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血浆一氧化氮(NO)、内皮素-1(ET-1)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在充血性心力衰竭 (CHF)病程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将58例CHF患者根据NYHA分级标准分为Ⅱ级、Ⅲ级及Ⅳ级,采用放射免疫法和比色法分别检测58例CHF者和20例健康者血浆NO、ET-1和TNF-α浓度。结果:CHF组血浆NO、ET- 1和TNF-α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均P<0.05),CHF组血浆ET-1的增幅大于NO,NO/ET比值下降,且上述改变与CHF严重程度有关(P<0.05),NO与ET间呈显著正相关。结论:血浆NO、ET-1及TNF-α浓度增高,NO/ET比值降低是心力衰竭病理生理特征之一,反映了心力衰竭时血管内皮系统的功能紊乱。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干扰素-α(interferon-α,IFN-α)治疗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olycythemia vera, PV)和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ssential thrombocythemia, ET)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探索IFN-α的长期使用是否会改善患者的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5月—2017年9月诊治的67例PV及48例ET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案分为IFN-α组(53例)和非IFN-α组(62例),同时将IFN-α组的53例患者根据IFN-α使用时间分为长期IFN-α组(30例)和非长期IFN-α组(23例),比较各组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结果:IFN-α组血液学总有效率为81.1%,高于非IFN-α组的69.4%。至随访截止时,IFN-α组和非IFN-α组间总生存期和无进展生存期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而长期IFN-α组(30例)患者的总生存期和无进展生存期均明显优于非IFN-α组和非长期IFN-α组(85例)患者(P<0.05),且随访期间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长期持续应用IFN-α治疗PV和ET患者是安全的,并且在生存方面长期应用较非长期应用...  相似文献   

3.
神经内分泌拮抗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几个热点问题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近年来,临床和体外实验已经明确,心力衰竭发生发展的基础是心室重塑,在初始的心肌损伤以后,有多种内源性神经内分泌和细胞因子的激活,包括去甲肾上腺素(NE)、血管紧张素Ⅱ(AngⅡ)、醛固酮(ALD),其他如内皮素(ET)、肿瘤坏死因子(TNF-α)等,在心力衰竭患均有循环水平或组织水平的升高。神经内分泌细胞因子的长期、慢性激活促进心室重塑,加重心肌损伤和心功能恶化;后又进一步激活神经内分泌细胞因子,形成恶性循环。因此,当代治疗心力衰竭的关键就是阻断神经内分泌系统,阻断心室重塑。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血浆一氧化氮(NO)和内皮素(ET)含量变化及其关系。方法 检测65例CHF患者血浆NO和ET含量,另选3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正常对照组。结果 CHF患者血浆NO和ET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且心衰程度越重,NO和ET水平越高。直线相关分析表明:NO与ET呈正相关(r=0.6457,P<0.001)。结论 血浆NO和ET水平增高是CHF病理生理特征之一。NO和ET共同参与CHF的发生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5.
本文评价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T)病人用α干扰素(α-IFN)治疗前后和没有用α-IFN 治疗的骨髓,在体外加α-IFN 后骨髓巨核细胞集落(CFU-MK)生长的情况。病人和方法研究组为28例 ET 病人,男11例、女17例,年龄17~54岁,对照组26例是供骨髓移植的正常人,男14例、女12例,年龄9~54岁。巨核细胞  相似文献   

6.
氯沙坦对心力衰竭患者细胞因子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心力衰竭患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的变化,以及氮沙坦对上述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 测定40例正常健康(正常对照组)以及60例心力衰竭患血清TNF—α,IL-6和血浆血管紧张素Ⅱ(AngⅡ)浓度。随后60例心力衰竭患被随机分成常规治疗组和常规治疗 氮沙坦50mg,每日1次(氮沙坦组)。每组30例,治疗14d后复测TNF-α,IL-6和Ang Ⅱ浓度。同时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显像仪测量心力衰竭患治疗前和治疗14d后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心力衰竭患血清INF—α,IL-6和血浆Ang Ⅱ浓度明显升高(P均<0.01),TNF-α与IL-6与LVEF呈负相关(r=-0.63,r=-0.59,P均<0.01),TNF-α与IL—6呈正相关(r=0.73,P<0.01)。治疗14d后,氮沙坦组血清TNF-α、IL-6和血浆Ang Ⅱ浓度显下降(P均<0.01),LVEF升高(P<0.05),而常规治疗组无明显变化(P均>0.05)。结论 心力衰竭患血清TNF-α与IL-6浓度明显升高,且与LVEF呈负相关,氮沙坦具有降低血清TNF-α与IL-6浓度并改善LVEF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心力衰竭患者内皮素及降钙素基因相关肽的改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充血性心力衰竭 (CHF)患者血浆内皮素 (ET )和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含量及其在CHF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 42例CHF患者血浆ET及CGRP的水平。结果 对照组的血浆ET和CGRP分别为 (5 0 .83± 7.5 0 )pg/ml及 (5 6 .77± 16 .0 6 ) pg/ml;CHF患者的血浆ET和CGRP分别为 (5 9.71± 17.2 6 )pg/ml及 (46 .5 2± 12 .2 9)pg/ml,与对照组比较 ,CHF患者的血浆ET显著增高 ,CGRP显著降低 ,且与心力衰竭的严重程度相关 ,经强心、利尿、扩血管等综合治疗 ,心功能改善后 ,CHF患者的血浆ET降低 ,CGRP升高。结论 CHF患者的血浆ET含量增高 ,CGRP含量降低 ,且与病情严重程度相关 ,与治疗前相比 ,心力衰竭纠正后 ,ET降低 ,CGRP升高。提示ET和CGRP在CHF的发生和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最近研究表明,慢性充血性心衰(CCHF)患者血浆B型钠尿肽、内皮素(ET-1)水平与心功能恶化程度相平行。研究证明,血清尿酸(UA)水平是心血管疾病及其病死率增高的一个危险因素。另有资料表明,高尿酸血症可能是协同其他危险因素导致冠心病的重要因素。本文分析了60例心力衰竭患者血浆ET和血清UA浓度,旨在观察血浆ET和血清UA浓度的变化与CCHF的关系,探讨他汀类药物对CCHF患者血浆ET和UA水平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卡维地洛对慢性心力衰竭 (CHF)患者血浆内皮素 1(ET 1)、降钙素基因相关肽 (CGRP)水平的影响。方法 将 6 0例CHF患者分成卡维地洛组和常规治疗组进行对照 ,测定两组患者在用药前及用药 6个月后血浆ET 1、CGRP水平变化 ,并与正常对照组 (2 0例 )进行对照。结果 CHF患者血浆ET 1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P <0 .0 1) ,血浆CGRP则明显降低 (P <0 .0 5 ) ;卡维地洛组治疗后血浆ET 1较治疗前明显下降 (P <0 .0 1) ,血浆CGRP治疗后较治疗前明显升高 ;常规治疗组治疗后血浆ET 1、CGRP水平的变化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 卡维地洛对心力衰竭患者的血浆ET 1有降低作用 ,对血浆CGRP有升高作用  相似文献   

10.
赵袁园  周达梅  杨莹 《山东医药》2012,52(48):92-93
目的 观察骨盆骨折患者手术前后血浆内皮素(ET)、血栓素B2(TXB2)和6酮前列腺素F1α(6-Keto-PGF1α)的水平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100例骨盆骨折患者分别于术前24 h及术后24、72 h留取血液样本,用ELISA法检测血浆中的ET、TXB2、6-Keto-PGF1α;记录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DVT)发生情况,分析血浆ET、TXB2、6-Keto-PGF1α在预测DVT发生中的作用.结果 100例骨盆骨折患者术后15例并发DVT,其术后24、72 h血浆ET、TXB2、6-Keto-PGF1α水平均高于术前24 h(P均<0.05);并发DVT者术后24、72 h血浆ET、TXB2、6-Keto-PGF1α水平高于未并发DVT者(P均<0.05).结论 骨盆骨折术后并发DVT者血浆ET、TXB2、6-Keto-PGF1α水平升高,动态监测这些指标有助于预测术后并发DVT.  相似文献   

11.
肺动脉高压患者肺内皮素1清除下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内皮素1(ET1)与肺动脉高压(PHT)密切相关,且与PHT的严重程度有关。肺循环是ET1代谢的一个重要场所,可通过产生增多、清除减少或两种方式都起作用来调节血浆ET1水平。本研究在于检测并比较PHT患者和对照组ET1的水平及代谢率。PHT组17例,其中二尖瓣狭窄12例,充血性心力衰竭...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内皮素(ET)、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血小板参数在冠心病发病中的临床意义,以期提高诊治及预后.方法 选择2007年7月-2008年2月就诊于山西省人民医院并确诊的66例冠心痛住院患者,并检测血浆ET含量,血清TNF-α、IL-6及血小板参数值.结果 冠心病组ET、TNF-α、IL-6、平均血小板体积(MPV)及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值显著高于32例同期正常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小板计数(PLT)低于正常对照组.结论 ET、TNF-α、IL-6、血小板参数对冠心痛的诊断治疗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老年肺心病患者血浆内皮素 (ET)、血管紧张素Ⅱ (AngⅡ )、6 酮 前列腺素F1α(6 keto PGF1α)水平及其相互关系。方法 采用放免法测定 30例健康老人、50例老年肺心病 (CPHD)急性发作期及 44例老年慢阻肺 (COPD)缓解期患者血浆ET、肾素活性 (PRA)、AngⅡ、醛固酮 (ALDO)、6 keto PGF1α的水平。结果 CPHD急发期组ET、PRA、AngⅡ、ALDO明显高于COPD缓解期组及正常组 (P <0 .0 1 ) ,而 6 keto PGF1α明显低于COPD缓解期组及正常组 (P <0 .0 1 )。根据血气分析将CPHD急发期组分为Ⅰ型呼衰组 (A组 )、Ⅱ型呼衰组 (B组 )、非呼衰组 (C组 ) ,其中A组与B组血浆ET、PRA、AngⅡ、ALDO均高于C组 (P <0 .0 5~ 0 .0 1 )。而 6 keto PGF1α则低于C组 (P <0 .0 1 )。ET与AngⅡ、PaCO2 呈正相关 ,与6 keto PGF1α、pH、PaO2 呈负相关。结论 ET在老年肺心病肺动脉高压形成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与呼衰程度呈正比 ,ET升高同时伴有PRA、AngⅡ、ALDO继发性升高及 6 keto PGF1α降低 ,它们之间相互协调、相互制约共同参与肺心病的病理过程。  相似文献   

14.
通腑法对大鼠肠源性肺损伤保护作用机制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TNF—α)、内毒素(ET)在肠源性肺损伤发病过程中的作用及通腑利肺的作用机制。方法:将40只SD大鼠随机等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解扎组及治疗组,每组各10只,采用体外直肠不全结扎法造模。采用动态浊度法检测各组血浆ET水平,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各组血清TNF—α含量,RT—PCR法检测肺组织TNF—αmRNA水平的变化,并将通腑治疗组、解扎组与模型组及正常对照组对照。结果:模型组血浆ET及血清TNF—α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肺组织TNF—αmRNA表达明显增高(P<0.01);通腑法治疗后ET水平、TNF—α含量和TNF—αmRNA表达均低于模型组(P<0.01),且肺损伤程度减轻。结论:ET、TNF—α在肠源性肺损伤过程中起重要作用,通腑法对损伤肺组织起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贫血与肾功能和神经内分泌细胞因子之间的关系。方法对入选的121例CHF患者测定血红蛋白(Hb)、肾功能、TNF-α、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白细胞介素-6(IL-6)、血管紧张素Ⅱ(AngⅡ)、NO、内皮素(ET)的变化;超声心动图测量LVEF,评价心功能;按Hb水平分为贫血组(47例)和非贫血组(74例)。结果随着心功能恶化,CHF患者LVEF和Hb水平逐渐降低,而尿素、肌酐(Cr)、血尿酸(BUA)水平明显增高(P<0.01);贫血发生率为38.8%,肾功能障碍发生率为24.0%,随着LVEF下降,贫血和肾功能障碍逐渐增加且程度加重(P<0.05)。贫血组患者血清TNF-α、sICAM-1、IL-6、AngⅡ、NO、ET水平明显高于非贫血组(P<0.01)。Hb和LVEF与尿素、Cr、BUA呈负相关;Hb与TNF-α、sICAM-1、IL-6、AngⅡ、NO、ET呈负相关,而与LVEF呈正相关(P<0.01)。结论CHF患者机体存在细胞因子的过度表达和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的过度激活及伴随肾功能的降低,可能导致了CHF患者贫血的发生,且贫血也参与并加重了CHF发生发展的病理生理过程。  相似文献   

16.
检测28例稳定型心绞痛(SAP)、48例不稳定型绞痛(UAP)、23例急性心肌梗死(AMI)及26例健康人血浆内皮素(ET)、一氧化氮(NO)及前列环素(PGI2)的代谢产物6-酮前列腺素F1α(6-keto-PGF1α)浓度,分析各组间差异。结果显示冠心病患者血浆ET增高的同时,血NO、6-keto-PGF1α下降,尤以AMI第1天和UAP患者为明显。认为冠心病患者存在血管内皮细胞损害,其分泌的ET与NO、PGI2失衡,诱发冠状动脉痉挛,促发了UAP和AMI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苯那普利对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浆内皮素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放射免疫法测定了36例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的血浆内皮素(ET)浓度,并观察了经苯那普利治疗后血浆ET的变化。结果显示:心力衰竭患者血浆ET明显高于正常组(P<0.001),经苯那普利干扰后,较非干扰组(对照组)血浆ET下降更为显著(P<0.01)。提示苯那普利在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时,可改善内皮素的代谢紊乱状态。  相似文献   

18.
李效敏  孙慧  孙金凤 《山东医药》2004,44(22):26-27
为探讨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内皮素(ET)、一氧化氮(NO)与脑梗死的关系,2002年4月至2003年4月,我们对156例脑梗死患者做了相关检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与内皮素(ET)在蜂螫伤中毒患者中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将97例蜂螫伤中毒患者分成轻度、中度、重度中毒3组,并根据预后分成死亡组、存活组。另选取35例健康人作为正常对照组,各组均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清TNFα与血浆ET水平,同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蜂螫伤中毒患者轻度中毒组血清TNFα(1.36±0.37)μg/L与血浆ET (55.20±12.60)ng/L的含量仅轻度升高,与正常对照组[(1.09±0.25)μg/L、(50.90±8.80)ng/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度、重度组患者血清TNFα(2.82±0.79)μg/L、(4.02±0.93)μg/L与血浆ET水平(139.30±58.80)ng/L、(210.50±86.30)ng/L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P值均<0.01),中度组患者血清TNFα与血浆ET水平较轻度组为高(P<0.01),重度组患者又较中度组高(P<0.01)。死亡组血清TNFα(4.53±0.89)μg/L与血浆ET(267.50±98.70)ng/L水平高于存活组(2.40±0.82)μg/L、(107.60±57.90)ng/L(P值均<0.01)。蜂螫伤中毒患者血清TNFα与血浆ET水平呈正相关(r=0.62,P<0.01)。结论TNFα与ET可能协同参与了蜂螫伤中毒患者的发病过程。血清TNFα与血浆ET升高越明显,蜂螫伤中毒患者病情越重,病死率就越高。血清TNFα与血浆ET的检测可作为判断病情轻重和预后的一个重要临床指标。应用TNFα与ET拮抗剂或抑制剂对防治蜂螫伤中毒的发生发展、改善预后可能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血清炎症因子白介素-6(IL-6)、白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γ-干扰素(IFN-γ)、内皮素(ET)、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和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与急性脑梗死出血性转化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1年10月—2015年6月我院收治的236例脑梗死病人,其中脑梗死出血性转化病人(出血性转化组)87例,无出血转化病人(无出血性转化组)149例;并选取同期年龄性别匹配的正常对照者(正常对照组)40名。采用酶联免疫(ELISA)方法检测血清IL-6、IL-1β、TNF-α、IFN-γ、ET、ICAM-1和MCP-1水平,进行多元回归分析急性脑梗死出血性转化的主要危险炎症因子。结果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IL-1β、TNF-α、IFN-γ、ET、ICAM-1为脑梗死出血性转化的危险因素。结论 IL-1β、TNF-α、IFN-γ、ET、ICAM-1为脑梗死出血性转化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