展优生技术和方法,开展产前筛查和产前诊断技术;针对出生缺陷发生及构成情况,尽快建立先天性心脏病等常见畸形的产前诊断中心,对医院产科相关人员进行出生缺陷知识和技能的培训,提高其对畸形的识别能力和诊断水平。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2005~2007年宁波市江东区的出生缺陷发生及构成情况,分析原因,寻求干预措施,降低围产儿死亡率及出生缺陷发生率。方法:对宁波市江东区妇幼保健院2005~2007年出生缺陷发生及构成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该区3年间总出生数7117例(包括所有孕周),发现出生缺陷169例,出生前检出并终止妊娠42例,正常分娩的围产儿出生缺陷发生率为179.51/万。在169例出生缺陷儿中,常住人口93例,流动人口76例。常住人口的出生缺陷前5位畸形依次为:先天性心脏病、唇腭裂、外耳畸形、脑积水、肾积水;流动人口为:先天性心脏病、神经管畸形、外耳畸形、唇腭裂、多指。先天性心脏病均居首位,共73例,其中出生前检出4例。结论:要对围孕期妇女加强优生优育知识的宣传教育和指导;加强婚前体检与保健,积极推广优生技术和方法,开展产前筛查和产前诊断技术,降低出生缺陷发生率。针对该区先心病发生居首位且危害较大的情况,应对妇幼保健相关人员进行出生缺陷知识和技能的培训,提高其对畸形的警惕性和诊断水平,尤其对有先心病高危因素的孕妇宜加强出生缺陷产前诊断。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该地区出生缺陷的发生情况,寻找影响出生缺陷的可能因素,为开展妇女保健工作制定预防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4~2010年辽源地区出生缺陷监测资料进行综合分析。结果:2004~2010年共监测围产儿51 513例,围产儿出生缺陷383例,出生缺陷发生率74.35/万。其中2009年辽源地区出生缺陷发生率高达109.09/万,高于全省的总发生率。前3位出生缺陷顺位分别是总唇裂85例、先天性心脏病70例、神经管畸形61例;母亲在35岁以上、居住在农村、36~39周胎龄的围产儿出生缺陷发生较多,且男性多于女性,以产后确诊为主。结论:要制定相应干预措施,将工作重点放在农村,加强孕产妇系统管理工作,提高医务人员畸形筛查诊断技术,同时重视孕期保健,加强优生优育科普知识宣传,不断提高群体自我保健意识,自觉做好婚前保健、孕前期、孕早期的保健工作,降低出生缺陷发生率。  相似文献   

19.
北京市东城区27 834例围产儿出生缺陷监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近年来北京市东城区围产儿中出生缺陷发生及构成情况,为制定干预措施,降低围产儿死亡率及出生缺陷发生率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北京市东城区各产科医院在2000年1月~2002年12月出生的27 834例围产儿中的出生缺陷发生及构成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年间,我区共出生围产儿27 834例,围产儿死亡284例,围产儿死亡率为10.20‰,其中有出生缺陷儿476例,出生缺陷发生率为17.10‰.在476例出生缺陷儿中,单发畸形419例,多发畸形57例,共计537畸次,在537畸次中,出生缺陷按系统分布依次为先天性心脏病、肢体畸形、唇腭裂、泌尿系统畸形、消化系统畸形、中枢神经系统畸形、耳部畸形及唐氏综合症.前两位畸形都是先天性心脏病和肢体畸形,而先天性心脏病连续3年均位于第一位,且占所有畸形儿的32.35%.结论要为孕妇提供一个舒适、安全的生活环境,减少环境污染,孕前脱离有毒有害作业;要对围孕期妇女加强优生优育知识的宣传教育和指导;针对我区出生缺陷发生及构成情况,尽快建立起先心病等常见畸形的产前诊断中心,并形成固定的转诊网络,同时,对产科医院的辅助科室相关人员进行出生缺陷知识和技能的培训,提高她们对畸形的警惕性和诊断水平.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平南县人民医院围生儿出生缺陷监测状况,为降低出生缺陷率提供依据。方法:对围生儿出生缺陷监测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共监测围生儿3 984例,围生儿出生缺陷49例,围生儿出生缺陷率12.30‰。2007年围生儿出生缺陷率比2008年稍低(P>0.05);出生缺陷男性占53.06%,女性占44.90%,不明性别占2.04%。出生缺陷的原因前3位为胎儿水肿综合征(40.81%)、唇裂与腭裂(14.28%)、先天性心脏病(12.24%)。结论:降低出生缺陷的工作重在预防,应加强优生宣传,提高婚前、产前检查,提高产前诊断技术,降低缺陷胎儿的活产率,降低出生缺陷的出生率,提高出生人口素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