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探讨育龄期女性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感染情况和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宝安区松岗人民医院2011年6月至2014年6月对2 260例育龄期女性进行HPV检测和年龄、职业、婚姻状况、受教育程度、孕产情况、生活习惯、性生活情况的问卷调查。结果 2 260例研究对象HPV感染297例(13.1%),其中单一HPV型感染241例(81.1%),两种以上HPV型感染56例(18.9%),构成比居前三位的HPV高危型分别为HPV16、HPV52和HPV58。单因素分析显示初次性生活年龄、性伴侣数、初次妊娠年龄、性生活频率、是否应用避孕套、性伴侣包皮过长和流产次数方面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将上述影响HPV感染的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初次性生活年龄、性伴侣数、是否应用避孕套、流产次数是HPV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育龄期女性HPV感染亚型以HPV16、HPV52和HPV58为主,且多重感染率较高,初次性生活年龄小、性伴侣多、性生活未使用避孕套、流产次数多是HPV感染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广州市妇女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 virus,HPV)的感染率及相关因素,为女性HPV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以医院为基础的现况研究方法,对接受宫颈HPV检测的592例女性进行问卷调查.结果:592例共检出HPV阳性474例,HPV总感染率为80.1%.单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中,HPV感染的保护因素为高年龄、初次性生活年龄大、收入高及参加筛查.孕次多和性伴侣数多是HPV感染的危险因素.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显示,HPV感染的保护因素为初次性生活年龄大、收入高、参加筛查.结论:初次性生活年龄较大、收入高和参加筛查的妇女感染HPV的概率低,提示应该提高妇女的经济收入,提倡初次性生活年龄最好在20岁以后,同时应重视HPV的筛查,尽可能做到早期发现,及时进行规范性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育龄妇女慢性宫颈炎发病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对2010年1月~2011年2月在重庆市九龙坡区第一人民医院妇产科就诊的126例宫颈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式分析,并对宫颈炎患者进行统一的问卷调查,内容包括:年龄、受教育程度、民族、通讯地址、初次性生活年龄、初次妊娠年龄、性伴侣数、避孕方式等,总结已婚妇女慢性宫颈炎发病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和多因素研究显示,已婚妇女慢性宫颈炎发病的危险因素是:性伴侣>2个,人工流产>3次,初次性生活<18岁,配偶包皮过长;而避孕套避孕是保护性因素。结论:应加强优生优育和生殖保健知识的宣传教育,避免过早性生活和婚前妊娠。  相似文献   

4.
目的调查外来务工女性生殖道感染情况,探讨其发生的影响因素。方法随机选择在本市工作的非本市户口的流动性的有性经历的女性,调查其生殖道的感染情况,分析并探讨其可能的影响因素。结果外来女工在户口、学历、居住、平均月收入、性伴侣人数、性生活频率、性伴侣包皮过长、平时阴道清洗、性生活前后阴道清洗、人工流产史等方面生殖道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提示:来自农村、学历初中及初中以下、平均月收入≤2 000元、性生活频率2次/周、性伴侣人数1和性伴侣包皮过长是导致外来务工女性生殖道感染的危险因素(OR1,P0.05)。结论导致外来女性生殖道感染的因素较多,应引起重视,针对感染的影响因素采取相关措施是预防生殖道感染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李肖甫  李雁青  智艳芳  张琳琳  沈勇 《现代预防医学》2012,39(7):1655-1657,1667
目的探讨宫颈高危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2009年9月~2011年3月间行高危型HPV(HR-HPV)筛查的门诊或病房患者阳性病例306例,27例HPV-DNA阴性作为对照组,用杂交捕获二代法(HC2)检测HPV-DNA,所有患者均填写HPV感染相关危险因素调查表,单因素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的方法对调查信息进行分析。结果经单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受教育程度,家庭人均收入,第一次结婚年龄、被动吸烟、曾经怀孕、人工流产、使用避孕套、第一次性生活年龄、性伴侣数与HPV感染存在相关性(P﹤0.05)。经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家庭人均收入,被动吸烟,使用避孕套,第一次性生活年龄有关(P﹤0.05)。结论被动吸烟、人工流产、性伴侣数多是HPV感染的危险因素(OR﹥1),受教育程度高、经济收入多、使用避孕套、第一次性生活年龄大是HPV感染的保护因素(OR﹤1)。因此应加强对HPV易感人群的卫生宣教与管理,从而预防宫颈癌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现状及感染相关因素,为预防和控制HPV感染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于本院妇科门诊就诊的508例自愿接受宫颈HPV检查者为研究对象,取其宫颈脱落细胞标本,采用快速导流杂交技术HPVDNA检测法进行HPV基因型分型。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探讨HPV感染的相关因素,包括年龄、文化程度、初次性生活年龄、流产次数、性伴侣数、配偶伴侣数、吸烟史及避孕方式等(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本院人体试验委员会所制定的伦理学标准,得到该委员会批准,征得受试对象的知情同意)。结果本组508例受试者HPV总感染率为22.05%(112/508),其中高危型HPV(HR-HPV)感染率为18.90%(95/508),低危型HPV(LR-HPV)感染率为2.17%(11/508),中国人常见感染基因型为1.18%%(6/508)。508例受试者中,感染率最高的5种HPV基因型分别为HPV-16(7.68%)-52(4.72%),-58(3.74%),-18(3.15%),-31(2.36%)。影响HPV感染的相关因素为:初次性生活年龄、性伴侣数、配偶性伴侣数、流产次数及吸烟史(χ2=105.539,5.092,37.158,5.076,13.824;P<0.05),进一步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初次性生活年龄(OR=13.036)、性伴侣数(OR=5.860)、配偶性伴侣数(OR=2.120)、吸烟史(OR=2.054)为影响HPV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不良的生活习惯及性行为是女性HPV感染的高危因素,改变不良生活习惯及性行为是预防HPV感染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女性生殖道支原体和衣原体感染与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 virus, HPV)感染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22年6—12月在常州市妇幼保健院接受HPV感染DNA分型检测的168例女性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HPV-DNA基因分型结果分为HPV感染组及无HPV感染组,对比两组各项基线资料,阴道内环境指标及生殖道支原体、衣原体感染情况。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HPV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 HPV感染组文化水平初中及以下、初次性生活年龄≤20岁、性伴侣数量≥2人、有性传播史人数占比,以及阴道内环境各项指标阳性率和生殖道支原体、衣原体感染率均高于无HPV感染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HPV感染的危险因素包括文化水平初中及以下、初次性生活年龄≤20岁、性伴侣数量≥2人、性传播史、过氧化氢阳性、白细胞酯酶阳性、唾液酸苷酶阳性及支原体和衣原体感染。结论 女性生殖道支原体和衣原体感染与HPV感染的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慢性宫颈炎患者的发病原因及相关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月在广东省深圳市妇幼保健院进行治疗的慢性宫颈炎患者100例,以及同一时期在该院进行健康体检的健康妇女120例作为研究对象,慢性宫颈炎患者作为病例组,健康体检的健康妇女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内容主要包括:受教育程度、人工流产次数、年龄、初次性生活年龄、性伴侣数、初次妊娠年龄、避孕方式等。采用病例对照研究进行慢性宫颈炎发病原因分析,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进行慢性宫颈炎相关危险因素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病例组人工流产次数≥3次、初次性生活年龄18岁、性伴侣≥2个、配偶包皮过长等比例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人工流产次数≥3次、初次性生活年龄18岁、性伴侣≥2个、配偶包皮过长等是慢性宫颈炎发病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为预防慢性宫颈炎的发生,应加强生殖保健卫生知识宣教,女性避免过早性生活、婚前妊娠。  相似文献   

9.
徐婧  陶冶  张艳  韩美娟 《中国妇幼保健》2012,27(29):4517-4519
目的:探讨已婚妇女子宫颈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根据妇科常规检查及病理学检查结果,将3 600例已婚妇女分为有宫颈HPV感染380例和未有宫颈HPV感染3 220例,应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分别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两组间年龄≥30岁、初次性生活年龄<20岁、孕次≥2次、性伴侣≥2个、受教育≥12年、使用避孕套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年龄≥30岁、初次性生活年龄<20岁、孕次≥2次、性伴侣≥2个、受教育≥12年与已婚妇女宫颈HPV感染的发生呈正相关(P<0.05);使用避孕套与已婚妇女宫颈HPV感染的发生呈负相关(P<0.05)。进一步行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受教育≥12年、性伴侣≥2个是已婚妇女宫颈HPV感染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使用避孕套是已婚妇女宫颈HPV感染发生的保护因素。结论:文化程度越高及性伴侣越多的已婚妇女,可以明显增加宫颈HPV感染的风险,而使用避孕套可以有效降低宫颈HPV感染的发生,因此对高危人群需进行必要的健康教育,并定期进行宫颈疾病筛查。  相似文献   

10.
文彩荷  何莲芝 《中国妇幼保健》2013,28(24):3985-3988
目的:探讨HPV感染的相关因素及其与生殖道其他常见病原菌感染的关系.方法:收集2010年9月~2011年12月就诊于皖南医学院附属弋矶山医院门诊的有生殖道感染964例妇女的阴道和宫颈分泌物标本,进行HPV及常见病原菌的检测,并通过问卷调查的方法对HPV感染的相关因素进行调查.结果:964例妇女共检查出HPV阳性423例,感染率为43.88%,混合感染(包括二重感染)136例,占HPV感染的32.15%.HPV感染的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初次性生活年龄<20岁,性伙伴数>1人,妊娠次数≥3次者,感染HPV的风险增大.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CT、UU、MH、假丝酵母菌、阴道毛滴虫感染与HPV感染均有相关性(P<0.05),并且CT、UU、MH、假丝酵母菌与HPV多重感染有显著相关性(P<0.01).结论:①初次性生活年龄过小、性伴侣数过多、妊娠次数过多为HPV感染的高危因素.②CT、UU、MH、假丝酵母菌、阴道毛滴虫感染与HPV感染均有相关性.③CT、UU、MH、假丝酵母菌感染与HPV多重感染有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11.
摘要:目的 对广东省恩平市2016年寨卡疫情防控工作进行梳理和分析,为寨卡等虫媒传染病的应对提 供新的思路。方法 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系统”、恩平市2016年制定的寨卡防控的相关文件、恩平市 疾控中心《寨卡病毒病防控工作简报》获取相关信息,并通过“广东省病媒生物监测信息平台”获得蚊媒 监测数据。采用Excel对数据信息进行汇总整理和描述性分析。结果 广东省2016年2月15日至6月5日 共报告输入性病例13例,均由南美国家输入,无本地感染病例报告。广东省恩平市在2月19日立即建立 联防联控机制,制定6个工作方案;在定点收治医院对全部病例开展病例管理;2月11日至11月30日恩 平对1184名归国人员进行追踪随访,对782人进行采样筛查,发现7 例寨卡病例和3 名隐性感染者;通 过蚊媒控制,将全年大部分布雷图指数(BI)和诱蚊诱卵器指数(MOI)控制在10以下水平。结论 广东 省2016年通过采取综合防控措施,阻止了本地病例的发生,防控措施切实有效。 关键词:寨卡病毒病;病例管理;隐形感染者;健康随访;蚊媒控制 中图分类号:R18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 6639 (2019)01 0037 05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宫颈癌的现患率并分析其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分析确诊为宫颈癌的患者65例和随机选取的114例确诊未发生宫颈鳞状上皮内瘤变的健康妇女的相关资料,并对其进行问卷调查及相关检查,对各指标行单因素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宫颈癌现患率为240/10万。单因素分析发现,与宫颈癌发生有关的是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P<0.01)、血清硒(Se)含量<1.06μg/ml(P<0.01),患宫颈炎年限>2年(P<0.01)、性伴侣>3个(P<0.05)、避孕套防护(P<0.01),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分析发现宫颈癌发病主要危险因素依次是HPV感染(P<0.01)、血清Se含量<1.06μg/ml(P<0.01)。结论:宫颈癌现患率处在相对较高的水平,HPV感染、血清Se含量低与宫颈癌的发生有很大关联,因此预防HPV感染,补充微量元素Se对控制女性宫颈癌会起到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已婚育龄妇女生殖道感染与月经失调发生风险的关联。方法:利用全国5省份育龄夫妇孕前健康状况及危险因素暴露调查数据,对8691名已婚育龄妇女的月经失调和生殖道感染的情况进行描述性分析,并通过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来研究妇女生殖道感染因素与月经失调发生风险的关联。结果:已婚育龄妇女月经失调的患病率为17.6%,控制年龄、受教育程度、家庭经济状况后,患有生殖道感染的已婚育龄妇女月经失调的发生风险是未患生殖道感染妇女的1.56倍(95%CI:1.38~1.76)。结论:生殖道感染可能是已婚育龄妇女罹患月经失调的危险因素,据此对已婚育龄妇女加强生殖健康教育,可有助于减少其月经失调的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14.
目的:调查妇女生殖道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感染状况,研究高危型HPV感染与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的关系。方法:应用第二代杂交捕获(hybrid capture,HC-Ⅱ)实验对30~49岁的已婚妇女进行高危型HPV DNA检测,采用多因素的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HPV感染与宫颈癌及宫颈上皮内病变(CIN)的关系。结果:调查人群高危型HPV DNA总检出率为18.7%,与正常组相比检出率随病变程度加重呈趋势性增高(χ2=444.04,P<0.001)。各年龄组宫颈HPV DNA的检出率几乎一样,无显著性差异(χ2=10.25,P>0.001)。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HPV感染与宫颈上皮内高度病变(CINⅡ)及癌症的发生高度相关(OR=121.1)。结论:生殖道高危型HPV感染是当地宫颈癌及宫颈上皮内瘤变流行的主要危险因素,提示宫颈癌的防治重点应放在防止HPV感染、对HPV感染的筛查和密切监测已感染高危型HPV的对象。  相似文献   

15.
北京地区25~54岁已婚妇女下生殖道感染现状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描述北京地区已婚妇女下生殖道感染现状,分析其危险因素,并探讨其与宫颈上皮内瘤变(CIN)的关系.方法 用分层抽样的方法,随机选取北京市部分社区作为研究现场,对6339名25~54岁已婚妇女进行问卷调查、妇科检查和实验室检测.结果 北京地区25~54岁已婚妇女下生殖道感染检出率为11.4%,细菌性阴道病检出率为8.7%,滴虫性阴道炎和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的检出率分别为1.0%和1.7%.妇女下生殖道感染的危险因素主要有年龄、文化程度、职业、经济条件、性伴侣数、怀孕次数以及避孕方式.多因素logistic同归分析危险因素为不使用避孕套避孕、性伴侣≥2个和年龄在30~49岁间.细菌性阴道病与CIN以及合并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相关.结论 北京地区25~54岁已婚妇女下生殖道感染率较低,但仍存在一些危险因素;细菌性阴道病与CIN以及合并HPV感染相关.  相似文献   

16.
范秀梅 《中国妇幼保健》2012,27(26):4087-4088
目的:研究育龄期妇女阴道炎感染发生相关的危险因素,为其临床预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723例阴道炎妇女和723例未患有阴道炎的妇女进行病理对照研究,并采用SPSS 11.5软件进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式分析阴道炎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年龄>25岁,性伴侣数≥2个,从不使用避孕套,分娩≥2次,流产≥2次是阴道炎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应加强健康教育,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减少流产次数,避免阴道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OBJECTIVE: To identify and evaluate the predisposing factors regarding the utilization of the Pap smears in the population seen in the Cervical Cancer Screening Program in Mexico METHODS: A cross-sectional study was conducted from January 1997 through December 1998 in Mexico city. A questionnaire was applied to a total of 2,107 women of reproductive age who attended a family planning program and data was collected regarding the following topics: social-demographics, reproductive risk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cervical cancer, sexual behavior and partner history, birth control, knowledge about Pap smear' benefits, and its utilization. Statistic analysis was conducted using Student' s test and non-conditional multiple logistic regression model for determining significance. RESULTS: The predisposing factors were: knowledge about Pap smear's benefits (OR=6.00, CI 95% 4.70-7.67), history of using at least two birth control methods (OR=2.38, CI 95% 1.75-3.24), previous history of vaginal infection (OR=2.18, CI 95% 1.73-2.75), sexual partner's approval of gynecological examinations (OR=1.56, CI 95% 1.07-2.29). CONCLUSIONS: Educational programs on cancer prevention in this population should include the benefits of screening tests. Pap smears for Mexican women of reproductive age are mostly offered opportunely. The previous use of health services is a determinant factor for the utilization of the Cervical Cancer Screening Program. These results show the need to strengthen health promotion programs to women at high risk of cervical cancer and their sexual partner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